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条山成矿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部,分布有著名的铜矿峪型、胡篦型、落家河型、横岭关型等不同成因类型的前寒武纪铜矿床。其中胡-篦型铜矿床主要产于中条群余元下组顶部-篦子沟组底、篦子沟组中部、篦子沟组顶部-余家山组底部。按照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蚀变、地层物质组成与构造调查并重的原则,开展1∶5万专题地质填图。地质图图面表达采用地层代码及岩性组成方法,客观地表达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中条群余元下组、篦子沟组和余家上组地层组成与结构。提出了当前中条山前寒武纪铜矿专题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及填图单位划分与图面表达的方式,有益于探索中国现阶段成矿地质专题填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落家河铜矿是近年来在中条山地区找到的一个中等规模的新型铜矿床。它独特的成矿地质条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现将该矿床的地质概况和成因研究资料介绍如下。地质概况 1.矿区地质  相似文献   

3.
《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第二版),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白莲等著(ThePrecambrianCrustalEvolutionofChina,BaiJinetal.),地质出版社于1996年11月出版。该书是为迎接1996年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完成“中国前寒武纪地壳的拼接和生长”的基础地质研究项目之后,作为该项目研究成果的总结而出版的。前寒武纪占地球历史中地质时代的七分之六,经历了几个重要的构造发展阶段,在地球中蕴含矿产资源方面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基础地质理论方面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我…  相似文献   

4.
    
陈毓川 《华北地质》2005,28(4):193-193
《地质调查与研究》用出版专辑的形式庆祝沈保丰研究员七十寿辰暨从事地质工作五十周年很有创意,是送给沈保丰先生最好的礼物。沈保丰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学家和前寒武纪地质学家,博士生导师。他献身我国地质事业五十余年,长期从事矿床地质、区域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他学术思路宽,特色性强。他能紧密围绕国家对紧缺矿产资源,把握本学科的前沿研究领域,通过不断探索和努力创新,得出独特的见解,如在地质大调查综合研究项目的《前寒武纪成矿作用》专题研究中,他从地壳演化和构造环境的角度,探索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与成矿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前寒武纪地质学理论的重要实践─—评《恒山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田永清(山西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李江海、钱样麟合著的《恒山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经《华北地质矿产杂志》编辑部编辑,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以“山西地球科学丛书”出版,这是对山西省前寒武纪及变质地质研...  相似文献   

6.
三岔沟金矿区钼矿成矿时代及中条山区找矿方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斌 《地质学报》2009,83(9):1335-1343
利用Re-Os同位素测年方法对我国著名的中条山多金属成矿带三岔沟金矿区的辉钼矿进行了年龄精测,获得了 1823±23Ma 的新数据。这一结果表明三岔沟金矿中的辉钼矿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结合前人获得的中条山铜矿峪铜矿区的辉钼矿Re-Os年龄,可以认为,中条运动(吕梁期)是中条山地区一个重要的钼成矿期。因此,吕梁期辉钼矿Re-Os年龄的获得,一方面证实了前寒武纪成矿期的存在,另一方面也为该地区寻找钼矿及变斑岩型铜钼矿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今年,《PrecambrianResearch》刊物出版了斯里兰卡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成果专集(Vol.66,No.1—4期),共分三部分20篇文章。从这些成果看,他们采用新的地质理 论和地质构造分析、同位素地质、地球物理、PTt轨迹等方法,对斯里兰卡的前寒武纪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使斯里兰卡的地质研究程度提高了一大步。斯里兰卡,除了沿海地区有少部分显生宙地层分布外,整个斯里兰卡岛都是由前寒武纪岩层所占据。斯里兰卡成了下地壳研究的关键地区之一。斯里兰卡的变质岩系斯里兰卡最高级变质岩占据的岛区,对变质岩系的划分,由于该岛变质岩变质深…  相似文献   

8.
应立娟  唐菊兴 《矿床地质》2015,34(6):1309-1320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在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找矿勘查实践。文章在以往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铜矿床的成矿系列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厘定出30个以铜为特色的矿床成矿系列。结合全国地质与成矿演化,分析铜矿床成矿系列在主要地质历史时期的特点与时空分布规律,其中,前寒武纪7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以变质型和岩浆型为主;古生代8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以海相火山岩型为主;中生代13个铜矿床成矿系列和新生代2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均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为主。西藏地区铜矿找矿突破显著,新增2个全国范围的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成矿系列的复合,是中国铜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重要成果和特色。  相似文献   

9.
经国家科委批准,从1997年起,《国外前寒武纪地质》更名为《前寒武纪研究进展》。更名后的《前寒武纪研究进展》,是由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一种前寒武纪地质科学的综合性新刊物。《国外前寒武纪地质》创刊于1978年,是为适应当时我国地质工作形势和满足科研和生产需要而创办的一种情报类刊物,19年来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引进了大量有价值的地质新理论和研究成果。如今面对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原刊已很难满足要求。为此,经地矿部报请国家科委批准,在原公开发行的帼外前寒武纪地质》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垣曲县幅(I49E005015)1∶50 000地质图数据库是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和地质行业的统一标准及要求,在充分利用该区1∶200 000、1∶250 000等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数字填图系统进行野外地质填图形成的。野外共采集岩石化学分析样品54件,同位素测年样品7件。通过本数据库的建立,对中条山地区“涑水杂岩”进行了解体,查明了该区变质基底的物质组成及构造轮廓;对古元古界进行了重新厘定划分,提出中条山地区古元古界新的划分方案;对中元古界熊耳群进行了“火山构造-岩性岩相-火山地层”三重填图及同位素测年,限定了该区中元古界的底界年龄;系统总结了该区变质岩建造特征;提出中条山地区古元古代3期构造叠加样式,对中条山核心铜矿区胡–篦型铜矿的成矿规律、构造控矿的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疆西昆仑地区大型铜矿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新疆西昆仑地区地质与矿业开发的地理条件较差,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目前发现的铜矿(化)主要分布于布伦口及外围地区、昆盖山地区。前铜矿(化)赋存于前寒武纪变质岩中,是产于菱铁矿层或铁白云岩中的层状铜矿床,属Sedex型;后受控于石炭纪双峰式火山岩系,铜矿分布有“二位一体”的特点,较有意义的铜矿(化)是产于下石炭统中枕状玄武岩中的VHMS型即塞浦露斯型铜矿。通过对上述两地铜矿成矿地质特点的分析以及控矿  相似文献   

12.
综合对比不同矿床产出的基本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五台地区典型早前寒武纪金矿床可划分出三种不同的类型 ,即小板峪式铁建造型金矿床、东腰庄型金矿床和康家沟型金矿床。小板峪式铁建造型金矿床赋存于条带状铁建造中 ,属后生叠加成因 ,矿石矿物组成除继承原铁建造矿物磁铁矿、赤铁矿外 ,主要为黄铁矿、少量黄铜矿和微量金、银 ,矿体随铁建造一起遭受了两期褶皱变形作用的改造 ,成矿时代早于 2 .3Ga。东腰庄型金矿床受控于韧 -脆性剪切带构造 ,具有复杂的矿物组成如黄铁矿、毒砂、黄铜矿、辉钼矿、电气石等 ,矿化具多阶段性 ,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围岩蚀变发育 ,成矿时代为 2 4 5 1Ma。康家沟型金矿床赋矿围岩主要为侵入成因碳酸岩 ,矿化产物为含黄铁矿、黄铜矿的碳酸盐石英脉或石英脉 ,成矿时代晚于 (2 140± 3)Ma。本区早前寒武纪多类型金矿床的形成 ,表明了五台地区早前寒武纪金矿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和矿床成因的多样性 ,也为认识我国早前寒武纪金矿成矿作用特点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山西省中条山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铜矿生产基地之一,累计探明的铜资源量为390万t。铜矿峪铜矿床是该地区最大的铜矿床,达到大型铜矿床的规模,探明铜资源量约为280万t。因而,探讨华北克拉通中部南缘构造演化对铜成矿作用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铜矿峪铜矿床成因研究的基础上。王植和闻广(1957)首次提出铜矿峪为斑岩铜矿床,但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与世界其他典型斑岩铜矿床有所不同,又称之为"中条山式"斑岩铜矿床。孙大中和胡维兴(1993)认为该矿床为变质火山斑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14.
中条山多金属成矿带的落家河铜矿床是不同于该地区已发现的其他类型铜矿床。本文通过对落家河铜矿床H-O-C-S同位素特征的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落家河铜矿床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海水的混合。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岩浆热液参与了成矿。  相似文献   

15.
赵宗溥等新著《中朝准地台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一书将于1993年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中朝准地台太古宙岩石分布广袤,出露完整,类型齐全,特别是在其北缘出露的一条长逾2000公里的巨型麻粒岩带作了论述。中朝准地台的许多地质特点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华北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已有多本专著问世。本书成书虽然较晚,但资料翔实,内容广博,独有特色。本书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铜矿床成矿期划分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全国1085个主要铜矿床的成矿时代研究,将中国铜矿床划分为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白垩纪、新生代六个成矿期。统计分析了各成矿期形成的铜矿床数量,在分析各成矿期地质演化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矿床类型铜矿床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前言     
孙大中院士是我国地学界知名的科学家。他一生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都展示出他的才华。40多年来,他主要从事前寒武纪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从华北到华南,从太古宙到元古宙,从地表到深部,他所涉及的相关领域宽、地域广,加之长期而系统研究的优势,使他在该领域多有建树。他通过对我国前寒武纪基底的研究,总结出我国大陆地壳的地球化学性状、地壳增长方式和主要增长阶段等演化规律,并与世界其他主要地区对比,指出中国前寒武纪地质的特点和研究重点。中条山和冀东是他研究前寒武纪地质的两个最主要的基地,为这两个地…  相似文献   

18.
中条山多金属成矿带的落家河铜矿床是不同于该地区已发现的其他类型铜矿床。本文通过对落家河铜矿床H-O-C-S同位素特征的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落家河铜矿床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海水的混合。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岩浆热液参与了成矿。  相似文献   

19.
吉林东南部长白地区与朝鲜惠山地区均位于元古宙辽吉裂谷内,地质背景相似.本文分析了我国临江铜矿与朝鲜惠山铜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对地层、岩体、构造控矿进行了解析.研究认为临江铜矿为夕卡岩型铜矿,惠山铜矿具有斑岩型铜矿的地质特征,两铜矿同属斑岩-夕卡岩型成矿系统.指出长白沿江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今后找矿工作应注意:北西向、北东向断裂与近东西向断裂交汇部位矿化线索;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与前寒武纪地层接触部位矿化勘查以及斑岩型特征矿化蚀变的甄别.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铜矿床成矿机制研究表明,单一地质作用过程很难形成重要的铜的工业矿床;多成因、多来源、多阶段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虽然铜矿化与成矿环境关系密切,且成矿环境随时间而变化,但往往同一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生多期不同类型的铜矿化,如昆阳裂谷“四层楼”铜矿化序列、长江中下游铜铁多金属成矿带、中条山铜矿化带、加拿大科迪勒拉铜矿化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