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曾剑奇  蔡让平 《湖南地质》2003,22(2):157-160
阐述了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及应有的功能,并以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为例,剖析了博物馆生存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发展,一方面应立足于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充分发掘其科学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应通过引进联展、提高人员素质、改变管理模式等方式来促进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晓生 《地质学刊》2005,29(3):F0002-F0002
2005年8月3日.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赴西欧博物馆考察团行12人圆满结束了为期两局的考察活动。考察团先后考寨了奥地利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德国法兰克福森肯堡自然科学博物馆和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与这3个博物馆就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特别是地质博物馆的社会定盥、内容及布屣、装灌设计和科普宣传等同题进行了交流与座谈。  相似文献   

3.
杨萼吟 《中国岩溶》1989,8(1):76-81
自然科学博物馆是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文化水平的橱窗,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阵地。本文讨论了专业博物馆的性质和任务,提出了专业展厅和科普展厅的陈列重点,使陈列内容、形式,以及讲解效果等,达到完美的统一。文中强调自然科学博物馆必须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充实完善,反映新水平和传播新知识。   相似文献   

4.
常梅 《山东地质》2011,(5):60-62
现当代博物馆是新形势下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它改变了传统博物馆被动保守的运作模式,实现由"以藏品为中心"向"以公众为中心"的理念转变,既能使公众领略自然科学的魅力和获取美的享受与感悟,还能突出地域特色和时代理念,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时代使命。通过对烟台自然博物馆社会服务职能的分析定位,对如何在新时期更好开展博物馆社会服务职能工作有一定交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科技博物馆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8月 13日至 15日在北方明珠———大连召开。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 :2 1世纪科技博物馆的创新与发展。出席研讨会的代表共 110名 ,分别来自全国各省市、县及台湾的科技馆、博物馆 ,其中台湾代表 1  相似文献   

6.
胡远超 《安徽地质》2008,18(3):236-240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的建成,将填补我省缺乏大型、一流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空白。新馆为了达到“世界知名、国内一流”建设目标,突出自然和谐、科学发展的主题,本文就新馆建设定位与展示内容做一探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荆舟  黄渝 《云南地质》1999,18(1):83-88
当前是博物馆事业繁荣时期,新博物馆的建设,旧博物馆的改造方兴未艾,笔者对云南省自然博物馆的建设性质,任务,功能,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建设的有关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封面故事     
正封面故事:中国地质博物馆今昔照片。创建于1916年7月的中国地质博物馆,是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抗战期间辗转搬迁,始终作为独立的科学机构存在与发展。我国的田野考古学、古人类学、新生代地质学、古脊椎动物学、地震学、宝石学等在此发端。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中国地质事业的传承者、地学科普的开创者、近代科学发端的见证者,也是中国科学史、地学史、博物馆馆史上的传奇。  相似文献   

9.
谢先德 《地球化学》2010,39(4):396-396
一年多前,日本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岛崎英彦(Hidehiko Shimazaki)等人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杨主明合作,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稀土铁矿床中发现了一种新矿物,经国际矿物学会新矿物、矿物命名和分类委员会审查批准,该矿物被命名为Zhangpeishanite,有关该新矿物的详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钱迈平 《地质学刊》2008,32(2):112-11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汪筱林和台湾省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程延年、张钧翔4位古生物学家于2002年9月宣布,在辽宁省西部下白垩统义县组地层,发现了一种1.28亿年前的盗蛋龙科恐龙(oviraptorosaurs)化石,标本包括一个几乎完整的头骨和部分颈椎,头骨长约100mm,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长着一对大门齿,就像现代兔子那样。  相似文献   

11.
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简要回顾了地球系统科学从20世纪80年代作为人类迎接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而提出的集成研究方法、到逐步成长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所关注的科学问题。地球系统科学是一门连接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和对地观测技术以及其它相关科学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由于它所针对的特定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切身利益,因此,它也是一门有极强生命力的科学。  相似文献   

12.
地球系统科学发展方向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从人类面临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地球系统的全球化和地球系统科学与传统地球科学三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提出的背景;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详细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主要内容有研究思路、基本概念、地球系统过程、全球一区域信息获取、海量信息处理和分析及系统模型等;第三构建了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系统的连续动态系统、离散动态系统、地球系统的随机性、地球系统的自组织和地球系统的简单巨系统与复杂巨系统;然后重点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子系统与各圈层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与效应;第四,概述了地球系统的数字表达——数字地球和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最后,简述了中国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方向和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科学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文章回顾了全球变化研究的发展史 ,介绍了IGBP ,IHDP ,WCRP ,DIVERSITAS 4个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组织的研究方向与核心内容以及它们共同提出的碳循环、食物、水资源三大课题。全球环境变化的实质是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变化。人类活动改变地球系统动力的强度已经超过自然界变动的限度 ,“人类世”的概念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应运而生。西方学者认为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之间存在着阻碍可持续发展的鸿沟。笔者从可持续发展科学的角度讨论了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的关系 ,并以我国东部与西部为例 ,指出若能通过政府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推动各职能系统的工作 ,实现信息、技术、经济的不断交互流动 ,就可以找到消除鸿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矿物科学的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灵 《矿物学报》2005,25(1):1-8
本文阐述了矿物科学的概念,包括矿物科学的产生背景、基本涵义与特点、主要研究内容及其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等,并对中国的矿物科学做了简要介绍。矿物科学是研究矿物及其性质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天然矿物和人工晶体材料。它不仅是为地球科学服务的学科,而且是为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工程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服务的学科。矿物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矿物及其性质两大方面。矿物研究既是传统矿物学的研究领域,也是矿物科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矿物性质及其变换过程研究则是当前矿物科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矿物科学是以矿物学等分支学科为基础并具有众多交叉分支学科的学科体系,具有比传统矿物学更加广阔的科学范畴,具有一级学科的概念。矿物学既是地质科学的一门分科,同时也是矿物科学的一门分科。中国已在矿物科学的许多学科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与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理科学跨世纪发展的五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后20年是我国地理科学跨世纪发展的奠基期和开拓期。就端正学科发展认识、建立地理科学体系、加强系统分析能力、巩固城市—区域发展研究领域和地理学工作者本身的调整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地理科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地理科学系统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从全球变化的高度进行研究,自全新世以来,把人类作为与各自然圈层的总和相对等的一个圈层。因此,在研究框架图式中,在IGBPⅡ图式之外,增加了一个人类圈,并以人类圈作为中心,表示人类圈与各自然圈层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把中国地理科学系统研究与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联接起来,使中国地理科学走向世界,这些就是地理科学系统理论的创新之处。在实践中,我们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详细研究,拟出许多具体研究课题,提出研究时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如图 2所示,根据地理科学系统理论研究长江三角洲,其最终目的就是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但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已是一个独立的重大科研项目,已由中国科学院进行研究,故在此仅做简略评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气象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卷》[1]的概述,主要从天气学理论与预报技术、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人工影响天气、大气化学、大气物理学,以及综合探测技术与外场观测试验等方面,分析气象科学发展的背景、现状和社会需求,指出气象科学发展中需要了解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并制定中国气象科学技术长期发展目标和确定重点研究领域,其中特别强调了与中国区域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密切的气象科学问题,并在气象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手段的改进、全球气候系统观测的实施、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等方面提出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资源科学是问题导向性学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资源科学中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些观点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了资源科学是问题导向性学科的新观点,论述了资料科学与传统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不同之处,提出了筑构科学新体系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管志炜 《江西地质》1999,13(4):309-311
本文列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地质科技工作在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物化探,环境地质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对外科技交注与合作方面的丰硕成果的地矿事业50年的历史巨变,歌颂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伟大的祖国。  相似文献   

20.
纳米科技与地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90年代出现的纳米科技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简介,提出了应用纳米效应研究矿物学、矿物材料学及矿床学等的可行性,讨论了以纳米学为基础尚待研究的有关地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