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1~12月,采用路线调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淮北市采煤塌陷区(南湖湿地和东湖湿地)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3目36科123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白头鹤Grus monacha),国家Ⅱ级保护鸟类4种(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灰鹤Grus Grus和小鸦鹃Centropus bengalensis),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29种。季节型中,有留鸟31种(占25.2%),夏候鸟24种(占19.5%),冬候鸟37种(占30.1%),旅鸟31种(占25.2%)。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种69种(占56.1%)、东洋界种10种(占8.1%)和两界广布种44种(占35.8%)。该区鸟类优势种有6种,广性分布种16种。对鸟类数量和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鸟类数量最多;春季和秋季鸟类种类较多,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较高。在5类生境中,树林灌丛中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高于其它生境;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荡生境鸟类数量最少;大面积水域内鸟类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较低。土地复垦和盲目开发导致鸟类栖息地被破坏和丧失,影响鸟类多样性。因此,应该加强本地区湿地保护的力度,实施水生植物恢复工程,维持塌陷区湿地丰富的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2015年1~12月,采用路线调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4目40科113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8种,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30种。鸟类季节型组成中,有留鸟37种(占32.7%),夏候鸟23种(占20.4%),冬候鸟29种(占25.7%),旅鸟24种(占21.2%)。鸟类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种57种(占50.5%)、东洋界种11种(占9.7%)和两界广布种45种(占39.8%)。在113种鸟中,有水鸟46种,其中有雁鸭类8种。该区鸟类优势种有8种,常见种31种。对鸟类数量和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春季、秋季鸟类种类和数量较多,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较高。在树林-灌丛、农田与草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荡、滩涂与鱼塘和大面积水域5类生境中,树林-灌丛中的鸟类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多样性指数也高于其它生境;大面积水域内鸟类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少,多样性指数也最低。  相似文献   

3.
在2017年5月5~11日和2018年5月15~23日,采用样线法,调查梧桐河宝泉岭段宝泉岭大桥至梧桐河农场大桥河岸区的鸟类物种和种群数量,记录鸟类生境状况及其主要干扰因子;选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Jaccard相似性指数,分析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和相似度。研究结果显示,共记录鸟类15目34科79种,以夏候鸟为主(占74.68%);调查区鸟类生境类型主要为森林、灌丛、湿草甸、沼泽、河流/湖泡和农田,其中,河流/湖泡、森林和灌丛中的鸟类物种数量较多,分别为37种、34种和28种;森林中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都相对最大;灌丛中鸟类群落的优势度相对最大;灌丛与湿草甸和农田中鸟类群落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最大,为中度相似;干扰鸟类生境的人类活动主要有灌木砍伐、烧荒、放牧和采沙等。  相似文献   

4.
于2017年4月~2018年3月,采用定点观察法和直接计数法,对河北张北黄盖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水鸟开展了调查,共记录到水鸟54种,隶属6目12科;其中,以鸻形目水鸟的物种数量最多,雁形目水鸟的个体数量最多;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有旅鸟41种(占该公园水鸟总物种数量的75.93%),夏候鸟13种(占24.07%);在水鸟区系组成方面,有古北界水鸟34种(占该公园水鸟总物种数量的62.96%)、广布种19种(占35.19%)和东洋界1种(占1.85%)。该湿地公园中水鸟群落的物种和个体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春、秋迁徙季,水鸟群落物种和个体数量较多,水鸟多样性也相对较高;冬季,湖面冰封,未发现水鸟;夏季,水鸟群落的物种和个体数量最少,水鸟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5.
浓江河湿地生态廊道是连接三江平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和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的生态廊道.2008年春季,对浓浓江河湿地江湿地生态廊道鸟类资源开展了调查研究.在研究区5种鸟类栖息生境共设立11个调查点,共记录有鸟类14目26科68种,3 220只.浓江河湿地生态廊道鸟类多样性指数(H')较高,生境主要以沼泽湿地为主,不同栖息生境中鸟类多样性指数表现为H'沼泽(1.260 1)>H'水域(1.248 8)>H'居民区(0.903 1)>H'农田(0.872 8)>H'林地(0.871 6);均匀性指数(E)表现为E水域(0.182 3)>E农田(0.164 6)>E林地(0.142 9)>E沼泽(0.110 5)>E居民区(0).维持浓江河湿地生态廊道沼泽和水域的面积对于保护该廊道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玉环市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候鸟的关键中转站和越冬地。为了掌握该湿地公园的鸟类状况,搜集、整理了该湿地公园的鸟类调查记录、鸟类实时监测系统的影像资料和观鸟爱好者的观鸟记录等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湿地公园共记录鸟类19目55科124属203种,其中,有水鸟97种,有海鸟14种。在203种鸟类中,有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别为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黑嘴鸥(Saundersilarus saundersi)、黑鹳(Ciconia nigra)、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和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有3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收录鸟类5种,有附录Ⅱ收录鸟类23种;有5种鸟类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有4种鸟类为《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鸟类属、科物种多样性指数和G-F指数分别为4.630、25.817和0.821。在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的203种鸟类中,古北种鸟类物种数所占比例(56.16%)明显高于东洋种(19.21%);繁殖鸟东洋种物种数所占比例(39.36%)明显高于古北种(9.57%);候鸟物种数(137种)明显高于留鸟物种数(65种)。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虽然面积仅为31.48 km2,但是却承载着众多鸟类(特别是水鸟)在此栖息、停歇、越冬和繁殖,因此,加强对该湿地公园的保护,对保护鸟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于2013年3~5月和9~12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富锦市沿江湿地的水域、沼泽、草甸、防护林和农田的鸟类种类、数量、迁徙时间和多样性规律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富锦沿江湿地常见鸟类有雁鸭类、鸻鹬类和雀形目,共记录鸟类56种,其中水鸟41种;迁徙鸟类种类和数量在4月末和10月末达到高峰,其中雁鸭类是最主要类群,记录有16种2 900多只,以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数量最多,占迁徙鸭类总数的40%以上;春季,鸟类迁徙期开始于3月末,雁鸭类首先抵达研究区,最早到达的是绿头鸭(3月24日)和鸿雁(Anser cygnoides)(3月27日),4月初,出现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和大型的鸥类,4月中旬出现鸻鹬类,5月上旬各种鸟类陆续迁离,秋季,迁徙期鸟类在9月下旬开始陆续迁来,10月末至11月初,迁徙鸟类的数量和种类都达到高峰,12月陆续迁离;在5种不同生境中,农田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大,沼泽、水域、草甸和防护林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依次减小,沼泽的鸟类群落均匀性指数最大,水域、草甸、农田和防护林的鸟类群落均匀性指数依次减小。本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富锦沿江湿地鸟类组成及多样性季节变化的认识,为保护区鸟类管理及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对越冬水鸟种群的影响,分别在该湿地公园建设前(2013~2014年)、建设期间(2015~2016年)和建成后(2017~2018年)的水鸟越冬季(12月至翌年3月),开展了逐月水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越冬水鸟38种,隶属于7目10科,雁鸭类是绝对优势类群,其中,斑嘴鸭(Anas zonorhyncha)的种群数量最大;1月的水鸟物种和种群数量都最大,各月水鸟群落的物种组成变化较小,12月至翌年3月,水鸟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逐月增大;各年度越冬季水鸟总物种数几乎没有差异,2015~2016年越冬季的水鸟种群数量最大。该湿地公园从建设前到建成后其越冬水鸟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不断增大。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在此越冬的水鸟的觅食和栖息地质量得到改善,越冬水鸟群落结构更为优化,说明该公园的建成对越冬水鸟起到了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采用样线法和定点观察法,对河北承德双塔山滦河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水鸟进行了调查,共记录水鸟29种,隶属6目8科21属。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物种2种,易危物种4种,河北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在29种水鸟中,雁形目和鸻行目水鸟的物种数分别占该湿地公园水鸟总物种数的44.83%和27.59%;雁形目水鸟种群数量占该湿地公园水鸟个体总数的91.51%。2018年4月,水鸟物种数量最多,为14种,水鸟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911 5;5月,水鸟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为0.858 4;2018年10月,水鸟种群数量最多,为250只。从水鸟的居留型来看,以旅鸟为主,其数量占水鸟个体总数的82.76%,夏候鸟的数量占10.34%,留鸟的数量占6.9%。调查期间,水鸟主要分布在湿地公园内的一道坝与三道坝之间的开阔水域中。  相似文献   

10.
徐州吕梁湖作为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重要湿地区域,迄今不清楚其鸟类资源状况。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进行鸟类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吕梁湖共有鸟类17目39科68种,占徐州市270种记录鸟类的25.18%,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5种;吕梁湖以留鸟为主,鸟类区系表现为广泛的过渡性特征,乌鸫、麻雀、山斑鸠、喜鹊、黑水鸡和家燕为优势种;环湖南路鸟类多样性指数及丰富度指数最高,分别为3.149和6.943;湖东公园鸟类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105;湖面栈桥鸟类均匀度指数最高,为0.859;环湖南路-湖西步道鸟类群落相似性最高,为0.779;吕梁湖鸟类物种多样性较高,不同区域鸟类的空间分布与景观格局、植被类型和人为活动密切相关。通过营造多样化生境、提高植被层次结构、控制游客数量和开展动态监测,有利于保护吕梁湖湿地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2015—2018年每年分四季对广西山口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的鸟类资源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共调查到鸟类151种,分属14目41科,其中春季11目30科86种,夏季8目24科55种,秋季11目32科85种,冬季13目36科85种。监测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和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17)附录Ⅱ的均为16种。四季鸟类多样性指数比较:秋季春季冬季夏季。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比较:红树林混交林农田盐田-养殖塘桉树林。最后提出加强巡护执法力度、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做好红树林外围养殖区的保护规划及加大湿地鸟类宣传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在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开展了鸟类调查,将调查结果与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对在该湿地分布的鸟类进行了梳理和编目。研究结果显示,在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共记录13目28科77种鸟类,其中,有雀形目鸟类11科23种(占总物种数量的29.87%),有非雀形目鸟类17科54种(占总物种数量的70.13%);有水鸟6目10科35种,占记录的总物种数量的45.45%,其个体数量占全部调查鸟类总个体数量的93.07%;在77种鸟类中,有8种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11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019年8月鸟类群落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2.67)和Pielou均匀度指数(0.51)都相对最大,即8月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是中亚鸟类迁徙路线上重要的候鸟繁殖地和停歇地,应该完善该湿地的鸟类监测与保护网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河南开封柳园口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鸟类群落的多样性现状,分别于2019年9月至12月、2020年9月至12月、2021年3月至7月、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的每月中旬,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在河南开封柳园口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其南侧10 km范围内的区域中,开展了野外鸟类调查,研究了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农田和灌丛中鸟类群落的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多样性和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研究区中,分布着18目48科174种鸟类,以雀形目鸟类占优势,古北界物种的数量最多,鸟类群落的种群总数量为82 983只,鸟类群落的优势物种包括豆雁(Anser fabalis)、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灰鹤(Grus grus)、鸿雁(Anser cygnoid)、斑嘴鸭(Anas zonorhyncha)、麻雀(Passer montanu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罗纹鸭(Mareca falcata)和白骨顶(Fulica atra);在研究区的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农田和灌丛中,分别记录了14目34科69种、16目40科117种、17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人为干扰对西洞庭湖鸟类群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在2013年11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湖南省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将该保护区的生境分为水域、天然洲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丛、杨树林和居民区5种类型,前两种生境为天然生境,后3种生境存在人为干扰;记录了各生境下的鸟类种类、数量、行为等基本数据;计算了每种生境下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种间相遇概率;对鸟类群落组成、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不同生境下鸟类群落结构进行差异性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共记录到鸟类11目24科39种;其中,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种类最多,有8科15种;鹭科(Ardeidea)鸟种类最多,为4种;在地理分布型上,古北界鸟最丰富;在居留类型上,冬季以冬候鸟和留鸟居多,受保护鸟占总种数的一半以上;芦苇丛的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和种间相遇概率是5个生境中最高的,但优势度较低,水域、天然洲滩的鸟类群落结构多样性、均匀性和种间相遇概率都高于居民区和杨树林,但居民区和杨树林的鸟类群落优势度比其他生境高。因此,该保护区应该加大退林还湿、退田还湖的力度,以更好地保护湿地鸟类。  相似文献   

15.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通过样线法、样点法等进行鸟类资源调查。调查发现鸟类15目42科88种,其中雀形目43种,占总种数的48.86%。从居留型来看,旅鸟40种,占45.45%。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对鸟类多样性分析,发现多样性指数春秋季高,夏冬季低。利用G-F指数对鸟类分布生境的分析,发现鸟类多样性林地最高,居民地最低。鸟类居留型的变化验证了鸟类栖息地北移的现象。此外,根据研究结果对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5年3—9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富锦国家湿地公园进行鸟类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公园内鸟类共12目20科28属50种,以雁形目最多。首次在公园内发现东方白鹳和白额雁。鸟类时空分布差异显著,春季鸟类最多,夏季最少;春秋季以鸭科为主,夏季以鸥科为主;明水面、沼泽湿地和人工岛是鸟类主要分布区域。鸟类物种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均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而物种均匀度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应加强对公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2011年1月期间,采用样方法和样线法,调查和研究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内的草本植物、鸟类和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光滩的植物优势种是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滩涂的植物优势种是互花米草、芦苇和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2011年1月光滩和互花米草滩涂的鸟类都是以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和长嘴剑鸻(Charadrius placidus)为主要物种;2010年10月和2011年1月,底栖动物都以短拟沼螺(Assiminea brevicula)和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 ustulata)为主要物种。光滩、互花米草滩涂、养殖池塘、蓄淡水水库和观光农业园生态系统草本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而其Simpson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5个生态系统鸟类和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在漩门湾部分滩涂被围垦形成池塘、蓄淡水水库和观光农业区的过程中,其草本植物、鸟类和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比天然光滩低且种群密度减小,同时群落优势物种组成及β多样性指数(Jaccard相似性指数)也发生较大变化。此外,与光滩相比,互花米草入侵光滩后,互花米草滩涂的动植物群落的密度、物种丰富度和冬季底栖动物群落的α多样性减小;互花米草滩涂的鸟类和秋季底栖动物群落的α多样性大于光滩。由于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和食物链构成等的差异,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内各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2018年3月~2019年2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河北省怀来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了水鸟调查,共记录了67种水鸟,隶属于6目13科。水鸟从属区系为:古北界47种(占该湿地公园水鸟总物种数的70.15%),东洋界4种(占4.48%),广布种18种(占25.37%)。在67种水鸟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河北省重点保护鸟类26种,列入中日候鸟协定名录和中澳候鸟协定名录中的鸟类分别有46种和17种。各月水鸟群落的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其最大值出现在5月,此时是水鸟迁徙的高峰期;其最小值出现在1月。调查中,在官厅水库发现了超过2 000只的灰鹤(Grus grus)越冬群体,表明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灰鹤的重要越冬栖息地。  相似文献   

19.
野外实地调查表明,光滩、藻类盐渍带-藨草、海三棱藨草带-芦苇带-堤内养殖塘4种典型湿地生境是长江口北支湿地水鸟的主要活动区域。光滩、藻类盐渍带中水鸟的种类和数量均最多,其次为堤内养殖塘和藨草、海三棱藨草带,芦苇带中水鸟的种类和数量均最少,食源状况是导致不同生境中水鸟群落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在4种典型湿地生境中,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差异不明显,物种多样性均处在中等偏上水平,而均匀度普遍较低。光滩、藻类盐渍带与堤内养殖塘水鸟群落的相似性最高,相似性指数高达0.697;芦苇带与其他3种生境中水鸟群落的相似性均很低,相似性指数均不大于0.257。表明芦苇带与其他3种生境中水鸟群落组成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苏州8个湿地公园的鸟类资源,分析了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个湿地公园样地共记录到鸟类10目33科114种,总数量11 200只,湿地水鸟种类占31.6%。种群以鹭科Ardeidae、麻雀科Passeridae、莺科Sylviidae和鸭科Anatidae为优势种群,白鹭Egretta garzetta为广布种,8个湿地公园的鸟类多样性差异较大。湿地公园可达面积与鸟类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湿地公园水域面积与鸟类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与鸟类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湿地公园日均游客密度与鸟类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保育区管理的局限性导致湿地公园保育区占比与鸟类多样性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