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江苏省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战略的重要抓手,与全面实施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相结合,坚持以创新理念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大力探索有自身特色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制度、新模式、新技术、新方法,使全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要实行严格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一种载体,要在创新中不断挖掘其承载能力;土地是一种杠杆,引入新机制就能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近年来,江苏省昆山市国土资源局始终秉持这一理念,紧紧围绕“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职责定位,扎实践行“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改革创新”的工作要求,以提质增效为导向节约集约用地,以富民维权为导向坚守耕地红线,以共同责任为导向强化执法监管,以“三严三实”为导向强化队伍建设,在全国率先推行生态补偿的耕地保护新机制、建设用地“零增长”的节约集约倒逼机制、部门联动的依法管地共同责任机制,推动国土资源工作在落实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此,2010年被评为首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2015年被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表彰为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始终高举节约集约大旗不动摇,坚持以集中推进集约用地,以集聚促进节约用地,大力推广节约集约用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探索出有锡山特色的“十向调节”节地发展新模式.锡山区在获得首届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2014年度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等荣誉称号的基础上,以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为契机,强化政策引导,注重源头管控,通过突出“一个重点”,调节“两个关系”,把控“三个量”,拓展“四个度”等措施,全区节约集约用地始终保持高位发展的强劲势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苏省沛县紧紧围绕“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国土资源工作新定位,始终坚持“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改革创新”十六字方针,以节约集约促双提升为主线,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实现了“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2015年7月,沛县荣获了“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  相似文献   

5.
在国土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国土资源部于2010年6月24日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活动一经发起,各地纷纷响应,资源节约集约搞的有声有色,并涌现出不少好的典型。实践证明,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是破解资源供需矛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手段。12月7日,国土资源部在京召开了"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经验交流大会,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在会上进行了交流。本刊将分两期刊登这些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在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诸城不能依靠拼土地、拼资源,节约集约才是硬道理.对此,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资源节约集约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国土资源工作新定位,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开阔思路,创新举措,完善制度体系,强化舆论引导,使节约集约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全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度提升,有力助推了全市经济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海门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濒黄海,南倚长江,因“靠江靠海靠上海”而素有“江海门户”和“金三角上小浦东”之称。近年来,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创新中亮点频现,硕果累累,先后荣获全国土地执法模范市、全国县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示范单位、首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土地主导型创建活动试点县(市)等部级荣誉4项和江苏省土地执法模范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四川省眉山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节约优先战略,把落实“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职责定位融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中,大力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构建起有自身特色的“654”节约集约眉山模式.  相似文献   

9.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土地总面积2037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是全国首批商品粮食基地县、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和闻名中外的"水晶之乡"。近年来,全县以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为抓手,大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实施节约优先战略,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途径和新模式,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贯穿土地管理全过程的重大战略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古城绍兴,共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大计。会前,我们举行了第23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向全社会发出了“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号召。刚才,会议表彰了全国第二届101个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10个模范地级市和5个优秀组织单位,两位同志作了典型发言;观看了广东省、浙江省节约集约用地宣传片。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自2010年6月全面启动以来,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汇聚了国土资源管理正能量,凝聚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社会共识,较好完成了首个周期(2011 ~ 2013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日前召开的第28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新一周期(2014~2016年)工作安排和新修订的指标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2.
江苏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也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高投入、高产出、高负载是江苏国土资源利用的主要特点。近年来,江苏把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抓手,积极探索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新机制,在全国打出了品牌,创出了特色。特别是开展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活动以来,进一步通过政策拉动、  相似文献   

13.
无锡,北枕长江,中抱太湖,东依上海,是我国东部沿海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为泰伯化育、躬耕之地,是世代称颂的“太湖绝佳处”;这里,产业兴盛,经济活跃,以占全国万分之五的土地,承载千分之五的人口,创造占全国百分之一点五的经济总量;这里,创新迸发、经验频出,是全国首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所属江阴、宜兴、锡山等地多次获评全国、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  相似文献   

14.
李强出席并讲话王世元主持黄旭明出席 本刊讯 6月25日是第23个全国“土地日”,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表彰会在浙江绍兴召开。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在表彰会上指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特殊资源国情、特殊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树立底线思维,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领国土资源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实现保障科学发展、保护国土资源与维护群众权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常州市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滨,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苏锡常都市圈。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不动摇,大力推进土地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常态化、制度化,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实现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城镇用地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升,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之路。2016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是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由国土资源部具体组织开展的一项国家级评比表彰活动。2012年底至2013年初,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开展了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评选。在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表彰会上,姜大明部长指出,  相似文献   

17.
(2012年2月14日)很高兴和大家见面。近年来,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方面开展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在县(市)层面乃至全社会推动和倡导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8.
12月7日,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就做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部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江苏自然资源短缺,环境容量偏小,人口密度居全国省份之首,国土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高投入、高产出、高负载的资源利用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实施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因此,深入开展创建活动,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对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显得尤为重要。创建工作启动后,  相似文献   

20.
神木县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英砂、岩盐等矿产资源,尤以煤炭储量最为丰富,已探明储量500亿吨,含煤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0%.近年来,全县按照“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国土资源工作新定位,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为抓手,立足县情实际,大力探索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