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德钦  刘宇  马维军 《测绘科学》2007,32(Z1):59-62
以贫困人口为例进行人口的社会空间结构分析,挖掘贫困人口空间结构的特征和规律,发现其具有空间差异的社会特征,为掌握贫困状况的态势和扶贫工作的进展,指导人口与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辜寄蓉  何勇  蒋谦 《测绘科学》2015,40(5):63-70
针对农村土地资源空间结构模式研究不足的现状,文章采用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在总结前人提出的7类典型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结构及其空间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拓扑结构定义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结构,构建了包含廊道空间特征和斑块空间特征的空间结构识别指标体系,对空间模式进行识别;结合经济因素,分析了不同用地结构空间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维军  刘德钦  刘宇 《测绘科学》2008,33(1):159-162
阐述了应用人口GIS进行天津市人口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方法,概括出影响天津市人口社会空间结构的四个主要因素,并对天津市人口社会空间结构进行分区。天津市的人口空间结构可以分成行政、金融、商业、文化中心区,工业居住混杂区,工业、农业混合区和农业人口居住区,且四个分区成同心圆模式分布。  相似文献   

4.
以多时相Landsat MSS,TM和E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和GIS手段,提取宁波、台州2市5个时相(1979,1990,1995,2000和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信息,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时间特征、形态特征、空间特征并通过其与人口、GDP因素的相关分析研究其扩展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①1979年以来,甬台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总体扩展速度表现为先升后降,而城市建设用地总体扩展强度则表现为不断提高的趋势。②甬台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存在明显的分形特征,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结构分维逐渐增大,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复杂性增加,城市建设用地趋向不稳定。③甬台地区城市扩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空间结构特征是高分影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高分影像的各种地物类型都表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这些结构既包括纹理的、几何的,也包括空间关系的,有效地利用高分影像的结构特征可以弥补光谱特征进行分类的不足.本文以高分影像的空间结构特征建模与信息的提取为主题,主要研究了空间自相关统计量的计算和利用空间自相关统计量对图像进行处理,以及基于空间半变差函数高分影像样本的空间结构信息提取,最后以空间自相关统计量与空间半变差函数所提取得空间结构信息为特征进行神经网络分类.  相似文献   

6.
村镇空间结构演变与驱动力分析——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巧真  孙金华 《测绘科学》2010,35(2):109-111,144
本研究以北京市密云县为研究区,基于多期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结果,选取公路和河流两个因素,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村镇的变化特征,总结出村镇空间结构演变规律。从自然驱动力和人为驱动力两方面分析对村镇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自然驱动力主要从地形和河流两方面进行分析;人为驱动力主要从人口、经济发展、公路和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此研究结果可用于辅助村镇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耕地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平台获取了南京地区10 a的耕地变化时空数据;结合南京历史气象数据、人口数据及其他空间属性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 ,全面分析了南京市2000年~2010年间耕地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力;揭示该区耕地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并用空间重心转移模型、分形模型分析了南京耕地的空间变化特征和区域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人口空间格局分布分析不足的问题,借助遥感信息与基本统计信息,引入人口地理集中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地分析了特征因子在市域范围上的空间异质性。人口集中指数与Moran指数能有效地反映空间事物之间的密切作用关系,在产业空间分布中能较好地评价集聚效应,反映空间分布状态。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对人口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圈层集中-东西对立-南北差异-四周分散”的分布特征,并从经济、社会、环境、土地利用方面分析原因,为人口合理增长和资源分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强  王运动  李丽  王心源  何立恒 《遥感学报》2016,20(6):1424-1434
人口经济的时空耦合态势是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均衡过程的重要体现,可有效地指导中国经济布局、民政建设、交通发展和环境管理等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采用人口分布结构指数、人口密度基尼系数、人口经济重心迁移、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1935年-2010年6期县级行政单元人口普查统计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实现人口密度分界线的空间刻画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结合1952年-2010年省级行政单元人口、经济统计数据,从人口与经济重心空间耦合及其空间一致性两个角度来揭示社会经济与人口分布的时空差异,剖析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的联系。得出以下结论:(1)由于社会历史、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影响,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不尽相同,东西部差异较大,且不均衡态势日益明显。(2)胡焕庸线至今仍能很好的概括中国人口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的空间分布格局,但是甘肃、宁夏、内蒙古地区的人口分布已经在局部范围内突破了胡焕庸线的限制,中国人口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向西部转移的趋势。(3)中国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空间一致性的地域分异特征十分明显,但省际一致性在不断缩小,人口集聚具有较强的经济导向性。(4)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在1952年-2010年的人口经济一致性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各异:全国人口经济空间一致性程度相对较低,东北地区人口经济一致性程度较高且还在改善,东部与中部保持稳定,西部较差且呈减弱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数据是研究城市发展的重要因子,而传统的社会经济数据由于与空间坐标不统一,对城市发展的空间变化难以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利用DMSP/OLS灯光数据,基于生态控制线,通过回归运算制定深圳市2010年人口指数模型,得到深圳市2010年1 km~2人口空间化图,有利于对深圳市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为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超市经营者进行选址优化和空间配置问题,该文以南京市主城区内苏果超市为例,利用平面核密度方法,对城市内零售超市的空间结构与分布模式进行分析,系统地研究不同类型超市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热点区域的探测。研究表明,热点区域的探测结果符合商业网点分布的一般规律,南京主城区内不同类型苏果超市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区域分异:购物广场的热点分布于中心城区外围的次一级中心,社区店和标准超市的热点分布于居住区,便利店的热点大多分布于人口密集区域。  相似文献   

12.
以衡阳市中田村为研究区,应用“胞-链-形”方法,结合环境特征,从景观基因胞、景观基因链、景观基因形3个不同层次,数字化识别提取了中田村的空间结构,分析了中田村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关系,总结了中田村空间结构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胞-链-形”分析方法对于中田村空间结构的识别提取具有一定的适用性;(2)识别提取的“胞”有民居、祠堂、月光塘、广场、山体等,“链”主要是道路和巷道,“形”是中田村的整体结构形态;(3)中田村的空间结构形态是典型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形态。该研究成果有利于深化对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的认识,为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的识别提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影响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使用格网法、核密度分析以及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将POI大数据与交通路网数据相结合,基于格网尺度对可达性与POI密度进行交叉对比分析,进而得到双重约束下的武汉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特征类型与空间分区方案。结果表明:1)武汉市中心城区POI密度呈“一心独大”的非均衡式分布,可达性则呈现“一核两翼”的空间结构;2)在双重约束下武汉市中心城区可划分为三类空间,总体呈“两带多区”的空间结构形态。该研究基于网格尺度构建了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新思路,可为城市规划布局及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方法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关于IKONOS卫星遥感图像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计算IKONOS卫星遥感图像多波段数据各种地物类型的分形维数,分析IKONOS卫星遥感图像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IKONOS多光谱数据的空间特征对分析现实世界的空间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地物的空间结构差异很大,具有各自的分形特征曲线;同一地物的不同波段图像中的图像结构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兴趣点(POI)和夜光遥感影像能够直观反映城市社会经济等实体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典型城市代表——武汉市作为研究区,选用研究区2016年POI和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作为基础研究数据,采用GIS分析工具对POI数据进行了空间核密度分析;然后分别对POI核密度分析结果和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进行了空间网格化处理;最后采用双因素制图和栅格叠加分析方法对两类数据的空间耦合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武汉市POI数据和夜光遥感数据的空间耦合性整体较好,空间耦合相一致区域占比为82.15%;但POI数据和夜光遥感数据的空间耦合性在长江沿岸地区也存在部分差异,如硚口区、汉阳区夜光遥感数据和POI数据多以低—中的空间耦合模式为主,而青山区、武昌区和汉口区则多以中—低的空间耦合模式为主。武汉市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关联密切,通过对POI和夜光遥感数据的空间耦合关系探讨,能够对武汉市空间实体要素的空间结构特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结果可为沿江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提供一种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吕波  王辉  何悦  周仲鸿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12):164-168
运用聚集维数、网格维数、关联维数等地理数学方法,结合ArcGIS10.2软件研究空间结构特征及优化.研究发现:①辽宁省特色小镇空间聚集作用较强,西柳镇中心性明显,对其他特色小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并在附近存在多分形特征;②在发展过程中特色小镇具有集中于线状区域的趋势.系统空间演化是以局部区域部分城市为节点,通过内部道路系统要素进行能量传递而形成的分形特征;③牛鸭维数β=0.9819趋近于1,表明辽宁省特色小镇之间的交通通达性较好;④加强特色小镇之间的合作、提高交通网络通达度、构建旅游空间格局对优化空间结构有重要影响.基于分形理论探寻空间结构特征及优化,为辽宁省构建特色小镇产业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空间精度的人口格网数据具有空间分辨率高、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准确的特点,在受灾人群估计、城市规划建设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针对已有的公开人口格网数据集(如WorldPop世界人口格网数据集)存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在小尺度上刻画不准确、空间分辨率较低的问题,本文使用东营市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地类权重和面积权重对WorldPop数据进行空间精度优化,获得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街道25 m人口格网数据。相较于WorldPop数据,经过本文方法处理后的数据集空间分辨率更优,在可视化对比中,能够更准确地刻画人口分布特征,并在各地类人口占比统计中人口空间分布与用地单元分布一致性更高。该方法为获取小区域高空间精度人口格网数据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光谱遥感及其影像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分析了高光谱遥感技术相对于传统的低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特点,以及其在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然后分析了高光谱影像的空间结构特征,并指出高光谱影像的空间结构特征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最后,本文使用了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实验影像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个可用于描述高光谱影像空间特征的统计学参数。  相似文献   

19.
人口信息空间可视化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乃至世界关注的重大社会发展问题,因此将人口信息进行空间化总结和表达,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层次开发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人口信息空间可视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人口信息空间可视化系统设计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提出了人口信息空间可视化系统设计框架、系统功能模块和数据库结构。结合第五次人口普查信息设计和制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电子地图集》,图集提供1 0个图组共计近2 0 0幅地图和近1 0 0 0个分省、分地区和分县人口指标以及强大的系统功能,形成交互的人口空间认知的可视化环境,形象地表达了人口的地区差异、分布特征;揭示了人口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区域各种要素制约关系,提高对我国人口问题的空间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新兴大数据反映了人、物、信息在空间上的流动和聚集,体现了社会经济要素的动态分布和相互关系。结合自然资源部下达的2018年国家地理国情监测项目"武汉市大数据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监测试点",创新开展了"地理国情+大数据"融合研究,从城际人口流动和城市人口分布2个方面开展了武汉市人口空间格局识别,揭示了武汉市对外人口流动规模和方向,城市内部居住和就业人口分布的圈层差异、人地关系和跨江出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