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宝琦 《第四纪研究》1998,18(4):369-369
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洋的控制,其中深海碳酸盐溶解作用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深海沉积中碳酸盐百分含量的变化受钙质壳体生产力、碳酸盐溶解作用和陆源物质稀释作用三者的制约,南海晚第四纪深海沉积物的碳酸盐旋回在溶跃面上下有明显不同。其中深海碳酸盐溶解作用的变化及其机理,是迄今为止了解最差的一项,而浮游有孔虫的碎壳率为溶解作用的强度提供了客观而方便的定量标志。为此,我们选取南海越南岸外陆坡区的17954-3柱状样(14“46’N,lllo32’E,柱长1152cm),按10cm间距采样,分析统计了该孔晚第四纪的碎壳率变化。17954—3柱状样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曲线(图la)揭示的沉积层,共记  相似文献   

2.
白垩纪深水古海洋学研究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一方面是由于来自钙质底栖有孔虫的稳定同位素和地球化学数据的缺乏,其原因在于白垩纪高碳酸盐补偿深度;另一方面在于深水有机质胶结有孔虫示踪古海洋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深海环境深水胶结有孔虫的分布主要取决于碳酸盐可利用状况、原始生产的输入通量、深水交换、环境波动(深海洋流、浊流和快速沉积事件)和底层沉积类型,因此对于重建深海环境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力。东、西特提斯Campanian Maastrichtian深水底栖有孔虫组合的统计分析揭示出6个生物相,代表着明显不同的沉积环境。包括:深海红色泥岩与矮小深海生物组合(生物相1);红色深海泥灰岩(“Couches Rouges”相),含钙质胶结有孔虫组合(生物相3);深水远洋灰岩(“Scaglia Rossa”相),含易碎的Rhizammina组合(生物相2);绿色灰色半远洋泥灰岩,含适应高输出通量生物组合(生物相4);半远洋泥岩和粉砂岩,含Aschemocella Nothia 组合(生物相5);陆源浊积层序,含“复理石型”Rhabdammina组合(生物相6)。Campanian Maastrichtian红色氧化深水环境动物组合与现今深海类似,而白垩纪贫氧深海环境胶结组合在现今无法找到相类似物。随着古生态信息的增加和数据库的扩展,深水胶结有孔虫有望成为揭示古海洋条件的重要工具,尤?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中泥盆世沉积环境及其与铅—锌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建中  高兆奎 《地质论评》1993,39(2):156-164
西秦岭中泥盆世沉积环境可分为深海—次深海盆地相区、碳酸盐台地及浅海陆棚相区和浅海盆地相区三大部分,其中又可划出若干相、亚相及微相。对于铅—锌矿产至关重要的是断陷滞流盆地相及碳酸盐台地相。矿床的形成与沉积环境关系密切:热水沉积型铅—锌矿床生成于断陷滞流盆地环境中,受生长断裂、热水沉积作用及断陷滞流盆地的联合控制;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生成于碳酸盐台地边缘生物礁亚相中,受碳酸盐台地、生物礁及热水沉积改造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阿联酋下白垩统舒艾巴组生物礁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露头分析和钻井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阿联酋地区下白垩统舒艾巴组生物礁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该区生物礁的沉积模式及有利储层发育相带。舒艾巴组沉积时期,具备优越的生物礁发育条件,造礁生物主要为厚壳蛤。研究区舒艾巴组碳酸盐台地具有"缓斜坡镶边台地"沉积特征,自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依次发育浅海低能碳酸盐陆架、浅海高能碳酸盐陆架、深水低能碳酸盐陆架、盆地斜坡相和深海盆地相。浅海高能碳酸盐陆架-盆地斜坡相带为生物礁发育带及油气富集区。其中浅海陆架边缘的高能相带为厚壳蛤生物礁发育的最有利区域,储层物性最好,厚壳蛤礁主要形成于早期存在的藻类粘结灰岩台地高点和台地边缘,礁核和礁前为优质储层发育带。研究该区生物礁的沉积模式与分布规律,对该区生物礁储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华玲  方念乔  丁旋  聂兰仕  刘秀明 《地质通报》2007,26(12):1627-1632
通过对东经90°海岭ODP758钻孔岩心3.5Ma以来的浮游有孔虫远洋记录的研究,结合岩性地层、稳定同位素地层、碳酸盐地层等资料,探讨了喜马拉雅山加速隆升、"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中布容溶解"事件等重大构造、环境事件在研究区的表现及相关机制。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和对比,根据ODP758岩心的有孔虫组合面貌、古温度、古盐度和古温跃层的变化情况,推断研究区在1.4~0.7Ma期间的气候变化可能是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条件下发生的。碳酸钙、碳酸钙沉积通量和非碳酸钙沉积通量曲线在1.7Ma时快速增长,与现有资料显示的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相符,分别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的青藏运动A幕、B幕、C幕(1.7Ma)和昆仑-黄河运动(1.2~0.6Ma)相当。碳酸钙含量、大于150μm的粗组分含量、浮游有孔虫沉积通量和浮游有孔虫生物地层揭示出在0.5~0.4Ma期间研究区深海碳酸盐遭受了强烈溶解。此事件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南沙海区沉积记录中的"中布容溶解"事件一致。  相似文献   

6.
Luba JANSA 《地学前缘》2005,12(2):151-161
深海钻探揭示构成环礁的浅水碳酸盐建隆覆盖沉积在太平洋西北部平顶海山之上。相对于现今珊瑚藻类生物构成的环礁而言,白垩纪和古新世孤立的环礁的四周边缘生物含量甚少,造礁能力下降。这些环礁浅水碳酸盐沉积在火山基座的顶部,在Albian初期、Albian末期、Maastrichtian晚期和始新世中期发生沉没。早期研究认为这些碳酸盐体系经历了地面暴露阶段以及随后的海侵淹没阶段。然而,一个事实是,环礁沉没仅发生在当太平洋板块背负着平顶海山向北漂移过程中,并且是经过南纬7°以后。几个不同的假说用来解释该时期环礁沉没现象,包括环礁暴露、喀斯特化、地面侵蚀、增强赤道上升洋流、缺氧和/或者富营养的浑浊水的出现等。文中在太平洋平顶海山深海钻孔的沉积、生物地层和古纬度数据综合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新模式用于解释晚白垩世—古新世浅水碳酸盐建造的沉没。与以前的模式不同的是,文中提出,这些晚白垩世—古新世“环礁”之所以发生沉没,原因是受到原始环南赤道洋流(pSEC)的影响,导致一种对分泌碳酸盐的生物不利环境的产生。而且,当这些平顶海山漂移到南纬5°时,即赤道古纬度带,许多浅水碳酸盐建造之上,铁锰结核开始沉积。同时,平顶海山下沉到溶解氧极小层(海平面之下400~1 100 m)和原始环南赤道中层洋流( pEI  相似文献   

7.
东昆仑-阿尼玛卿地区早二叠世的沉积古地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昆仑-阿尼玛卿地区早二叠世古海洋自北而南可分为东昆仑半局限海、托索湖-花石峡礁岛链和阿尼玛卿洋三部分。托索湖-花石峡礁带的主体由块状的礁相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所组成 ;东昆仑南坡半局限海中以短轴型的礁岛或碳酸盐建隆及相对较深的岛间盆地相沉积为特征 ;阿尼玛卿洋中则主要以深海软泥及放射虫硅质岩沉积为主, 同时也点缀一些碳酸盐建隆高地。东昆仑南坡半局限海中的礁岛及碳酸盐建隆在分布上缺乏明显的规律性, 但该区生物礁较发育。阿尼玛卿洋中碳酸盐建隆的规模小、分布零星、生物礁相对不发育, 但这些碳酸盐建隆在面上多呈断续的串珠状分布, 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东昆仑南坡半局限海中的岛间盆地相主体以中薄层灰岩夹黑.  相似文献   

8.
聂文明 《地球学报》2005,26(Z1):202-202
地质历史上最严重的冰期发生在新元古代末期(约635 Ma),其结束的标志是沉积了一层薄薄的、横向连续展布的、δ13C呈明显负异常的碳酸盐盖帽。地质学家提出了多种成因模型来解释碳酸盐盖帽δ13C负漂移,最著名的有:生物产率下降说,滞留海水翻转说的甲烷渗漏分解说。对黔南、浙西新元古代碳酸盐盖帽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δ13C负异是甲烷渗漏和海水翻腾共同作用的结果。理由如下:① 贵州瓮安和朵丁剖面的岩石结构与现代古代甲烷渗漏形成的碳酸盐沉积相似;② 碳酸盐盖帽上覆的浅水相磷块岩沉积为海水倒转说提供了佐证,因为浅水区磷质来源于水体倒转时携带的深海磷。始于 Marrinoan 冰期结束的海水倒转导致碳酸盐盖帽的形成,并促使磷块岩在浅水区域的沉积成矿。水体倒转的另一效应是将深海负δ13C 的碳酸盐带到浅水区域,碳酸盐盖帽和上覆磷块岩的负δ13C值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北大西洋东北部 Hatton 与 Gardar 沉积堤的早更新统沉积层分属两类不同的深海碳酸盐软泥。前者粗组份含量高,以有孔虫为主;后者明显变细,主要由超微化石组成。生物产率、水深、沉积速率及等深线流活动都有可能影响软泥的类型,但等深线流的改造作用最重要。本文进一步证实沉积堤是等深线流长期作用的产物,并自渐新世形成以来长期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
地球表面有一些重要的界线, 例如高山的雪线和海、陆之间的海岸线, 它们都是在不同自然环境之间最重要的分界线。深海碳酸盐沉积物与非碳酸盐沉积物之间的界线称为碳酸盐补偿深度(CCD)或简称碳酸盐线, 这是大洋底部最重要的一个分界线。  相似文献   

11.
王慧中 《地质科学》1991,(4):346-358
北大西洋东北部 Hatton 与 Gardar 沉积堤的早更新统沉积层分属两类不同的深海碳酸盐软泥。前者粗组份含量高,以有孔虫为主;后者明显变细,主要由超微化石组成。生物产率、水深、沉积速率及等深线流活动都有可能影响软泥的类型,但等深线流的改造作用最重要。本文进一步证实沉积堤是等深线流长期作用的产物,并自渐新世形成以来长期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2.
碳酸盐的溶解与保存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碳酸盐溶解作用对探索碳循环机制、理解全球气候变化机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雅浦海沟南部附近海域108个表层沉积物和3个柱状沉积物样品中浮游有孔虫、底栖有孔虫和碳酸钙含量等变化特征分析了海底碳酸盐溶跃深度、补偿深度及其自中更新世以来的变化规律。表层沉积物碳酸盐含量、浮游与底栖有孔虫丰度、底栖有孔虫占有孔虫全群比例、底栖有孔虫群中胶结质壳比例等多种指标变化表明,本区现代碳酸盐溶跃面(carbonate lysocline depth, CLD)位于水深3800m附近,碳酸盐补偿深度(carbonate compensation depth, CCD)约为4800m。柱状样有孔虫溶解指数(foraminifera dissolution index, FDX)的变化表明,冰期碳酸盐溶解作用减弱,碳酸盐溶跃面和补偿深度变深;冰消期碳酸盐溶解作用增强,溶跃面和补偿深度变浅。位于现代溶跃面附近的柱状岩心碳酸盐含量呈现冰期高、间冰期低的“太平洋型”旋回特征,同时古生产力替代性指标的变化曲线与碳酸盐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中更新世以来的碳酸盐含量变化主要受溶解作用的控制,特别是在冰期- 间冰期转换时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措勤地区在泥盆纪浅海碳酸盐台地的背景基础上,在石炭纪—早二叠世发育了一套陆源碎屑为主的海相沉积,古地理呈北部以陆棚海为主、南部发育斜坡-深海相的特征。早石炭世永珠组陆棚浅海限于北部的甲龙到阿布勒一带,其南侧至格嘎一措勤一线发育较宽的斜坡相沉积,晚石炭世时发生海侵,并随着冰期气候的盛行在边缘斜坡海环境内沉积了多套冰海砾岩,随着冰期气候的结束和海退,早二叠世昂杰组陆棚海沉积范围向南扩展到格嘎-达雄南部,陆棚海地边缘发育了生物礁或生物滩。古地理演化反映了研究区在早石炭世受南北向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形成了不同于泥盆纪碳酸盐台地的陆棚海—斜坡—深海盆地的古地理格局,晚石炭世拉张达到鼎盛,其后的早二叠世主要发育了稳定陆棚海沉积。  相似文献   

14.
西沙海域中新世碳酸盐台地的时空分布及其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南海北部西沙海域地震数据及钻井资料,结合碳酸盐台地的边缘特征及其地震反射特征,首次建立了研究区中新世碳酸盐台地边界的三个识别标志:岩性突变界面、断层界面和潮汐水道。在对地震数据系统的解释和钻井资料分析基础之上,厘定了该区生物礁及碳酸盐台地的时空分布,总结其分布规律,西沙海域中新世碳酸盐台地可以分为六期,进一步划分三个演化阶段,分别为中中新世早期的繁盛阶段、中中新世晚期的衰退阶段、晚中新世以来的淹没阶段,各阶段碳酸盐台地的沉积相带发育完整,其中生物礁主要分布台地的西-西南缘。统计结果显示,生物礁及碳酸盐台地全面发育时期的面积达到了80000km~2,后期随着台地的衰退而规模有所减小。西沙海域中新世碳酸盐岩分布广泛、规模巨大,而且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暴露而遭受淋滤,进一步增大了其孔隙度,具备形成优质储层的前提。结合区域油气地质条件分析与探讨,建立生物礁及碳酸盐台地的成藏模式,提出西沙海域碳酸盐台地具有典型"下生上储上盖"的成藏过程,指出西沙海域邻近华光凹陷和中建南盆地北部的碳酸盐台地是油气勘探的两大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5.
Schmidsippl剖面位于奥地利北钙质阿尔卑斯构造带内Gosau群典型地区。剖面出露的Bibereck组记录了一个海侵和沉积区海水变深过程。Bibereck 组之下是Santonian 晚期Hochmoos 组(Sandkalkbank段),主要为砂质、粉砂质灰色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的泥灰岩,含少量双壳类碎片。Hochmoos组之上为灰色泥灰岩和泥灰质灰岩。Bibereck组下部显示变深到近滨-远滨过渡带区域;向上,泥灰岩指示细粒泥质远滨沉积,水深大致50~150 m;之上出现浮游有孔虫含量超过90%的泥灰质灰岩,代表着半深海沉积环境。生物地层数据显示采样层位整体位于浮游有孔虫asymetrica elevata 带,由Globotruncanita elevata 和Dicarinellaasymetrica 的共同出现来界定。钙质超微化石Calculites obscurus、Lucianorhabdus cayeuxii、Arkhangelsk iella cymbiformis 的出现指示属于钙质超微化石带CC17b/UC12,相当于Campanian初期。地层深度剖面上,Ca/Al比值和Catot含量显示海水来源的Ca在0~5 m地层内几近于零,向上快速增加;(Fe/Al)/碳酸盐显示两个峰值,代表更还原条件,分别位于4 m和10 m位置;K/Al比值的下降被解释为更潮湿气候条件;剖面上部Ba含量的增加显示向更低原始生产条件的变化;陆源矿物在剖面7 m以下保持稳定,之上一直到剖面顶部不断下降。生物地层  相似文献   

16.
黔南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层序和海退事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 种沉积类型。北侧的独山、平塘、惠水及长顺城关区等地属于浅海碳酸盐台地沉积,发育浅海底栖生态领域的生物群;该线以南的独山麻尾、长顺睦化、惠水王佑及罗甸一带,为碳酸盐盆地沉积,富含远洋半深海动物群。在两种沉积类型和生态领域里,泥盆-石炭系界线层的岩性、生物及相序均发生深刻变化,形成特征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剖面。  相似文献   

17.
《黔南二叠纪地层》一书已由贵州人民出版吐公开出版.该书是在1984—1986年贵州石油勘探指挥部地质科研所完成由黄汲清教授提议,石油工业部下达的《黔南二叠纪地层研究》科研任务的基础上撰写而成.作者通过对黔南及其周缘地区的八条石炭一二叠系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地层剖面迸行综合研究,建立了以浮游型生物为主的多门类的生物地层层序,并运用现代沉积学等多因素概念进行地层划分.其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18.
高抒 《沉积学报》2023,(6):1673-1680
【目的】早三叠世碳酸盐沉积揭示了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的沉积环境剧变,如何用沉积动力学方法获取沉积环境信息,其主要困难是现场观测不可实施、初始和边界条件未知、沉积物来源和去向未知。新的思路之一是根据复杂系统理论重构控制方程,以达到正确计算或模拟的目的。【方法】针对南京地区早三叠世和龙山组24个周期的泥质—碳酸盐沉积,构建沉积环境参数计算方法,提取沉积记录信息。【结果】各周期性沉积的垂向尺度为100~102 cm,碳酸盐层与泥质层交替出现,沉积构造以纹层为特征,在24个周期中碳酸盐沉积厚度占74%,沉积构造以纹层为特征;根据泥质层的沉积速率推算每个周期的时间尺度为5~40 ka,虽然泥质层厚度只占总厚度的26%,但却占总时长的73%;泥质和碳酸盐物质沉积速率、沉降通量、水层悬沙浓度、碳酸盐物质产出、生物生产等各项环境参数与现今深海碳酸盐沉积环境相当。【结论】该沉积记录反映研究区域古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特征,但计算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有赖于碳酸盐沉积的杂质含量、纹层厚度和保存潜力、沉积物和有机质来源等约束条件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措勤地区在泥盆纪浅海碳酸盐台地的背景基础上,在石炭纪-早二叠世发育了一套陆源碎屑为主的海相沉积,古地理呈北部以陆棚海为主、南部发育斜坡-深海相的特征。早石炭世永珠组陆棚浅海限于北部的甲龙到阿布勒一带,其南侧至格嘎-措勤一线发育较宽的斜坡相沉积,晚石炭世时发生海侵,并随着冰期气候的盛行在边缘斜坡海环境内沉积了多套冰海砾岩,随着冰期气候的结束和海退,早二叠世昂杰组陆棚海沉积范围向南扩展到格嘎-达雄南部,陆棚海地边缘发育了生物礁或生物滩。古地理演化反映了研究区在早石炭世受南北向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形成了不同于泥盆纪碳酸盐台地的陆棚海-斜坡-深海盆地的古地理格局,晚石炭世拉张达到鼎盛,其后的早二叠世主要发育了稳定陆棚海沉积。  相似文献   

20.
Schmidsippl剖面位于奥地利北钙质阿尔卑斯构造带内Gosau群典型地区。剖面出露的Bibereck组记录了一个海侵和沉积区海水变深过程。Bibereck组之下是Santonian晚期Hoclamoos组(Santlkalkbank段),主要为砂质、粉砂质灰色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的泥灰岩,含少量双壳类碎片。Hochmoos组之上为灰色泥灰岩和泥灰质灰岩。Bibereck组下部显示变深到近滨-远滨过渡带区域;向上,泥灰岩指示细粒泥质远滨沉积,水深大致50~150m;之上出现浮游有孔虫含量超过90%的泥灰质灰岩,代表着半深海沉积环境。生物地层数据显示采样层位整体位于浮游有孔虫asymetrica-elevata带,由Globotruncanita elevata和Dicarinella asymetrica的共同出现来界定。钙质超微化石Calculites obscurus、Lucianorhabdus cayeuxii、Arkhangelskiella cymbi formis的出现指示属于钙质超微化石带CC17b/UC12,相当于Campanian初期。地层深度剖面上,Ca/Al比值和Catot含量显示海水来源的Ca在0~5m地层内几近于零,向上快速增加;(Fe/Al)/碳酸盐显示两个峰值,代表更还原条件,分别位于4m和10m位置;K/Al比值的下降被解释为更潮湿气候条件;剖面上部Ba含量的增加显示向更低原始生产条件的变化;陆源矿物在剖面7m以下保持稳定,之上一直到剖面顶部不断下降。生物地层数据表明在约50万年短暂的时间间隔内水深由几米深浅水环境变深为800~1500m深半深海环境。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在海侵过程中出现两个海平面变化波动过程。这些数据为与上覆大洋红层进行对比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