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与大震孕育过程有关的地电阻率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钱家栋 《中国地震》1993,9(4):341-350
我国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地是贩主要特点在于有着广泛分布于各主要地震带和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地区的固定台网,并长期连续定点地观测电阻率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在我国大陆1966年以来的地震活跃期中积累了大量与大地震发生有关的地电阻率异常变化资料。与此同时,关于地电阻率法以及它和孕震过程的关系的理论研究工作也在深入进行,本文对这些震例资料和地电阻率法理论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地电场震前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电场的地震预报研究目前处于摸索探讨阶段。本文主要利用西北地区的一些数字化观测资料对地电场的震前变化进行分析,并就地电场的预报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电阻率变化与孕震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贤  彭远黔 《地震》1996,16(4):396-402
在分析唐山7.8级地震前后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地电阻率异常量△ρ/ρ0与应变的关系,给出了地电阻率异常量△ρs/ρ0对应变ε的转换关系式;分析和研究地电阻率异常发展,演变特征与地震孕震,发生过程的联系及其前兆异常标志。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的活动,地电阻率和地电场观测受到更多干扰。介绍浙江省长兴深井地电台建设过程,并讨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地电观测资料,证明井下地电阻率和地电场观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屏蔽干扰,由此可见建设深井地电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地电场和电阻率同场地观测时,电阻率观测会干扰地电场的观测数据发生大幅度变化。本主要探讨通过曲线拟合的方法消除这种干扰及其它随机干扰,并给出了对实际观测数据处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大同地震台地电阻率变化与震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同地震台地电阻率18年的观测资料为依据,研究了台站周边300km以内5级以上地震和100km以内4级以上地震,对地电阻率资料异常变化形态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其异常形态表现为年畸变、年变的消失、U型凹斗。其长期变化趋势为NS、NW向缓慢斜向上变化,EW向有一近12年正弦波形变化。异常与地震对应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7.
新沂地震台新建地电场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由于观测系统故障、电阻率测量、雷电、降水及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地电场观测资料质量降低的客观现象,并对地电场观测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论证,提出异常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新沂台地电场观测数据能真实反映观测场地的客观变化,排除各类影响因素,其观测精度很高。  相似文献   

8.
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的动态演化与汶川地震孕育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汶川地震后,利用中国地震前兆观测台网的资料,对地震前后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前,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临近四川地区台站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的变化较为明显。在震前5~6年内,西部地区部分台站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开始出现准同步下降变化,震前2年内,这种下降变化有加速的迹象,并且下降幅度随着震中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汶川地震后,部分台站的异常形态开始恢复。经分析,我们认为这种变化可能与孕震区地下应力场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吉林省地电阻率台网观测资料,对汪清7.1级上深震以及乾安、前郭5.2级中强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吉林省地电阻率台网对本区内中等以上地震具有一定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甘肃嘉峪关地震台大地电场观测数据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甘肃嘉峪关地震台2001年至2009年以来大地电场分钟值资料做了全面的分析和整理。对造成观测资料相关性低的电暴(磁暴)、人类活动、雷电、降水、观测系统本身变化(包括更换电极)、电阻率测量、公用接地网等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关的解释。这将对分析和运用地电场资料进行地震预报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S分析了辽宁省地电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作为地电资料一种分析方法是可行的,某些地震发生前后,地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度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2.
对南京地震台、新沂地震台和郫县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变化特征及邻区4次M_S 5.0以上地震反应进行研究,发现:同一台站、不同测向地电阻率的测值大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测值大的测道地电阻率年变化较规则,往往具有更强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南京地震台、新沂地震台和郫县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变化特征及邻区4次MS 5.0以上地震反应进行研究,发现:同一台站、不同测向地电阻率的测值大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测值大的测道地电阻率年变化较规则,往往具有更强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地震电性变化及其物理机理初步讨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典型震例中的视电性异常变化,介绍了视电性变化各向异性与震源机制解最大主压应力的关系,讨论了电性变化的物理机理。结果表明,视电性变化与饱水裂隙电阻率ρf、固架电阻率ρ0和裂隙率υ有关,与DD模式预言的震源区扩容阶段电阻率变化过程,岩(土)标本加载过程中视电阻率变化相吻合,地震电性变化主要是由于孕震晚期阶段震源区及附近扩容裂隙快速发展、导电通道串通、导电流体活跃而引起的。我国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确实检测到了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的动态演化图象与地震孕育过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现有地电阻率观测资料,探索提出了新的无量纲地电前兆因子————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S),研究了孕震过程中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的动态演化图象特征.结果表明,孕震过程中,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显示出由正常异常强化(幅度、范围) 异常弱化 发震 正常的过程.地震发生于S强化后期转为弱化的时段及S异常区的边缘梯度带上.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的动态演化图象,反映了孕震过程中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因而,可以通过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的动态演化图象跟踪地震孕育发生过程,服务于地震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16.
赵家骝  王燕琼 《地震》1997,17(2):212-220
详细介绍了宝中电气化铁路通车前后,平凉地电台自然电场及地电阻率的实测试验,结果表明,电气化机车通过平凉地电台测区时,产生强烈的交流干扰,致使自然电场和地电阻率观测无法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成都台长期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在时域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观测数据的正常变化特征、干扰因素、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获取观测数据的动态特征。同时通过成都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在汶川MS8.0、芦山MS7.0等地震前后的变化动态,研究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在灾害性地震前后的趋势性及短临异常特征,并对其进行映震分析。分析表明:视电阻率的异常变化与Ms7.0以上强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映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自然电场的前兆机理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回顾了中国大陆地区震前自然电场前兆特征研究的发展历程.着重论述了震前自然电场的范围、形态、时间、与震级统计关系等前兆特征;指出震前自然电场产生的几种机理:过滤电场、扩散--吸附电位、电化学电位、机电转换效应以及压力作用下黄土层自然电位的变化;分析了自然电场是多种电信号叠加而成的一个综合电位,趋势性背景、季节性变化、地震信号和干扰因素都会引起岩石电阻率、土壤中溶液的溶解度和电离度、地下水的渗透条件、大地电场和自然电场的一系列变化.而面导电机制、体导电结构的变化造成宏观电阻率各向异性的增强并形成各测点间的电位异常,其形成机理和电磁响应特征的研究都能较好地认识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利用锦州义县地震站"十五"观测以来的地电场分钟值资料,对观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并对干扰特征和判别原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电场观测过程中存在地电阻率同场观测干扰、磁暴干扰、雷电干扰、降雨干扰、游散电流变化干扰、电极不稳定引起的数据漂移及观测系统变化干扰、仪器死机、重启仪器造成数据丢失干扰等。  相似文献   

20.
于磊  陈俊  刘泽民  戚浩  孙军  王哲 《华南地震》2019,39(2):79-85
利用合肥形变台地电阻率建设以来的观测资料,排除了常见干扰后,对其进行原始数据、归一化变化速率、各向异性度的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到合肥形变台地电阻率观测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分析2.0以上近震及较大远震的映震情况,从而得出合肥形变台地电阻率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