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松镇 《北京测绘》2020,(2):277-281
在房屋安全结构检测时,传统安全检测方法准确性低。故此提出城市规划竣工验收中房屋结构安全检测方法。显微观察计算出气泡频数、体积大小后,识别气泡的射线强度图像,预测出腐蚀发生的位置。进行腐蚀速率数据分析计算出腐蚀速率,得出房屋结构的实际结构参数,确定房屋安全情况。对传统检测方法与本文提出的安全检测方法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城市规划竣工验收中房屋结构安全检测方法比传统安全检测方法准确性要高出10%左右。本文研究的房屋结构安全检测方法弥补了传统方法数据不准确,为房屋结构安全检测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超文本的万象地理信息系统简介张保钢(北京市地理信息中心,100038)1997年10月,国家测绘局和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组织了对国产GIS软件——万象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测评工作。作为测评专家组成员,本人对万象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较深入的了解,愿把对万...  相似文献   

3.
2022北京冬奥会的绝大部分赛事保障基础设施均以临时设施为主,这些临时设施大多建在脚手架上,需要插销实现“骨骼”的固定和连接。然而,整个场馆的插销多达数十万枚,利用人工检测难以实现。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一套能对支承架体上插销的安装质量进行自动快速检测的软件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aster RCNN目标检测网络的插销安装质量检测方法,并自主研发了周转型支承架体安全检测软件及四摄像头组合硬件设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仅实现了自动化安全检查,还保证了97%以上的检测正确率,为冬奥会临时设施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针对穿越河流管道检测的工程需求问题,研究了基于GPS-RTK技术的穿越河流管道外检测方法,综合运用DM管道防腐层检测仪、测深仪、GPS、全站仪等构建穿越管道外检测系统,通过采取岸边检测和水下检测的方法,实现了对穿越河流管道的精确探测,达到了保证穿越河流管道安全运行的目的,能为水下管道运行、检测及维修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5.
根据信息系统内外网络业务数据交换的需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动数据交换的安全外联接入平台。安全外联接入平台不但具有安全的网络物理隔离功能,而且能提供一系列安全服务认证、授权、安全审计、入侵检测和病毒防范等。  相似文献   

6.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应用,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着重阐述了系统安全建设的特点、建设内容和建设原则,并对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安全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钢结构厂房的测量检测项目进行介绍,阐述全站仪水平后视某点无仪器高无棱镜高法3维坐标测量检测的方法和精度要求。结合工程实例,论证该方法的安全可靠性,并提出钢结构厂房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测绘成果质量检验与仪器检定存在的"线下"流转形式单一、流转环节多,服务效率低、检测信息不公开等问题,该文提出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互联网+"测绘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的思路,较好地缓解了检验检测服务供需双方的矛盾.该文中的浙江省测绘检验检测服务平台采用组件化、面向对象的设计开发模式和基于J2EE、B/S结构的技术体系,采用Java编程语言和MySQL数据库技术,打通与测绘地理信息监管平台、检验检测业务系统联系,实现了测绘成果质量检验及仪器检定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提升了测绘检验检测实时响应度、透明度、服务效能和客户体验,为实现客户"最多跑一次"创造了条件,对测绘检验检测单位的转型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军  高涛 《测绘通报》2019,(12):159-162
铁运营阶段对隧道结构的变形监测保证了地铁运行的安全,而椭圆度检测是地铁隧道结构检测的重要工作。本文简单介绍了传统椭圆度检测的基本方法,分析了新型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检测系统基本原理及隧道椭圆度检测的方法和处理流程。通过工程案例实际应用以及对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证明了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盾构管片椭圆度检测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CRTSⅢ型轨道板各类板检测方法没有统一检测方法性能评价技术标准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CRTSⅢ型轨道板自动化检测系统性能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系统检测效率和检测稳定性分析、平面翘曲检测精度分析、垂向和横向检测精度分析、环境温度变化对系统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等.工程实例数据表明,该方法可全方位、多角度地对CRTSⅢ型轨道板自动化检测系统进行性能评价,可靠性和实用性较强,对各类高铁轨道板检测方法的科学系统地性能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