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彩侠  马煜 《地质与资源》2019,28(3):298-304
在汶川地震影响下,截至2011年龙溪河流域共计有45条泥石流沟暴发泥石流,造成重大经济财产损失.在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灾害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降水、物源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源和降水是激发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龙溪河流域泥石流具有群发性和小流域暴发性特征,构造带耦合特征,破坏性大和灾害链作用特征.采用MFCAM模型对龙溪河流域泥石流沟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有1条沟危险性大,14条危险性中等,30条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2.
李彩侠  马煜 《地质与资源》1992,28(3):298-304
在汶川地震影响下,截至2011年龙溪河流域共计有45条泥石流沟暴发泥石流,造成重大经济财产损失.在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灾害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降水、物源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源和降水是激发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龙溪河流域泥石流具有群发性和小流域暴发性特征,构造带耦合特征,破坏性大和灾害链作用特征.采用MFCAM模型对龙溪河流域泥石流沟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有1条沟危险性大,14条危险性中等,30条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3.
2010年8月7日晚23:00左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罗家峪、三眼峪流域突然降强暴雨,在三眼峪支流和罗家峪上游形成洪流,降雨持续40min后,在两泥石流沟谷中形成特大泥石流灾害。由于其特有的峰尖谷深地形、坡体表面丰富的松散物质本质条件,在多雨季节降强暴雨诱发了本次泥石流的产生。本文从泥石流形成的潜在性、泥石流降雨诱发因素、城建开发不合理三方面分析了此次泥石流灾难的形成原因。作为泥石流频发区,可采取监测预报,加强管理以遏制人类活动,实施工程治理的综合方法减少和避免灾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话说泥石流     
科名 《河南地质》2010,(8):38-39
2010年8月8日甘肃省舟曲县突发泥石流,截至15日16时,死亡1156人,失踪588人。2008年11月4日云南泥石流致55人死亡,107万多人受灾;2006年2月17日上午9时,菲律宾东部莱特岛南部山区因暴雨成灾发生的特大泥石流,500余间房屋和一所正在上课的小学在瞬间被吞没,大约有200人在这次灾难中丧生,1500人失踪。泥石流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足以让人们在承受灾难的同时,关注泥石流,了解泥石流,预防泥石流。  相似文献   

5.
2016年9月15日8时至17日8时,连续强降雨导致元谋全县境内多处发生泥石流灾害,特别是2016年9月17日9时黄瓜园镇海洛村及朱布村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简称"9·17"泥石流),造成严重损失。本文通过对雷弄大箐泥石流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对预测未来泥石流的发生起很好的参考作用,为泥石流治理和防治提供依据。分析总结"9·17"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和特征,从降雨、地形和物源条件等方面对泥石流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丰富的前期降雨量,极高的日降雨量和短历时高雨强是泥石流的激发因素,充足的前期降雨量可以极大削弱物源地岩土体的强度;东山地区大部分泥石流沟的山坡坡度和沟床比降属于泥石流易发范围,地形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区内泥石流物质来源丰富,物源主要集中在区域性断裂和人类活动区附近,为箐沟暴发泥石流提供了必要条件。"9·17"泥石流是有利的地形、充足的物源和高强度的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舟曲8.7特大泥石流调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舟曲县城后山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质和降雨条件入手,分析了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特征与成因: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泥石流形成区在2010年8月7日23~24时的1h降雨量达77.3mm,暴雨形成强大洪水依次冲毁两条沟内的天然堆石坝和人工拦挡坝,形成规模巨大的高容重黏性泥石流,泥石流冲出总量和泥沙总量分别为 144.2104m3和97.7104m3; 泥石流携带具有强大冲击力的巨石冲毁房屋5500余间; 在白龙江内形成长约550m,宽约70m,高约10m的堰塞坝并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回水长3km,使县城一半被淹; 泥石流造成1744人死亡和失踪。分析研究表明,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泥石流如果在近期遭遇强降雨还会暴发泥石流,但规模比87特大泥石流小;如果强降雨发生在数年后,暴发的泥石流规模比87特大泥石流略小;在20a或更长的时期内,没有发生新的地震影响下,在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经历一次大规模泥石流暴发后,泥石流的规模将回到汶川地震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2020年6月26日晚21时左右,彝海镇大马乌村和大堡子村爆发大型山洪泥石流,此次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灾后通过收集当地基础资料,结合现场调访及野外勘察等手段分析泥石流成因:此次泥石流是由于前期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导致该流域松散固体物质丰富且未及时疏通治理;流域中上游坡体坡度较大,地势陡峭,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6月26日晚上突降特大暴雨,超出降雨阈值,造成安宁河洪水泛滥,冲毁堤坝,引发特大泥石流。此次泥石流灾害给我们以重大警示:应加强泥石流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指导当地居民选择合理场地进行工程活动并及时疏通河道,加强山地灾害监测预警,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地形因子对四川龙溪河流域泥石流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源、降水、地形是泥石流形成的三大基本条件,同一次降水同一流域范围内并不是所有泥石流沟都会发生泥石流,可见在小流域范围内,物源因子和降水因子基本接近时地形因子对泥石流的发生起着首要作用。本文以龙溪河流域泥石流沟为例来探讨地形因子对泥石流易发程度的影响。选取流域面积、形状系数和沟道纵比降等参数进行研究并获取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得到一个能全面反映地形条件的综合地形因子G:G=F×J(A/A0)0.2。对该研究区来说,G=0.2是该区域泥石流沟发生泥石流的界限,即G>0.20时会发生泥石流,G<0.20时不会发生泥石流。在白水河流域验证此理论得知地形因子G对泥石流的发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但物源和降水情况的差异也会影响泥石流的发生,因此该成果不能涵盖所有的地形条件,故适应性有一定限制性。  相似文献   

9.
在汶川震区沟道型泥石流中,普遍存在一种窄陡沟道类型,窄陡沟道型泥石流具有沟道纵坡陡、平均宽度窄、流域面积小的地形特点,在震区容易瞬间汇流形成大规模突发性泥石流灾害。结合四川省都汶高速沿线2013年“7·10”特大群发性泥石流,重点以窄陡沟道型的磨子沟泥石流为实例,针对该泥石流对都汶高速、岷江等造成的冲击淤埋及堵塞问题,通过现场调查泥石流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采用大型流体动力学计算软件CFX模拟再现50年一遇暴雨频率下此类窄陡型泥石流的动力学过程,分析其危险范围、评价其冲击都汶高速桥梁,堵塞岷江,淹没岷江两岸居民安置点的破坏性影响,为提出针对性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10年8月8日0时12分,甘肃省舟曲县城区及上游村庄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467人遇难和298人失踪。三眼峪、罗家峪2条山洪泥石流沟共冲出固体堆积物181×104m3。三眼峪山洪泥石流前锋从出山口到达县城的运动时间约为2.1min,罗家峪山洪泥石流前锋从出山口到达县城的运动时间约为4.3min。二者自出山口距离县城均约2km。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因素包括:该地历史上就是山洪泥石流灾害多发地,山高沟深具备强大冲击的重力势能条件,沟域崩塌滑坡堆积提供了物源,历史地震导致山体松动破碎,2010年以来区域持续干旱造成雨水更易渗入岩土体,8月7日的局地过程降水量远超过历史记载,山洪泥石流暴发的突然性、毁灭性,舟曲县城部分建筑占用了山洪泥石流进入白龙江的通道等。  相似文献   

11.
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是舟曲地区第四纪以来泥石流最新暴发期内强烈活动的体现,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堪称世界泥石流灾害史之最。准确分析该地区泥石流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预测未来泥石流暴发时间可为泥石流的防灾救灾提供科学的依据,其首要任务就是利用一种先进技术对不同时期的泥石流堆积物的空间分布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遥感技术具有数据获取量大、空间分辨率高及快速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可在舟曲特大泥石流及不同时期古泥石流堆积物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高分辨率的航空遥感影像上,舟曲特大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光谱特征,可用于准确圈定泥石流灾害的范围;泥石流堆积物在沟谷两侧形成的侧碛堤及在堆积区末端形成的扇形地等形态特征也是识别泥石流的另一个重要标志。舟曲县城东南瓦厂村南及马莲坪村西南白龙江支流沟中的垄岗状堆积物和沟口处的扇形地堆积体在光学遥感影像上具有典型的古泥石流堆积的形态特征,雷达遥感的后向散射系数对比分析和对堆积物剖面的沉积特征分析也证明古泥石流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期次、多空间分布的现代和古泥石流的对比,不仅可以揭示舟曲地区第四纪以来泥石流发育历史并间接反映地质尺度上气候变化特点,还可为未来泥石流的易发性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因此泥石流堆积物的遥感直接识别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7年7月17日10时,重庆突降特大暴雨,山洪和泥石流袭击了歌乐山烈士陵园,使该陵园遭受重大损坏。本文分析了该次山洪、泥石流灾害的灾情和成因,提出了烈士陵园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甘肃省舟曲三眼峪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和水动力条件人手,以ArcGIS为平台,运用DEM数据,分析了特大泥石流灾害的三区地形地貌特征、固体松散物特征、降雨特征以及泥石流静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三眼峪三区为泥石流的形成和径流流通提供了极为有利地形条件;固体松散物质补给量潜力巨大,会导致堰塞坝的放大效应;诱发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是一场局地性、短时强度大的暴雨过程,泥石流容重在2.10t·m^-3左右,属于高容重黏性泥石流;泥石流屈服应力在8000Pa以上,大小眼峪(降雨汇流区)及三眼峪(泥石流堆积区)泥石流流速分别为8.97m/s、7.06m/s和6.02m/s,洪峰流量分别为1659m^3/s、1553m^3/s和1896m^3/s,冲击力分别为46676tf、40236tf和21182tf,其破坏力巨大,危害严重,使得泥石流在汇流区破坏力巨大以切蚀为主,受地形影响,三眼峪出口处,冲击力减小,泥石流发生堆积。  相似文献   

14.
郭瑞  彭杨洪  王其杰  付江涛 《地质论评》2018,64(6):1481-1488
2010年,甘肃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灾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泥石流的发生及其易发性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分析不同因素对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影响程度,基于对甘肃舟曲瓜咋沟内不同泥石流沟道野外调查资料的总结与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泥石流灾害易发性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了泥石流灾害易发程度与各影响因素间关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泥石流灾害易发性程度与野外调研结果相一致;泥石流灾害的易发性受沟道内灾害点数量、主沟道坡降、日最大降雨量、植被覆盖率及汇水面积等的影响显著;沟道内灾害点数量和主沟道坡降,日最大降雨量、植被覆盖率及汇水面积,沟道长度、岸坡坡度及沟道宽度等分别对泥石流灾害易发性的影响程度较为接近;研究成果为类似地区泥流灾害防治工作部署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12年7月21日,北京地区发生了61年以来的最大降雨,特大强降雨引发房山区三合庄村泥石流地质灾害。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房山区三合庄村泥石流所带来的损失,本文选取该泥石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遥感解译和灾害地质实地调查等方法,确定了三合庄泥石流基本特征,从地形、物源和水源三方面研究了三合庄泥石流的成因,依据泥石流相关的防治工程勘查设计规范,采用雨洪法计算出三合庄村泥石流的活动特征,使用综合评分法判断了三合庄泥石流的易发性。  相似文献   

16.
从地貌地质环境、地面气象要素、大气环流背景、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卫星资料等方面,着重分析诱发灾害的气象条件,对2007年9月4日西藏波密县古乡天摩沟发生的一次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事件成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前期气温持续偏高,加剧冰川融水,加上9月4日凌晨出现强降水,天摩沟地形高度落差大、松散固体物质丰富,水源、能量转化和物源三种条件同时满足^[1],是造成这次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西藏波密县天摩沟“9·4”特大泥石流灾害成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貌地质环境、地面气象要素、大气环流背景、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卫星资料等方面,着重分析诱发灾害的气象条件,对2007年9月4日西藏波密县古乡天摩沟发生的一次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事件成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前期气温持续偏高,加剧冰川融水,加上9月4日凌晨出现强降水,天摩沟地形高度落差大、松散固体物质丰富,水源、能量转化和物源三种条件同时满足^[1],是造成这次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绵竹清平8·13群发泥石流成因、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8月13日凌晨,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绵竹市清平乡发生群发泥石流灾害,27条沟谷发生泥石流,占泥石流沟总数的69.4%,其中以文家沟泥石流最为严重。在调查基础上,分析了8·13特大群发泥石流的成因、特征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灾后规划重建中的地质安全问题。从成因上看,8·13特大群发泥石流是5·12汶川地震和强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特征上来看,泥石流呈现出暴发空间的群发性、启动过程的复杂性、发生过程的持续性,成灾过程的链式性、危害形式的多样性、泥石流规模的放大性和泥石流隐患的隐蔽性等7个方面的特征;清平乡各沟8·13泥石流冲出方量约占物源总量的10%~50%,泥石流存在进一步频发、群发的态势,建议在灾后规划重建的过程中,应全面科学评估清平乡泥石流灾害的链式效应和地质环境容量问题,将地质灾害的防治同规划重建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都江堰龙池8·13麻柳沟泥石流灾害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柳沟位于都江堰市龙池镇龙溪河右岸,"5.12"地震后麻柳沟流域内产生了大量的崩滑体,物源丰富。2010年8月13日,在强降雨作用下该沟暴发中等规模的泥石流,沟口堆积体积达8×104 m3,损毁了沟口处3户居民的房屋,并於埋了龙池景区公路。本文通过麻柳沟的实地调查取样和洪痕断面测定,分析了麻柳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基本特点,并通过计算泥石流的容重、流速、流量等静动力学特征参数,对该泥石流沟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0.
2010年8月8日,甘肃省舟曲县城北部山区强降雨引发三眼峪沟、罗家峪沟突发山洪泥石流,造成城区及上游村庄1765人死亡失踪。封面照片为三眼峪沟泥石流灾害治理现场,摄于2012年5月15日,镜向上游出山口。该项工程以“8.8”特大山洪泥石流规模为标准,采用拦排结合的治理方案,通过构筑中上游拦挡坝、中下游排导堤、排导堤上部设复式挡墙等三道工程防线,保护两岸及舟曲县城安全。在西部山区,受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和历史人文地理的影响,分布着一些与舟曲县城相类似的人口聚集区。在不可逆转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发展规划系统性差、资源环境超载或巨灾应对能力弱等新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