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铀矿地质》2005,21(3):127-128
1955年4月2日,领导全国铀矿地质勘查工作的管理机构--地质部第三局(核工业地质局的前身)在北京成立.核地质是核工业的开路先锋.50年来,在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在原二机部、原核工业部、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和现中核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一代又一代核地质广大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国核地质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找到铀矿床数百个、铀矿田数十处,圈定铀成矿带近20条,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隆重庆祝核工业地质局建局5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核工业地质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帮助和支持核地质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同仁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奋战在核地质战线上的广大干部和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2.
自1958年建局以来,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队伍由数十人发展到数百人,由几类专业人材扩大到十多类专业人才,区调任务由比例尺1/20万向1/5万及野外地质专题调查的方向转变.除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一支专业队伍外,于1972年后,相继在原白城地质大队,现今的局属第四、六、二、三地质调查所组建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分队.30年来,国家投资  相似文献   

3.
近十几年来,我国斑岩铜矿的找矿勘探工作成绩很大.通过成矿实验进一步研究斑岩铜矿成矿机理,对找矿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是很有必要的.硫化物的实验研究,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有相当多的实验脱离地质实际情况.根据我国斑岩铜矿的地质特征,我们首次在国内开展了斑岩铜矿主要硫化物生成条件的实验研究.通过87次实验,合成了黄铜矿、黄铁矿等十多种  相似文献   

4.
全国地质图书馆已有80年的历史,是我国十大中心图书馆之一,其地质专业图书的藏书规模在亚洲堪称第一。 地质图书馆的前身是1916年建立的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的图书室。1920年,由我国地质工作主要奠基者丁文江、章鸿钊、翁文灏发起,报请农商部募捐,在地质调  相似文献   

5.
地矿部于1987年12月16—21日在杭州召开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1977年召开的水文地质工作会议十年来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会议由地矿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张宏仁同志主持,他代表地矿部作了题为“加快和深化改革开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新局面”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十年来地矿部在水文工程环境地质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科技进步,提出了新一轮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工作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质》2007,2(3):51-52
北京市地质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市一零一地质大队),是一个具有近50年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地勘单位,前身是北京市地矿局101队。自1958年成立以来,为北京的地方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荣获国家地质总局"大庆式企业"、原地矿部"地质找矿重大贡献单位"、国土  相似文献   

7.
地质年代学是研究由古生物化石和岩石、矿物记录地壳物质产生、发展及演变历史的一门学科.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地质工作者一直把距今约6亿年,已发现有化石的地层叫显生宙;而显生宙以前,当时没有发现化石的地层叫隐生宙.显生宙又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近十多年来,由于对前枣武纪地  相似文献   

8.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22,(1):前插1-前插2
"西南三江"位于中国西南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条大江并流地区,是特提斯构造带由东西转向近南北的转折部位,该构造域完整记录了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特提斯洋形成与消亡,以及随后两个大陆拼合、碰撞等地质演化历史,是全球最复杂的造山带和中国最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带之一.数十年来,前人在西南三江地区开展了基于翔实地质资料的深...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质工作几十年来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依靠了地质教育.地质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质工作的水平,起着某种导向作用.地质工作是一种社会生产活动,但它与一般的物质生产有着根本的不同.区别之一在于作为地质工作的劳动对象是天然存在的地质体,不能像一般的物质生  相似文献   

10.
代国标 《地质论评》2020,66(3):66030590-66030719
中国地质学会于2020年3月召开了2019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终评会议,评选产生了2019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获奖项目。获奖项目是经各推荐单位推荐,学会形式审查、公示、初评、终评等环节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总结我国地质界年度地质科技成果和重大找矿进展,在全行业推广地质找矿新思路、新方法,介绍地质找矿成功的典型案例,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并以此向社会各界展示地质行业年度最新成就,自2007年开始,每年年末中国地质学会开展年度优秀地质科技与找矿成果汇编工作,并进行中国地质学会年度十大地质科技成果、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工作.  相似文献   

12.
改革十年来,冶金地质战线广大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令,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地质先行,为冶金工业生产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特别是近四年来,广大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地质事业的精神,在地质找矿、多种经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涌现出了一批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先进代表.  相似文献   

13.
白云鄂博铁矿自1927年丁道衡教授发现以来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国内不少地质科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地质矿床学研究,在矿物学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本世纪七十年代前在该区共发现114种矿物,其中铌和稀土矿物(包括亚种)之多实为世界各地所罕见.本文旨在介绍近几年来我们在开展西矿区矿石物质成分研究中,新发现的若干种矿物的成果.这些矿物的发现既丰富了该矿床矿物学的研究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对矿床成因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1996年是值得庆祝的一年:第30岂国际地质大会在京召开;成都理工学院(原成都时质学院)建院40周年;核原料与核技术工程系(三系)建系40周年。今年,经四川省教委批准建立地学核技术应用开发省级重点实验室。1956年,在地质矿产部和核工业总公司(原核工业部)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在苏联专家Γ.Φ.Hовыков教授的帮助下,在原北京地质学院筹建“三系”,并招收了第一批研究生。从此,揭开了我国放射性地质与勘探专业新的一页。40年来,在众多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为发展我国原子能科学技术提供矿物原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放射性物探和放射性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15.
信息荟萃     
《山东地质》2011,(3):63-68
2010年十大地质科技进展与十大地质找矿成果2011年1月19日,中国地质学会组织行业专家院士召开评审会议,评选产生了2010年度全行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十大地质科技进展为:汉江石——一种新结构类型的新矿物、青藏高原深部物质流动方式多样性机理研究、中国成矿体系综合研究取得实质重大进展、推覆构造研究在福  相似文献   

16.
《岩矿测试》2009,28(1):85-86
2008年12月21日,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召开了2008年度十大地质科技成果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会议,评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其中7名两院院士参加评选,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任评选委员会主任,孙枢、李廷栋院士任副主任。自2007年开始,每年年末中国地质学会开展年度优秀地质科技与找矿成果汇编工作,并进行中国地质学会年度十大地质科技成果、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工作。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为更好地总结我国地质界年度地质科技成果与重大找矿进展,在全行业推广地质找矿新思路、新方法,介绍地质找矿成功的典型案例,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并以此向社会各界展示地质行业年度最新成就,提高地质行业的社会显示度。2008年度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地质矿产部各省、区地矿局从1966年以来近20年中有关化探在地质找矿中应用的实际找矿效果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对比了1966—1975年、1976—1980年、1981—1985年三个历史时期中化探找矿效果的变化.分析讨论了取得找矿效果的原因.地矿部在地质—找矿工作中采用地球化学勘查(简称他探),迄今已有35年的历史.但它在地质找矿中的战略意义和战术作用得到我国地质工作者的普遍承认以及在地质部门中获得广泛应用,还是最近五六年的事.因而,化探在我国地质—找矿事业中的地位就日益显得重要了.本文拟以地矿部各省、区局从1966年以来近20年中化探在地质找矿中应用效果的资料为基础,讨论化探的找矿效果及取得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地质矿产部探矿工艺研究所是在原西南地质研究所第七研究室的基础上于1978年成立的。四年来,提交了十项研究成果。1981年前鉴定的五项成果有四项荣获四川重大科技成果三、四等奖,1982年有四项成果通过了鉴定,为我国探矿科技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质教育事业经历了80余年的历史.从1909年京师大学堂(后改为北京大学)创办地质学门到1949年,全国共培养出700名地质专门人才,但到新中国成立时还在地质岗位上的已不足300人了.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特别是1952年地质部成立后,我国地质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40年来,地质教育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76年冶金科技重点项目的有关安排,由原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负责,与上海热处理厂和冶金地质会战指挥部协作,开展地质管中频调质处理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基本上解决了加热、冷却、矫直与材质适应性等有关技术问题,对不同材质的多种地质管的中频调质试验均获成功.为此,冶金部地质同于1978年12月上旬在桂林主持召开了"地质管的中频调质处理技术鉴定会".冶金部、一机部、三机部所属有关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试验单位所作的关于地质管中频调质处理试验的技术报告,对试验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及数据进行了全面审查,一致认为该项技术是成功的.会议通过了地质管中频调质处理技术鉴定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