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福泉 《地球》2012,(6):104-105
1985年金秋时节,中国地质博物馆迎来了新中国第一个宝石(学)陈列室的诞生。新宝石馆就坐落在北京西四中国地质博物馆三楼北大厅。新馆建成至今已有27年。回首往事,思绪万千,特记一二,以资纪念。新馆陈列面积220余平方米。展出中外百余种高中档珠宝玉石标本,有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珍珠、翡翠、欧泊、碧玺、橄榄石、方柱石、石榴石、绿松石、青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6,(8)
正2016年7月14日,中国地质博物馆迎来了一百岁寿诞。20世纪初,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们,亲手筹划和创办了地质研究所学生成绩展览会——地质标本陈列室,这就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雏形,也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馆。10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加速,地质事业大发展。地学类博物馆,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初创期、"大跃进"时期的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5,(11)
<正>仰望星空的时候,偶尔你是否会想起那首儿歌"一闪一闪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天空中的星星我们无法近距离欣赏,但近在眼前、像星星一样闪亮的水晶,也许可以弥补这种遗憾。10月28日,江苏省东海县东海水晶博物馆举行了"中国水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东海馆""捷克水晶展示馆"以及"水晶大王回归展""中国地质博物馆馆藏精品展"揭牌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7,(12)
正11月29日上午,由中国地质博物馆和北京市西城区集邮协会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国家矿物·宝石与邮票》专题展览正式开幕,展出了"一带一路"50多个国家的地质邮票和邮品500余枚(件),矿物、宝石标本60余件(套)。其中,我国1982年发行的唯一的一套矿物邮票的原型标本——雌黄、辉锑矿、辰砂和黑钨矿,首次集体亮相。一场科学文化盛宴《地球》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副馆长刘树臣,北京市西城区集邮协会会长罗贻声、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6,(6)
5月16日,天朗气清,作为中国地质博物馆百年馆庆献礼活动之一,为弘扬地学文化,传承科学精神,这一天,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原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地科联)主席张宏仁先生向中国地质博物馆捐赠了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荣誉奖章和奖牌。  相似文献   

6.
本刊编辑部 《地球》2012,(11):68-71
中国地质博物馆创建于1916年,是中国最早的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也是北京地区建馆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以矿物、岩石及古生物化石标本的典藏、科研和科普为主要内容,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自然精华,馆藏标本达20余万件,是亚洲著名的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向《地球》记者介绍,从中国地质博物馆重新开馆以来,在丰富馆藏数量、提高馆藏质量以及增强科学研究整体实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馆藏在积累中丰富在馆藏方面,2004~2008年,  相似文献   

7.
袁立明 《地球》2013,(9):108-109
正位于南京市珠江路700号的南京地质博物馆老馆,作为原中央地质调查所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也是中国近现代成立最早的地质专业博物馆,迄今已有百年历史。1949年后,从这里走出了48位两院院士,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地学摇篮"。百年历史倾注和凝聚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5,(4)
如果说地质公园是用有限的空间浓缩地球亿万年地质演化的神奇,那么,地质公园博物馆则是用有限的空间将地质公园的所有精华浓缩其中。房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就是这种"以馆呈景"的典范。作为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及核心展示区,房山地质博物馆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了房山地质公园的重要展示窗口。  相似文献   

9.
正4月25日上午,由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主办的"魅力地质——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专题科普展在中国地质博物馆正式开幕。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副馆长刘树臣,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何庆成,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副主任纪书华,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副馆长朱英姿出席开幕式。本次展览是为践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  相似文献   

10.
正顶着炎热的太阳进入大厅,瞬间被一团清凉包围。与外面的热闹炎热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没有嘈杂的环境,只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散布在大厅各处,有的在参观展览,有的低声交谈……一派宁静。这是记者日前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的见闻。去年4月,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这里占地71.9亩,总建筑面积为20060平方米,常设展厅面积达8000平方米,总投资近2亿元,是"十一五"期间湖南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土资源科普宣传公益性项目,包括"地球厅"、"矿物厅"、"资源厅"、  相似文献   

11.
张殿刚 《地球》2011,(11):86-89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中国成立最早、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地质博物馆。地质博物馆1916年成立,比故宫博物院还要早9年,其产生是跟我国的地质矿产事业发展、地质科学研究相伴的。  相似文献   

12.
徐燕 《地球》2023,(3):46-49
<正>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位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区南侧,是首家被认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高校博物馆。在近万平方米的馆中收藏着各类地质标本40000余件。其中以化石幕墙、满洲龙等为代表的古生物标本是最吸引青少年观众的,它们不仅展现了谜一般的史前地球,还讲述着一件件传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6,(8)
正中国地质博物馆:值此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之际,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全国广大地质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100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恪守建馆宗旨、不断精进学术,在地球科学研究、地学知识传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发展我国地质事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希望你们以建馆百年为新起点,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6,(8)
正中国地质博物馆有一批特殊的收藏,这些藏品有些或许"貌不惊人",但它们却代表了我国历代国家领导人对中国地质事业的重视,双筒猎枪、柴达木之宝、地质笔记……这一系列珍贵藏品背后的故事,都饱含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当代领导人对中国地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关怀和鼓舞。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6,(8)
正百年地博,百年精彩。中国地质博物馆馆藏标本从建馆之初的917件,汇聚到现在的22万件,备受各界推崇和赞誉。在"百年历程——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成就与精品展"中的"自然瑰宝"这一单元展出了部分有重大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矿物岩石,宝石及古生物化石标本。目前世界上有5144种矿物种,我们国家产出的公开报道的矿物种是889种,博物馆收藏的有一千二百多种,其中有四百多种生产自我们国家的。"自然瑰宝"展厅里集中呈现的中国产出的精品矿物晶体。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6,(8)
正中国地质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1916年7月,中国人自己培养的首批18名地质学子毕业时的"学生成绩展览会",孕育出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雏形——地质矿产陈列馆,历经百年风雨,未有一日中断,是中国近代科学发端的见证者,中国地质事业的传承者以及中国地学科普的开创者,是中国科学史、地学史、博物馆史上的传奇。自1916年正式开馆至今,中国地质博物馆一直薪火相传、英才辈出、成就斐然。抗战年间虽几经搬迁、磨难,也先后在北京、南京和重庆建馆,始终作为独立  相似文献   

17.
岳尚华 《地球》2013,(8):107-109
正2016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将迎来百岁生日。7月19日,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播科学精神"为主题的"百年地博讲坛"系列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国家古生物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主持了首讲并致辞。首次讲座由中国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家胡承志主讲。96岁高龄的胡承志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老研究员,从博物馆建馆伊始就在馆里工作。他还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6,(8)
正中国地质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1916年7月,中国人自己培养的首批18名地质学子毕业时的"学生成绩展览会",孕育出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雏形——地质矿产陈列馆,历经百年风雨,未有一日中断,是中国近代科学发端的见证者、发中国地质事业的传承者以及中国地学科普的开创者,是中国科学史、地学史、博物馆史上的传奇。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6,(11)
正10月18日上午,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百年之际,瑶池集庆集团向中国地质博物馆捐赠岫玉标本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副馆长刘树臣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瑶池集庆集团执行总裁兼总经理张琳及岫玉雕件作者杨珂、叶屹东、柴艺扬等出席了捐赠仪式。《地球》记者在现场见证了这场捐赠仪式。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6,(8)
正100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英才辈出。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黄汲清、杨钟健、裴文中、程裕淇、高振西、刘东生等一大批杰出的地质学家曾在此潜心学术、建馆兴业。中国近现代地质事业的奠基者和先驱,也在中国地质博物馆谱写了壮丽诗篇,有49位院士在这里学习和工作,在大地构造、矿产勘探、古人类学、古脊椎动物学、古昆虫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