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在威海市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项目的基础上,根据陆域和海域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别进行了地质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陆域选取了3个一级评价因子和13个二级评价因子建立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取得各评价因子权重,再利用模糊数学综合指数法进行了综合评价。海域选取了海底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海底沙坡沙脊、浅层气、浅埋基岩和埋藏下切谷等5个评价因子,采用叠加法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将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力划分为强区、较强区、一般区、较弱区等4类。研究区陆域地质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强,占总面积的67.67%;其次为一般区,占总面积的31.67%;较弱区零星分布,仅占总面积的0.66%。近海地质环境承载力总体较强,一般区主要分布在威海湾西部,较弱区分布在威海湾以北的广阔海域。  相似文献   

2.
《青海国土经略》2010,(5):12-12
<正>即:把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建成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经济区和促进全省协调发展的先导区;把柴达木地区建成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循环经济试验区和支撑全省跨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启动实施的时代背景下,为有效服务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选取具有城乡二元混合特征的城郊融合类乡村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对其振兴潜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前人研究,结合西部省区发展实际及国家战略部署,从社会吸引力、经济生命力、生态承载力、空间承载力、地质环境稳定度、国家战略关联度等6个维度系统构建了西部省区城郊融合类乡村振兴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22个一级指标和107个二级指标,尝试建立了西部省区城郊融合类乡村振兴潜力综合评价模型;并以陕西省镇安县永乐街办中合村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北部须家河组须四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极其发育,而因须四段整体埋深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储层"甜点"识别和综合评价成为制约该区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勘探开发的关键。基于大量薄片观察鉴定,结合测井、录井资料,分析了控制特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的关键地质因素,提出因子分析法定性识别致密砂岩储层"甜点"模型和定量评价标准,并对四川盆地北部目标区块须四段储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证实:①致密砂岩储层局部存在物性较好的"甜点"区;②因子分析法提取的3个参数因子能定性解释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准确识别"甜点"段;③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结果与四川盆地北部须四段实际勘探开发效果吻合,相对于常规评价方法准确率大幅提高;④川北地区须四段储层可划分为三类,目标区块主要发育Ⅱ类储层,该区块东南部北东向为天然气富集区,是气藏开发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从土地利用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2个方面选取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山东省5个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5个典型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呈现先升高再降低、持续升高、持续升高后平稳发展等变化类型;5个典型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表现为某时点之前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型发展状态,之后为土地利用变化滞后型发展状态,2种状态过度时处于同步型发展状态;5个典型地区的协调发展度整体位次排序比较清晰,胶州市莱城区东营区禹城市成武县,且胶州市和东营区属于土地利用变化滞后型,禹城市和成武县属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型,莱城区属于相对同步型。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综合指数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充分分析和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山东省地质环境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山东省各地市目前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总体评价。研究中选取区域地质条件、地质灾害、人类活动和资源4个指标,各指标下又划分了若干子指标,构成了山东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山东省各地市的地质环境质量的综合指数;最后根据各地市的综合指数得分将山东省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3类:即地质环境条件相对较好的鲁西鲁北地区、地质环境质量居中的胶东半岛地区和地质环境质量较差的鲁中山区。  相似文献   

7.
应该说,大多数系统按其职能都建有相应的指标体系,以综合衡量评价经营、管理范畴或对服务对象的经营管理水平或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如浙江省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建立了从所有制结构、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发育情况、体制活力与外向程度四个方面由16项指标构成指标体系,量化评价改革进展状况。但到目前为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尚未建立根据其土地、特  相似文献   

8.
以2005年广东省87个县(市、区)级区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总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8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通过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获得各县级单元经济实力综合得分。对综合得分为变量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计算得出全局相关Moran's值和LISA值。结果显示:广东省的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86.21%的县市经济表现为空间正相关,但仍有少部分县市的经济发展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环境和城乡一体化4个方面选取12个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城市化质量进行评价,然后采用聚类分析法和协调度模型法分析城市化质量与水平的协调性。研究表明:(1)影响沿海开放城市的城市化质量的主要因子可归结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城乡协调发展4个因子,其中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2)城市化质量存在明显差异:广州、上海和大连为I类城市化质量城市,宁波、烟台、青岛、天津、秦皇岛、福州为II类,南通、湛江和温州为III类,连云港和北海为IV类;(3)城市化水平高并不代表城市化质量高,反之亦然。城市化质量和水平相协调的城市,其二者相对统一,反之则相偏离;(4)从城市化质量与城市化水平协调性看,秦皇岛、温州、福州、湛江为质量滞后型,天津为质量轻度滞后型,上海、宁波、大连、广州、南通为质量协调型,北海、青岛、连云港为质量轻度超前型,烟台为质量超前型。  相似文献   

10.
在对某地区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研究过程中,往往很难准确合理地确定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AHP)与模糊数学(fuzzy mathematics) 综合评判法是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地区的生态环境健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并选取实验区的各类生态指标。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各层次权重,然后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根据提取的遥感数据完成地区生态环境评价分级。运用基于AHP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在GIS平台上对各评价指标进行加权叠加,得到地区生态环境的等级评价图,实现了地区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确定地区生态环境各指标权重所得的评价分级是与现实吻合的,这对于评价和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技术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有效方式,该文以济南市长清区为例,综合考虑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因素,选择了质量等别、连片度、耕地坡度、耕地交通便利性和耕地居民点辐射度5个评价指标因子,运用GIS技术获取评价指标因子得分,根据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多因素加权分析法对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进行综合评价,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输出永久基本农田分布图,并实现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该文研究成果可为县(区)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借鉴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经验表明,资源节约的发展模式、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新的竞争优势.节约资源就是增强发展的后劲,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这不仅对发达地区十分重要,对欠发达地区同样不可或缺.加强资源节约、综合开发利用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于青海这样的欠发达地区,闯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必须把实践科学发展观融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抓紧抓好,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讨农用地整理的时序,为规范土地整治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运用综合评价法、实证分析法,选取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耕地利用现状和农用地整理3个因素、6个评价因子,构建农用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确定49个乡镇农用地整理时序。得出通过综合评价确定农用地整理时序,能够使农用地整理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运用模糊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结合海(咸)水入侵的特点,依据寿光地区2015年丰水期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选取Cl-、矿化度、咸化系数、钠吸附比等4项水化学指标作为评价因子,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寿光海(咸)水入侵现状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并验证了此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影响建设用地利用的7个原始评价指标,6个复合评价指标,构成了广西建设用地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法(数据包络分析法),运用C2R对偶模型,对2010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建设用地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排序。结果显示,广西全区9个地级市的建设用地经济效益为DEA有效,即投入与产出达到平衡稳定状态;另外5个地级市综合得分相对较低,评价结果为非DEA有效,规模和投入产出不相匹配,需要增加规模或减少规模。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区进行优选分析,研究了影响页岩气有利区带勘探开发的关键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4个基本步骤,建立了页岩气勘探区评价优选层次结构模型: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和方案层,并且计算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页岩气勘探区勘探开发的因素主要分为地质条件、开发条件和支持条件三大类(准则层),其中地质条件是页岩气有利区带优选的首要因素,权重高达0.637 0。子准则层主要由富有机质页岩厚度、w(TOC)、Ro、有利面积、埋深、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市场需求等12个评价指标组成,其中含气量、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压力系数以及市场需求是页岩气有利区带优选的关键指标。通过评价指标赋值和加权求和法计算了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区的综合得分,其中焦石坝和长宁页岩气区块得分最高,是页岩气最有利地区。最后建议在页岩气勘探区运用“分层次,分重点,分先后”的评价方法来优选“甜点”区,以规避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武陵山贫困片区扶贫成效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武陵山贫困片区为研究区,构建扶贫成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通过综合评价法计算2010-2012年各区县3期扶贫成效综合指数;在扶贫成效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进行空间格局分析,探究武陵山区近年来扶贫成效空间格局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 武陵山片区扶贫成效空间分布基本呈现省内聚集的态势,总体表现为"北部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2) 扶贫成效的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渝东南地区3期扶贫成效好,且具有稳定的中等增速;铜仁地区虽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且3期扶贫成效不高,但增速最大;鄂西南地区3期扶贫成效及增速均较好;湘西地区3期扶贫成效较差且增速缓慢,因此日后应更关注该地区的扶贫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8.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在目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对农村生态、农业、建设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对“田水林路村”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对高标准农田进行连片提质建设,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集中盘活,对美丽乡村和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进行集约精准配置,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修复治理,逐步形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土地利用新格局。科学、有效、全面地推进全域土地整治工程,对开展全域土地整治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工作考核评价通常做法是事先设计一套打分规则,考核时候根据规则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最后分数汇总。这种考核评价方法比较简单,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能全面考虑各要素之间的权重比例关系或者出现根据新情况简单调整考核指标,最后考核达不到预期效果。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通过构建全域整治评价指标,对台州市A县全域整治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不可逾越的阶段,所谓城镇化(也称城市化、非农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经的历史阶段。“十五”以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加快城镇化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稳步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20.
煤田火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煤田火区对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田火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建立了煤田火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指标体系,包括5级32个指标.以内蒙古乌达煤田火区为实例,论述了煤火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实施过程.根据煤田火区特征,在一般指标体系框架内确定了23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指数法相结合,建立了火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公式.评价结果表明,乌达煤田火区对环境的影响为较严重水平,与定性分析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