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按照2015年发布的"水十条"(即《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2017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以上,各省、自治区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平均达到60%以上。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启动了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按照"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开展,被外界称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首轮大考。紧接着,生态环境部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6,(5)
正近年来,由于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全国各地纷纷加快了城市转型的步伐。"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是提出,要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5%,要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3.
垃圾围城     
王俊锋 《地球》2011,(3):72-79
据《科技日报》报道:我国1/3以上的城市深陷“垃圾围城”困局,除县城之外的600多个城市中,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1/4已无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占地超过5亿平方米,年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4,(3)
正前言以人为本,解决好城镇化的远虑近忧,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核心。那么,新型城镇化道路如何在"新"字上突破呢?首先要有新核心,也就是说城镇化应该以人为核心,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发展只见物不见人的弊端,重点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其次是有新理念,注重包容性发展,打破城乡二元、城市内部二元,努力做到机会、权利平等,使广大城乡居民共享城镇化成果。再次是要有新路径,要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并举,增强产业支撑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最重要的是要有新方式,融入生态文明,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镇化2050:SD模型与过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镇化过程究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是政府短期可以实现的目标?中国趋向稳定状态的城镇化水平是多少?哪一年将可能基本完成中国城镇化的过程?本文通过建立中国城镇化系统动力学(SD)模型,采用1998~2013年数据进行系统存流量检验和系统灵敏度分析,结果显示所建中国城镇化SD模型有效且具有实际仿真可操作性.运用2013年数据和系统参数进行中国城镇化过程多情景模拟(2013~2050)显示,无论哪种人口政策和GDP增长率,中国城镇化水平到2035年都将达到70%以上,中国城镇化过程进入低增长阶段;到205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5%左右,中国城镇化进入稳定和饱和状态.据此,可以认为:中国城镇化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还需要20年才能基本完成这一过程.中国城镇化水平最终的饱和状态在75~80%,在长远的未来仍将有20~25%的人口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6,(10)
正2013年,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治理计划。"大气十条"共提出了10条35项重点任务措施,并明确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5,(10)
<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镇化经过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也积累了一些城市病,成为很多城市运行之殇,甚至严重影响城市的科学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秩序。当前全国各地正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仍不断会有新城、新区的崛起,如何控制新城、新区的内在发展质量,已是当务之急。为此,《地球》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家发改  相似文献   

8.
段雯娟 《地球》2014,(1):68-7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大,每年新增垃圾约100亿吨,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许多城市已经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现实,世界各国的视线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如何控制和销毁垃圾这一老问题上,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大,每年新增垃圾约100亿吨,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许多城市已经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现实,世界各国的视线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如何控制和销毁垃圾这一老问题上,而是采取积极的态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5,(10)
<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迅速发展时期,但面临着国内矿产资源不足,难以支撑经济增长的状况,同时我国每年又会产生大量废弃资源。如何走出这种境况成了一大难题。这时,"城市矿产"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城市矿产"是对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化发展的形象比喻。建立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加强对废弃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了我国城镇化的一条出路。2015年6月,随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对江苏戴南科技园区、江西省丰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了1%,进入中期阶段,但是与30年前相比,我们面临着持续发展和转型发展的双重压力。城镇化也面临着人口多众、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城市综合承载率不足,城市环境如交通拥堵、水资源短缺、空气恶化、产业空间狭窄、生存成本高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后,如何积极稳妥的加快发展城镇化建设,提  相似文献   

12.
城市垃圾发展现状及其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城市垃圾发展状况和研究现状的讨论,认为垃圾不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灾害污染源,指出了现阶段开展拉圾调查和相关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城市垃圾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大气的污染几方面,其直接后果是严重损害城市环境卫生、破坏动植物生长和危害人类生存。为防止垃圾污染、保护生态地质环境,提出了治理城市垃圾的有关对策和建议,如选择代表性城市进行垃圾调查、登记注册垃圾堆放场所并  相似文献   

13.
蓝颖春 《地球》2014,(4):62-65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全球城市体系已经把世界相当紧密地联结为一体,城镇化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伴随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城镇化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世界各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消除城乡体制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城市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有机物、氨氮浓度高的难处理废水。有关垃圾渗滤液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环保领域研究的热点,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化学法、物化法、物化生联合法以及土地处理法等多种处理方法,并对处理工艺的选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城市诞生的缘由之一。自新一届政府提出"新型城镇化"以来,各界人士纷纷从不同角度解读。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恰是"新型城镇化"题中应有之义。在以往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地方的新城、新区快速扩张,但呈现低密度、分散化的特征,土  相似文献   

16.
滕玲 《地球》2016,(4):58-60
正到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这是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对黑臭水体治理提出的明确要求。城镇区域的黑臭水体是突出的水环境问题,不仅给民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今年2月以来,随着全国各城市黑臭水名单的公布,各地已经基本摸清黑臭水体的"底细"。接下来提上议程的,就是黑臭水体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17.
郭爱民 《地球》2011,(5):12-13
对于中国一些城市陷入垃圾处理困境一事,本刊今年3月号杂志的特别策划栏目中,《垃圾围城》一稿曾重点报道过。目前,这个问题正有望得到大力解决。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是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天山北坡城市群是国家"十三五"期间推动建设的19个城市群之一,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两个边疆地区城市群之一和新疆新型城镇化主体区与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采用1980~2015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天山北坡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近35年来,城市群内的草地是生态价值的最主导贡献类型,生态价值贡献率高达66.27%,年际变化幅度仅5%;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生态价值贡献率很低(0.82%),但年际变化幅度很大(86%).城市群建设用地面积由1067km~2扩展至2586km~2,用地类型变动对生态价值的影响差异很大,变动幅度最大的是低覆盖度草地和旱地.生态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规模多达1685km~2,其中69.91%来自于耕地和草地,仅旱地和低覆盖度草地转变面积达1082km~2,占生态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变总量的64.21%, 2000年以来至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展后期(2000~2015年),戈壁(172km~2)、裸土地(65km2)、盐碱地(65km2)等未利用地类型向建设用地转化比重明显增加.而建设用地转化为生态用地的规模仅不到166km~2.城市群建设用地的重点扩展区集中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和昌吉,扩展面积分别达到399、186和126km~2,快速扩展区集中在奎屯、托克逊和乌苏.城市群扩展后期建设用地变更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较前期(1980~2000年)明显.奎屯市、石河子市和五家渠市属于建设用地扩展引发生态价值变动的高值区,其余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引发的生态价值变动相对较小且后期扩展有所减缓.未来天山北坡城市群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其脆弱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承载力,以可容许的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容量调控城市群的人口与产业集聚规模,降低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提升其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正>煤占中国能源70%以上,若能实现清洁煤的广泛使用,将提高效率30%以上。在提高煤的使用效率方面,今后重点发展煤的气化和液化等清洁煤技术。目前,研究成功的煤炭液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发电和城市燃气供应等方面,大大提高了煤炭使用效率。如果中国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提高10%,即可增加一条黄河的有效用水量。在水的利用方面,应特别注意提高占水资源使用量70%的农用水的  相似文献   

20.
何萍  王挺 《华南地震》2014,(1):21-25
采用孙柏涛等人提出的基于已有震害矩阵模拟的群体震害预测模型,在广东省防震减灾"十一五"重点项目"重点监视防御区县级以上城市建(构)筑物抗震性能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对已做过震害预测城市(区)与普查城市在设防标准、建筑年代、地上层数、建筑用途及平面形状等五方面进行相似度计算,最后得出普查城市的震害矩阵,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对群体建筑物实施震害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