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传统渗流-应力耦合模型仅考虑土体的各向同性特征,忽略了工程中应力与渗流的非线性影响,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由此,设计一种岩土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周围土体渗流-应力耦合模型。搭建测试装置,利用瞬态试验法测定岩土基坑周围土体渗透率,分析岩土基坑周围土体基质块微观结构,得到土体变形方程并求解;从宏观角度分析土体应力,得到应力边界的面力结构,构建土体渗流-应力耦合模型。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工程边界条件,选择某建筑工程中岩土基坑作为分析实例,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的误差低于0.2 m,可以为岩土基坑开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解决岩土工程实际问题出发,阐述了“应力反射波法”的工作原理、方法及资料的解译技术,通过工程检测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对工程桩基进行质量无损检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地震作用下自由场中饱和砂土的应力-应变推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栋  李相崧 《岩土力学》2010,31(1):277-281
水平自由场地震响应分析是岩土地震工程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香港科技大学土工离心机上的双向振动台,进行了饱和砂土自由场在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模型试验。根据应力和应变的定义以及达朗贝尔原理,由试验观测的土体加速度、位移和孔隙水压力数据直接推导得到不同深度处砂土的应力和应变,揭示了振动过程中饱和砂土的应力路径和应力-应变关系演化过程,以及与超静孔隙水压力发展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淤泥土应力-应变矢量增量的真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志伟  陈瑜瑶 《岩土力学》2000,21(4):343-345,349
保持大主应力、中主就力不变,增大小主应力是实际工程中可能存在的一种应力路径,土石坝蓄水和土方回填等就类似这种加荷方式。就该应力路径对宁波淤泥土进行了真三轴试验,针对真三轴试验结果,对弹塑性本构关系中涉及到的应力矢量增量与庆变矢量增量的方向变化规律进行了特定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这种应力路径下排水剪切,应变知音一增量与应力矢量增量的方向不仅不一致,而且与π平面上相应的径向应力路径的偏角也不一致,这种应力路径下的现象和结果是岩土塑性力学和计算土力学中极少考虑的。  相似文献   

5.
薛龙  王睿  张建民 《岩土力学》2018,39(12):4681-4690
实际荷载条件下(如交通、地震荷载),粒状岩土材料常受到三维复杂应力路径作用。目前,多数粒状岩土材料的本构理论和模型都基于简单应力路径加载条件下的物理试验提出,在更加复杂应力路径下的适用性则需要进一步验证。但受机械控制的限制,物理试验中无法实现很多客观存在的三维复杂应力路径加载。为了能够再现并分析三维复杂应力路径下粒状介质的力学响应,提出了一种离散元数值试验方法,该方法采用球形数值试样,通过直接控制试样边界应力达到对3个主应力大小和方向的任意控制,从而可以实现诸多物理试验中无法实现的复杂应力路径。通过与目前常见的一些物理试验进行定性对比,论证了该数值试验方法通过高精度的加载控制和测量能够再现已有物理试验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应力主轴的三维旋转,分析了在这种实际存在却无法通过物理试验再现的加载条件下粒状介质的变形规律,初步显示了提出的数值试验方法在深入研究三维复杂应力路径下粒状介质力学响应方面所拥有的能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不同应力路径下砂土的神经网络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静  冯夏庭  王靖涛  盛谦 《岩土力学》2004,25(6):896-900
基于多种应力路径下砂土的加载、卸载和再加载过程的三轴排水试验数据,研究了三种应力路径对屈服面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不同应力路径对砂土的本构模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砂土的弹塑性神经网络模型,对相应路径下的本构关系进行了学习。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具体应力路径下的本构关系,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具有方便、容错性强的特点,对岩土力学快速、高效数值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在这种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中,笔者并没有使用塑性势函数,这在目前的弹塑性本构关系的建模中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应力路径对基坑工程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各向等压固结轴向加载三轴压缩试验和等应力比固结侧向卸载三轴试验获得的土体变形参数,对一个工程实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等应力比固结侧向卸载三轴试验获得的土体变形参数的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比较吻合。故为了准确地分析土体在各种工程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有必要在试验时尽可能模拟土体的实际加载路径。  相似文献   

8.
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基坑开挖应力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宏伟  李晶  谢新宇  朱凯  周建 《岩土力学》2012,33(4):1013-1017
首先对应力路径的概念进行丰富和扩展,提出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三维应力路径,然后采用数值方法,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应力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基坑内外各种应力路径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开挖过程中无论横向还是竖向,应力路径都表现出卸荷特性,且坑内卸荷量大于坑外卸荷量,使得坑内应力变化及主应力轴旋转较坑外大;随着离基坑中心距离的增大,坑内应力变化减小,主应力轴旋转趋缓;开挖过程对坑外应力变化及主应力轴旋转的影响随离围护墙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坑内应力路径总体表现为平均压应力p减小,广义剪应力q减小,主应力轴偏转角? 增大;坑外应力路径总体表现为p减小,q增大,? 增大。最后归纳出基坑开挖过程中坑内与坑外的典型应力路径,以指导基坑工程实践设计分析和室内试验模拟。  相似文献   

9.
从解决岩土工程实际问题出发,阐述了"应力反射波法"的工作原理、方法及资料的解译技术,通过工程检测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对工程桩基进行质量无损检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谷川  王军  张婷婷  蔡袁强 《岩土力学》2013,34(12):3394-3402
在基坑、隧道开挖等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土体会经历不同的应力路径,在不同的应力路径下,土体可能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静力学特性。同时,在工程实际中,土体的工作应变经常处于小应变范围,而在小应变情况下,土体的静力特性表现出更强的非线性和应力路径依赖性。基于广泛分布于东部地区,并且表现出诸多不良工程特性的软黏土,进行一系列不排水和排水条件下的应力路径静力试验,以研究应力路径对饱和软黏土静力特性,尤其是小应变情况下割线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管在不排水还是在排水条件下,应力路径都对饱和软黏土的静强度产生巨大的影响,表现为围压增加的加载应力路径增大了静强度,而围压减小的卸载应力路径降低了静强度。同时,应力路径对割线弹性模量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围压增加的加载应力路径降低了割线模量,而围压减小的卸载应力路径增大了割线模量。应力路径对割线模量的影响在小应变时表现的更加明显,而这种影响主要原因是应力路径方向改变造成的土体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岩土体膨胀性是其含水量的函数的认识,提出了岩土体吸水膨胀应力系数的概念。从膨胀应力与含水率的变化关系出发,研制出吸水膨胀应力系数试验装置;根据试验得到的膨胀应力与含水率增量的关系曲线和计算得到的岩土体吸水膨胀应力系数,对不同状态与类型重塑土样吸水膨胀应力系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装置所测土样的最终含水率误差在1.0%左右,能够较好地得到不同岩土体的吸水膨胀应力系数;由于黏土颗粒水化程度的不断增加,各岩土体的膨胀应力都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且膨胀应力与含水率增量呈线性关系;初始含水率15.0%条件下云南呈贡强膨胀土、成都弱膨胀土、成都粉质黏土的膨胀应力系数分别为92.2(kPa/%)、42.6(kPa/%)、0.9(kPa/%),是由于不同类型岩土中黏粒含量的差别,导致不同类型岩土体的膨胀应力系数有较大的差别;膨胀应力系数能够有效地区分岩土体的膨胀性,可以用膨胀应力系数对岩土体的膨胀性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2.
金耀华  钱玉林  吕凡任 《岩土力学》2011,32(10):3071-3074
为提高对沉降计算的可靠性与方便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力路径的实用沉降计算方法。依据应力路径法原理,采用由Skempton(司开普顿)孔隙水压力方程得出的有效应力路径方程来表达应力路径,得出了沉降计算的实用计算式。所提出的计算式具有形式简洁、参数易确定、方便实用等优点。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可为实际工程的沉降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理岩卸载力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洞室,矿山边坡等一些工程的岩体应力变化状况,研究三轴卸载试验的应力路径,并提出以储备强度的概念进行资料整理,从而得出了轴、侧应力同时卸载下的岩石变形特性的特殊性.结果表明,用符合于岩体工程应力变化的加载路径来求取岩体的力学特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粉质黏土卸荷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善雄  凌平平  何世秀  杨雪强 《岩土力学》2007,28(12):2534-2538
依托武汉长江隧道江北明挖段基坑工程,开展了一系列的K0固结状态下原状粉质黏土卸荷应力路径排水剪三轴试验,并对卸荷变形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表明:卸荷应力路径下原状粉质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应力路径有着密切的关系,近似呈双曲线型。根据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可将卸荷应力路径分为A、B两组,A组应力路径试样表现为轴向压缩;B组应力路径试样表现为轴向伸长。卸荷应力路径下粉质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具有良好的归一化特性,同一应力路径下不同固结压力的应力-应变曲线可采用双曲线函数用平均固结压力归一化,但A、B两组应力路径下的归一化方程有所差别。给出了各种应力路径下的归一化方程,可为卸荷土体的变形参数及本构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力与变形的数值模型方法--数值模拟软件FLAC介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FLAC软件是进行应力与变形的一种专业软件,特别适合求解岩土力学工程中非线性的大变形问题,在地质构造及块体运动学、动力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FLAC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特点以及它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高边坡开挖路径下黄土的力学性质,首先采用线弹性有限元法模拟一高150m的人工边坡在开挖条件下,潜在破坏区黄土的应力路径。据此路径分别对天然和饱和试样做了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并做了相同固结应力的加载应力路径试验(CTC)。结果表明开挖应力路径下饱和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为应变软化,天然试样为应变硬化;CTC试验条件下,饱和试样应力应变也为应变软化,天然试样亦为应变硬化,但硬化比开挖应力路径明显。上述两种试验条件下,饱和试样的有效应力路径接近,强度包络线相同,有效强度参数相同;天然试样则不同,强度包络线近似平行,开挖应力路径下有效黏聚力c’高于CTC,有效内摩擦角φ’相差不大。实际工程中获取土体变形和强度性质时应考虑应力路径和含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压力型锚杆锚固段的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黎  张永兴  吴曙光 《岩土力学》2008,29(6):1517-1520
根据Kelvin解,推导了压力型锚杆锚固段的弹性黏结应力和正应力分布方程。在推导过程中,考虑了三向应力状态对锚固段黏结应力的提高作用。经过与现场试验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计算公式的可靠性。采用软质岩体条件下的参数,对锚固段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总结了岩石条件下锚固段应力分布特点,并分析了各种岩土参数变化对锚固段应力分布的影响,为压力型锚杆的进一步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保持大主应力、中主应力不变,增大小主应力是实际工程中可能存在的一种应力路径,土石坝蓄水和土方回填等就类似这种加荷方式。就该应力路径对宁波淤泥土进行了真三轴试验,针对真三轴试验结果,对本构关系中的弹性模量及反映侧向变形变化规律的泊松比进行了特定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这种应力路径下排水剪切,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随围压的增大都呈不断减小趋势,这是岩土工程中应用广泛的邓肯模型和有限无限元分析中极少考虑的现  相似文献   

19.
李柏乔 《岩土力学》2006,27(Z2):435-440
通过试验资料,说明了应力路径对砂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从实测资料及有限元法计算的结果,分析了土石坝中应力路径的特点;然后介绍了部分现有在土石坝变形计算中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方法;最后,通过砂土的等应力比及变应力比路径试验资料的分析,揭示了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推导了变应力比路径下非线性弹性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在土石坝变形计算中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应力空间变换的修正剑桥模型改进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从岩土类材料极限应力状态线所致的各向异性出发,提出了应力空间变换的思想。以修正剑桥模型屈服面的中心为映射中心,给出了重塑土的应力空间变换、应力增量变换的公式, 并考虑了应力洛德角的影响。在变换应力空间中对修正剑桥模型进行了重新表述与改进,给出了基于应力空间变换的改进模型的具体应力应变计算式。通过4种应力路径的基于应力空间变换的改进模型与修正剑桥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揭示了改进后模型的优越性:可以较好的反映各向异性的影响;可以很好地反映三轴伸长等应力路径的应力应变特性;可以反映 等路径所致的软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