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州地区素有种植大豆的习惯,尤以春大豆的面积最大,并已发展为我区春大豆主栽区之一。但寒、旱、涝和高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对大豆生产危害较大,产量低而不稳定。本文以 1985年我站大豆分期播种资料 (北京豆和75-375两个春型品种;播期从二月下旬至九月上旬每旬逢六播种,每品种共20期;每期每品种设两个重复,每亩2万亩,小区面积0.025亩;观测生育期、生长量和产量性状等),通过对大豆不同季节播种产量要素的气象条件分析,鉴定其气候适应性,为进一步发展大豆生产,合理利用气候  相似文献   

2.
唐守顺 《气象》1984,10(1):20-24
淮北是安徽省大豆的主要产区,也是黄淮流域大豆的重要产区之一。本区大豆栽培历史悠久,长期以来,淮北人民一直把大豆作为用地养地的作物,大豆、小麦轮作成为一种传统的种植制度。六十年代以来,本区大豆常年种植面积在900万亩上下,占全省大豆面积的90%,其中95%以上是麦茬大豆,只有在灵璧、肖县、泗县一带有少量的麦套大豆。  相似文献   

3.
大豆俗称黄豆,属豆科喜温短日照作物。在我县栽培历史较长,但主要是间套种植,复种大豆还在试种阶段。充分利用麦茬剩余光热水资源,在适宜地区复种大豆有许多好处。大豆是中耕作物,有利于清除杂草和熟化土壤,同时由于豆科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和凋落物多,肥地效应明显,是用地养地的好前茬。大豆含有极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崇信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由解放初期2.7万亩增加到目前的3.9万亩。由于社会和气候诸因素影响,播种面积及产量也时增时减,产量低而不稳。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化,良种的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价格变动,玉米生产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在有利的气候条件下获得最大收益,在  相似文献   

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县人民高举农业学大寨的旗帜,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不断改革旧的耕作制度,变一年一茬为一年两茬。1976年以冬麦为前茬的间套复种面积已达十二万亩。其中复种面积达三万三千亩。复种土地利用率高,适于机械化,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夺取二茬高  相似文献   

6.
1 前言 北镇县地处医巫闾山东侧,地势地形复杂,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无霜期为155~165天,农作物生长期日照充足,热量一茬有余,年平均降雨量为600mm,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但是,北镇县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多年来,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形成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北镇县历年玉米播种面积30万亩左右,占粮食面积的40%。经多年研究  相似文献   

7.
北镇县地处医巫闾山东侧,地势地形复杂,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无霜期为155~165天,农作物生长期日照充足,热量一茬有余,年平均降雨量为600mm,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但是,北镇县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多年来,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形成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北镇县历年玉米播种面积30万亩左右,占粮食面积的40%。  相似文献   

8.
全市690万亩农耕地中,川地130万亩,原地310万亩,山坡地250万亩。平均亩产分别为700斤、300斤、100斤左右。全市粮食产量不稳定,主要受中低产地区的牵制。当前,旱、薄、穷仍然是中低产地区阻碍农业增产的主要问题。因缺肥产量不高,因干旱影响产量不稳。按照省委提出的中低产地区的范围包括山区、丘陵、旱原、和旱区的一些新灌区,农业生产受自然气候条件的摆布。中低产地区一般都位于海拔600米以上地区,即我市的原区、丘陵、以及浅山区。这  相似文献   

9.
钦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能充足,水、温资源丰富是水稻的良好适生地。水稻在钦州市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年播种面积在50万亩以上。 解放后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水稻产量呈上升趋势,亩产由解放初期400多斤提高到1000多斤,亩产逐年递增15斤左右。但是年际产量不够稳定。造成年际产量不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社会因素、品种更新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县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约占总播种面积的14.7%。1970~1980年全年平均亩产85.8斤,最高152斤,最低55斤,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探索稳产高产途径,我们对冬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一些农业气象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出防御对策,为本县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夏玉米是博山种植面积较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播种面积12万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57%。玉米产量虽有上升的趋势,但产量不稳、波动较大,气候变化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1965~1982年的玉米产量资料与气象资料为样本,试图通过客观的数学分析,揭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建立玉米产量的气候模式,为博山的玉米生产提供农业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77,(6):17-18
发展两茬生产,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途径。两茬生产的农业气候区划就是把各地的气候和两茬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区划成几种不同类型的两茬生产区,为充分利用我区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两茬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是昌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历年种植面积65—70万亩,占全县总粮田面积的55%左右。小麦产量虽然有上升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分析产量波动的原因很有必要。本文主要研究气象条件差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选择对产量影响起决定作用的关键气候因子,分别建立前期和后期产量预报方程,为昌邑县小麦生产提供确切的农业气象依据和进行产量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关中平原和渭北旱原由于自然地理、土壤、气候资源条件比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可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常遇到干旱、雨涝等自然灾害的危害,每年平均受灾面积约150万甫,其中旱灾约110万亩,涝灾约44万亩。所以干旱和雨涝是影响农业稳产、高产的主要原因。我们从近30年气候资料着手摸清旱涝规律,为农业生产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顺德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农业生产以粮食、蔗糖、蚕桑、塘鱼为主。1974年,麦稻稻三熟制已发展到5万亩,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5%,年平均亩产1,500多斤,并开始少量试种三季稻。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水稻产量不够稳定,小麦产量不高不稳。因此,加强调查研究,分析气候变化规律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资源,避过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进行耕作制度的改革,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平凉地区是甘肃省主要冬麦区之一,年均播种面积在250万亩以上,约占作物总面积的50%。由于受地理环境、生态条件和农业生产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冬麦产量低而不稳,历来是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1985年以来,我们对平凉地区冬小麦产量进行了一些分析研究,从气象角度探讨了全区冬小麦产量预报的一些方法。经  相似文献   

17.
葡萄是一种结果早、收效快、收益高的浆果类果树.据联合国粮食组织《生产年鉴》统计,1981年世界葡萄总面积已超过1.5亿亩,产量7000亿吨.一些葡萄栽培面积大的国家很多都在2000万亩左右,如西班牙为2599.5万亩,意大利2109万亩,法国1965万亩,苏联1887万亩.我国的葡萄栽培  相似文献   

18.
我们锦州地区,无霜期短,种植农作物一茬有余,两茬不足。1974年,锦州市在八个县、区的山区、丘陵、平原、低洼等不同地形上引种门源小油菜,实行粮油复种,改革耕作制度,变一年一茬为一年两茬,获得初步成功。据统计,有78个单位试种门源小油菜1,123亩,平均亩产达到154斤,有的亩产超过200斤,个别地块折合单产为304斤。这是锦州地区农业发展史上一个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我县是农业大县,人口31万,其中农业人口28万.耕地面积32万亩,棉花面积22万亩,90年以来棉花总产量都在40万担以上,93年可望达到45万担.由于历史上种种客观原因,原彭泽县气象站于1986年12月被撤销,这对我县的各行各业带来了种种不便,特别是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我县各级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有关会议上,  相似文献   

20.
引言和田地区是一年两熟区,除山区冷凉地带实行一年一熟外,绿洲平原地带多实行复播.特别在农业区划和气候区划应用以后,各地普遍实行了“两早配套”的栽培制度,麦茬后复播玉米面积已达70-80万亩.但是,因复播玉米多是早熟品种,产量受到限制,不能更合理的利用光热资源.近年来,逐渐发展了小麦留行套播这种栽培方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我们本着实事求是、一切经过试验的精神,在和田县、墨玉县、于田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