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小流域数据种类多、数据量大的特点,利用PostgreSQL的空间扩展插件PostGIS实现对小流域的空间数据以及影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并利用Python和JDBC技术实现对小流域基本属性数据及长时间序列的小流域降雨、径流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本文提出了对小流域不同数据类型数据存储的数据库设计思路,实现了小流域多类型数据的统一管理;同时,本文结合WebGIS技术发布相应的网络服务,实现数据的可视化以及管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先进的多维制作技术,对吉林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多维描述,实现城市真实场景的再现。实现规划管理实时化、科学化、智能化,提升城市竞争力,优化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3.
以酒钢管网为研究对象,根据所获得的基础地理、专题及相关属性信息,基于GIS、RS及数据库等相关技术,采用当前非常流行的数据仓库管理技术,以及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一体化、多源数据无缝集成和关系数据库三层体系架构的建库思想,阐述了酒钢管网数据库的技术路线、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处理组织、索引构建、数据入库及安全设计等关键问题,实现了多源、多尺度、多类型海量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无缝集成和统一管理。这对实现酒钢管网的综合管理及长期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业务现状和功能需求着手,对多源遥感影像管理与分发服务系统的设计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基于插件式框架的遥感影像信息采集技术、基于建模技术的多源遥感影像管理方法、基于多线程技术的海量影像快速查询方法以及基于订单的内外网一体化数据分发模式。并依托系统建设案例,实现对多源遥感影像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分发的集成,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统计遥感业务是国家统计局基于统计业务对空间信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将GIS、Rs和GPS空间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统计数据的获取、管理与分析中,从而提高统计效率和统计科技含量,构建新型国家统计业务体系。统计遥感业务数据具有多源、海量的特点,实现统计遥感数据的集成与管理是新型统计遥感业务成功运转的基础。针对统计遥感业务及数据应用需求,通过对各类空间数据集成与管理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在建立统计遥感空间数据库基础上,将影像以县级为单位进行拼接、然后压缩存储到统计遥感空间数据库,同时结合影像编目技术实现海量遥感影像的管理;提出将元数据管理和数据转换、数据直接访问以及数据互操作方式,实现多源统计遥感数据的集成与管理。通过多种方式,从应用层面较好地解决了海量、多源统计遥感数据的集成与管理,提升了统计遥感数据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要求国土资源管理业务中的权属和利用两大核心专题摆脱以前的单系统模式,逐步向数据共享、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为适应这种发展趋势,需研究并设计出城乡一体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管理工具.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的城乡一体化数据中心管理工具采用专题融合的新模式,实现了多专题、多区域、多源、多尺度的一体化数据中心管理.能够实现国土资源业务管理的一体化,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探讨了数字城市公共数据集的数据类型和建库技术,实现了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涉及的多源、多尺度、多类型海量公共平台数据集的一体化存储、组织、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8.
赵骞  邓轶  傅宇 《测绘科学》2019,44(7):152-155
针对河道多种业务场景空间信息采集与管理问题,该文提出了河道在线多场景采集标绘方法。基于空间关系自动检查技术,构建了鼠标在线采集、文件批量数据导入、移动设备轨迹数据采集等多场景采集方法,实现了河道多种业务场景采集的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研究了“自下而上”的自由标绘和“自上而下”的任务标绘两种采集工作模式,实现了采集信息在线检查、更新、审核等全流程管理。研究成果在水利相关部门的河道信息采集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采集效率、改进了管理流程,为河道的空间信息科学采集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自然资源部要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与不动产登记的一体化管理,必须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及流域上下游,实现国土空间中各类自然资源与不动产登记数据的融合衔接。但是传统二维GIS在全要素信息表达、多类型资源拓扑表达及资源资产监管分析等方面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短板。为弥补二维GIS的不足,新一代三维GIS技术体系逐渐形成,包括能够全空间表达自然资源与不动产对象的数据模型,面向多尺度、多源、异构三维数据的融合技术,以及三维空间分析与计算技术,实现了对自然资源与不动产信息管理的全面升维。本文在新一代三维GIS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自然资源与不动产信息管理平台,以全新视角认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升自然资源与不动产管理系统的服务能力,实现自然资源和不动产信息的一体化管理、用途管制及辅助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0.
应用3DXML管理三维建筑物LOD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三维城市的建设,数据内容将日益增加,数据量不断加大,多细节层次技术、模型简化技术和数据存储管理技术日益显示出其应用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分析了有关虚拟场景中建筑物模型多细节层次技术的层级划分和生成实现方式。从而进一步探讨了实现细节层次模型所需的建筑物模型简化方法,以及应用一种基于XML的3D图形标准的3DXML实现对城市三维建筑物模型LOD信息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框架是以形成数字信息服务的产业化模式为目标,通过对各种不同技术手段获取的基础地理信息进行采集、编辑处理、存贮,建成多种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建立数据传输网络体系,为各级行政部门及各行业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2.
基础地理信息共享,有利于减少重复测绘,实现基础测绘资源节约利用和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基础地理信息共享的现状,利用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和等价交换原理分析了基础地理信息共享,提出了推进共享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整合与集成建库模式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位于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十五”规划中五大任务之首,在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数据的特点和多年的基础数据库建库研究和工程实践,分析当前基础数据库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并说明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整合与集成建库模式及实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地籍调查与基础测绘一体化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鹏程  李钢  张培  王永建 《测绘科学》2011,36(1):190-192
本文为改进城镇土地调查模式,实现地籍调查与基础测绘一体化管理,在分析地籍调查成果与基础测绘数据特征的基础上,给出了地籍调查与基础测绘一体化管理的内涵、原则,提出了基于地籍调查与基础测绘一体化管理的城镇土地调查流程,建立了地籍数据、基础测绘数据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徐州市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实践表明,基于地籍调查与基础测绘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总体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东华  刘建军 《测绘学报》2015,44(7):822-825
保持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是我国基础测绘工作的重要使命。为此,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12年启动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工程,对我国1∶5万、1∶25万、1∶100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持续快速更新,每年更新一次、发布一版。本文介绍了动态更新的总体技术思路,阐述了基础数据库动态更新、派生数据库联动更新、多时态数据库管理服务等主体技术方法,并介绍了主要技术特点和工程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中对存储备份系统的需求和当前存储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提出了存储局域网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方案 ,并介绍了其在陕西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中的实现情况  相似文献   

17.
结合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图形数据入库前的标准化工作,介绍了基础图形数据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最后提供一种适合对基础图形数据进行大批量修改编辑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型基础测绘在理念、技术、产品和组织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为质检带来的技术需求和挑战,本文以提升自动化智能化质检能力为目标,构建了新型基础测绘的质检技术框架,提出了现代化质检基础设施与装备、新理论和共性技术、实时化数据处理与质检技术、网络化质检服务模式等研究内容和方向,以推动大数据、知识图谱、区块链、云服务等技术在测绘质检中的应用,提升新型基础测绘的质量保障能力与水平,支撑基础测绘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介绍美国基础地理信息产品建设、网络分发服务系统、数据共享和更新策略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我国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管理与分发的实践,进行了相关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美国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管理与分发模式的考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介绍美国基础地理信息产品建设、网络分发服务系统、数据共享和更新策略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我国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管理与分发的实践,进行了相关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