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向阳果园滑坡为一特大型老滑坡,近年来复活滑动。经稳定性验算,老滑坡坡体处于基本稳定-潜在不稳定状态。新滑坡坡体前缘河谷冲刷切割强烈,常有局部崩塌产生,近期滑体有明显的变形破坏迹象,且正向不稳定方向发展,在多种工况下处于潜在不稳定-不稳定状态。一旦滑坡发生将损毁公路,阻断交通,毁坏坡体上民房建筑及耕地、果园,且危及双梅小学师生的生命安全及财产。文章在论述了其滑动机制、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其治理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2.
2020年9月18日,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四河镇田堡村田堡调蓄水池左岸发生滑坡,滑坡长180 m,宽240 m,体积48.5×104 m3,主滑方向191°,为黄土-泥岩老滑坡的复活。滑坡破坏已开挖的边坡和公路路基,严重威胁田堡调蓄水池的正常建设。通过现场勘查、岩土试验和计算等工作,对田堡调蓄水池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滑坡基本特征及滑坡成因进行了探讨,并采用简化Janbu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滑坡形成条件主要为老滑坡地质基础、坡体前缘开挖、持续性强降雨三个方面,即坡脚大规模开挖和强降水的共同作用下,引发老滑坡的复活滑动。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坡脚开挖后坡体滑动前,暴雨条件下坡体稳定系数小于0.98,处于失稳滑动状态,滑动后各工况稳定系数小于1.05,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奉节白衣庵老苍屋新滑坡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均锋  丁桦  白金泽 《岩土力学》2004,25(11):1841-1844
通过对奉节白衣庵古滑坡体上发生在老苍屋附近的新滑坡的现场调查、地质钻孔勘探以及降雨坡面产流的调查情况,结合对滑坡边界的演化、渗入坡体水的软化作用等因素的分析,阐明了该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降雨产流汇聚形成冲沟,而冲沟对坡体坡角的不断下切使其逐渐丧失了支撑。此外,降雨坡面的入渗增加了上覆荷载以及土石介质遇水软化的效应,也是滑坡发生的原因之一。滑坡前缘的冲沟坡降急剧下切也为滑动的持续提供了客观的地质条件。最后,对滑后坡体的治理方案进行出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4.
滑坡坡面位移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分析滑坡坡面位移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根据坡面位移矢量确定滑坡滑动面,预报滑坡发生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详细分析滑坡坡面位移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根据坡面位移矢量确定滑坡滑动面,预报滑坡发生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姚智 《贵州地质》1996,13(4):325-331
利用航空像片进行斜坡变形和滑坡调查,不仅突出地表现为效率高、视野广和准确度高;更为方便的是可以对比不同时相的航征,观察新近发生的滑坡在滑动前坡体的各种变形特征,追踪坡体产生变形后的进一步发展情况;可了解从航片最早时相至最晚时相之间最易发生那种类型的斜坡变形和滑坡。进而对不同类型的斜坡变形特征及滑坡从孕育至破坏时间的长短可得到一个概念,从而得出斜坡变形及滑坡的时间进程特性。  相似文献   

7.
鲁丽 《安徽地质》2009,19(3):215-217
宣城市陈山滑坡群由四处滑坡组成,其中Ⅰ、Ⅱ、Ⅲ号滑坡已发生滑动,造成坡下橡塑厂房倒人伤重大灾害发生,Ⅳ号滑坡雏形目前已经形成,至今未发生大规模的滑动,却一直存在缓慢下滑的迹象,已处于严重不稳定状态,如遇强降水的引发,将可能产生大规模突发性滑坡,直接威胁山下敬老院、橡塑厂等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本文论述了陈山滑坡群的形成条件、特征及危害,对Ⅳ号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达州市渠县李馥乡南阳碥滑坡治理工程勘察、设计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补充了勘察资料对滑坡认识上的一些不足。针对2号滑坡中前部和中后部不同的变形破坏特征,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认识,指出南阳碥滑坡不稳定2号滑坡体中后部房屋开裂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坡体地下水位埋深过浅(1~3m),整个坡体基本处于饱水状态,由此导致地基承载力不足,房屋出现不均匀沉降。而滑坡体中前部房屋开裂和坡体的变形破坏则主要是由于汛期渠江水位的大幅度升降导致库岸边坡失稳以及降雨诱发坡体局部滑动。文章对滑坡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及滑坡推力计算,按照4种工况对各个不同的剖面提出了相应的抗滑支档 截排水工程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等倾角岩层顺向坡,受坡体结构和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控制,多存在变形、崩塌、滑坡等工程地质问题,常常会诱发大规模的地质灾害。该类斜坡潜在滑动面不直接出露地表,一般具有变形机制复杂、隐蔽性强和危害大的特点,是滑坡领域关注与研究的重点。拖担水库大坝左岸为一古滑坡,在水库扩建开挖过程中,诱发古滑坡体复活。在分析古滑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勘察和变形监测结果,研究了其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左岸古滑坡具有岩层倾角"上陡下缓"、滑体底部存在反倾坡内的剪切破碎带、滑床岩体产生弧状弯曲的特点;(2)古滑坡体为一基岩顺层滑坡,滑动模式为"滑移(弯曲)—剪断"型,其变形破坏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弯曲隆起阶段、滑移剪出阶段和扰动变形阶段;(3)该类斜坡变形破坏后,坡体易沿"上陡下缓"的椅型软弱层面发生二次滑动,滑坡控制关键是对下部变形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平推式滑坡大多发生在岩质斜坡中,土质滑坡由于渗透性较高、低密度和高孔隙比的物理性质,很少发生平推式滑动。然而工程实践表明,具有特殊地层结构及水文地质特性的红黏土斜坡,由于其低渗透性、胀缩性和裂隙性,也可能发生平推式滑动。基于凤冈滑坡为地质原型进行物理模拟试验,分析承压水作用下红黏土斜坡在不同坡比、不同密度条件下平推式滑动的特征。结果表明:强降雨入渗等因素导致的地下水水位上升,渗透到达土-岩接触面,在坡体内部形成承压水,坡体产生拉裂,当地下水水头达到临界水头,斜坡发生平推式滑动;坡体承压水的分布主要受到地下水水位、后缘水头高度、土体密实度、坡比及上层土体渗透性的影响。这为该类土质斜坡的判释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