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提高黄土覆盖区油气化探效果及异常解释水平,作者集近十家单位多年的黄土轻烃数据为一体,通过计算处理,绘制了鄂尔多斯盆地黄土轻烃区域分布图;给出了全盆地黄土轻烃的总平均值;并对全盆地黄土轻烃的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表明,黄土轻烃的区域分布特征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地下油气分布状况,可为进一步勘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综合论述大安寨组凝析气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储层高度致密化的原因,并根据凝析油轻烃C_4—C_7的族组成、庚烷值与异庚烷值、轻烃指纹化合物对比,结合天然气碳同位素资料,分析了本组气藏的气源及其受外源影响的可能性。认为,油气不仅来自本组的源岩,而且有其深部香溪群油气的明显混入。此外,本文还初步分析了某些气井在开采过程中,凝析油轻烃含量与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钻井油气勘探中,识别油气异常及其属性判别是油气层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进行钻井地层中油异常的识别及属性判别,需要一定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塔里木盆地北部某井钻井现场轻烃录井工作,应用轻烃分析资料识别该井的油气异常;根据"轻烃特征成分"、"烃组分湿度值"及"轻烃流体性质特征"等判别方法,对油气异常的属性进行判别,其结果与实际钻井地质资料相符。据钻井地质资料与轻烃分析资料综合解释结果表明,在该井所所处地区获得油气突破的关键是寻找该井所属构造的高点。  相似文献   

4.
轻烃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岩中广泛存在着吸附状态的C_2~C_7轻烃,目前尚未发现生物体可以合成这类轻烃,尤其是芳香烃相环烷烃。因此沉积物中的轻烃主要与有机质的热成熟作用或者油气的直接活动有关。随着深度和地温的增加,轻烃的成份及含量都有明显的变化,因而轻烃分析可以作为油气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七十年代开始随着生油理论的深入研究,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顶空气轻烃技术在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应用,选择祁连山木里已知天然气水合物矿区和哈拉湖未知区作为方法技术的试验区.试验指标包括土壤顶空气、土壤酸解烃、岩芯顶空气轻烃测井、甲烷碳同位素.研究表明:祁连山木里已知天然气水合物矿藏上方,土壤顶空气轻烃组分以甲烷为主,甲烷所占比例非常高,90.6%的样品C1含量都在78%以上,甲烷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油气盆地;未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哈拉湖试验区,无明显的土壤顶空气轻烃异常现象.顶空气轻烃异常模式为:平面上,矿藏上方近地表土壤中存在明显的顶空气甲烷强异常;剖面上,在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上方呈现"前缘晕"异常特征;其空间分布与祁连山水合物矿藏展布空间具有套合关系.甲烷碳同位素和烃类组成判断地表油气化探异常为热解成因,与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为同一成因来源.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顶空气轻烃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顶空气轻烃地球化学方法既可以判断水合物成因类型,也可以圈出水合物矿藏范围.  相似文献   

6.
轻烃指纹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轻烃指纹分析包括对天然气、原油以及岩石轻烃的分析.利用轻烃分析技术获得的指纹特征参数,不仅可以反映油气的成因类型、演化程度,用于气-油-源岩的对比,而且还可用于同源油气形成后经水洗、生物降解、热蚀变等的影响而造成的细微化学差异的判别,反映油气的保存条件.在对天然气和原油轻烃分析先进技术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岩石轻烃低沸点溶剂密封快速抽提分析技术,并对轻烃指纹分析方法的应用发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缺少地面实测数据的情况下对遥感油气异常结果进行验证, 利用多光谱遥感数据和高光谱遥感数据对同一地区进行油气异常解译, 针对同一位置使用两种不同数据的异常结果进行相互验证.并提出了利用高光谱异常提取结果作为先验知识的多光谱异常主分量阈值确定方法, 将该方法与传统主分量阈值方法提取的异常结果, 分别与高光谱提取出的粘土异常区域结果进行重叠率计算, 发现该方法提取出的异常区与高光谱提取的结果重叠率达98.808%, 高于传统主分量阈值方法的98.198%.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确定的阈值划分出的异常区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东沙海域潮汕坳陷中生界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油气分布规律不明,为了加强对该区油气分布和富集规律的研究,针对潮汕坳陷西部地质目标首次应用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MGCE),探讨其含油气性。MGCE技术以轻烃微渗漏理论为基础,采用地质微生物学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检测研究区海底表层的微生物异常和吸附烃异常,预测研究区下伏地层中油气的富集区及其油气性质。检测结果显示研究区西部凹陷的斜坡区微生物异常呈块状发育,轻烃微渗漏强度变化大,可能为潜在油气富集区,酸解吸附烃成果显示可能的油气性质为干气和凝析油气。  相似文献   

9.
静态顶空气分析技术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静态顶空气分析技术主要是物理吸附轻烃及溶解轻烃,其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可直接反映对应地层及下伏地层的含油气信息.运用于地表化探,预测与判断油气层的横向剖面位置与性质;运用于井中化探,利用轻烃的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可准确预测与判断油气层的纵向剖面位置与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发挥油气化探“迅速掌握全局快速缩小靶区”的战略性作用,服务油气化探全国扫面计划,选择塔里木含油气盆地北部开展低密度(1点/25 km2)油气地球化学填图试点。油气化探填图指标土壤酸解烃、顶空气轻烃、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蚀变碳酸盐在大型油气田、油气富集区带上方均发育地球化学省异常,异常平面空间分布与地下油气富集区带具有良好的套合关系,对油气富集具有指示意义。区域性的荧光光谱等指标异常浓集中心沿轮台断裂等主干断裂带分布,与地下断裂位置良好的匹配性指示了油气大规模的运聚。甲烷碳同位素证实研究区油气地球化学省异常成因为热解成因,土壤样品三维荧光光谱发育共性峰,三维荧光光谱指纹特征反映了近地表土壤烃类异常与地下油气运移和油气藏类型相关。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油气地球化学填图试点结果表明,大型盆地可以采用甚低密度油气地球化学填图技术,圈出寻找大、中型油气田和油气富集区带的异常区,发挥油气化探“迅速掌握全局快速缩小靶区”的战略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盐山-庆云地区具多凸多凹、地质条件复杂、多向供油(气)的特点。油气化探异常发育不平衡,具有成带分布、局部富集的特征。西部主要的轻烃(CH4)异常强,东部则是重烃(C2H6、C3H8)异常最发育,由西向东轻烃逐渐下降,重烃不断增加,非烃指标(Hg、△C)异常与重烃异常基本相拟,Ks、Fe^2 异常规律不明显。根据烃类指标的分带性,轻、重烃异常规律和富集特征划分为气显示带,油显示带和油气显示带。中部地区的即油气显示带是油气最有远景的地段。  相似文献   

12.
沉积盆地异常低压(负压)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金博  刘震  张荣新  郭锋 《地球学报》2004,25(3):351-356
在沉积盆地油气勘探过程中,异常压力与油气聚集的关系愈显密切,而异常压力不仅仅是指异常高压,国内外在发现许多异常高压油气藏的同时,也发现了相当数量的异常低压油气藏,而且异常低压在世界许多盆地中均有分布。因此,深入研究异常低压的形成机理及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同样重要和不容忽视。本文介绍了异常低压的概念、特征和分类,详细分析了异常低压的形成机制:地层剥蚀卸载后的弹性回返(反弹)作用、流体的供排不平衡、轻烃的扩散作用、断裂和不整合面的压力释放作用、渗透作用和温度变化等;最后论述了异常低压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嵩溪银(锑)矿是一个新发现的大型独立银矿。矿物流体包裹体超高真空四极气相质谱系统测定显示,该矿成矿流体中存在多种轻烃有机气体,主要由C_1—C_4饱和烷烃组成,仅含微量C_2—C_4不饱和烯烃和芳烃,说明成矿过程基本未受到高温岩浆作用的影响。化学平衡研究表明,这些轻烃气体为微生物成因和沉积岩围岩中Ⅱ类干酪根热解成因的混合气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吉木萨尔地区为试验区,以SASI和ETM+为主要数据源,经过数据处理后得到相应的烃类、碳酸盐岩以及二阶铁等油气异常信息。同时利用温度反演以及野外采集的光谱数据进行油气异常信息的提取研究,并结合研究区的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SASI数据与ETM+数据相结合,辅以温度反演信息以及地面实测光谱信息可以较好地进行地面油气异常信息提取;2吉木萨尔地区具有油气开发潜力。本次研究为吉木萨尔地区的进一步油气勘探及后期信息提取提供了一定支持。  相似文献   

15.
成藏期异常压力是油气成藏研究的关键环节,其发育范围预示了成藏期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对预测有利勘探区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次研究以东营凹陷为例,应用地球化学分析的方法,依据烃类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异常高压发育范围预测的新方法。首先通过实测资料和地球物理资料相结合,分析了东营凹陷现今压力发育特征,进一步明确了各压力系统划分与范围;然后统计了各压力系统内烃类的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分析了其与压力发育的关系,明确异常高压区C_(29)S/R、甾烷C_(27)/C_(29)ββ、Pr/Ph均随压力系数增大而总体呈增大趋势,筛选了划分异常高压区的地球化学指标,并确定了相关指标的参数范围。将本次建立的新方法应用于东营凹陷油气成藏的研究表明,东营凹陷成藏期流体异常高压的发育范围在横向、纵向的波及范围都大于现今异常高压发育范围,且主要延伸区域多位于斜坡带,这为有利勘探目标区的优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Mango的轻烃稳态成因理论进行了综述:基于大量实际分析资料,Mango发现轻烃的形成受一种化学过程控制,且有4个C,异构化合物的相对组成有显著的不变性,即轻烃稳态成因模式;基于该模式,Mango建立了轻烃参数与生油层最大埋深温度的关系,同时发现参数K1、1(2的不同来源于有机质类型不同。在该理论基础上,通过对苏北盆地湖相油和海相油气轻烃的分析,探讨了轻烃参数K1、K2在确定油气母质类型方面的应用,同时依据轻烃参数2,4./2,3-DMP与最大埋深温度关系式计算了苏北湖相油与海相油气的生成温度,结果显示湖相油生成温度与甾烷C2920S/(S+R)参数有较好的相关性,处于成熟阶段;海相油气生成温度显著高于湖相油,处于成熟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17.
顶空气分析技术在井中化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向华 《安徽地质》2002,12(2):140-144,150
简述了顶部空间气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顶空气气所分析主要是弱吸附轻烃,其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可直接反映对应地层及下伏地层的含油气信息.运用于井中化探,可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利用顶空气分析的轻烃的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可准确预测与判断油气层的位置与性质.  相似文献   

18.
为查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及其邻区海底沉积物酸解烃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成因类型,并探讨异常区与深部油气的关系以及构造对异常区分布的影响,对研究区100个站位进行了地球化学柱状样取样,获得100组酸解烃和52组酸解烃碳同位素数据。结果表明,各站位酸解烃含量均具有甲烷(AC_1)乙烷(AC_2)丙烷(AC_3)丁烷(AC_4)戊烷(AC_5)的特点,饱和烃指标之间决定系数达0.7以上,表明这些组分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对数据的分析表明,研究区烃类气体的成因类型总体上属于热成因,微生物对饱和烃的贡献有限。根据计算得出的异常下限圈定了4个AC_1和4个AC_2异常区。C_1/(C_2+C_3)-C_2/(C_3+C_4)图解表明,研究区深部油气属性应该为凝析气或油。从异常区与构造的吻合度来看,异常区的分布与断裂的展布关系密切,下一步应加强对AⅠ和AⅣ区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油气藏中的轻烃气体能够以微弱但可检出的量近似垂直地渗漏到地表土壤中,其中一部分烃类以游离态赋存在土壤或岩石颗粒空隙中.壤中游离气中的烃类能反映深部油气藏烃类的现代补偿性活跃微渗漏,被认为是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最可靠方法之一.壤中游离气采集是获得第四系沉积层中微渗漏烃类地球化学异常的关键技术.自行研制了便携式游离气采集新装...  相似文献   

20.
地表土壤碘用于油气勘探的主要依据是:在地表可以获得足够光源的情况下,碘元素可替代轻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有机碘化物。地表土壤碘异常具有两种典型的异常模式——顶部高值异常与环晕状异常。根据土壤碘异常模式的形成原因,认为未开采远景区土壤碘高值异常可用于筛选有利含油气区带,详查时还可用于预测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已采区的碘浓度高值异常,则可指示已知油气藏的扩展区。文中以实例阐述了这一认识。地表土壤碘指标的油气勘探意义在于,当与其他勘探方法结合应用时,它可从另一视角为油气勘探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