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支管修复施工已在世界各个角落展开,T-liner一步法对主管和支管进行原位固化法(CIPP法)内衬修复,已成为一种常规方法,未来还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CIPP(原位固化法)管道修复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列举了CIPP技术在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例如:针孔与缺口、起皱和白斑等等。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另外,作者还介绍了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关于CIPP内衬管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包括弯曲性能、拉伸强度、泄漏试验、分层试验以及抗化学腐蚀试验等。  相似文献   

3.
德国与英国的管道修复公司合作开发出一种称为Epros SeaLiner的原位固化法管道修复技术,其包括衬管材料、特制树脂和技术工艺。应用该技术能在地下水渗入破损管道的条件下施工,可靠密封衬管与宿主管之间环状间隙和枝管重开处的接头,彻底克服内衬修复及接口重开所致的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市政管道建设中,检查井主要作用是方便地下管线清淤、疏通以及修复等维护工作。检查井不仅承担路面车辆活荷载,还承担外部周围土体的土压力以及地下静水压力,井壁内部环境也十分复杂,长期受到废液和废气的腐蚀,十分容易出现破坏。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对检查井及时地进行修复,防止其进一步恶化。保证检查井的密封性以及结构完整性。检查井的修复方法包括预制检查井更换,原位浇筑混凝土内衬,原位固化衬里,砂浆喷涂,黄麻纤维加聚氨酯树脂预聚物以及速凝水泥修复技术,各方法的设计施工特点以及适用范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排水管道采用原位固化内衬(CIPP)进行非开挖修复的设计理论并不完善,主要参考《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CJJ/T210-2014,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考虑CIPP内衬出现的各种几何缺陷,包括褶皱、环状间隙等对圆周支撑系数K值的影响。通过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内衬的尺寸比DR、褶皱和环状间隙等参数对K值有重要影响,建议在CIPP修复设计中,引入褶皱和环状间隙等几何缺陷的强度折减系数;在进行CIPP内衬修复设计时,应该通过施工前CCTV检查结果,结合施工经验预测几何缺陷尺寸,综合确定相应的圆周支撑系数K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捷克一项利用原位固化的内衬修复方法对长4500m,直径250-600mm的排水管道进行修复的工程进行了报道。文章还对开挖与非开挖方法两者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工业污染场地固化/稳定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杜延军  金飞  刘松玉  陈蕾  张帆 《岩土力学》2011,32(1):116-124
目前在发达国家,固化/稳定处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重金属工业污染场地的修复工程中,而在国内则不多见。通过文献回顾,对重金属-土-胶结物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对比了各种标准淋滤试验参数,总结了国内外对固化重金属污染土性能的评价标准。同时论述了固化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并归纳了有关固化污染土溶出特性、耐久性及长期性状的国内外研究成果。针对国内已有研究现状,建议在制定国内重金属工业污染土修复技术标准时,需要明确固化污染土的最小强度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动态和半动态淋滤试验规范。  相似文献   

8.
岩溶含水层的极不均一性特征使岩溶水溶质运移受构造、裂隙空间及其发育方向控制;因环境条件复杂,开展岩溶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难度较大,截止目前,国内尚未系统地开展岩溶含水层水污染原位修复研究工作。文章选择鲁中南山区典型岩溶发育及硝酸盐污染地段,施工组合钻孔建设修复试验工程,采用“乙醇+葡萄糖”液态碳源和“聚乙烯醇+淀粉颗粒”固态反应器分别进行岩溶水硝酸盐污染原位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浓度500 mg?L-1、1 000 mg?L-1的“乙醇+葡萄糖”反硝化溶液对硝酸盐浓度的降解率分别为6.45 %和21.52 %;单位长度组成材料“聚乙烯醇3 kg+淀粉颗粒3 kg”、“聚乙烯醇2 kg+淀粉颗粒4 kg”的两种反硝化固态反应器对硝酸盐浓度的降解率分为33.91%和34.96%。试验证明在裂隙型岩溶地区采用孔组方案进行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可行、且能取得较显著效果。修复工程布设方式和试验成果对类似地区开展岩溶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具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管道修复CIPP施工的固化施工工艺和固化温度监测设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湖泊、河流等水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底泥是水中各类污染物的主要蓄积地,底泥中各种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含量超标,会对水体、水生生物及人类造成严重危害。底泥中的重金属主要蓄积在表层,故水体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底泥中的重金属便容易重新释放,造成二次污染,由此凸显了原位修复技术的优势。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技术旨在不改变污染底泥空间位置的条件下对底泥进行修复,该技术具有对原有环境影响小、成本低、不额外占用空间等优势,在未来的污染底泥修复中呈现出较大的潜力。本文对当前国内主要水系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修复技术进行分析概述,同时重点介绍底泥重金属污染的原位修复技术,并对底泥重金属污染原位修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城市发生道路塌陷、道路渍水、地下水污染等灾害,多因地下排水管道出现堵塞、渗漏、开裂引起,排水管道的检测评估现已成为城市管道管理运营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常用的排水管道检测技术有管道闭路检测系统、声纳、潜望镜、红外线温度记录分析技术及透地雷达等,各种检测技术适用于不同的环境。为尽量减少干扰民生,原位固化法、螺旋缠绕法、折叠内衬法和短管内衬法等非开挖管道修复加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介绍局部树脂固化修复技术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及工作程序,提出了该方法的检查项目及质量标准等,为城市排水管道现状评估及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土壤中可挥发性污染物清除的离心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郝荣福  胡黎明  邢巍巍 《岩土力学》2004,25(7):1037-1040
土工离心模拟试验技术是研究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研究了非水相流体污染物在非饱和土中的迁移以及随后的抽气清除过程。 当离心机运行到要求的加速度时,汽油污染物从地下油罐中释放并在非饱和土中迁移一年,之后采用土壤通气法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对土壤取样分析,得到污染物在土体中的迁移规律和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土壤通气法可以清除非饱和土体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种有效的原位土壤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3.
魏艳民 《地下水》2009,31(5):89-90
结合当前国内外地下水修复研究现状,简要地介绍了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四种典型技术(物理法、水动力控制法、抽出处理法和原位处理法)进行概要介绍,分别论述各种修复技术的修复机理、修复对象及其技术特点,以期能对我国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开发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在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技术中,修复药剂在污染土壤中的分散程度是保证修复效果的关键,因此岩土施工技术在上海低渗透性污染场地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小试研究了固化剂(水泥)的投加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得出6%固化剂的添加提高了过硫酸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能达到1000kPa左右,能够克服岩土施工技术在场地修复中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有利于该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石油的大量开采使用,污染土壤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成为了人们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原位淋洗修复方法不需要对污染土壤进行挖掘,能适用于大面积修复。但是,由于天然场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现今技术水平的限制,该方法还没有广泛的应用于实际修复之中。文章对原位淋洗修复技术的作用机理、适用范围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介绍,探讨了天然含水层的非均质性对该技术修复效果的影响,介绍了3种原位淋洗修复强化技术,并对原位淋洗技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华盛顿·谢尔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坐落在距奥林匹亚西北方56.3公里(35英里)的普吉特海湾的最南端.谢尔顿于1890年建成,现有的大部分排水系统都很老旧并且远远超过其设计基准期,大多数现有管道安装于1910-1950期间。1998年.谢尔顿的生态部门发布了一项行政命令,旨在减少废水排放中的悬浮物数量,悬浮物是由于大量管道老化产生的流入和渗透造成的。 本文主要讨论5号标段的修复工程问题,包括修复主干线约12.9公里(42,300英尺),直径为15.2厘米(6英寸)、20.3厘米(8英寸)、30.5厘米(12英寸)的污水管道;以及在确定最具经济效益的施工方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文章回顾谢尔顿最初建造污水管道的工程方法,并从3种技术中选择最经济有效的修复方案,包括传统的露天开挖法、爆管法、原位固化法。本文着眼于这3种技术如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目前的管道状况、水流量,污水管道的深度以及道路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三氯乙烯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区的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现代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氯代溶剂,三氯乙烯(TCE)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普遍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关于其处理方法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化学氧化、热修复及生物修复3种原位修复TCE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区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Fenton氧化、过硫酸盐氧化、蒸汽强化提取法及电阻加热法等原位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书源  陈晨  宛召  陈敏 《探矿工程》2018,45(10):119-122
采用传统的注入井注射药剂进行土壤修复时,修复效果差且治理周期长。本文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技术来弥补传统药剂注入方式的不足。进行室内浸泡试验,研究对比传统修复药剂对高压旋喷设备的腐蚀性;同时采用水泥浆液作为“药剂”进行高压旋喷的现场模拟试验,得到了适用于上海粘性地层中的土壤原位修复高压旋喷工艺参数,完善了适用于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的旋喷工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要论述了排水管道CIPP拉入法内衬修复技术采用紫外线固化的工艺过程、技术优势;并根据紫外线固化工艺存在的技术缺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质量验收方法,希望对管道业主同仁们在紫外线固化工程验收时有所助益,以进一步促进管道非开挖修复事业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曹妃甸某排水管道的招标文件,概要介绍了曹妃甸厂区待修复排水管道的运行状况和修复实践,并分别就不同CIPP工法(软管翻转法、软管拉入加热固化法、软管拉入紫外线固化法)遵照ASTMF1216—05规定,计算出内衬层厚度,并与招标文件对比,指出其不足。希望引起排水业界对CIPP工艺适用范围的关注,在应用中加强技术评价工作,以进一步促进管道非开挖修复事业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