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矿山地质调查与评价模型的可靠度对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结果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将加权信息量模型应用于矿山地质环境影评价中,采用判断矩阵间接给出法与层次分析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基于ILWIS软件应用模型进行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利用核查矿山对该模型评价结果进行校验,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地基处理决策的集对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地基处理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层次结构,确定指标权重,消除了专家权重分配困难的缺陷,提高了方案评价的可信度,为地基处理方案的优选提供了一种简单、适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济南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为研究对象,根据济南市生活垃圾的特性,以选择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为目标层,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运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对各个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以确定各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以及各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权重,并进行综合评价,对拟选用的4种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经过分选后,对热值高的可燃烧物进行焚烧处理,对不可燃物以及焚烧残渣进行卫生填理的方案为最优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耿贵江 《地下水》2020,(1):250-252
根据判断决策中层次分析法的简洁性、系统性、实用性等优点以及水库除险加固效果评价工作的特点与性质,将层次分析法应用至水库加固工程评价中,并对其运算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可知:该方法体现了人们分解、判断、综合的思维模式,且考虑了模糊性、随机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对各指标权重利用判断矩阵进行计算,能够有效避免单一思维对评价结果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可为病险水库方案的优选决策和效果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矿山环境评价 ——以阜新矿集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志召  董双发  姜雪  赵钊 《世界地质》2012,31(2):420-425
根据阜新矿集区遥感调查成果,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矿山环境评价,通过两两判断矩阵的确立,科学分析了其权重,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最终通过加权计算建立评价等级。提出了由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等级构成的矿山地质遥感评价体系,并以阜新矿集区为例说明了该体系的详细运用过程。结果表明: 利用该体系得出的评价数据可靠,评价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6.
孙秀喜  冯耀奇  丁和义 《地下水》2005,27(6):427-428,469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排污总量分配方案,本文利用矩阵在建立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指标决策的排污总量分配层次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各分区排污总量分摊,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广月  隋海荣  姜阿娟 《岩土力学》2006,27(Z1):677-680
对于深基坑支护系统方案评价提出一种新的方法,以避免主观判断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针对传统信息系统项目评标中单纯由主观判断确定指标权重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将主观判断与客观情况相结合、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熵权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而将逼近理想解法与熵权法综合集成进行合理方案的评价。将该方法应用于深基坑支护系统方案过程评价的实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层次分析法在滑坡区建筑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滑坡区建筑适宜性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层次之间的判断矩阵及单项指标在建筑适宜性评价中的相对权重。结果表明给出的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从而为滑坡区建筑适宜性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因子分析法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到影响泥石流危险性的主因子,并进行主、次影响因子的重要性等级排序,得到泥石流主要影响因子对泥石流危险性的贡献度。根据主客观赋权理论,将多目标规划模型所得的客观赋权值与考虑组态偏好要求时的主观均衡度变权值线性组合,得到关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主客观赋权法主因子权重。选择2种主要分级标准对泥石流危险性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结合权重与影响因子的贡献度建立了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并以保山市后山10条典型泥石流沟基础数据为例,评价了该地区的泥石流危险性。研究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合理可行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盾构穿越工程中,选用合适的盾构机型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与施工要求至关重要,但目前多依靠施工经验定性判断。引入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通过建立递阶层次模型、确定模糊一致矩阵、计算指标权重3个步骤进行盾构机型的优选。该方法在宜昌长江盾构穿越中的成功应用表明,建立递阶层次模型是FAHP的关键环节;指标权重仅具有相对意义,用于对比排序,其数值没有实际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1.
岩体可爆性分级物元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提出用物元分析进行岩体可爆性分级的新方法。该模型将岩体可爆性类别、分类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根据岩体可爆性分级标准建立关联函数,通过计算综合关联度判断岩体可爆性类别,用实例与其他方法进行了对比,得到一致的结果。该方法计算简便、分类合理,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综合权重和改进物元可拓评价模型的地下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存在关联函数计算上的局限性,提出通过改进物元可拓评价模型的构造过程进行水质评价,并引入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以避免指标权重的绝对主观性和绝对客观性,建立了基于综合权重和改进物元可拓法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并从感官、一般化学、毒理学3个方面构建了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该模型应用于平度市古岘镇的地下水水质评价,并与综合评分法和属性识别法的水质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价结果与其他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的相同率均达70%,即使评价结果不同处的差异也基本在1个等级范围之内;而综合评分法和属性识别法评价结果的相同率仅为50%,且评价结果不同处的差异最大可达3个等级。  相似文献   

13.
层次分析法及其在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研究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层次之间的判断矩阵及单项指标在项目经济评价中的相对权重。结果表明给出的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从而为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飞  杨贤进 《铀矿地质》1995,11(5):297-301
利用地面伽玛能谱资料与活性碳测量资料作相关分析,提出了对活性碳异常进行定量评估的埋深判别指数和综合评价指数,并在某铀矿床上开展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赵晋乾 《探矿工程》2015,42(1):80-84
通过对铁路工程地质勘察钻孔质量评价因素的多层次、多因素研究,建立铁路勘察钻孔质量综合评判指标体系层次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并采用模糊数学基本原理对铁路钻孔质量进行综合评判。在评判模型中,综合考虑影响铁路工程钻探质量的定量、非定量指标,以其成孔条件、钻探记录、原位测试为基本准则层,根据实际现场判断手段确立每个准则下的指标层,将指标层针对评判分级标准转换成隶属度矩阵,利用模糊数学原理综合评判铁路钻孔钻探质量等级。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是研究水环境承载力模型的关键.选取地下水脆弱性能,水环境质量,水体污染,开采程度,污染河水对地下水的影响等5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定量研究方法,运用专家评分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权重,并进行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判断,对区内地下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及可开采潜力分析.根据取得分值分区,确定承载力评价分区图,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汶川县内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以地质灾害为主,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分析区内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综合指数模型两种方法,对汶川县地质环境安全进行综合评价。详细介绍基于GIS的评价计算流程及评价因子的提取过程。评价结果表明,地质环境对居民生产生活影响的危险等级占比为:危险性低的约占25%,危险性较低的约占20%,危险性较高的约占39%,危险性高的约占16%。对两组权重系数、两个模型下的四个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两组不同权重系数下,模糊评价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的双侧检验相关系数依次是0.97、0.98,属于高度显著相关,表示可以忽略人为赋权重对评价结果的主观影响;2两种不同模型下,评价结果的双侧检验相关系数依次是0.895、0.84、0.92、0.914,属于显著相关,表示不同的计算模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在评价时要认真研究选择恰当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8.
陈永贵  邹银生  张可能 《岩土力学》2006,27(Z2):517-520
根据酸性污水库坝防渗要求,设计出防渗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各个指标具体化,选择工程总造价、治理可靠性、施工安全性、施工工期、施工难易程度以及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等六个指标形成二级指标评价体系。针对具体防渗工程,提出4个备择方案,采用二元对比法对各因素指标赋予权重,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构造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逐层分析比较,优选出最佳方案。实例表明多层次模糊评价法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隧道水害危险性评价是一个非线性复杂的不确定系统问题。首先,针对其评价指标参数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随机性等特点,在充分考虑岩溶隧道水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关联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Jousselme距离的指标信度测度动态赋权理论,实现不同的实例、不同的指标实测值对整个系统的动态赋权,降低实际工作中由于指标实测值误差或错误导致评价结果偏差的风险;其次,运用云理论优化集对联系度,与所得权重加权得出系统综合云联系度,并与等级评价区间期望加权平均得到危险值,同时生成对应的等级云图判定隧道水害危险性等级,进而判定岩溶隧道水害危险状态,实现水害危险等级判定的可视化;再次,基于大气降水为岩溶隧道水害主要来源的视角,选取年均降水量、入渗系数、汇水面积、渗透系数和单位涌水量5项指标作为集对云评价指标,并以6条典型岩溶隧道为样本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发现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的评价结果相吻合,证明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最后,将模型应用于京珠高速公路媲双坳岩溶隧道水害事故中,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采取与评价等级相对应的处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水害治理效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工程实用价值,评价流程可操作性强,为岩溶隧道水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对土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建立评价模型。提出土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土壤内部指标分等、外部指标定级,整合全部评价因素的新观点。采用相关系数、半方差函数进行指标筛选,层次分析法确定参评指标权重,通过隶属度函数模型将土壤不同含量单位的指标纳入同一评价体系形成内部因素,叠加区域地下水、农作物质量等外部因素,建立土地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模型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地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土地可分为优质、优良、良好、中、差5等20级,其中可作绿色(111和121级)及无公害(211和221级)食品生产基地的土地占62.60%;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512和522级土地面积267.54 km2,多位于矿区(金矿、石墨矿、铜铁矿)周边或紧邻城镇地带。土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及模型的建立对山东其他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质量等级划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