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晋江市10年来耕地面积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分析,讨论了耕地面积变化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经济增长是影响晋江市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受晋江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其实现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分析了快速城市化区域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运用脱钩理论深入研究了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情况。结果表明:(1)随着人均GDP的直线增长,九龙坡区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耕地面积减少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同步性,而GDP增长率滞后于耕地面积减少率。(3)九龙坡区耕地面积变化和经济发展之间有类似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但受耕地面积的自身波动变化影响,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不是十分典型。(4)脱钩分析表明九龙坡区以绝对脱钩占主导地位,脱钩指数在波动变化中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3.
新疆阿克苏地区耕地变化分析及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据新疆阿克苏地区各市、县的统计数据,分析了阿克苏地区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变化速度、区域差异和驱动因子。分析表明:阿克苏地区的耕地面积呈现波动增加的态势,但人均耕地面积经历了从增加到减少的变化过程;耕地空间变化区域差异较明显;影响阿克苏地区耕地变化的8个因子可归纳为经济发展因素、人类行为因素和城市化发展水平;通过模型计算,人类行为对耕地变化的影响尤其显著。研究结果和分析结论对于阿克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1991~200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耕地年变化、主成分分析,探讨了漳州市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和驱动力。结果表明:近10年来,漳州市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并存在区域差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是耕地变化的3大因素。此外,自然灾害、政策等对耕地变化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漳州市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艺惠 《福建地理》2002,17(2):54-58
本文根据1991-200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耕地年变化、主成分分析,探讨了漳州市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和驱动力。结果表明:近10年来,漳州市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并存在区域差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是耕地变化的3大因素。此外,自然灾害、政策等对耕地变化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耕地变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三峡工程是世界性的伟大工程,三峡工程的兴建推动了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在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耕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文利用三峡库区1990~2004年的耕地面积和社会经济资料,采用统计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三峡库区耕地变化的过程,了解库区耕地变化的驱动力,探寻了耕地数量模拟预测的新方法,为库区耕地的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15年来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呈减少的趋势,不同的库区段也如此;(2)三峡库区历年耕地面积与对应年人均GDP的关系曲线呈倒"U"型,并且相关年份耕地的变化与GDP的变化不同步,呈现相对脱钩的状态,三峡库区耕地的变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及退耕政策休戚相关;(3)在库区耕地模拟预测研究中表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的模拟精度不及BP神经网络的模拟精度,并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了三峡库区2010年和2015年的耕地面积,其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晋江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后,总结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就产业集群竞争力、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苏州市耕地面积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基于1972—2005年苏州市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苏州市初级生产阶段和工业化阶段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总人口的增加是导致苏州市初级生产阶段和工业化阶段耕地面积减少的最主要驱动因子;而产业结构升级在苏州市初级生产阶段对耕地面积减少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工业化阶段则减缓了经济发展对耕地占用的压力;城市化率的提高在工业化阶段对耕地面积减少起到了减缓作用。在工业化阶段,苏州市不同地区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耕地流失严重的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在经济发展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经济发展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影响、耕地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研究以及耕地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目前研究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国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分析了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诸如数据的科学准确性、研究的时空尺度问题、指标体系的统一性以及模型化等,研究认为今后应深入耕地非农化内在机制的研究、加强研究方法的突破与创新、加大对耕地社会、生态价值的研究以及开展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根据张家界市永定区1989~2005年耕地资源及人均GDP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永定区耕地面积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建立了耕地减少量与人均GDP数据的定量相关模型,从而得出了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永定区耕地面积减少量最初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增加,当越过一个阈值后(2002年),就开始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降低。虽然这样的演化规律受当地的自然条件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而有所波动,出现阶段性变化,但基本上仍吻合库兹尼茨曲线的一般特征。结合当前实际,对湘西北喀斯特地区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耕地保护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与BP神经网络的中国耕地变化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全国1996-2005年期间耕地面积与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资料,分析研究期间耕地变化的过程,探讨耕地与社会经济因子之间的关系,模拟预测未来的耕地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尤其是以生态退耕为主;通过耕地动态度与耕地相对变化率的空间化,发现耕地数量变化与程度变化存在空间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获得耕地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采用三层BP神经网络建立了耕地面积与相关社会经济因子的模型,模拟平均误差小;预测2010年、2015年耕地面积分别为11 195.82×104hm2、9 889.30×104hm2,根据耕地的预测结果,可以判断现有的发展模式是否利于确保耕地红线,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钦州市耕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以钦州市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经济、人口、农业和土地4个方面选取了13个因子,分析其在2001~2010年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揭示耕地面积变化的作用机制,从而为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 钦州市耕地面积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平均减少约460 hm2。② 钦州市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和农业生产发展,这3者构成了耕地面积变化主要驱动力。③ 可以从减少建设占用、加强土地开发利用、加强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和管理等3个方面遏制钦州市耕地面积减少的势头。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耕地变化趋势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75,自引:6,他引:175  
根据山东省各市、县的统计资料,分析了山东省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和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动态、社会系统压力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三类因素。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出2005和2010年的耕地数量,并对研究结果应用GIS进行了空间表达。研究结果和分析结论对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耕地流失严重的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 发展关系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在经济发展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经 济发展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影响、耕地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研究以及耕地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目前研究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国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分析了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中存在的 问题,诸如数据的科学准确性、研究的时空尺度问题、指标体系的统一性以及模型化等,研究认为今后应深入耕地 非农化内在机制的研究、加强研究方法的突破与创新、加大对耕地社会、生态价值的研究以及开展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宁德市耕地面积的历史变动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淑华 《福建地理》2004,19(4):15-19
本文运用灰色一马尔可夫方法,建立宁德市耕地面积变化的动态模型,对1960~2000年的耕地面积变动进行模拟和分析,并对2001~2004年的耕地面积及同期人口数量进行预测,指出当前耕地问题的严峻性及提出增加耕地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近30a来耕地空间动态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GM(1,1)模型,分析了近30 a来甘肃省耕地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耕地复种指数的动态变化与耕地变化驱动力,并对未来耕地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甘肃省耕地面积时增时减,总体呈递减趋势;各市(州)与全省耕地变化相比存在明显空间差异;耕地复种指数呈波动性上升,虽然总体水平在上升,但是耕地复种指数并不高,耕地利用程度有待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GM(1,1)预测分析表明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影响因子不变的前提下,耕地面积将持续减少。  相似文献   

17.
珠海市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90、1995、2000和2006年共4期Landsat TM卫星遥感数据,分析珠海市耕地数量和空间变化特征,并探讨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珠海市耕地面积在3个研究时段经历了"快速减少一缓慢增加一急剧减少"的变化过程,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2000-2006年耕地的动态度最大,而1995-2000年耕地的动态度相对较小;耕地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是水域和林地,减少的去向主要是农业结构调整中耕地转变成水域和建设用地;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农业结构调整是珠海市耕地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同时政策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该文利用1949—1999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湖南省近50a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并探讨经济、人口等因素对耕地变化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50a来。湖南省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显著;经济增长是形成湖南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耕地减少的发生时间与经济发展的增长基本同步,具体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牵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与地区间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差异相一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长株潭城市群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长株潭城市群近10年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宏观分析了该区域耕地动态变化的趋势,并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显著,耕地呈现出逐年减少的总体趋势;得出社会发展因素、经济增长因素、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因素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是长株潭城市群耕地资源变化的四大类主要驱动因素;总体上,耕地面积与社会经济发展各因素间的相关系数约低于累计耕地面积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说明该区域耕地减少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时间上的错位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于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相似文献   

20.
黄宁生 《热带地理》1999,19(1):29-34
根据1991~1996年各市耕地面积的减少程度,广东省可分出轻微减少、中等减少、较严重减少和严重减少4类地区,它们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半环带状结构的特点。环珠江口两岸的核心地区是耕地面积减少程度较严重和严重的地区,较偏远的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是耕地面积减少程度较轻微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是导致这一空间分布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因素对耕地减少的影响作用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