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论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1、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主要学说的考察;2、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分析;3、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反作用;5、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共生。  相似文献   

2.
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专题13“人类活动与气候”一章以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与雨岛为例,介绍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本章节的内容难度不大,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内容之前,对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的内容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对此,笔者认为“人类活动与气候”的教学,应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这一节是高中地理新教材第二单元“大气环境”的第一部分,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前奏和基础,它与后面的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运动以及许多天气、气候、气象知识都有直接联系。例如,讲大气的组成时只是点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等成分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接着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举例指出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臭氧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教学结合湘教版教材材料,以中图版教材为主进行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课标表述是:"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课标的要求看,不必过多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应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并从资料中分析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云南气象灾害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解明恩  程建刚 《地理科学》2004,24(6):721-726
用1950~1999年气象灾害资料,分析云南气象灾害的主要特征,具有种类多、频率高、重叠交错;分布广、季节性、区域性突出;成灾面积小、累积损失大的特征。指出地理环境、气候、人类活动是形成云南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特殊的低纬高原、邻近热带海洋、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植被少、降雨集中、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活动强烈是形成云南气象灾害的地理环境因素。季风强弱与冬夏大气环流差异是决定云南气象灾害的主要气候背景。人口剧增,垦植过度,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指出是加剧云南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和损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因素,提出了云南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对湘教版地理必修…教材的分析(一)教材地位分析“地理必修III”是学生在学爿了“地理必修l”和“地理必修II”,基本了解了地理环境的组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如何应用有关的地理原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坚  袁秀霞 《地理教学》2011,(21):14-16
一、设计意图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是整个高一地理教材的一个难点,如何将这个难点突破,教师选择了本篇的“专题9行星风系”中的“行星风系与气候”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各个知识难点分解(教师设计了5个小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8.
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对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提就是要认识河流水系特征和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水系、水文特征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它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联系密切,所以高考中经常以此为载体考察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有那些呢?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9.
2007年IPCC公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AR4指出:过去50a观测到的地球平均温度升高很可能(90%以上)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其中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而地质气候记录证明,早在人类排放能够影响大气以前的CO2浓度变化均不同程度地滞后于气温变化.地质时期CO2浓度的波动是跟随气候变化而变化,是被大气温度驱动的结果,而非相反的CO,驱动温度变化.将现在全球变暖完全归因于人类排放CO2的增加,无法解释1940-1978年的降温事件.通过更长尺度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现在气候是处于全新世变干变冷的大趋势之中,即使现在全球略有变暖,也只是处于变干变冷大趋势中的次级变暖波动.将近代全球气候变暖片面夸大归因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而忽略了自然因素的贡献,其依据显得缺乏科学说服力,其做法不免有些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0.
高考地理内容涉及气候知识的部分主要有三块:一是气候基础概念和原理;二是区域地理中具体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三是气候和人类的相互关系,包括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人类对气候资源的利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正负两方面影响等。近年地理高考注重系统知识在某一区域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红 《地理教学》2006,(11):31-32
一、让新闻更新教材内容 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随着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特别是人地理环境中的要素变化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何谓城市气候只要把城市本身的存在看作原因,城市的大气就等于气候。对大气现象按空间或时间尺度来进行分类,气候和气象有所不同,但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场所,人们发现的大气现象本身就是气候问题。笔者认为“人类活动+大气=气候”,显然城市大气是气候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3.
一、气候成因的归类与比较 形成气候的因素通常要涉及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形(海拔)、海陆分布(洋流)、人类活动等(图1)。在气候形成的诸多要素中,太阳辐射与大气区即使是同一种气候,在特征相似的基础上,成因还是相差甚远。以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岸、东南亚、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三个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为例,从成因上来看虽有一定的相似性表现,但差异性更是相当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李文彬 《地理教学》2012,(13):28-29
笔者最近参加了一个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听了一堂题为“气候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课堂上,老师对相关知识进行重组归纳,从气候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气候要素与农业、气候类型与农业等角度开展复习教学,对学生错题进行整理再现,精选各地高考题进行真题演练。教者能够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思维习惯培养和能力生成角度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15.
对于地理环境与战争活动闻的相互影响、作用的基本认识和看法.通常称为军事地理观,战争活动是人类主观意愿,地理环境是客观存在。对于这和主、客观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历来就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观点。一种是地理环境决定论。它认为一所有的战争活动和一切军事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绿洲分区及其基本类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亚俊  焦黎 《干旱区地理》2000,23(4):344-349
根据我国绿洲分布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位置和地势,大气环流与气候以及绿液演变和人类活动影响,将我国绿洲划分为三大区:东部河套平原绿洲区,西北干旱内陆绿洲区和柴达木高原绿洲区。首先,在学习、综合分析前人对绿洲的基础上,对绿洲赋予新的定义:干旱荒漠中有稳定水源,植物繁茂,生物活跃,具有一定的空间规模,且明显高出周边环境的高效生态地理景观区。最后,依据绿洲发生的水、土基本因素,将我国绿液分为四大基本类型,即沿河两岸阶地型绿洲、扇形地型绿洲、冲积平原型绿洲和三角洲型绿洲。  相似文献   

17.
一、高中地理“必修3”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的位置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地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通过对这两个模块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课程体系安排了地理“必修3”,  相似文献   

18.
人类活动对我国西北地区沙质荒漠化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诸多生态和环境问题中,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灾难。它不但是个环境问题,还是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已有的诸多研究结论,人为因素是我国荒漠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一系列数据和实例,着重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不当使用改变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系统,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人类活动中的滥垦、滥牧、滥采和滥伐等行为,破坏西北地区的地表植被;人类盲目和过度使用土地和工农业建设,导致该地区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以及人们生产、生活中不断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致使气候变暖等4个方面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我国西北地区沙质荒漠化的主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和防治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宏观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离不开自然地理环境。在复杂的自然地理要素中,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最明显、最重要。  相似文献   

20.
葛文城 《地理教学》2004,(11):22-24
“地理2”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理1”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地理课程。“地理2”以人文地理为主,且主要是通过讲述人类活动——人类的自身生产和人口最密集的聚居地城市,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阐述了人地协调发展的一些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