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体水平钻孔孔壁稳定是非开挖成孔的关键,也是人们一直关心的的重要问题,严重的孔壁失稳将引发周围环境的动力破坏。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着重研究孔壁周围土体应力应变场的变化对孔壁稳定的影响程度。探讨钻进过程中孔周土体应力分布和发展规律,分析孔壁稳定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可以为土体水平钻孔的施工和设计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灰土挤密桩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曹黎娟  赵均海  魏雪英 《岩土力学》2006,27(10):1786-1790
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对灰土挤密桩应力进行研究,分析了灰土挤密桩挤密成孔过程及土体处于弹塑性状态时孔周应力情况,得出了灰土挤密桩成孔过程的弹性解及孔壁屈服时的弹性极限荷载,并求出了孔壁均布内压与塑性挤密半径的关系式。该解考虑了中间主应力及拉压性能差异的影响,Mohr-Coulomb解是特例。其结果对于全面研究灰土挤密桩的综合作用效用,进一步节约材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隧道盾构法施工引起周围土体附加应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静静  徐日庆  魏纲  王涛 《岩土力学》2008,29(2):529-534
结合弹性力学Mindlin解,运用边界单元法,推导了施工过程中盾构正面推力和盾壳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引起的周围土体附加应力计算公式。根据土体损失的空间分布规律,应用镜像法原理,推导了土体损失产生的附加应力计算公式。将正面推力、摩擦力和土体损失引起的附加应力进行叠加,得到盾构推进过程中周围土体总的附加应力计算公式。以上海某隧道工程为例,分析了正面推力、摩擦力、土体损失及共同作用引起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保护盾构推进一定范围内的建(构)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徐平  李小春  周新民 《岩土力学》2015,36(1):123-130
将含瓦斯煤岩体简化为气饱和的各向同性均质体,基于混合物理论建立了含瓦斯煤岩体的物理方程、几何方程、连续方程和动力控制方程。瓦斯抽采孔的长度远大于直径,将瓦斯抽采过程中抽采负压引起的孔壁的动态响应问题简化为二维平面应变问题,借助Laplace变换和Laplace逆变换分别建立了相关问题的频域和时域解答。以河南省某煤矿的煤岩体瓦斯参数为例,对孔边的动态响应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无量纲径向位移、径向应力和环向应力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径向位移和径向应力等动态响应主要集中在孔边的一定区域内,且该区域随着抽采时间的增大而扩大;孔壁产生波动较大的环向应力,且该环向应力随着抽采负压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爆管法施工中爆管头的受力情况,建立了爆管头的受力模型,为优化施工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爆管法对环境影响的理论分析,并结合有关的试验进行模拟分析,探讨了爆管法施工产生的碎片对新铺管道的影响,对周围结构设施的影响,重点论述了爆管法施工引起的地表位移。  相似文献   

7.
蔡金祥 《岩土力学》1990,11(4):89-90
现场岩体应力测量和岩体工程应力分析一直是岩石力学研究非常活跃的领域之一,而软弱岩体的现场应力测量与分析又是其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针对软弱、破碎岩体现场应力测量技术上的困难,从1983至1984年,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制出空心包体式孔壁应变计并对其进行了实验室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8.
现场岩体应力测量和岩体工程应力分析一直是岩石力学研究非常活跃的领域之一,而软弱岩体的现场应力测量与分析又是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软弱、破碎岩体现场应力测量技术上的困难,从1983年至1984年,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白世伟、方昭茹等人研制出空心包体式孔壁应变计。空心包体式孔壁应变计是现场地应力测量的一种新式传感器,它利用套孔应力解除法原理通过电阻式应变片测量应变来实现地应力测量,能够在一个钻孔中进行空间应力状态的测量。该传感器利用软塑料空心筒和水下低温粘贴固化剂技术,因此比其它传感器更适合软、碎岩体。该传感器采用均布圆筒表面的出浆孔和完整的安装定向系统,保证了粘贴的方便,也保证了测试的准确可靠,经系统验证,该方法测量地应力的综合误差小于18%。  相似文献   

9.
水平定向钻进铺管水平孔段软土孔壁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水平钻孔孔壁弹塑性力学分析 ,分析了水平钻孔软土段孔壁在土压力与泥浆压力的作用下受力状态 ,提出了最优泥浆压力的概念 ,给定向钻进铺管技术的施工可靠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韩昌瑞  白世伟  张波 《岩土力学》2007,28(11):2249-2253
根据正交各项异性材料的弹性理论,推导出偏轴坐标系下的三维、二维本构方程;利用应力变分法对钻孔周围的应力分布作出修正,进一步得出孔壁径向位移的计算公式。结合孔径变形法测量地应力的特点,建立正交各向异性岩体地应力的分析理论,通过一典型工程与传统的各向同性理论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张永兴  丁敏  王辉 《岩土力学》2012,33(10):2890-2896
针对深基坑支护的多支撑地下连续墙结构,考虑分步开挖和支撑对墙体的内力和位移以及支撑反力的影响,提出以弹性地基梁为基础的矩阵位移法。在求解矩阵位移法的过程中,确定土体的水平基床系数成为分析地下连续墙变形和内力的关键。Melan给出半无限大弹性空间内部线性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位移解,在Melan解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应力解进行积分处理,并结合平面应变问题的物理方程和几何方程,得到条形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解,进而得到水平基床系数。将Melan解的矩阵位移法运用到工程实例中,并将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正确性,可为同类工程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齐静静  徐日庆  魏纲 《岩土力学》2009,30(6):1665-1670
对隧道周围土体采用椭圆形非等量径向位移模式,在镜像法基本原理基础是推导了土体损失引起的附加应力计算公式;结合弹性力学Mindlin解得到的正面附加推力和摩擦力引起的附加应力,得到三者共同作用下总的附加应力公式,并通过算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下水平平行隧道上附加荷载的分布规律,重点探讨了土体损失引起的附加荷载在相邻隧道上的分布,分析结果对平行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政部门不断寻求节约成本的创新技术来解决地下基础设施问题,非开挖管线更换技术诸如爆管法成为可行的选择。爆管法是一种用相等或更大口径的新管更换现有地下供水给水、污水排水和燃气输送管线的施工方法。它是唯一一种完全沿旧管线线路铺设的施工方法。这使得安装新管线施工时无须征求额外通行权。爆管法兴起于20纪80年代,现在已遍布北美地区。本文通过对来自2007—2010年加拿大和美国的886个项目的调查问卷结果的总结,讨论了目前非开挖更管技术的趋势,分析了爆管法施工中的因素:包括设备的使用、采购与支付的形式、管线扩径的限制和施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三维地应力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明勋  葛修润 《岩土力学》2007,28(10):2017-2021
简要回顾了现有的三维地应力实测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对钻孔局部壁面应力全解除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理论上说明了由它确定三维地壳应力张量的可行性。采用线弹性有限元法对钻孔局部壁面应力解除过程做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应力解除曲线的变化特征,给出了达到完全应力解除时解除深度和被解除岩芯直径之间的定量关系,还进一步分析了环形解除槽引起的应力集中对其附近局部孔壁应力分布的影响,从而为在钻孔孔壁的局部壁面上如何合理的布置应变计(花)提供了参考依据。最后对本课题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卸荷破坏过程中巷道/隧道围岩的细观损伤演化规律及力学响应,使用颗粒离散元法对围岩卸荷内部细观损伤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卸荷试验厚壁圆筒围岩试样卸荷破坏特征,分析了初始应力对围岩破坏及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卸荷诱发的裂纹分布于试件内孔壁周围,在卸荷应力调整影响下,裂纹聚集并逐渐向外壁发散扩展,呈现类似沙漏型的损伤破坏。(2)卸荷作用产生的裂隙数量随着应力增加呈现指数增长,且卸荷后裂隙数量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卸荷过程中裂隙数量增长速度。(3)当卸荷应力低于围岩单轴峰值强度的80%时,卸荷过程中应力能够充分调整,且在卸荷后保持稳定;而当卸荷应力高于围岩单轴峰值强度时,卸荷过程中应力调整不充分,卸荷后一段时间内应力会继续调整,导致围岩破坏。(4)初始应力对围岩卸荷损伤破坏及力学特性影响显著,应力越大,卸荷后围岩出现损伤破裂的时间越早。  相似文献   

16.
水平平行顸管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当水平平行顶管距离较近时,先施工顶管对周围土体产生的扰动会使后施工顶管施工时产生的扰动加剧,后施工顶管由土体损失引起的最大地面沉降值变大,且地面沉降曲线是不对称的,其最大沉降点要向先施工顶管方向偏移。同时,后施工顶管会使周围土体产生附加应力,从而在相邻管道上产生附加荷载。顶管施工引起土体附加应力的因素主要有正面附加推力、顶进过程中掘进机和后续管道与周围土体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土体损失,利用弹性力学的Mindlin解,推导得到顶管正面附加推力、掘进机和后续管道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在相邻水平平行管道上引起的附加应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杨有贞  葛修润  黄铭 《岩土力学》2009,30(2):536-541
地基应力和位移场的求解是岩土工程中的基本问题之一,以往的求解方法是在一类变量范围内求解,属于拉格朗日体系。利用弹性力学的哈密顿理论,通过适当的变量代换,由力学的控制方程引入对偶变量,直接将方程导入到哈密顿体系,应用分离变量法求解。在哈密顿体系下,利用辛几何的性质,在完备的解空间内将方程的解用本征向量函数展开,讨论零本征值和非零本征值对应的不同本征解及其物理意义。数值算例表明,所得结果同以往结果一致。该方法不同于传统方法,为地基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大茅隧道地应力测量及围岩体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介绍了大茅隧道岩石三轴实验和地应力测量结果,分析了隧道围岩体应力作用特征。作用于该区的应力以水平应力为主,量值不大,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W.这与该区主要断裂为压扭性的力学性质及震源机制解的结果是一致的。最后结合该区工程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安全措施及其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水平定向钻进孔壁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钻井液和地应力是影响孔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建立钻井液和地应力共同作用下的孔壁稳定力学模型,推导出维持孔壁稳定的钻井液安全压力范围,同时根据压力的范围计算出合理的泵量。  相似文献   

20.
于基宁  谭峰屹  付伟 《岩土力学》2006,27(Z1):203-206
在分析土体冻胀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冻胀过程的应力场控制方程和温度场控制方程,利用固相增量法和热弹性力学理论,推导出冻胀过程中在温度场影响下的应力分量。在此基础上对冰透镜体形成条件进行了补充,提出相变温度也是冰透镜体形成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冻结过程机理的分析,在考虑温度和未冻水对冻胀量的影响基础上,对原位冻胀和分凝冻胀机理分别进行了讨论,给出完整冻胀量的理论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更贴近描述土体实际冻胀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