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发生以后,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震区总体受灾情况,以便各级政府部门开展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本文探讨了地震建筑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流程,并依据易损性清单法模型,结合GIS技术,开发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利用系统对2009年云南姚安县地震进行了建筑直接经济损失评估,评估结果表明系统建筑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2.
<正>王其亨,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学家、天津大学教授,他和他带领的"天津大学样式雷研究团队"潜心研究"样式雷" 36年,研究整理了上万件样式雷图档,完成了近百次测绘,绘制了一万余张测绘图纸。他们在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首集中登台,在营造学社后为大家解读"样式雷建筑烫样"的故事,王其亨说"我们需要传承还原中国建筑的真实地位,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他在节目里甚至直白地说"我出门被汽车撞死都不后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     
"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最高价值。"在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之际,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强调。"5·12"汶川特大震发生后,徐绍史部长多次带队深入四川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  相似文献   

4.
杨浪 《地图》2010,(5):144-144
<正>这张《中国强地震震中分布图》我以前见过,因为年代近,没收,倒是潘家园的岑大维先生想着,专门致电来说:"杨先生,翻出来一个好东西,给你留着呢!"于是就列入收藏,真是该谢谢他。  相似文献   

5.
陈思思  陈笑峰  刘悦  张会芳 《测绘》2014,(6):268-271
以"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地震和"6·18"宁南特大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例,在ArcGIS环境下采用Arc Map软件与Python脚本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时期无人机影像进行灾害样本的采集,批量处理多种灾害样本,从而建立对应的无人机影像灾害样本库。  相似文献   

6.
自2月18日以来,5天内中国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10次,仅19日一天,四川不同市州连发8次地震.2月22日10个小时内,中国又接连发生6次地震. 地震频发,让地震预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2月20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对当天在云南省巧家县附近发生的4.9级地震成功预警,让人们真正体会到地震预警系统得作用. 与地震波"赛跑"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而与之容易混淆的地震预报则是对尚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地震进行事先推测,分为经验预报和物理预报两种.  相似文献   

7.
根据Matlab强大的数值和矩阵计算能力,将建筑抗震计算理论与Matlab相结合,基于ArcGIS平台,计算了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剪力和抗震承载力;并根据损毁理论分析了其损毁情况,建立了建筑物属性表,形成抗震数据库;再利用ArcGIS的分析功能,制作了城市抗震专题图件,以期指导城市预防灾害。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利用现代垂线偏差监测地震的方法。根据近年来发生在中国的地震大多与地壳局部倾斜有关这一事实,说明地震与地面水准面的垂直位移和倾斜(即垂线偏差)也有关联。利用地面重力测量数据和重力垂线偏差数据可以共同确定地倾斜方向。因此提出了利用"重力方向交会法"预测地震位置的设想和建议,并且进行了相关的论述和试验。初步的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领土面积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6.7%;领土上发生的地震约占全球陆地地震的33%,为什么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却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近60%?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渺小和大自然力量的巨大。1835年3月4日,26岁的达尔文来到刚刚发生过强烈地震的智利康塞浦西翁市,看到了满目疮痍的城市,不由得感慨:"人类用了无数时间与辛勤劳动建立起来的城市与文明,只在1分钟时间内就被彻底地毁灭。"达尔文的这句话或许道出了很多中国人对汶川大地震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利用现代垂线偏差监测地震的方法.根据近年来发生在中国的地震大多与地壳局部倾斜有关这一事实,说明地震与地面水准面的垂直位移和倾斜(即垂线偏差)也有关联.利用地面重力测量数据和重力垂线偏差数据可以共同确定地倾斜方向.因此提出了利用"重力方向交会法"预测地震位置的设想和建议,并且进行了相关的论述和试验.初步的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国土资源通讯》2010,(24):42-42
<正>刘如松2001年11月从九龙镇调任清平乡,现任绵竹市清平乡人大主席,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清平乡为"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境内各类地质灾害隐患多达139处。"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刘如松放弃节假日休息,暴雨期间一直坚守岗位,前往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监测。  相似文献   

12.
历史建筑是珍贵的历史遗产,针对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以佛山市禅城区历史建筑信息化管理为例,从历史建筑基础数据"一张图"、辅助规划决策"一张图"两个维度,阐述了基于"一张图"的历史建筑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应用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和应用体系提供了历史建筑信息化管理新模式,为历史建筑活化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历史建筑从封闭管理向多部门共享应用及社会公众参与的开放式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范正根  闵忠荣 《测绘通报》2007,(9):38-39,42
准确确定建筑结构位置,是保证建筑施工质量,保障结构安全的重要手段。与一般弧形建筑相比,"蚌形建筑"平面复杂,曲线繁多,结构定位工作难度大。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施工,探索"蚌形建筑"结构定位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4.
科技信息     
地理信息发布平台助力科学救灾4月21日凌晨,芦山地震后不到一天,四川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连夜制作的"4.20芦山7.0级地震地理信息发布平台"横空出世,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中心技术人员利用测绘技术手段,对获取的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在太平镇、宝盛乡、龙门乡、芦山县城区、清仁乡、思延乡、上里镇、新华乡、  相似文献   

15.
综合导航系统是海上拖缆地震勘探作业的核心控制系统,在整个勘探过程中指引勘探船只行驶方向,控制地震数据采集系统、震源系统、拖缆定位与控制系统等协同工作,对地震勘探作业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高精度定位算法是该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针对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海途"海上三维拖缆综合导航系统开展关键定位算法研究,在声学数据预处理、定位网络解算和缆形解算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并结合算例分析评估了算法精度。数值结果表明,基于该算法实现的海途综合导航系统定位精度与商用后处理软件对比,整体偏差优于5 m,能够满足海上拖缆地震勘探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测量和控制的过程.传统的测量课程强调"测",很少强调"控".根据建筑结构施工特点,结合实际施工案例,将"测"和"控"有机地结合起来,详细地论述建筑结构测控人才应具有的々业素质,进而对建筑结构测摔人才的培养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UPD模糊度固定技术无需顾及基线解算基站地震所带来的影响,可以进行高精度非差PPP解算,"真实"获取地震周边地区GNSS站点高精度同震位移变化。为此,本文利用"国家基准一期工程""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以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珠峰周边所观测的GNSS观测资料,基于UPD模糊度固定技术高精度非差解算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8.1级地震对我国珠峰地区及周边地震同震位移影响。首先,本文选取全国及周边IGS均匀分布、站点稳定、远离震区的GNSS连续观测网络数据计算卫星端的宽、窄巷UPD,采用PPP网解UPD模糊度固定技术,对解算地震区域内的GNSS测站的载波相位模糊度进行固定,得到无模糊度的精确相位观测值,进行高精度非差PPP解算;通过对平静日IGS测站数据处理与ITRF2008历元坐标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精确性;最后,对2015年4月25日、5月12日地震以及地震前后数据,进行了UPD模糊度固定技术的非差PPP解算,分析了中国珠峰地区及周边GNSS站的同震位移;同时也分析了中国珠峰地区在2005—2015年10年的位移变化情况。UPD模糊度固定技术整网解算的方法也证实了能够为GNSS用于监测地震同震位移等,提供了一种精确、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无人机"逐渐成为热门话题,汉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中的出色表现,又让"无人机航拍"这一话题深入人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研究,各地测绘部门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更促进了国内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从当前无人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并提供了一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LIDAR数据的建筑轮廓线提取及规则化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建筑轮廓线提取与规则化是LIDAR数据处理和建筑三维建模的重要步骤和技术难点.首次将"Alpha Shapes算法"应用于LIDAR数据处理,实践证明该算法简洁高效、运行稳定、提取精度高,适用于任何形状的建筑轮廓线提取,并具有一定自适应性和滤波功能,非常适合LIDAR点云数据提取建筑轮廓线.同时,提出了改进的"管子算法"用于原始轮廓线的简化,提出了适用于四边形的"矩形外接圆法"和适用于多边形(大于四边且边数为偶数)的"分类强制正交法"以进一步实现轮廓线的规则化,最终解决了离散点云提取规则建筑轮廓线的核心问题.实践证明,本文所述算法适用于凸凹多边形建筑内外轮廓线的提取与规则化.  相似文献   

20.
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沉降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监测超高层建筑沉降指导建筑施工的问题,从荷载、沉降和时间3者之间关系曲线出发,分析了某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4年的沉降监测数据,得到了该超高层建筑的沉降特征,并对转化层沉降在施工过程中沉降贡献率和滞后的剩余沉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高层建筑沉降的增加与时间、荷载呈非线性关系;沉降曲线可分为"凸""凹""直线"3个阶段;转换层沉降是沉降曲线由"凸"型转变为"凹"型的部分,要减慢转换层施工速度,让前期滞后荷载量的沉降得到释放;主体封顶后的滞后剩余沉降值和沉降稳定时间历程是评价建筑沉降稳定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沉降曲线的3个阶段,获得了各阶段沉降特征,构造了沉降曲线函数,为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