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电磁波CT探测技术工作原理,总结了野外数据采集要点、数据分析处理流程以及数据处理关键步骤;结合钻探资料对各探测剖面进行认真分析,编译出合理的剖面解释图并进行了正确解释,结果与钻探资料基本一致,并根据探测结果给出了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磁波CT技术进行岩溶区透视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井间电磁波CT技术可以对地下岩溶、破碎带等问题进行精细探查。本文通过构建岩溶区域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岩溶区进行电磁波CT透视模拟,讨论电磁波在岩溶发育区的衰减及响应特征。结合杭州某地实施孔间电磁波透视成像,对岩溶发育区进行解释,并与钻孔实际揭露地质资料相对比,结果表明电磁波CT对探测岩溶发育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井间电磁波CT技术是利用地层间介质的物性差异,不同性质的物质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是不同的。井间电磁波CT技术在探测岩溶裂缝等方面有较好效果,本文利用井间电磁波CT技术,对昆明地铁四号线苏家塘站岩溶专项线路工程地下岩溶发育地段进行测试,通过对工区岩石电磁波吸收系数差异的研究,依据吸收系数特征,探测到地铁线路工程地下岩溶及裂缝发育,划分出4个层次的岩溶区,经与钻孔岩心资料对比,证实探测结果的正确性。且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井间电磁波CT技术在长江大堤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井间电磁波法层析技术(CT)是一门新技术,它将医学CT的原理成功地运用于地学中,依照电磁波在地下有耗介质中传播规律及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关系,反演透视剖面上的物理参数的分布,最后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长江大堤武汉段附近的碳酸盐岩地区,由于地势较低和长江水位动态变化,使地下水长期作用于灰岩裂隙,往往使岩溶或破碎带更加发育,形成地下溶洞,给长江大堤和附近的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隐患和危险。通过井间电磁波法层析技术共90个电磁波CT剖面测试,发现有28个CT剖面出现异常。此次的探测,为长江大堤周边安全的防治提供可靠精确的地下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发展过程越来越快,交通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保全地面建筑物,采用隧道方案也越来越多。城市岩溶探测以钻探为主,再辅以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反射法等传统物探方法,这些方法效率低,且受场地条件限制,很难实施。电磁波CT技术作为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具有分辨率高、野外作业便利等优势,可以较好的揭露地下岩溶发育规模及特征。本文在传统的数据处理基础上,运用电磁波CT探测技术,通过反演设置最低限值、选用反射投影结果作为初始模型、利用低通滤波和角度限制技术和采取连续测线模式架构程序进行归一化计算处理等处理技术方法,大大提高电磁波CT资料解译的精确度。研究表明,电磁波CT探测技术在岩溶勘查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探测结果对于城市隧道工程建设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土工技术工程师、土木工程师和考古学家们多年来一直采用了一种被称为电磁地下探测剖面(ESP)的基极接地形雷达图象探测技术。这是用电磁波模拟地震波反射探测剖面的技术,只是在探测的尺度上降低了近乎一个数量级。拉蒙特地质观象台的地震学者比尔哈姆(R.Bilham)等人认为,利用雷达探测技术可在圣安德烈斯断层上选择适当的新地点供挖槽研究用,同时还可用以检验是否所有最近发生  相似文献   

7.
电磁波CT技术在探测堤坝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电磁波CT探测技术对流溪何竹料段大堤和丰顺县虎局水库大坝渗水通道进行了探测研究,由于电磁波的吸收系数和地层结构有密切关系,因此,电磁波CT是通过能量的变化观测反演吸收系数的分布,进而推测地下构造的分布,利用电磁波的吸收系数为层析物理量,在钻孔中进行透射观测,以优于0.5m的分辨率清楚地揭示了测区内渗水层位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今将前十名当选项目公布如下: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采用电磁波层析技术探测矽卡岩型金矿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于1992年12月通过国家黄金局鉴定首次在我国采用九十年代层析探测技术,研究了山东省某县金矿岩层的电磁性特征、吸收规律以及电磁波井间层析成像适应范围和有效性,完成了8个剖面的层析观测,野外观测,岩性测试和数据处理严谨可靠,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参数和层析图像,在改进仪器和软件、观测技术、岩样测试、图像处理以及对某些金矿床的综合地质解释上均深入地进行了探讨,层析图像直观可靠,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钻探和开  相似文献   

9.
平衡剖面技术在国内外油气勘探中的最新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衡剖面技术是油气勘探中的一项辅助解释技术,它提供正演与反演两种模拟过程.正演模拟过程可以迅速、有效地检验某种地质假设,为解释人员提供合理的解释模型,同时,正演过程可以动态显示构造变形历史,为研究油气藏的形成、演化提供依据;而反演模拟过程则可以迅速地对剖面解释结果进行合理性检验,避免解释中的随意性,提高剖面解释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对平衡剖面有关的概念、原理、应用条件及变形机制等进行了系统归纳与总结,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平衡剖面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最新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从超长电磁波法的工作原理、解释原理、应用效果分析等方面介绍了超长电磁波法在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应用。认为.超长电磁波法在确定新生界覆盖层厚度、隐伏断裂的位置等方面可解释度高。超长电磁波法工作效率高.勘探费用低.在隐伏断裂探测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