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恩菲")总承包项目湖南华信铅侧吹还原炉开始自底吹炉接高铅渣热料,正式投入运行。截至发稿,系统已连续稳定运行超过6天,渣含铅控制在3%以内,其他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值。湖南华信粗铅冶炼采用中国恩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氧气底吹熔炼+液态渣侧吹还原工艺,主工艺系统由中国恩菲承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湿法炼锌厂锌浸出渣采用粉煤富氧侧吹熔炼-烟化处理工艺存在有价金属走向分散、富集率低的问题,开展工业试验,考察温度、粉煤率、富氧浓度、钙硅比及反应时间对侧吹熔炼炉、烟化炉金属挥发率以及有价金属走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粉煤率21%、富氧浓度65%、炉温1 250℃、时间150 min的最佳条件下,侧吹熔炼炉的铅、银挥发率分别达到90.3%、86.5%,铅、银主要富集在侧吹熔炼炉烟尘中;在粉煤率13%、钙硅比0.6、吹炼时间120 min的最佳条件下,锌挥发率达到86.9%,锌主要富集在烟化炉烟尘中。  相似文献   

3.
热采锅炉结垢模拟及其成分、微形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湿蒸汽热采锅炉结垢对油田生产造成的损失,设计了模拟湿蒸气发生器来模拟热采生产中的蒸汽产生过程,重点研究锅炉的结垢情况。对模拟油田产生蒸汽的模拟炉中水垢的粉末X射线衍射(XRD)、电子探针波谱成分分析(EP-M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研究表明,辐射段水垢主要由蒙脱石、针钠钙石和锥辉石组成,它们形成于相近的水热条件。水垢的XRD研究表明,蒙脱石和针钠钙石垢遍布整个水管,而锥辉石垢主要出现在水管尾部。形成锥辉石中的铁主要来源于水管的腐蚀,当水管表面形成一层水垢后,进水中的微量Fe成为另外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从实际资料入手,深入分析煤层气水平井煤粉形成原因、煤粉产出规律及防治煤粉措施。分析结果表明:井壁原始应力状态改变、煤岩物质成分及组成、钻具的碾磨作用和钻遇煤层段井眼轨迹弯曲大煤层局部受到钻具挤压以及排采工作制度改变使降液速率变化大等是影响煤层气水平井煤粉形成的主要原因;黏土矿物是煤粉的主要来源,且黏土矿物含量越高,煤层出粉的可能性越大;排采早期产出的煤粉颗粒直径在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粒径变化明显,表明排采早期产生的煤粉以钻具碾磨和井壁原始应力状态改变形成为主,排采后期产出的煤粉颗粒直径主要在几十微米左右,粒径分布相对均匀,表明排采后期产生的煤粉以煤层煤岩物质成分组成和排采工作制度变化影响形成为主;加强水平段循环清洗工作,优化合理的筛管缝隙尺寸、筛管直径、筛管长度等综合工艺技术,优选合适的排煤粉设备、制定合理的控煤粉排采制度等是煤层气水平井煤粉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龙顶山煤矿回风立井回风量减少,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初步查明,回风立井周边的风化裂隙水、老空水从井壁不同深度溢出或流出形成水帘或水幕,在井下观测最大涌水量达26m3/h,是造成出水的主要原因。立井回风断面小,风机在负压状态下,把从井壁涌出的水随风带出立井到地面,未带出的形成水幕或水帘,影响了回风立井的回风量,是造成回风量减少的主控因素。通过帷幕注浆孔的施工,送入水泥水玻璃浆液在泵压的作用下,逐步将风化裂隙堵塞,减少回风立井的涌水量,无论低频、高频风机回风量已达到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段青龙 《岩土工程技术》2002,(6):311-314,360
通过对青藏铁路错那湖活动沙丘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的剖析,提出了合理的工程地质选线原则及工程治理措施,以使风沙活动对铁路工程及铁路运营的危害程度尽可能地减少.  相似文献   

7.
砷酸盐矿物是主要产出于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的次生矿物,在自然界中已发现250多种,我国目前仅发现该类矿物38种。砷酸盐矿物的生成与原生矿石的矿物成分及其数量、气候条件和介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毒砂及含砷矿物和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 1、闪锌矿等硫化物的大理存在是形成砷酸盐酸物的物质基础。该类矿物一般多形成于温湿多雨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域和放围岩为碳酸盐岩的生-中性的介质环境中。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孙庄地区2015年旱季的裂隙岩溶水水化学分析结果,确定了水化学成分指标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探讨了区内裂隙岩溶水形成的影响因子及程度,结果表明:水化学成分变动范围较大,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水化学成分形成主要受三个主要因子影响控制:主因子1代表人类活动,主因子2代表水-岩作用的影响,主因子3反映土壤等自然因素,三个主要因子能够解释地下水水质形成的81.221%,将因子分析法的分析结果与水文地质作用相结合分析了水化学成分形成机制,证实利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形成机制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具有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结果直观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气体水合物的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森  白冶 《矿物岩石》1999,19(3):100-104
气体水合物为冰雪状笼形包合物,由甲烷(乙烷,二氧化碳等)和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主要有两种结构(结构I型和结构Ⅱ型)两种成因类型(生物成因和热解成因)。分布于极地永冻层和海底沉积层中,海底温度和压力,地热梯度,气体成分,同生水盐度等控制着水合物稳定带基底的深度和厚度,原地细菌生成模式和流体孔隙扩散模式是两种主要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0.
雪花顶岩体形成于志留纪,为由5个侵入次组成的复式岩体,侵入于寒武纪地层,与泥盆纪地层呈沉积接触,主要岩性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少量角闪石。早侵入次单元岩体内暗色微粒包体发育。综合研究表明:雪花顶花岗岩主要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壳部分熔融,其中亦有地幔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11.
黏土质白云岩是新生代形成的弱固结沉积白云岩,具有丰富且开放的孔隙率及高化学反应活性,其作为环境工程材料的应用值得探讨。本文研究了黏土质白云岩去除溶液中铅的效果和作用机理,考察了黏土质白云岩除铅动力学以及初始浓度、固液比对除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黏土质白云岩与不同浓度的铅溶液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不同,初始铅浓度越高反应平衡时间越长,与铅浓度100 mg/L溶液反应70 h才基本达到平衡;黏土质白云岩除铅效果主要受反应平衡后溶液的p H值控制,固液比也可影响溶液p H值;固液比越高,平衡p H值越高,铅去除越完全;黏土质白云岩去除溶液中铅离子的作用机制是其中的白云石诱导的铅沉淀,白云石溶解同时形成了碱式碳酸铅。  相似文献   

12.
某锌冶炼公司针对湿法系统所产浸出渣,采用回转窑法进行锌的再次回收。本文介绍国内某大型回转窑生产系统工艺原理、流程及浸出渣、焦粉的成分管控标准,进一步引申出回转窑窑尾温度、系统压力对生产的影响及控制要领,并深入讨论回转窑中后部结圈的形成原理、对生产的影响及化窑消除结圈操作方法。此外,分析了回转窑后续处理工序,即余热锅炉、电收尘及氧化锌脱硫工序的关键设备及工艺参数,指出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期为锌冶炼行业的回转窑生产系统提供切实可行的设备、工艺、操作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陕西商州龙庙铅锌矿床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齐文 《陕西地质》2002,20(1):28-38
产于早—中元古界宽坪岩群广东坪岩组中的陕西商州龙庙铅锌矿床,受变形—变质作用、构造和岩性的控制。构造韧性变形阶段控制条纹、条带状贫矿石的形成,脆性变形阶段控制着脉状富矿石的形成。硫、铅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部地壳或上地幔,次为地层。成矿热液主要为变质水,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矿床成因属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4.
在悬索测流系统中,悬索的垂向偏角是悬索系统(包括悬索、铅鱼、入水仪器等部分)的水平阻力引起的。铅鱼合理的吊点与适宜的尾翼,可以使铅鱼和流速仪在动水中保持水平状态,能把铅鱼和流速仪的阻力控制在有限的范围以内。而在悬索系统的各项水平阻力中,钢丝绳悬索的阻力最大,是产生悬索垂向偏角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弄清钢丝绳悬索阻力的大小,并寻求简便易行的导流套型式,以减少钢丝绳悬索阻力。  相似文献   

15.
四川沐川县地质灾害的形成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四川省沐川县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等灾种。它的形成和分布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结构、地质构造、暴雨、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强弱等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分布规律。近几年来,因地质灾害伤亡26人,直接经济损失4000万元,并有1/2多地质灾害继续 地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应采取有针对性地防治措施,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使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清洁利用内河南省陕渑煤田各生产煤矿的煤,基于全区地质背景以及含煤地层的基本情况,对矿区煤的物理性质与煤岩特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煤的工业性能和用途,选取灰分、硫、汞、氯、铬、镉、砷、氟、硒、铅、锰等11个指标作为煤炭资源洁净潜势评价因子对矿区煤的洁净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二1煤层的宏观煤岩类型多为半暗煤及半亮型煤;有机显微煤岩类型以镜质组为主,半镜质组和惰性组含量基本相等。陕渑煤田二1煤主要为中灰中富硫、低磷焦煤,次为瘦煤,无烟煤和弱粘结煤。通过分析原煤工艺性能,说明二1煤层为高发热量、挥发分适中、结焦性能良好、强抗碎性煤,属中等难选—低等难选煤类。矿区总体煤洁净等级为不洁净煤。  相似文献   

17.
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XRD和SEM-EDS等技术对尾矿的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表明:该尾矿中主要的有价元素为铅、银,含量分别为0.67%、16.51 g/t,银主要呈细粒状或者类质同相赋存于方铅矿中,载银方铅矿为主要回收对象。在此基础上,对尾矿中载银方铅矿的回收进行了选矿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的研究;讨论了磨矿细度,捕收剂种类、用量,精选矿浆p H值等因素对浮选工艺的影响,确定了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丁基黄药作为捕收剂,用量为80 g/t,石灰作为精选调整剂,矿浆p H=11.0的药剂制度。通过"一次粗选、二次扫选、三次精选"的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铅、银品位分别为6.41%、147.09 g/t,回收率分别为63.38%、58.59%的精矿,实现了铅锌尾矿中铅、银的有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8.
绿泥石化是大府上铀矿床重要的成矿期蚀变类型。绿泥石的形貌特征显示该矿床绿泥石主要有2种产出形态,即沿长石、石英等矿物裂隙生长呈蠕虫状集合体产出的绿泥石和由黑云母蚀变而成的绿泥石。本文主要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方法研究了绿泥石化学成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绿泥石为富铁的蠕绿泥石,形成于还原环境;绿泥石形成温度为201.48~224.20℃,平均213.65℃,属中低温热液蚀变范围;形成机制主要有"溶蚀-结晶"和"溶蚀-迁移-结晶"两种方式。绿泥石成分特征对探讨铀成矿环境与矿床评价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雷州半岛局部地热异常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州半岛地热场主要受基底构造格局的控制和地下水活动的影响,隐伏花岗岩体放射性元素生热对盖层地温的贡献不可忽视,第四纪更新世火山喷发活动的岩浆余热已几乎完全散失,岩浆体和围岩温度已趋于平衡。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雷北螺岗岭和雷南石峁岭两个玄武岩台地,为半岛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由于冷水流下渗的地温效应,新生界盖层浅部地温梯度<3℃/100m,呈现地热负异常。在以传导传热为主的区域,地热场特点与华北盆地相似,新生界盖层地温梯度与基底岩面的埋深密切相关。由于地壳深部较均一的热流在地壳表部再分配的结果,若干凸起区盖层地温梯度为4—5℃/100m,呈现地热正异常。某些控制凸起区的边界断裂,当深层热水沿其上涌,造成附加热源,和传导传热相叠加,盖层地温梯度可高达5—8℃/100m,形成更鲜明的地热正异常。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耿庄金银矿区隐爆角砾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晋东北地区出露一系列与燕山期富碱的酸性、中酸性浅成相-次火山相有成因联系的爆破角砾岩筒。耿庄金银矿区隐爆角砾岩筒是其中较典型且研究较详的实例之一。它位于两条断裂交叉处,平面上呈似椭圆状,纵剖面上呈不对称的漏斗状,岩筒中心直径约为150m,延深600m以上。该岩筒由四种成因类型包括七种不同成分的角砾岩组成,它们在水平上大致呈环状分布。角砾岩筒的隐蔽爆破作用至少发生过两次。主要的矿化作用产生在第二次爆破作用之后,形成了一个含Pb、Zn、Cu等的多金属金银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