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为中国地质事业整整奋斗65个春秋的长者、良师、益友,走了.作为晚辈、学生和同事,我们对着老人的遗体深深鞠躬,是告别,更是对老人默默地述说我们的遗憾:再也不能聆听老人指点山东地矿事业怎样朝着地学前沿进取、聆听老人对发展山东地矿事业的卓识远见.  相似文献   

2.
一位为中国地质事业整整奋斗65个春秋的长者、良师、益友,走了.作为晚辈、学生和同事,我们对着老人的遗体深深鞠躬,是告别,更是对老人默默地述说我们的遗憾:再也不能聆听老人指点山东地矿事业怎样朝着地学前沿进取、聆听老人对发展山东地矿事业的卓识远见.……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地矿事业从崛起到蓬勃发展的光辉历程。五十年来,山东地矿职工艰苦创业,铸就了地矿事业的辉煌:地矿队伍不断壮大,地质找矿取得丰硕成果;地矿机构日臻完善,依法行政步入正轨;矿产资源开发和保护卓有成效,地矿经济稳步发展。面向新世纪,山东地矿职工将继续开拓进取,谱写地矿事业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2008年9月12—18日,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李廷栋院士来山东进行地质考察并作学术报告。来自国土资源、地矿、冶金、化工、建材等系统的200多名地学工作者聆听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5.
山东地质学会 ,作为中国地质学会的省级组织之一 ,始建于 195 9年 6月 ,至今亦已经历了 4 3个春秋。值此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 80周年之际 ,全面地回顾其发展历程 ,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历史的回顾科技群众团体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回顾山东地质学会的发展历程 ,其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1 初建阶段 (195 9年 6月~ 196 6年 6月 )新中国成立后 ,山东省地矿事业迅速崛起 ,随着科技队伍的不断扩大 ,建立山东省的地质学会已成为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愿。 195 9年 ,在中国地质学…  相似文献   

6.
<正>5月26日,第二届"寻访最美地质队员"活动评选揭晓,河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简称地矿三院)院长助理兼副总工程师,地勘院院长,地质矿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法岭榜上有名。作为一名地质人,李法岭几十年如一日,在地质工作的第一线足足奋斗了26年,辗转祖国的大江南北,对地质事业从最初的"不习惯"到如今的"放不下",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坚守着地质人的职责。他主持完成了光山县千鹅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走过的光辉历程。近五十年来,山东地矿职工艰苦奋斗,奋力拼搏,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与勘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地质科研及实验测试等方面均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为山东省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地矿职工将顺应历史潮流,踏上新的征程,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2012年1月7日,第五届《山东国土资源》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圆满结束。此次评选由《山东国土资源》杂志社、山东地质学会、山东土地学会、山东测绘学会主办。来自地矿、土地、国土资源管理等专业的12名专家对杂志社2010年10月  相似文献   

9.
《山东地质》是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和山东省地勘局共同主办的学术类期刊 (双月刊 ) ,公开发行。本刊以报道山东及相邻地区最新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成果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为主要任务 ,主要刊登各类地学论文、专论及综述。报道内容涉及基础地质 ,矿产地质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 ,地质灾害防治 ,矿产开发利用与保护 ,农业地质 ,遥感地质 ,计算机应用 ,地质实验 ,勘查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 ,探矿工程与岩土工程等地学领域各分支学科。另辟有“地矿工作论坛”、“地矿经济管理”、“地矿信息”、“会议消息”、“成果报道”、“研…  相似文献   

10.
翟佑华     
翟佑华,1932年11月出生在安徽省县.1950年8月参加工作,1954年元月毕业于原东北地质学院(现长春科技大学),此后一直从事地质工作40多个春秋,与地质事业结下不解之缘,献出了毕生的年华,为广西地矿事业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山东地质矿产工作的反思》是曹国权先生在2001年6月25日(逝世前一个月)写成的.短短二千言,字里行间映衬出作者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奋斗到生命尽头的无私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山东地质矿产工作的反思》是曹国权先生在2001年6月25日(逝世前一个月)写成的.短短二千言,字里行间映衬出作者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奋斗到生命尽头的无私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3.
钟铿     
钟铿,1928年10月10日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市岗背镇,汉族客家人.1950年夏毕业于中山大学理学院地质系,于当时全国从事地质工作仅200余名的情况下,满怀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豪情壮志,步入新中国地质事业的殿堂.在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风风雨雨,崎岖艰难,辗转南北,不改初衷,是一位为发展祖国特别是广西地矿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英才.自1992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广西乃至区外享有较高威望,深受广西广大地质工作者的爱戴.  相似文献   

14.
钟铿     
钟铿,1928年10月10日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市岗背镇,汉族客家人.1950年夏毕业于中山大学理学院地质系,于当时全国从事地质工作仅200余名的情况下,满怀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豪情壮志,步入新中国地质事业的殿堂.在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风风雨雨,崎岖艰难,辗转南北,不改初衷,是一位为发展祖国特别是广西地矿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英才.自1992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广西乃至区外享有较高威望,深受广西广大地质工作者的爱戴.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19日,山东省地质学会学术交流会在济南山东地矿大厦召开。会议由山东省地质学会秘书长王来明同志主持,山东国土资源杂志主编张增奇教授级高工、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张成基教授级高工、山东科技大学杨锋杰教授以及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山东省地质一院、三院、四院、六院、鲁北院等20余位地质专家到会。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主题是山东省地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月12日,第六届《山东国土资源》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圆满结束。此次评选由《山东国土资源》杂志社、山东地质学会、山东土地学会、山东测绘学会主办。来自地矿、土地、测绘、国土资源管理等专业的18名专家对杂志社2012年通过审查的稿件进行了认真评选。此次评选设一、二、三等奖3个奖项,共选出优秀论文127篇,其中一等奖28篇,二等奖39篇,  相似文献   

17.
正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从1956年筹建河南省地质局,如今已60年了。回顾河南省地质工作60年的发展,有一位老人令人敬仰、令人怀念,他就是新中国河南省地质事业奠基人、原河南省地质局副局长兼第一任总工程师、五届全国人大代表韩影山同志。我一定要回到河南韩影山同志原籍河北,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是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的学生,毕业后来到河南省从事地质工作到1995年病逝,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河南地质事业。他初到河南(省会在开封),在民国政府地质调查所任技佐。  相似文献   

18.
地质勘查工作是国土资源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勘宣传工作是人们了解地矿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地质勘查部门展示自身形象、提高影响力的重要窗口,也是推进地矿事业发展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正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中国地质学和地矿事业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成果辉煌,为中国走上现代工业化强国道路奠定了矿产资源的物质基础;从西学东渐到中国地质学构建起完备的学科体系;在中国960万平方千米国土和300万平方千米海域有了当代最新的地质图;发现和厘定了40亿年前的冥古界地质体,提炼出中国由若干老陆核演变而来的地质历史图景的理论认识,当代中国已步入世界地质学大国,学术影响力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20.
正正值"十三五"开局之年,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下简称广西地矿局)迎来了建局60周年。1956年2月23日,广西地矿局肩负着祖国建设资源保障和地质技术支撑的任务,在南疆边陲的壮乡大地上诞生,从此开启了广西地质事业一个崭新的时代。"60年来,广西地矿系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地质工作者把自己的事业视为光荣豪迈的事业。"广西地矿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善茂说,"无论条件和环境如何艰苦,地质工作者都没有放弃追求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