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陵源,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与慈利县、桑植县交界处,方圆369km^2,由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杨家界、茅岩河、九天洞、天门山等景区组成。1982年,张家界被命名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武陵源(主要包括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
蓝颖春 《地球》2012,(12):10-13
1982年9月25日,在中国林业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战略转变中,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正式诞生了。从此,开启了我国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的华美乐章,探索出了一条不以破坏森林资源为代价,又能充  相似文献   

3.
简讯     
《地球》2010,(6):9-9
旅游地学专家提出“张家界地貌” 11月9日至11日在世界自然遗地——湖南张家界武陵源举行的“张家界地貌国际学识研讨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分会第25届年会”上,与会的国内外地质专家对武陵源核心景区内的天子山、袁家界、金鞭溪、黄石寨等张家界典型地貌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6,(6)
重庆市武隆县位于重庆市东南130公里的乌江下游,是继张家界、九寨沟、黄龙等之后中国第六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重庆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同时拥有中国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等称号。武隆拥有罕见的喀斯特自然景观,包括溶洞、天坑、地缝、峡谷、峰丛、高山草原等,形态全面,兼具丰富多彩的度假、休闲、娱乐、运动项目,是中国西南地区极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武隆天生三桥景区由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组成,是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有"三桥夹两坑"的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5.
向往泰宁     
《地球》2010,(4):1-1
本期《地球》付印前夕,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传来喜讯;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髓”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正式通过审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8个世界自然遗产、第40个世界遗产。其中,泰宁作为“中国丹髓”项目的牵头单位之一,成为继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之后的福建省第3个世界遗产,为福建赢得了又一个国际品牌。  相似文献   

6.
刘丹  李双玲图 《地球》2011,(7):96-97
1979年,国画大师吴冠中应邀到湖南为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绘制巨型风景画稿,他专程到湘西采风,有缘来到当时的张家界林场。大师被这里的风光深深吸引,写下游记《养在深闺人未识——失落的风景明珠》,发表于1980年元旦的《湖南日报》。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6,(7)
正张家界砂岩峰林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总占地面积3600平方公里,由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杨家界四个主要风景区和黄龙洞等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山、水、桥、洞、瀑地貌景观齐全,是一处难得的天然博物馆和罕见的旅游名胜地。张家界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代表了地球上一  相似文献   

8.
正"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对于永州异蛇的描述,使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永州"这个地方。而他的《永州八记》更是记载了永州的八个旅游胜地,后世的文人墨客正是按柳宗元的游记去寻找这些景点吟诗作赋。永州地处湘南,民族风情浓厚,自然景观多样,是一座山水江河交融的城市。近日,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审核批准,我国新增11处国家森林公园,湖南腾云岭国家森林公园榜上有名,也意味着永州市冷水滩区迎来首个国家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9.
辛光耀 《地球》2020,(4):54-59
2019年12月20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文本论证会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专家一致认为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满足世界自然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相关标准,获得了在2021年代表中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资格。将力争填补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中没有沙漠类型的空白。而巴丹吉林沙漠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可以从中国的众多沙漠中脱颖而出,走上申遗之路呢?  相似文献   

10.
留言节选     
《地球》2015,(6)
<正>周末的时候,走了一遍平谷天云山"勇者"玻璃栈道。在紧张刺激中,也欣赏到了天云山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山峰奇秀、山林茂密,鬼斧神工、如诗如画的美景,好一个"北方的张家界"……——虎妈猫爸世界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以天鹅这种美丽高贵优雅的生灵做为灵感来源,如果人类不能善待这些美丽的动物,那么将来天鹅灭绝之后,我们就只能在《天鹅湖》中幻想它美丽的身影……——穿梭千年008  相似文献   

11.
40年前,《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自此,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祖先的倾心之作,以一种升华的方式真正进入人们视野,在"世界遗产"的名头与轨迹中,完成着各自不同的命运流转。自1972年《公约》施行之始,  相似文献   

12.
神游张家界     
张家界地质地理环境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北与湖北省鹤峰县交界。总面积9518平方千米。总人口167.102万人(2010年),以土家族、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全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市人民政府驻永定区。张家界为中国湖南省的省辖地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 ,万象更新。新思想、新理念、新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朝气蓬勃地发展。纵观全球、了解世界 ,信息传播尤为重要。《国际地震动态》是全国唯一的地震科技信息研究类月刊 ,是中国核心期刊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创刊 32年来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从 2 0 0 3年开始 ,中国地震学会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国际地震动态》月刊。在《国际地震动态》杂志名称和办刊宗…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最系统地观测与记载陨石的国家。《竹书纪年》上写道:"帝禹夏氏八年六月,雨金于夏邑",这则关于公元前2133年坠落在山西夏县附近的铁陨石雨记载,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陨石雨的文字。在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陨石雨成灾的记录,是公元15世纪明代发生于陕西庆阳的陨石雨。《明史》、《明通鉴》、《二申野录》、《万历野获编》、《国榷》、《奇闻类纪摘抄》等多部史书都有相关记载[1]。至于其时间,有些史书记为明英宗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二月,  相似文献   

15.
张希梦 《地球》2023,(4):22-25
<正>“曾是地台浅海滨,沉砂结石广平伸。造山揭出地洼幕,褶断诞生节理纷。升露岩层遭水蚀,劈为崖柱顺裂纹。万年雕镂功成渐,绣就画图稀世珍。”这是地质学家陈国达对张家界地貌形象而富有诗意的描绘。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属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北部与湘西北中低山区过渡地带的武陵山脉腹地,拥有举世罕见的以石英砂岩为母岩的张家界地貌,辅以岩溶地貌、构造地貌和河谷侵蚀堆积地貌。置身于这片神奇的景观中,一幅幅纵贯古今的绝美画面展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6.
刘玉艳 《地球》2019,(6):80-84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既承载着人类的精神文化价值,又关乎地球生态安全。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履行公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建立了中央、地方和遗产地三级管理机构和队伍,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规划、建设、管护、监测、执法等综合管理体系,有效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目前,我国已拥有53项世界遗产,其中自然遗产13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6,(8)
正始建于1916年7月的中国地质博物馆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我国最早的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也是亚洲馆藏最丰富的地学类博物馆。2016年8月17日下午,中国地质博物馆举办媒体开放日活动,邀请了20多家媒体进行参观报道,220多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的自然珍宝在《百年历程——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成就与精品展》中集中亮相。《地球》记者受邀参加了此次的开放日活动。  相似文献   

18.
张泓 《地球》2010,(3):80-93
山,在这里竞秀:水,在这里灵动:美,在这里展现.情,在这里聚焦。 2010年4月20日,中国地质博物馆、国土资源部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与北京市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联合主办的(中华大地——中国世界地质公园》摄影展在北京拉开帷幕。这次摄影展以建设优美环境、珍惜地球资源为主题,取材于我国已建成的22家世界地质公园,集自然艺术摄影和地质专业摄影于一体,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世界和中国灾害的一些指标明显超过2004年。在分析成因时,除了自然原因外,还存在人为因素。在抗击自然灾害中,世界各国协同救灾。2005年中国减灾的特色是重视突发性事件,政府重视预案、演练,群众的减灾意识有所提高。文章还分析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周忠和 《地球》2021,(2):1-1
以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为起点,中国的古生物学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辉煌历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了大批古生物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地学领域乃至自然科学领域都非常突出。英国《自然》杂志的一位资深编辑曾评价:“中国有最好的化石和最好的古生物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