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浙江国土资源》2012,(10):23-24
日前,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对各市政府的绩效考核。《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完成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灾害调查任务,加快建设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完成中型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的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  相似文献   

2.
遂昌县是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县域97%面积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地质灾害隐患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等。2017年以来,该县按照全省地质灾害“除险安居”三年行动及浙江省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项目回头看行动方案的统一部署,以“从快、从严、从高”为标准,深入推进地质灾害“大搬、快治、强防”。全县5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已完成28个隐患点避让搬迁,搬迁群众610户2026人;完成20个隐患点的工程治理,解危213户784人;完成6个新增地质灾害隐患即查即治任务,解危34户108人;核销4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并对北界苏村等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自动化专业监测。  相似文献   

3.
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快地质灾害治理进度,落实地质灾害治理任务,长清区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对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行组织实施。本着以人为本、防治结合、量力而行、分工明确的原则,明确了地质灾害隐患重点,主要包括张夏镇梨枣峪山体滑坡隐患,万德镇拔山村泥石滑坡隐患,进一步抓好张夏镇大娄峪村崩塌、岩体坠落隐患,力争做到地质灾害防治“监管不留真空、防治不留死角”,确保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有效开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六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长兴县面积1430平方公里,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占40.5%,其中重点防治区5个隐患点19处,是全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县。长兴县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建立群测群防三级网络机制,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不断提高科技防灾水平,以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搬迁。多年来全县未发生一起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先后被国土  相似文献   

5.
针对今年春季雨雪较多的实际情况,为了防止土壤解冻期发生山体滑坡,病、险尾矿库发生垮坝事故,近日清原县国土资源局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由常年的汛期提前到春季。首先组织交通局、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根据本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分布特征,确定防灾重点9处,制定具体的防灾措施,落实责任人和监测人:其次是监测、治理结合,加快治理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进度。  相似文献   

6.
连续6年全县无一人因地质灾害而伤亡——临桂县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成果令人振奋。2006年以来,该县多渠道筹措资金700多万元,对全县22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实施搬迁避让7处,使361家农户、2770人解除了地灾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连日来,淳安县委书记凌志峰、县长柴宇宁、分管副县长郑志光先后率领县国土局负责人分别到全县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他们每到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仔细检查,认真分析,并会同国土部门和乡村干部一起在现场办公,研究制定防治措施,把地灾防治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淳安是地质灾害多发县和易发县,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治理,已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630处,使9000余受威胁的群众转危为安,但目前仍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78处,受威胁群众7500余人。  相似文献   

8.
<正>为切实做好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夯实汛期地质灾害各项防范措施,及时摸清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连日来,辉县市矿管局联合河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专家对全市已登记在册的11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排查。此次排查,将重点放在进行排查  相似文献   

9.
<正>台州市是地质灾害隐患较为严重的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约占陆域面积的68%。多年来,该市以全面构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为重点,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10年来,通过避险搬迁和治理排险消除隐患点350余处,使2万人脱离地质灾害威胁,安全转移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群众69081人次,成功避让19起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避免254人次伤亡。目前,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还有216处,其中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  相似文献   

10.
正地质灾害,是由不良地质作用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现象,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种。其形成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地质灾害隐患是指潜在的地质灾害点或区段。已经发生了的是灾害,可能要发生的是灾害隐患。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处置一般采用避让搬迁、工程治理及监测预警三种方法。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一般是针对稳定性差、威胁严重、工程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  相似文献   

11.
正平阳县地处浙南沿海,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繁,地质灾害点数量多、分布广,是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截至2017年1月,全县各类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123处,其中滑坡105处、崩塌6处、泥石流12处,威胁30人以上的有49处,涉及15个乡镇,受威胁人口4124人,受威胁财产19106万元。对此,该县从2017年开始,全面开展"以避让搬迁为主,搬迁和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实施避让搬迁项目66处、工程治理项目58处,力争至2019年底基本消除地质灾害威胁。截至  相似文献   

12.
近日,湖南省政府出台意见明确,“十二五”期间要实现“1358”目标,即全面完成100个县(市、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完成300处以上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开展500处以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勘查,实施地质灾害危险区8000户居民的搬迁避让。  相似文献   

13.
《浙江国土资源》2013,(12):28-29
近十年来,全省大力开展地质灾害勘查治理等综合防治工程,累计投入资金约20亿元,实施地质灾害勘查治理项目3062个,使8万多人脱离了地质灾害的威胁,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省仍有一大批地质灾害隐患亟待治理消除。切实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管理,进一步落实治理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提升工程勘查设计水平,健全治理工程质量监管制度,全面提高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显得非常重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近日印发《广东省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预测今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指明本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防治区等,制定了相关预防措施,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近期,杭州市钱塘区蜀山地质灾害隐患点三期治理工程勘查与治理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为确保亚运会顺利举办、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共建共治共享"平安钱塘",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钱塘分局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完成玉树结古镇23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任务,省国土资源厅在2011年10月下旬全面完成18条泥石流沟治理项目主体工程的基础上,紧抓玉树结古镇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工程的中期评估和5段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的前期工作不放松,全力推进玉树结古镇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17.
自进入汛期以来,日照市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40处,受威胁人口达2000余人,直接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达1200万元,其中危险性大、稳定性差、受降雨影响易发生灾害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1处。对此,日照市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开展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村庄整体搬迁避险工作。目前,全市急需搬迂避让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3处,涉及居民120户,计划年内全部完成隐患点附近村庄的整体搬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市州县传真     
正西宁市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5月底以来,西宁市对全市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一次拉网式排查,查找隐患、堵塞漏洞。其中,大通县排查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110个,涉及威胁群众1779户;湟源县排查61处,涉及群众849户、4696人,并与61处隐患点所在乡(镇)、村组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900余份;湟中县设立地灾隐患点"监测人"和"预警信号发布人"417名,速报员20名,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1650  相似文献   

19.
武宣县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结合本县地质灾害发生实际状况,认真抓好地灾防治工作:以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制定了2010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13项防治措施,通过排查,查明了地质灾害隐患区(点)41处,受威胁人口2691人,涉及财产1795万元;确立了每年4~9月地质灾害多发期为重点防范期;  相似文献   

20.
自进入汛期以来,日照市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40处,受威胁人口达2000余人,直接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达1200万元,其中危险性大、稳定性差、受降雨影响易发生灾害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1处。对此,日照市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开展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村庄整体搬迁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