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找金人员早期工作的指导原则是“丛林地、荒沙漠”,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显然是在当时地质学家所不注意的地方偶然发现的。这并不是说砂矿床的分布是没有规律的,并非如此;之所以会使人得出这个印象乃是因为人们还没有认识找矿的标志,否则,地质工作者就会很快得出一致的找矿观点。由于发现新矿床已经日益困难,所以现在就需要比以往更多的地质知识,特别是形成独特的金砂矿的砂矿地质特征方面。 关于砂金勘探问题,本文分三个标题进行讨论。“勘探地质”一节简要地讨论了砂金的来源和一些重要砂矿类型的形成、变迁和保存的环境。“有关的技术”一节把注意  相似文献   

2.
针对夏明生先生认为“Ma”及其派生单位(如“m/Ma”和“℃/Ma”)在地学期刊中属错误用法的观点,查阅了国家标准GB 3100-93和国际地学期刊有关规定。进而提出“Ma”和“Myr”均可表示“100万年”的观点,并指出这两个单位在国际期刊用法中的区别,即“Ma”用于表示某一地质事件距今的绝对年代(absolute dates),而“Myr”用于表示某一地质事件的延续时间或时间间隔(duration或interval)。另外,还提出了Ma”和“Myr”的派生单位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生物和应用的角度,对国际盛行的多重地层划分“界线层型”提出质疑。认为“界线层型”划分的人为性很大,不利于在生产、科研中推广使用。主张采用以自然界线来统一划分地层的观点。根据近年来对事件地层学的研究成果,论证了以地质事件为基础的自然地层界线的理论性和普遍性以及在构造地质和层控矿床等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呼吁地质界积极开展事件地层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出现是地质史上的重大事件。因此,过去有人曾把第四纪称为“人生代”(Anthropozoic)或“灵生代”(Psychozoic)。这两个名词,虽然没有被广泛采用,甚至被人所遗忘;但许多学者都持有以人类的出现作为划分第四纪为主要依据的观点。第四系(纪)的详细划分,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世界性的统一标准。由于划分的标准取决于实地具体情况,不同的区域可能出现不同的标准,从而也就导致出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我有机会参加了“比较行星学”组的学术活动。许多报告和讨论使我感到国际地质界对地球上的陨石冲击(简称陨击)地质作用的研究有了明显进展,而这正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因此,很值得我们密切注视。  相似文献   

6.
Mich.  L 朱桂芳 《世界地质》1992,11(2):71-77
德国的垃圾处理问题已经通过地上和地下处理两种措施得以解决。文中讨论处置场地的不同类型,阐明一般场地的选择标准和关于不同垃圾处理类型效果评价的更精确的标准。从长期安全度观点出发,除纯粹的工程观点外,还应包括地质和水文地质的观点。许多讨论地质体和垃圾间矛盾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有关有毒物质和作为隔离体地质体之间长期相互作用的一些研究成果已在文中列出,联邦德国的有毒物质处理指南目前正在制定。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罗拉多州博斯霍瓦赫尔金矿公司经理、地质学家I.S.帕里斯,应邀于1986年8月至10月来我国冶金地质界进行了金矿地质技术咨询活动。帕里斯根据他在矿山地质、地质勘探、矿业经营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以“金对人类的挑战”、“金矿床的分类和浸染状金矿床”、“堆浸法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脉金矿床”和“金的勘探”等为题,进行了讲学。其间,他考察了我国的几个金矿区,发表了一些观点和看法,并提出了开展金矿勘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他在讲学和咨询中涉及到的金矿地质找矿的若干问题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1.有关金矿床分类的观点和方案帕里斯认为,自然界中金的成矿作用,是一个相互间具有内在联系的连续过程。矿床的分类是人们根据各种因素来划分的,目的是帮助人们了解矿床。因此,不要强求人们采用某种金矿床的分类。他强调,分类应该方便于工业界的地质  相似文献   

8.
对“昆阳群的层序及顶底问题”一文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芸樵 《地质论评》1986,32(3):295-299
在《地质论评》第30卷,第5期(1984)上发表了一篇李希绩等人写的,题为“昆阳群的层序及顶底问题”的文章。其中讨论了昆阳群的层序、顶界及底界等问题。本文是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商榷。  相似文献   

9.
云南哀牢山构造变质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前言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哀牢山构造变质带,以其独特的线形延伸、复杂而多期的变质迭加以及变质带东西两侧地质演化的明显差异,早为云南乃至国内外的地质工作者所瞩目;长期以来是讨论云南地质构造的核心课题。早期,从不同的角度,对哀牢山进行探讨,给以不同的地质构造名称,如“哀牢山变质带”、“哀牢山凸起”、“哀牢山地脊”、“哀牢山褶断带”等等。这些探讨,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哀牢山地质构造的特点,且都认为是不同地质构造单元间  相似文献   

10.
《地质论评》1986,32(3):316,31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举办的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方法讨论会在1985年12月1日至15日于北京召开。全国各地的地质工作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系统近三十个单位派代表参加。讨论会上介绍了国际上最近几年开始从“动态”观点来认识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地质过程动力学体系、研究层次及认识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鲍征宇 《地球科学》1994,19(3):287-294
本文根据作者个人的观点讨论了地质过程动力学的本质特征,根据地质过程动力学广泛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归纳了地质过程动力学的分支体系,并依据地质过程动力学的不同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把地质过程动力学划分成3个不同的层次,分别讨论了各层次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最后,作者讨论了有关地质过程动力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几个认识问题,期望对地质过程动力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要,各种各样的收藏风云而起,但令人遗憾的是地质界名人手迹的收藏却没有跟上历史前进的步伐,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难道地学界“一代天骄”们的手  相似文献   

13.
《四川地质学报》2000,20(3):240-240,239
在彭州市的葛仙山、白鹿顶、天台山 ,什邡大垭口等十多处山顶上被前人定为“飞来峰”的石灰岩 ,地质时代是石炭—二叠纪 ,它们压在较年轻的不同地质时代地层之上 ,被压的最新地层是第四纪更新世砂砾岩层。这些石灰岩的岩性单一 ,远望外表露头与其它地区石灰岩地表露头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岩石内部则区别较大 ,葛仙山等处的石灰岩具有充分发育的网状裂隙 ,以锤击之则破碎呈粒状或岩粉状 ,开采十分容易。在葛仙山等处约 2 0 0km2 内的“飞来峰”石灰岩 ,其破碎程度是一致的。对其成因 ,在地质界有较多的说法。近年来以韩同林为首的地质研究小…  相似文献   

14.
地质过程动力学体系,研究层次及认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鲍征宇 《地球科学》1994,19(3):287-294
本文根据作者个人的观点讨论了地质过程动力学的本质特征,根据地质过程动力学广泛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归纳了地质过程动力学的分支体系,并依据地质过程动力学的不同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把地质过程动力学划分成3个不同的层次,分别讨论了各层次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最后,作者讨论了有关地质过程动力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几个认识问题,期望对地质过程动力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两种相邻矿物边界上生长出第三种矿物的现象称为界生。界生现象在长白山区赤柏松镍矿田诸含镍基性辉长苏长岩岩体中广泛发育。通过研究,作者提出界生现象的多种成因观点,并在矿物学、矿物化学与热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把界生现象区分为原生与次生两大类。研究不同成因的界生现象可提供大量地质成因信息,用手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一、《现代地质》系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院学报,是地质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以“发展学术、服务生产、培育人才、树立新风”为办刊宗旨,将努力站在现代地质科技的前沿,传播地质科技领域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一、《现代地质》系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是地质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以“发展学术、服务生产、培育人才、树立新风”为办刊宗旨,将努力站在现代地质科技的前沿,传播地质科技领域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 苏南堰桥组创立以来,不少地质工作者,特别是古生物工作者,力持堰桥组(或相当之层位)划归下二叠统,但是,下二叠统顶界上移至何处却众说纷纭。由于东吴运动与上、下二叠统分界密切相关,于是东吴运动的位置,也随研究者所确定的“假整合面”的不同,而浮动起来。笔者较长期在浙、皖边界地区(图1)从事煤旧地质工作,观察发若干地质现象,采集了一些古生物化石,研读了有关资料和论著,在此对区内龙潭组的下界及东吴运动的位置,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在两种相邻矿物边界上生长出第三种矿物的现象称为界生。界生现象在长白山区 赤柏松镍矿田诸含镍基性辉长苏长岩岩体中广泛发育。通过研究,作者提出界生现象的多种成因 观点,并在矿物学、矿物化学与热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把界生现象区分为原生与次生两大类。研究 不同成因的界生现象可提供大是地质成因信息,用于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浅深 《地质论评》1964,22(6):467-468
自从“地层规范草案及地层规范草案说明书”(以下简称规范及说明书)出版以来,我国地质界,对地层单位、地质时代单位、地层符号的使用和专用地层单位名称的命名等方面长期存在的混乱状况,已有了显著的改变。为了更好地总结这一文件在试行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笔者提出如下意见,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