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口径人造或天然金刚石钻进,是我国目前地质勘探大力提倡的新钻进方法.影响它迅速推广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复杂地层护壁堵漏问题.它与91~150毫米大口径岩心钻孔的护壁堵漏相比,问题更为突出,这是由于小口径钻孔的一系列特点所造成的.从国内外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当前解决小口径钻进复杂地层的护壁堵漏问题,仍同大口径的岩心钻探一样,以泥浆护孔和水泥护孔为基本手段,其它如化学浆液护孔等,只不过是辅助手段.泥浆护孔有其优越性.譬如,它可以在连续作业中对付不断出现的孔壁不稳定情况,保证安全钻进;同时又能解决较轻微甚至是中等的漏失问题.而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应用泥浆,  相似文献   

2.
《探矿工程》1975,(4):9-10
金刚石小口径钻进中的护孔堵漏问题,对我们三八机台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我们机台从成立到现在才二年多,而使用金刚石钻进还不到半年时间,水平低,经验少。金刚石小口径能不能用泥浆钻进?我们根据“实践第一”的精神,进行了试验。实践证明:不仅能用于金刚石钻进,而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简便护孔方法,初步取得小口径泥浆钻进的一点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泥浆回灌     
在复杂岩层钻进中,泥浆护孔是常用的措施。随着小口径金刚石钻进的发展,回灌泥浆这一新经验很值得重视。回灌泥浆的作用泥浆之所以能够护孔,主要是靠造壁能和泥浆柱来平衡地层压力。在小口径钻孔中,钻具所占体积很大,提钻后孔内泥浆柱显著下降,如果不及时给予补充,不仅破坏地层压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小口径绳索取心工艺在安徽省砀山县北部地热资源调查ZK01孔中的实践经验。厚度达600多米的水敏性泥岩地层遇水后表面水化,出现缩径和套管内壁结成虚厚泥皮现象,导致泥浆循环不畅、出现憋泵持压。根据小口径绳索取心钻进工艺特点,分析了该孔缩径特征、套管内壁结泥皮原因后,采用了液控扩孔钻头和无固相乳化抑制泥浆体系等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中介绍了液控扩孔钻头原理、扩孔作业注意事项、无固相乳化抑制泥浆的维护和配制。其中液控扩孔钻头是首次在小口径绳索取心钻进工艺中采用,为后续施工类似地层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HPAM—HPAN”泥浆是表示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为选择性絮凝剂,以部分水解聚丙烯腈(HPAN)为提粘降失水剂的不分散低固相泥浆。这类新型泥浆是六十年代由国外发展起来的。我国自1973年开始在石油钻井中试用,并很快得到推广。在地质岩心钻探中使用这种新型泥浆,是随着小口径金刚石钻进的大力发展而迅速推广起来的。因为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对泥浆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泥浆能防  相似文献   

6.
老牛沟铁矿区自一九七六年开始转入低缓异常深部验证工作,至一九八○年钻孔的平均深度逐步增加,分别为280m、310m、520m、550m 和560m。一九七四年前,大口径钻粒钻进中采用普通泥浆即可顺利施工。但随着小口径金刚石钻进的应用和推广,普通细分散泥浆已不适应,采用清水钻进,由于地层复杂,坍塌掉块、漏水、涌水给施工造成极大困难,甚至无法正常生产。这是老牛沟矿区小口径金刚石钻进中的主要技术难题。因此,老牛沟铁矿区复杂地层钻进中的护壁问题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经大量小口径金刚石钻进证明,泥浆护孔有许多优越性。它除了可以对付连续作业出现的孔壁不稳定保证安全钻进以外,还可以在高转速钻进中对钻具起到减摩润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洪伟 《探矿工程》1993,(4):21-21,23
在金刚石小口径钻探中,为配合泥浆钻进,我们革新了一台简易立式泥浆翻卷搅动机,经过生产使用,效果很好,深受施工人员欢迎。  相似文献   

9.
为在复杂地层中进行金刚石小口径钻进,我们开展了聚丙烯酰胺不分散低固相乳化泥浆的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一钻孔施工概况某磁铁矿区地层复杂。203孔是用小口径金刚石钻头钻进的,设计孔深1000米,孔内岩石破碎,坍塌掉块,探头石出露。虽然曾采用低固相泥浆,进行了钙处理,配合使用了纤维素、钻井粉及铁铬盐等化学处理  相似文献   

10.
《探矿工程》1978,(3):40-43
我队老厂矿区钻探用泥浆系用煤组地层内砂岩风化形成的黄粘土制成,在未经化学处理时,含砂量高,造浆性能差,制成的原浆性能低劣,严重地影响钻探施工和电测井的顺利进行,也无法进行小口径高转速钻进。为此,在V井田608/ZK3孔进行小口径钻进试验  相似文献   

11.
沉积地层中孔壁的稳定性与钻井液流态有着密切关系。结合河南叶舞凹陷盆地2 386 m盐矿钻探工程,采用不同的泵量和上返流速在不同孔段进行了钻探试验。试验和理论计算表明:在水敏性地层(黏土、泥岩、砂质泥岩等)浅层岩石孔隙率和塑性指数较高时,在钻井液层流流态情况下,主要以缩径为主,最大缩径率达26.6%;中部和深部同等地层,在紊流流态情况下,缩径和超径同时存在。其中,随着孔深的增加,缩径率呈减小趋势,超径率则有增大趋势,泥岩地层最大超径率达157.4%,盐岩地层超径率高达225.7%。   相似文献   

12.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探甲酸盐钻井液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底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进时, 水合物的分解和进入泥浆循环系统的天然气重新生成水合物是影响钻井安全的主要因素.为获得确保在水合物地层安全钻进的钻井液, 利用“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系统”研究评价: 粘土对甲酸盐钻井液低温流变性的影响、甲酸盐无土钻井液的低温流变性和动力学抑制剂PVPK-30、PVPK-90的水合物抑制效果.表明: 加入粘土的甲酸盐钻井液在低温条件下粘、切增长较快; 甲酸盐无土钻井液在低温条件下, 流变参数变化不大; 在-4℃和18MPa附近压力的实验条件下, PVPK-90抑制性能优于PVPK-30;加入1%PVPK-90的甲酸盐无土钻井液抑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Drilling in low-permeable reactive shale formations with water-based drilling mud present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particularly in high-pressure and high-temperature environments. In previous studies, several models were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thermodynamic behaviour of shale. Most shale formations under high pressure are expected to undergo plastic deformation. An innovative algorithm including work hardening is propos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rmo-chemo-poroelasticity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lasticity on stresses around the wellbore. For this purpose a finite-element model of coupled thermo-chemo-poro-elastoplasticity is developed.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hermodynamics of irreversible processes in discontinuous system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lastic problem, a single-step backward Euler algorithm containing a yield surface-correction scheme is used to integrate the plastic stress–strain relation. An initial stress method is employed to solve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plastic equation. In addition, super convergent patch recovery is used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time-dependent stress tensor from nodal displacemen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reveal that thermal and chemical osmosi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fluid flow in low-permeable shale formations. When the salinity of drilling mu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ore fluid, fluid is pulled out of the formation by chemical osmotic back flow. Similar results are observed when the temperature of drilling mud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formation fluid. It is found that linear elastic approaches to wellbore stability analysis appear to overestimate the tangential stress around the wellbore and produce more conservative stresses compared to the results of field observation. Therefore, the drilling mud properties obtained from the elastoplastic wellbore stability in shales provide a safer mud weight window and reduce drilling cost.  相似文献   

14.
在计算宾汉钻井液在钻具中的层流压降时,需要求解一个非线性方程,以往通常使用近似公式进行计算。对于求解这个非线性方程,提出了一个数值迭代算法,并对该算法的收敛性进行了证明,给出了最大迭代步数的上限值。理论分析和大量实际算例表明:本文算法具有非常稳定的收敛性和非常快的收敛速度,并且能够给出压降的精确计算值。  相似文献   

15.
气助正循环水井钻探新技术主要适用于以岩溶地层为特征的严重漏失地层。该技术通过在双壁钻具的内外管之间泵入压缩空气,举升在钻具与孔壁之间的“环空”形成的空气泥浆。“环空”的气举加速作用阻碍了钻井循环液在地层方向的漏失,并且加速了钻屑的上返速度。该技术的优点在北京房山区岩溶漏失地层的600m水井钻探生产试验中得到了证实。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可使泥浆正循环中因严重漏失造成的循环液中断得以恢复,“环空气举作用”大幅度提高了上返的泥浆流量。经对比试验证明,气助正循环工艺在岩溶漏失层的钻进速度高于气举反循环和泥浆正循环,是解决岩溶漏失层钻井液循环中断、钻头烧钻、埋钻等钻探事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全过程中,成孔工艺的先进与否,是桩身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而泥浆冲洗液的质量又是成孔质量优劣及成败的先决条件。然而在自然造浆成孔的过程中,不同的成孔工艺与泥浆冲洗液的质量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对此,本文将从泥浆护壁的基本原理与成孔工艺的内在联系以及对钻孔灌注桩质量的影响,来阐明钻孔灌注桩成孔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WFSD-4孔深部流体分析和多组分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力君  劳昌玲  范凡  王健  王广 《地球学报》2015,36(4):434-440
采用场内钻探流体实时分析和场外钻探泥浆分析的方法,获得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4号钻孔(WFSD-4)中深部井段流体多组分分析结果。研究钻孔深部井段的流体剖面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来自地下深部流体在钻探过程中会保存在钻探循环泥浆中,随钻流体实时分析可记录明显的组分变化信号。钻孔岩心的岩性变化易引起钻探泥浆气体的变化,特别是钻探泥浆气体中的多组分变化,在钻孔岩性裂隙较为丰富的井段,是钻探泥浆气体组分变化强度较大区间。通过比较钻探泥浆的多组分和岩心岩性的弱相关性,可以推测钻探流体与余震相关性较强的区域和周期,更可能获得钻探流体与余震的相关程度。  相似文献   

18.
在厚粘土、粉土、砂层进行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通常由于泥浆孔口补给、泥浆不循环的工艺缺陷,导致塌孔、埋钻、卡钻、缩径、断桩事故频繁发生。在分析低粘、降失水、加速钻渣沉淀的解决机理的前提下,提出了配制低粘度、高降失水、防絮凝的铁铬盐-LV-CMC泥浆并同步孔底补浆工艺,可不需循环泥浆清孔,保证成孔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和鹏飞 《探矿工程》2014,41(6):35-37
针对辽东湾某区块大斜度井出现的钻井液粘切高、起下钻困难、钻井液流变性不易控制的问题,从清理岩屑床入手,提出通过改善泥饼质量,保证井眼光滑、井壁稳定和保证钻屑携带的基础上,改变钻井液的流变性,使钻井液在钻铤处达到紊流,并及时使钻屑均匀分散在钻井液中,减少形成岩屑床的机会,达到清理岩屑床目的的新方法。该技术在该区块8口水垂比小于2的井上进行了施工,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粘土侵是地层粘土侵入钻井液使其性能变坏的现象。只要在沉积地层(一般为砂岩、泥岩、页岩、灰岩)中钻进,或多或少都存在粘土侵入钻井液的问题,使其性能变坏。而地层造浆不但解决了粘土侵的问题,同时把粘土侵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关键问题是什么样的地层可以采用地层造浆。目前国内各个地方都在不自主的使用地层造浆,而对地层造浆的具体研究却相对较少。以明光苏巷石盐钾盐矿区ZK012普查(科研)钻孔为例对地层造浆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