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14年5月12日是第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了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当天上午,广西国土资源厅、南宁市国土资源局和南宁市邕宁区政府在邕宁蒲庙镇新兴广场联合开展“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活动。活动通过提供专家咨询、展出科普展板、发放宣传材料、播放宣教影片等多种形式,向市民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常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吸引了众多市民。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广大群众认真讲解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防灾减灾基本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在有奖竞答环节中,广大市民踊跃参与,通过回答有关问题,提高了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5月12日为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为促进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的提高,5月7日县政府组织各责任单位于荷花广场进行防灾减灾展板、挂图宣传。我局组织并参加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共发放科普知识手册126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手册250册,并就地灾防灾知识自救措施对来往群众进行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
正5月10日,广西国土资源厅联合南宁市国土资源局、良庆区人民政府、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广西国土资源宣传中心在南宁举行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屯主题宣传活动,纪念第10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在南宁市良庆区金象小学,活动主办方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为主题,向广大师生宣  相似文献   

4.
5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防灾减日”,鸡西市国土资源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努力提高防灾减灾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城市建设的兴起、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越来越明显,由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越来越多,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如何健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机制,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以所在的汝州市为例,就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机制建设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地震来袭,实施紧急避险!"5月12日上午,浚县科达中学广播声响起,紧急避险警报同时拉响,全体学生迅速躲在了墙角或课桌下。当听到"紧急避险结束,全体师生立即疏散"的指示后,学生们有序跑向操场。这是浚县科达中学防震减灾演练的一个场景。当天是我国第7个防灾减灾日,鹤壁市在浚县浚洲广场启动了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周活动。副市长高雅玲出席启动仪式。今年防灾减灾日的活动主题是"科学减灾、依法应对"。在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上,鹤壁市表彰了防  相似文献   

7.
5月16日,2014年淳安县防灾减灾演练在金峰乡安上村举行。这是淳安县第一次由多部门(应急办、防汛办、国土局、气象局、民政局、金峰乡政府)联合进行一次综合性防灾减灾的演练,安上村今日在家的村民几乎全部参加这次应急演练。这次演练主要由气象预警、地质灾害撤离、山洪防汛、民政救援四大块内容组成。通过对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了部门的联动协作能力,使村民掌握了应急避险的正确方法,熟悉了灾后紧急疏散的程序和逃生线路,确保在灾害来临时,最大程度减轻损失。通过这次演练,同时也检验了基层乡镇干部在灾害来临时的应急能力,应急队伍的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受灾群众的防灾自救意识。从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防灾和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5·12是个极为特殊的日子,十年前的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遭受有史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强烈地震,为缅怀这伤痛的一天,国务院决定将5月12日定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防灾减灾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要求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  相似文献   

9.
正诱发地质灾害的各类因素中,除了自然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类工程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扰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形地貌极其复杂的国家,要为快速推进的城镇化提供足够的安全、宜居、没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土地,是不现实的。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这不是城市要素第一次进入防灾减灾日主题,2014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城镇化与减灾",两者  相似文献   

10.
《地理信息世界》2010,8(3):94-94
201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也是纪念"5·12"汶川地震的日子.国家减灾委通过定期举办这种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希望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与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的能力与信息化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地处东南沿海长三角南翼,是全国自然灾害易发多发的省份之一。防范应对因台风梅雨引发的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成为浙江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浙江省自然资源系统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在全国率先实现地质灾害重大隐患"清零"、海洋灾害一级隐患区全部消除等,全省自然资源防灾减灾和应急响应能力不断提升,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筑起了牢固防线。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7月16日,广西自然资源厅在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太平中心小学举办广西自然资源科普知识进校园暨"黄书包"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试点活动,并开展应急避险演练。活动通过设立"黄书包"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试点,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讲座、地质灾害防治主题展,赠送防溺水地图、发放地学科普读物等多种方式,生动地开展了一次地质灾害常识及如何防灾避险的培训。在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中,学生们在老师的指挥下,用双手抱着头,按照预定疏散路线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设的兴起、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越来越明显,由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越来越多,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如何健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机制,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以所在的汝州市为例,就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机制建设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南方国土资源》2013,(2):21-24
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国土资源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十二五”期间防灾减灾工作的8项目标。规划强调,防灾减灾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人为本,依靠科学;预防为主,综合减灾: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广西是全国发生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几个省区之一.近年来,广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加快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狠抓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突出汛期防灾工作为重点,为壮乡人民编织了一张防灾减灾的安全大网.  相似文献   

17.
"防灾减灾,预警先行。在重大自然灾害中保护民众生命,预警是否有效往往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地质情况复杂,灾害多发。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在今年"两会"期间,众多政协委员聚焦防灾减灾,针对完善防御机制纷纷发表真知灼见。梁建华:构建防灾减灾网络体系“目前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体系不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功能不全、网络化程度不高、节点之间联动性不强、信息化程度不好、应急避难体系建设与发展振兴需求衔接度不够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梁建华在向“两会”提出的提案中如是说。  相似文献   

18.
正12年前的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追思同胞、警钟长鸣,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2020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浙江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之地,也常受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影响,这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近年来,浙江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讲话和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系列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减灾发展的三大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中国地质灾害的减灾形势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特别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活动频繁、破坏严重、危害深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地质灾害调查、核查资料的全面统计分析,总结了山西省地质灾害的灾情历史及险情现状;通过对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的经验、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