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某些红树植物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11科11属14种(除红树科和海桑属之外)红树植物花粉形态作了光学显微镜的各种数据测定,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和摄片研究。这14种红树植物花粉是海榄雌,水芫花,水椰,榄李,红榄李,银叶树,小花老鼠勒,老鼠勒,海漆,杨叶肖瑾,玉蕊,桐花树,尖叶卤蕨,卤蕨,红树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一种特有的指示植物,根据沉积物中出现的红树植物花粉种类和数量,可推测海滨红树林的演化,海面升降,海岸线变迁,追溯古海流和沉积物来源。  相似文献   

2.
我国红树科植物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国海滨红树科村物中8个种花粉形态作了光学显微镜的各种数据测定和摄片研究,并且探讨讨论了红外粉石在深入研究古海流的路线,海平面变化,海岸线变及古环境变化和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桑属花粉在南海晚第四纪地层中的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桑属(Sonneratia)植物是热带滨海特有的盐滩植物,是气候和环境的指示植物,其花粉可作为滨海相沉积的重要标志。此属花粉在南海南部晚第四纪地层中分布较广,在南海中部的深海盆地,由于海流的影响,也有少量的断续分布,而处于南海北部的香港地区,在晚更新世中晚期的地层中,曾大量出现过。分析海桑属花粉在晚第四纪地层中的分布,对深入研究南海海区的物质来源、古环境和古气候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树植物拟海桑钙调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玲媛  林涛  周涵韬  徐金森  葛运生  陈睦传  陈亮 《台湾海峡》2002,21(2):193-198,T002
钙调蛋白(Calmodulin)是生物细胞内一种重要的调控蛋白,通过其与靶酶的相互作用控制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作者以高抗盐红树植物海桑属拟海桑(Sonnera-tia paracasolaris)总DNA为模板,参考GenBank上植物钙调蛋白基因序列合成5′端和3′端引物,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了拟海桑钙调蛋白基因,与克隆载体pBsk( )重组,转化Escherichia coliDH5α得到重组克隆子,DNA序列分析表明,所得片段的编码区在核苷酸序列上与迄今已知的几种植物钙调蛋白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惺 ,同源率在85%以上;与水稻、苹果,衣藻等相似,其基因编码区被一个位于第75位核苷酸之后的内含子所中断。  相似文献   

5.
海桑属红树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引种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周涵韬  林鹏 《海洋学报》2002,24(5):98-106
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海南海桑(S.hainanensis)、拟海桑(S.paracaseolaris)、杯萼海桑(S.abla)、大叶海桑(S.ovata)、海桑(S.caseolaris)等6种海桑属红树植物为材料,对15个有效引物进行RAPD分析,共扩增出51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97,占总扩增条带的58.01%.Nei指数法分析和UPGMA统计分析表明,6种海桑属红树植物分为A,B,C3个组,平均遗传距离为0.38.A组包括无瓣海桑、海南海桑、大叶海桑、怀萼海桑,其中无瓣海桑、海南海桑、大叶海桑处于同一个亚组.B组包括拟海桑.C组包括海桑.对海南和福建无瓣海桑种群进行RAPD分析.对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统计结果表明,福建种群为0.669,海南种群为0.671,各种群遗传变异较大,这与无瓣海桑种群广泛的适应性相一致.对种群间的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整个遗传变异的93.3%,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仅占6.7%.这表明无瓣海桑种群的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较小.由此可见,无瓣海桑基因组丰富的多样性,是使其由海南成功引种到福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NaCl盐度(0、5、10、15、20、30、40、50)处理下培养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和无瓣海桑(S.apetala)苗木4个月,测试分析叶、茎和根的Na+、K+、Ca2+、Mg2+和Cl-等离子含量,探讨盐度对海桑和无瓣海桑离子吸收的影响,揭示海桑属这两种乡土和外来红树植物维持离子平衡的机理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盐度升高,Na+和Cl-含量快速增加,根部的增速快于茎和叶,盐度超过20海桑茎和叶的Na+和Cl-含量下降;海桑全株平均含量在盐度50处理比在盐度0处理分别增加了210.2%和248.2%,无瓣海桑分别增加了204.1%和246.1%;K+和Ca2+含量先升后降,海桑和无瓣海桑K+含量分别在盐度15和20达到最高值,全株Ca2+含量在盐度20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7.
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能够从亲本传递给子代, 从而影响植物的表型。野外调查发现, 海桑属(Sonneratia)红树植物自然杂交杂种拟海桑在野外通常比亲本生长更为强壮, 表现出极强的生存优势。为探究这一现象的原因, 本研究从根际微生物角度出发, 利用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 对采自海南省东寨港的三种红树植物拟海桑(S. × gulngai)及其亲本海桑(S. caseolaris)和杯萼海桑(S. alba)的根际土壤进行根际细菌群落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三种红树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高, 种类丰富, 分属于30门242科351属, 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最优势门, 在各个样本中丰度超过40%, 子代拟海桑继承亲本的根际微生物多数都属于这一类群。研究发现, 子代拟海桑与两亲本的根际细菌类群组成在门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子代拟海桑中丰度分别为4.3%和6.5%, 显著高于亲本1%~2%的含量; 在亲本杯萼海桑中, 丰度高达19.8%的栖热菌门(Thermi)在子代中丰度仅有1%, 而热袍菌门(Thermotogae)(5%)甚至消失。总之, 子代拟海桑与亲本杯萼海桑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相对于亲本海桑表现出更大的差异性。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发现, 子代拟海桑的土壤全氮(total nitrogen, TN)含量显著低于亲本, 含量相差3倍以上, 相关性分析表明, TN浓度与菌群中的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丰度显著负相关。通过功能预测分析发现, 子代拟海桑微生物群落中与基础代谢相关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能量以及脂质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丰度显著都高于亲本, 表现出代谢能力的增强。本研究认为, 子代拟海桑对亲本的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了选择性继承, 菌群组成更为合理, 在保持菌群高度多样性的同时, 一些根际促生菌的含量增加, 使菌群基础代谢能力增加, 更有利于子代拟海桑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南海北部周边地区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间冰植被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倒数第二次冰期旋回(氧同位素6/5期)中的环境变迁,对南海北部大洋钻探(ODP)1144站(20°3.18′N、 17°25.14′E, 水深2 037 m)总共385个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时间分辨率为530 a/样.孢粉谱的主要特征是松属花粉和草本植物花粉百分含量交替占优势,并且大致和冰期旋回对应间冰期时松属花粉占优势,冰期时草本植物花粉占优势.详细的对比表明,在氧同位素6/5期的冰期-间冰期过渡阶段,孢粉组合的变化要早于氧同位素记录指示的冰盖体积的变化,表明中低纬度地区气候变暖早于冰盖后退.还讨论了孢粉组合变化对轨道和亚轨道旋回以及季风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9.
第1期“四海纵横为拓荒”一一深切怀念邱秉经老所长……………………………………杨树康、邢树源(1)珠江口断裂的活动性与区域稳定性分析…………………………………陆成斌、詹文欢、刘以宣(5)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蓝先洪(13)海桑属花粉在南海晚第四纪地层中的分布及其意义…………………………………………孙绍先(21)多口排污的水质预测数值模型的基函数算法………………………………………朱良生、温伟英(26)长江口及邻近陆架区沉积物和间隙水中铁及其与细菌的关系探讨……………  相似文献   

10.
报道用室内实验方法对鲢鱼摄食强度和摄食节律的研究结果,探讨了影响它们的因子。提出鲢鱼在不同水温、不同花粉密度及不同鱼规格下的摄食量的统计分析。指出:食粒密度和水温与摄食量正相关,而鱼规格与摄食量负相关;食粒密度对摄食量影响最大(P<0.01),其次为水温;水温和食粒密度在影响摄食量的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的交互作用。鲢鱼摄食强度在室内条件下也具明显的昼夜节律。在食粒规格较小、密度较低且溶氧充足条件下,鲢鱼夜晚非但不停食且出现摄食率次高峰。在本实验条件下,鲢鱼的日摄食节律与水温和光照无关,可能受饵料可得性和自身的生物钟节律等制约。  相似文献   

11.
INmprvMangroves, the intertida1 ecosysterns occurring primariIy in the tropicaI and subtropical re-gbo amind the world, are valuable natural resoutces with high preductivity and unique wet-land habitat. These plants, which are either bushy shrubs or small-tcrlarge tou with me as-axiated herbacoous speci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because of their potential in protectingcoastlines by preventing sea water inundation; purging the environmental polution; and main-taining coasta1 ecolOgical bala…  相似文献   

12.
彭鹏飞  李绪录  杨琴 《海洋通报》2020,39(5):609-616
通过测定江门市新会区银湖湾红树林沉积物及红树植物无瓣海桑中不同部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分析其在沉积物及植株内部的富集和转移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红树林沉积物易于富集铅、铜、镉、铬、锌、砷等重金属元素,已 受到重金属元素污染。无瓣海桑对重金属元素有一定的耐性,细根作为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能大量富集重金属元素,凯氏带限制了非必需重金属元素在植株内部的运输;枝、叶生长初期和生殖器官形成时能加大对必需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无瓣海桑主根迁移不同重金属元素至主茎的能力存在差异,材部的综合转移能力高于皮部。无瓣海桑不符合超富集植物的概念,但其生长优势明显且对各种重金属元素都有一定程度的耐性,可用于构建红树林人工湿地重金属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林益明  向平  林鹏 《海洋科学》2004,28(2):43-48
对深圳福田红树林区的秋茄 (Kandelia candel)、木榄 (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 (Aegiceras corniculatum)、无瓣海桑 (Sonneratia apetala)、海漆 (Excoecaria agallocha)、银叶树 (Heritiera littoralis)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以及秋茄、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海漆繁殖体的灰分含量和热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的灰分含量变化趋势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6种红树植物中老叶灰分含量均不是最低;植物繁殖体的灰分含量低于成熟叶;( 2)秋茄、无瓣海桑、木榄、桐花树繁殖体的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基本上低于不同发育阶段叶片,而海漆繁殖体的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高于不同发育阶段叶片;( 3) 6种红树植物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的干质量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 P<0.01),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和繁殖体的干质量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显著线性负相关( P<0.05).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植物生态学分析方法,通过对艾比湖ZKooB孔中孢粉组合及植被生态的定量分析,阐述了北疆内陆干旱区冰消期以来的气候演化状况。孢粉组合特征及其植被生态的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受大气降水以及大气和土壤中相对湿度波动变化的影响,艾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在最近15000a中至少经历了10次比较明显的波动变化,并且与全球气候变化过程基本符合,表明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晚更新世以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是在全球变  相似文献   

15.
Vertical accretion rates were determined for brackish marshes in an estuarine tributary on the Eastern Shore of Chesapeake Bay. These rate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peak phase of early European settlement as recorded in pollen spectra of the marsh sediments range between 0. 18 to 0.74 cm yr−1 over approximately the last 194 years and generally decrease down the estuary. More recent accretion rates (estimated from changes in pine pollen concentration) appear to have accelerated, exceeding the present local rate of sea level rise. The implications for using estuarine marsh accretion rates as surrogates for changes in sea level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一天然剖面的炭屑、孢粉、年代学分析结果,研究了2500a以来的气候变化过程.在详细历史资料基础上,通过对比发现的炭屑异常峰值与历史上几次人口增殖和火灾有关,某些孢粉种属的变化则可能是人类耕种的结果.这说明只要提高研究的分辨率,对于人类活动事件是可以把它从自然变化过程中分离出来的,这对改造环境、恢复生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对长江三峡巫山下沱遗址考古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本区古沉积环境变化以及古洪水情况。根据考古器物排比法研究,遗址剖面为商周以来的沉积地层。磁化率和孢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商周、汉代末期、唐宋文化层磁化率值较高,孢粉组合以木本和草本植物为主,有少量的蕨类植物,并有淡水藻类出现,木本主要为青冈属、芸香科、忍冬属、桃金娘科和朴属等,反映气候温暖湿润,有助于古文化的发展和兴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和揭示2.5MaBP前后东亚季风演变历史及植被演替对气候演化的响应,对南海南部大洋钻探ODP1143站(9°22'N、113°17'E)深海柱状样的上部135~95m(3.0~2.0MaBP)共146个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时间分辨率为7ka/样,孢粉谱显示沉积率变化显著,以2.6MaBP为界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与前一阶段3.0~2.6MaBP相比,2.6~2.0MaBP时段各类型花粉及孢子沉积率均有显著提高。该结果表明2.6MaBP南海海平面有显著下降,可与北半球冰盖形成、东亚季风增强相对应。2.6MaBP以后,各类型孢粉沉积率高低变化揭示南海海平面有多次上升和下降,代表了多次冰期-间冰期旋回。该结果与深海氧同位素分期相对应。频谱分析表明3.0~2.0MaBP存在0.1Ma(偏心率)和46.9ka(斜率)的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