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耕地资源卫星遥感调查数据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12,他引:8  
乔木  徐曼  岳健 《干旱区地理》2002,25(4):309-314
依据卫星遥感调查结果。分析新疆耕地资源类型(包括现耕地和后备宜耕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组合特点以及中低产田产生的原因及其后备宜耕荒地的限制因素,提出新疆耕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中低产田治理的总体构思与设想。  相似文献   

2.
新疆耕地变化对区域碳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Bookkeeping”模型,对1975-2005 年期间新疆耕地变化对区域碳平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荒漠土地开垦和耕地转移是新疆耕地变化的两种主要方式,1975-2005 年这两种耕地变化方式使新疆碳储量增加了20.6 Tg C,其中土地开垦使区域碳储量增加了51.8 Tg C,而耕地转移则向大气排放了31.2 Tg C。在1975-1985 年期间,新疆耕地大规模转移,区域碳储量的变化趋势受耕地转移的影响较大;1985 年后随新疆土地开垦规模的增加,碳储量变化趋势主要受土地开垦影响。30 年间,新疆碳储量增加主要是由草地开垦为耕地引起,而耕地转移为草地是新疆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新疆地区进行合理的水土开发活动有利于区域碳固定,且长期的耕作管理活动会进一步增强耕地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3.
新疆耕地资源安全问题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它还涉及到国家战略安全。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及粮食安全的基础,耕地资源安全居于国家资源安全的核心地位。我国耕地资源有限。由于耕地数量持续减少,耕地保护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新疆是我国干旱区绿洲农业的主要分布区,也是后备耕地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在国家耕地保护战略上占据突出地位。然而新疆生态脆弱性强,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引发的耕地退化问题已日趋严重。本文基于国家耕地资源安全层面,分析了新疆耕地资源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诱因,进而探讨了耕地资源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疆典型区耕地资源卫星遥感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土地对农业生产的适宜程度,考虑到卫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技术在耕地资源调查中的实际可操作性,划分耕地资源类型^〔1 ̄3〕,并运用卫星遥感分析方法,对新疆典型地区耕地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搞清新疆典型地区耕地资源类型特征、分布规律,进而探索该区耕地资源区域开发与中低产田分区治理的方法理论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地区耕地土壤盐渍化评估及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本文对近50年来中国西部耕地土壤盐渍化发展变化做出评估,老耕地盐渍化在减轻,新垦耕地盐渍化在发展,总体处于动态平衡。盐渍化耕地的水盐动态变化,实现稳定脱盐的是局部,持续积盐的也是局部,大部分耕地是脱盐不稳定或脱盐积盐反复型,因而土壤盐渍化的潜在危害仍很大。根据土壤盐渍化与水利建设和灌溉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新疆为例,用类比法对今后发展变化作了预测,同时还研究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盐渍化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克苏地区耕地变化分析及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据新疆阿克苏地区各市、县的统计数据,分析了阿克苏地区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变化速度、区域差异和驱动因子。分析表明:阿克苏地区的耕地面积呈现波动增加的态势,但人均耕地面积经历了从增加到减少的变化过程;耕地空间变化区域差异较明显;影响阿克苏地区耕地变化的8个因子可归纳为经济发展因素、人类行为因素和城市化发展水平;通过模型计算,人类行为对耕地变化的影响尤其显著。研究结果和分析结论对于阿克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疆耕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新疆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08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及其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提取3期耕地动态变化数据。从现状分析、发展动态对新疆3期耕地开发利用的空间格局、面积变化和类型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总面积持续增加,耕地年均净增和开垦速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耕地年均流失速度持续递减;耕地开垦由绿洲地区向沙漠、戈壁延伸,而耕地流失则主要集中在绿洲地区,中东、西北和西南的边缘地区的耕地面积变化相对较大(Rid>1.02);耕地开发结构由草地和林地为主转向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未利用地的开发结构由裸土地、盐碱地为主转向沙地、戈壁和盐碱地为主,耕地的利用结构以草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为主;耕地与建设用地的相互转化始终是负转化,与草地间的转化是正转化。  相似文献   

8.
新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耕地与建设用地扩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期中国土地利用数据集(NLUD)中的新疆部分,以耕地与建设用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为对象,从土地利用动态数据中提取其扩张图斑,分析了近30 a来新疆耕地与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南北疆耕地及建设用地扩张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持续增长、南快北缓、重心南移是新疆耕地扩张呈现的总体特征;提速增长、南缓北快、城市扩张为主是建设用地扩张的基本特征。南北疆耕地面积差距逐渐缩小,建设用地面积差异加大。(2)对比近30 a来不同绿洲区内耕地与建设用地的扩张数量及趋势,可将耕地的扩张模式归纳为双峰型、减速型及阶段增长型,将建设用地的扩张模式归纳为指数增长型、双峰型、缓降型及缓降陡增型。(3)各绿洲区耕地及建设用的扩张特征十分显著。北疆耕地除阿勒泰绿洲区依然保持加速扩张外,其余绿洲区耕地扩张规模均出现下降,而北疆各绿洲区建设用地均呈持续加速扩张趋势,其中天山北坡城市扩张尤为突出;南疆各绿洲区耕地扩张均呈加速态势,建设用地扩张规模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新疆绿洲变化与资源配置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洲是干旱区最重要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绿洲面积的扩张给资源配置的协调性带来了巨 大的挑战。以新疆各绿洲为研究单元,运用 GIS 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新疆 1990—2015 年绿洲面 积变化的时序特征和空间差异进行分析,通过计算研究区水资源负载指数、单位面积耕地水资源弹 性指数、人口弹性指数和经济弹性指数,探讨新疆绿洲变化的资源配置协调性。结果表明:(1)新 疆绿洲面积呈扩大趋势,扩张速度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特征。(2)绿洲面积扩张与单位面 积耕地水资源变化的协调关系以绿洲扩张为主,各地区单位面积耕地水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3) 新疆绿洲面积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指数都小于 1,各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大于绿洲面积扩张速 度,绿洲面积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较低。(4)新疆 4 个研究区各个时期的经济弹性指数均大于 1,说明新疆经济发展速度高于绿洲面积扩张速度,其中,天山北坡对新疆经济发展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0.
新疆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壤养分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识,并决定着农作物产量高低,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为今后土壤养分资源的综合评价和科学施肥管理提供基础资料。采用Meta-analysis方法,通过对1999-2005年期间有关新疆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研究文献的收集分析,并与20世纪80年代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比分析,研究了近20多年来新疆耕地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肥力在不断提高,全氮含量略有下降趋势,速效钾含量下降明显,但存在区域差异,准噶尔盆地北部区和伊犁地区具有较高的土壤肥力,塔里木盆地区域土壤肥力较低。分布于新疆的7种主要耕地土壤类型,其养分含量变化总体表现为与全疆耕地土壤养分相似的变化趋势。人类的施肥、耕作措施的改变及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土壤养分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基于3S的近15 a新疆LUCC时空变化研究及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王芳芳  吴世新  杨涵 《中国沙漠》2009,29(4):636-640
 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新疆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以2004—2005年度中巴资源卫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结合多层环境要素数据库、野外定点调查分析等数据,采用多要素综合分析的解译方法,通过人机交互式解译,综合判读并提取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2005年近15 a来新疆LUCC时空数据。从现状、动态变化等方面对LUCC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并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进一步说明了新疆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结果显示,新疆的耕地、林地、水域、建设地面积都有所增加,耕地的年变化率最大;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草地面积减少明显。  相似文献   

12.
新疆粮食生产潜力巨大,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供给区。双碳目标下测算新疆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对于新疆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及粮食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将非期望产出粮食生产碳排放纳入粮食GTFP测度框架,基于SBM-GML模型对新疆14个地州市2000—2020年的粮食GTFP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对新疆各地区的粮食GTFP进行时空演进态势分析;最后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甄别出影响新疆粮食GTFP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新疆粮食GTFP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7%,主要受益于粮食绿色技术效率(GEC)变化,掣肘于粮食绿色技术进步(GTC)。(2)新疆粮食GTFP的增长存在区域异质性,从三大区域划分视角来看,北疆>东疆>南疆。(3)时间上地区差距大致呈先缩小后增大的变化进程,空间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此外,粮食种植结构的变化显著促进了新疆粮食GTFP的增长,而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用电量则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技进步与水土资源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杠杆及资源保证,劳动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运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了1990-2015年的新疆农村生态人口承载力,该指标代表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并建立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科技投入占总投入比率、水资源灌溉利用率、耕地复耕指数、新疆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转移性收入的VAR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不断地增大,可承载生态人口数量逐年下降;科技投入目前对于新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不明显,短期看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于其发展有抑制作用,但长期看来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短期,水资源灌溉利用率有抑制作用,但在长期,有拉动作用;耕地复耕指数长期有抑制作用;短期来说,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性收入对于其发展有促进作用,长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定量刻画区域尺度耕地开垦轨迹(初始地类、初始土壤类型和耕作年限)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对指导区域农业施肥管理措施、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昌吉州为研究区,通过叠加5期土地利用数据来识别耕地开垦轨迹,基于1980年和2018年两期大量样点数据,分析耕地开垦前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以及开垦后耕作年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新疆墨玉绿洲耕地变化及人地关系演进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墨玉绿洲为例,借助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结合多年实地调查,利用分形理论,计算了墨玉绿洲1989,1999和2006年耕地资源的分维值D、稳定性指数SI和分维变△D,并根据其值的物理意义,对耕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利用典型性相关分析方法,从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墨玉绿洲耕地变化趋势和驱动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经济因素;一些政策因素,如土地限制性开发、退耕还林政策等对耕地变化影响也很大。最后引进经济密度的概念,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评价: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雷  杨波  程晓凌 《干旱区地理》2011,34(5):713-718
作为生态脆弱的干旱地区,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环境基础的极大制约.一方面,资源环境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新疆的资源环境基础脆弱、要素结构的稳定性差.此种特征决定了新疆的现代化发展有赖于资源环境基础的稳定,其中尤以淡水资源来源和农用地(主要为草场和耕地)的稳定最为重要.另一方面,资源环境空间组合的分析结果表明,北疆和南...  相似文献   

17.
耕地的弹性变形理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为背景,引入弹性力学理论,探究了耕地的系统特征及其弹性变化理论,并以中国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表明:(1)耕地系统的自组织特性决定了其弹性特征,并在不同应力条件下弹性变化具阶段性;(2)应用耕地弹性变形判别系数和判断规则对各省份分析后认为,浙江、福建、云南、贵州、陕西、北京、广东、广西等地维持长期耕地系统稳定性难度大,而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后备资源丰富省区则可保持较高的系统稳定性;(3)2010年、2056年为我国耕地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非稳定态变形阶段划分的时间节点。研究有助于警示我国应强化耕地资源量质保护和空间管制,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利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两个时期的LandsatTM卫星影象,运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在这10年的时间里,新疆城乡建设用地扩展明显,其中城镇用地增长迅速。城乡建设用地类型及其结构变化在东疆、南疆和北疆三大区域和县(市)级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②新疆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以占用耕地和草地为主。③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因素主要是人口增长、国民经济的增长、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与GIS的新疆近18 a来LUCC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凤  吴世新  唐宏 《中国沙漠》2012,32(5):1486-1493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末、2005年、2008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获取4期新疆土地利用/覆盖信息,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覆盖转变类型生态贡献率,对研究时段内新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990—2008年间,新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显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变化较小,总价值先增后减,水域和草地面积的减少是总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耕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补偿了总价值的部分损失;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1990年的0.157持续下降到2005年的0.153,2008年上升为0.158,说明新疆生态环境存在恶化和改善两种相反趋势,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草地向耕地的转变,未利用地向草地的转变则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耕地存量临界警戒和耕地非农占用成本的警度修正方法初探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城市扩张实际上是城乡交错带的耕地因子被城市土地系统不断捕获的过程,耕地地价作为城市土地系统对耕地系统感知反应的灵敏度而影响这种捕获力。耕地占用成本偏低、耕地损失造成的社会影响没有纳入市场成本,导致耕地比较效益低下,是耕地丧失的深层次原因。耕地的社会效益体现为其对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状况,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角度来看,耕地预警系统判定的耕地警度反映了这种保障能力。在耕地非农化过程中,据此可对耕地存量进行临界警戒,并同时设立警度修正系数,对耕地非农占用成本进行实时修正。耕地存量临界警戒和耕地非农占用成本的警度修正均应建立在耕地分等定级工作的基础之上。给出了耕地警度判定系数和警度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