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Runs检验是研究序列分布规律的一种数学方法.用这种方法检验归来庄金矿和铜石杂岩体的某些成分,得出归来庄金矿TC30中Au的高品位值的出现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集中出现的规律性;铜石杂岩体中SiO2和Au都是具有随机变化性,说明杂岩体没有明显的演化关系,不同岩体的形成时间先后对成矿元素Au的富集没有明显影响;杂岩体中Al2O3和TiO2比值在闪长玢岩和二长斑岩中无明显差异,说明二者为同源成因.  相似文献   

2.
陈永清  夏庆霖 《地球科学》1999,24(5):459-463
地质异常单元圈定资源潜在地段是以地质异常矿体定位理论为前提,应用诞一量标度“致矿地质异常单元”。首先分析了铜石金矿田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的综合信息特征,详细研究了“致矿地质异常”的组分分析带趋;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平邑县铜石地区是鲁西最重要的金矿产地,继归来庄大型金矿床发现之后,又相继发现了卓家庄特富金矿床及磨坊沟、梨方沟、贺山庄等具层控特征的金矿床,构成了铜石金矿田。这些金矿床的形成与铜石地区中生代多期次岩浆活动或隐爆作用密切相关,分布于岩体边部的隐爆-侵入角砾岩是金矿床的载体,成为寻找隐爆-侵入角砾岩型金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沂南县铜井铜金矿床深部地质特征的论述,阐明了深部矿体的赋存特征;通过同位素测定,分析了矿床的物质来源、形成温度、形成时间和矿床成因。认为铜井铜金矿是由铜井杂岩体,尤其是闪长玢岩、二长花岗斑岩沿层理或层间滑脱带侵入,与灰岩接触交代形成的夕卡岩型矿床。根据成矿地质特征建立了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安家营子金矿田赋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Sr、Pb、O、H和C等)和同位素年代学学研究表明,安家营子金矿田与金矿有关的二长花岗岩小侵入体为下地壳基性岩石重熔成因,属Ⅰ型花岗岩为(或磁铁矿系列花岗岩),为金矿的同源岩和矿源岩。岩体以易活化金丰度高为突出特征。同源花岗源岩的含金性对斑岩金矿床的Au-Cu匹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永清  夏庆霖 《地球科学》1999,24(5):459-463
地质异常单元圈定矿产资源体潜在地段是以地质异常矿体定位理论为前提,应用综合信息定量标度"致矿地质异常单元".首先分析了铜石金矿田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的综合信息特征,详细研究了"致矿地质异常"的组分分带趋势;推断了金矿产资源体系列形成的深部地质结构样式;在此基础上,选择控矿地质异常标志和地质矿异常标志作为构置成矿有利度的变量,利用成矿有利度圈定矿产资源体潜在地段.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张家口金矿集区同位素及包裹体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口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崇礼县-赤城县毗邻地段的大型偏碱性二长岩杂岩体及其太古界中深变质岩系中,相继发现金矿田三个,探明金矿储量近100t.通过对该金矿集中区各类型矿床的大量同位素以及包裹体地质特征的研究,对该区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这对于该区今后的金矿找矿工作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铜石金矿田是新发现的新类型金矿田,该矿田金矿化类型较多,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化是最主要的类型.但以往常用的某些化探指示元素在大型金矿床附近也只有孤立的Au、Ag元素异常;而在不具有工业价值的斑岩型、夕卡岩型金矿点附近形成了高浓度的多元素组合异常.以前常用的化探指示元素已经不能满足该区野外找矿的需要.为了强化矿致异常,弱化非矿异常,该矿田外围找矿应利用分散元素Te、Se和卤素元素F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司荣军 《地质与勘探》2014,50(5):910-920
鲁西铜石地区是20世纪末期新发现的金矿聚集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为指导成矿预测和找矿勘探,运用GIS信息技术建立了铜石地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模型:构造控矿因子为NNW、NE、NW和EW向线型构造异常的Buffer半径1.2km;岩浆岩控矿因子为岩体的外边界以1~3km为半径范围;较强的磁力梯度带,低异常对隐伏岩体、构造的识别有指示作用;相对重力低异常,反映了铜石杂岩体的分布范围,相对重力高和条带状的低缓异常则主要反映了寒武纪地层和泰山岩群山草峪组;金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指标是寻找金矿床的最直接信息,Ag、Fe、Cu、Zn、Pb、As、Te等多种元素异常以及组合异常也可作为其重要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10.
金厂沟梁—二道沟金矿田是赤峰—辽西地区百余处金矿床(点)中最具典型特色的大型金矿田。本文在列举大量地质事实的基础上,对金矿田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与数据处理,得出了形成于不同围岩中的金矿的矿质及成矿热液均来源于对面沟花岗闪长质岩体,并提出本区金矿是对面沟花岗闪长斑岩体Cu,Mo,Au矿化水平分带所致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铜石杂岩体是鲁西地区金成矿最活跃的岩体。根据岩性、产状、构造、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特征综合分析,可以将该区的岩石地层划分为与金矿床作用完全不同的4个构造层:泰山群老基底,高密度、低跳跃磁场、富金,金的矿源之一;古生代构造层,高密度、弱磁场、贫金,和成矿无成因联系,但可作为金成矿的载体;中新生代构造层,低密度、低磁场、贫金,和金成矿、找矿无关;铜石杂岩体,低密度、中高跳跃磁场、富金,金的主要来源、成矿动力源和找矿标志。铜石杂岩体演化主要有4个阶段:玢岩阶段、斑岩阶段、隐爆角砾岩阶段和脉岩阶段。金矿化强度随岩体的演化逐步提高,主要金矿化在成岩以后的热液阶段,地球化学元素组合是Au、Ag、V、Sb、Cr。重磁场和地球化学场解译结果,围绕铜石杂岩体存在3个环带,预测主要成矿带在岩体的边缘带和外环带,在边缘带以寻找中低温热液型矿床为主,在外环带以寻找甚低温热液矿床为主。  相似文献   

12.
鲁西南归来庄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和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昆  倪培  林景仟 《地质科学》2001,36(1):1-13
归来庄金矿是近年来在鲁西南新发现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成因上与附近铜石偏碱性杂岩体有关。本文通过对侵入杂岩和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结合前人地质勘探和科研成果,认为形成归来庄金矿的成矿流体是岩浆水与大量来自围岩的大气降水混合而成,早期为富含卤素和CO2的低-中等盐度热液,演化至晚期为低挥发分、不同盐度的低温热水溶液。金矿沉淀时的流体压力不高于40~60MPa,温度为180~250℃。温度下降和伴随隐爆作用发生的减压和流体不混溶是促使金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从纳哥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黔西南相同地质背景下出现的纳哥金矿特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矿区出露大量的与成矿有关的巨大石英脉体,脉体中CO2含量很高,成矿温度与区域矿床类似,H、O同位素组成在岩浆水附近,认为该矿床是深部岩浆源成因。通过区域卡林型金矿床物源、成矿作用、控矿构造等方面的总结、分析和对比讨论,认为黔西南金矿床应有统一的成因,为深部岩浆源(少量地层中物质混杂)-深大断裂导矿-表层断裂、背斜控矿-交代充填成矿的中偏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稀土元素对鲁西铜石、铜井、龙宝山杂岩体的同源性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在山东省平邑县发现归来庄大型金矿床,实现了鲁西黄金找矿的重大突破。此后,鲁西相继发现卓家庄、磨坊沟和龙宝山金矿。近年,又在沂南金矿的深部发现新的矿体,鲁西良好的金矿成矿前景引起了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鲁西发现的金矿床主要分布在铜石、铜井和龙宝山等燕山期杂岩体的附近。这些岩体在成因上有什么关系值得研究。通过对上述岩体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每种岩体不同期次侵入的岩浆岩的稀土元素分布形式和3种岩体综合稀土元素分布形式均呈向右陡倾的弧形线,且配分曲线形态基本相似,都没有明显的Ce、Eu异常,指示了岩体之间存在同源性,均来自深部同一岩浆房。该认识对于指导鲁西黄金找矿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归来庄金矿田金矿化类型较多,主要由隐爆角砾岩型、镁质碳酸盐岩微细浸染型、含铁夕卡岩上叠加型、斑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等多种类型的矿床(点)组成。在成因上均与铜石富钾碱性潜火山杂岩关系密切,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热液和热源。受潜火山穹隆的控制,它们生成于不同深度不同地质构造部位,赋存于不同的地质体中,是在铜石潜火山中低温热液成矿系统中生成的金矿类型组合。该区的金矿找矿,应以寻找隐爆侵入角砾岩型金矿及镁质碳酸盐岩微细浸染型为主,兼顾其他类型;找矿地域上应以潜火山杂岩体中—外环带为主,兼顾其他地段,尤其要注重归来庄—十字庄—西皋—卓家庄一带;归来庄金矿床主矿体深部(450 m以下)存在找到盲矿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胶东内生金矿成矿期次和成矿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东地区内生金矿的成矿溶液是深溶岩浆连续分异演化而成.成岩成矿作用产生于同一个地质时代,并可分为包括岩浆岩体、脉岩、矿床及其诸成矿阶段在内的早晚两期成矿系列.早期的内生金矿为主生金矿期.晚期为共生—伴生金矿期.早期成矿系列生成时代于156~136Ma之间,晚期为124~100Ma.  相似文献   

17.
对河南省外方山地区前河、店房、西灶沟等金矿床矿石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该区金矿矿石铅、硫、氢氧同位素组成与燕山期花岗岩基本一致,反映了金矿成矿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各矿床矿石稳定同位素组成也有一定的差别,这与成矿时的地质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测试金厂峪金矿区1080个样品的基础上,统计出各类岩石的金丰度,其与地壳中的金丰度值相当。金矿床矿石的硫、铅、碳、氧同位素值与脉岩和花岗岩相近,而与围岩斜长角闪岩有别,因子分析结果也表明矿与脉岩、花岗岩位于同一组,显示三者具有地球化学的亲缘性。与其他岩浆热液金矿床相比,金厂峪金矿床具岩浆热液金矿床成矿元素组合特征。据此确定金厂峪金矿的成矿物质来自于与花岗岩同源的岩浆。  相似文献   

19.
变质岩区金矿成矿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变质岩区金矿成矿系统的概念,系指产于中、深变质岩中或与变质岩有成因联系的金矿床组合。形成变质岩区金矿成矿系统的核心是原始含金建造。中国主要变质岩分布区,如胶东、秦岭、乌拉山、大青山、燕山、辽东,都有含金建造存在,含金丰度5×10-9~600×10-9,高于地壳或上地幔的平均克拉克值(4×10-9~5×10-9)。目前这些地区已发现了一系列金矿,其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含金建造。变质富集作用包括区域高温高压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构造剪切作用,甚至于部分熔融作用、重熔岩浆的形成作用,所有这些地质活动可以导致含金建造中金矿物质的富集或贫化再分配。这一过程中碱性组分的溶出与再交代对金的活化带出与再沉淀成矿起到重要作用。金矿化总是与钾化、硅化交代或碱性花岗岩共生。成矿变质流体中K+,SiO2含量较高,x(Na+)/x(K+)值接近1,进一步表明碱性组分,尤其是钾碱组分在金矿形成中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金元素的化学稳定性,在表生条件下,原生金矿的风化、破坏与再生富集是同时进行的,追踪整个的演化过程,可建立变质岩区金矿成矿系统的模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