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有关卡林型多矿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朝阳 《矿物学报》1995,15(2):132-137
本文讨论了三个问题:①中、美两国的卡林型金矿床除共同点外,在金的存在形式等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异,这对金的回收率有影响;②卡林型金矿不能与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等同;③我国卡林型金矿之所以仅分布在扬子地块的西缘是由印度洋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相碰撞而导致地幔上降(玄武岩喷发)和水平拉伸(差异性下陷)的结果,从而形成具巨厚沉积物的三叠纪海盆,为卡林型金矿分布在该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卡林型金矿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卡林型金矿是一种主要产于碳酸盐岩-碎悄岩建造中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以储量大、品位低、金粒度极细为特点,主要分布于美国和中国,区域地质、成矿条件、控矿因素、矿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可类比性。卡林型金矿区域成矿模式可概括为:金、汞、砷、锑等成矿元素大规模超常聚集,矿质运移-传输,矿床(矿体)的定位等三大系统(阶段)。文中亦对国内外卡林型金矿的成矿系列、成矿模式作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滇西上芒岗卡林型金矿和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芒岗金矿床分为两部分:红色粘土型金矿和卡林型金矿。这两种类型的金矿都受上芒岗断裂控制,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上下叠复关系。红色粘土剖面中As、Hg、Au、Sb、Mo等微量元素表现相似的变化特征,为表生条件下成矿元素组合,这一特征与卡林型金矿的元素特征极为相似;两类型金矿在大离子亲石元素特征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具有相似性:两类型金矿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分布曲线都表现为富Cs和U、贫Ba和Sr的模式,稀土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曲线。红色粘土型金矿形成于上新世,卡林型金矿形成于白垩纪,在成矿时代上有先后顺序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区域地质及矿床地质等方面对内华达和贵州卡林型金矿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对比,结果表明两地金矿有很多相似,也有很多差异。主要的相似性包括:两地构造背景演化均经历了早期拉张裂陷、沉积一套被动大陆边缘海相沉积地层、之后造山挤压和晚期拉张;矿体主要受富铁地层和构造控制;与金矿化相关的蚀变作用均有硫化、去碳酸盐岩化、硅化和泥化;金主要以不可见金赋存于含砷黄铁矿中;晚期雄黄、雌黄、辉锑矿、方解石等矿物以脉状充填在开放空间。重要差别体现在:矿床区域分布控制因素;绝大部分贵州金矿矿床范围内未见岩浆岩;贵州金矿特有的白云石化以及相对较弱的去碳酸盐化、硅化(似碧玉岩)和泥化;载金黄铁矿的形貌和微量元素含量;部分贵州金矿含成矿期-成矿晚期毒砂;贵州有大量晚期石英-(方解石)脉;贵州成矿流体更富集CO_2,且具有更高的温度、压力和pH值。相似性和差异性的鉴定对于卡林型金矿(尤其是贵州卡林型金矿)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斜坡相地层是卡林型金矿最好的赋矿层位,卡林型金矿勘查中需要多关注斜坡相地层,尤其是富铁斜坡相地层。近期在贵州玄武岩分布区的区域不整合面(又称"构造蚀变体",即SBT)中,金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玄武岩富含铁,是一种潜在的卡林型金矿赋矿岩性。在贵州地区,识别茅口组和龙潭组(或峨眉山玄武岩)之间的SBT及SBT上部的构造高点对于台地相区的区域金矿勘查至关重要。识别切割泥盆纪碳酸盐岩台地的区域同沉积断裂,对于调查矿床的区域分布(尤其是盆地相中金矿的区域分布)非常关键。大量似碧玉岩露头或者石英-方解石脉表明该区发生了大量的水-岩反应,预示周围可能有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辉锑矿、雄黄、雌黄等成矿晚期矿物多以脉状充填在矿体周围的开放空间,比矿体的分布范围更广,对矿体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美国卡林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及分布特点,从赋矿地层及含矿岩性、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矿物组合、元素共生组合、金的赋存状态和粒度、金银比值及其他方面详细阐述了甘肃省舟曲—文县一带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总结了卡林型金矿的找矿标志,通过与美国卡林型金矿的类比指出了该区具有金矿找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张旗  殷先明  殷勇  金惟俊  王元龙  赵彦庆 《岩石学报》2009,25(12):3103-3122
秦岭金矿分布广,目前学术界大多认为分属于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两类.该区印支期花岗岩发育,大多具有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低Sr和Yb)的特点,与金铜矿在时空分布上相关.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是世界级的金矿聚集区.与卡林型金矿有关的第三纪岩浆岩(中酸性火山岩和浅成花岗岩)也具有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内华达卡林型金矿也来源于加厚下地壳的底部.本文讨论了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利于成矿的机理,并根据西秦岭金矿与花岗岩分布的关系,提出以夏河-宕昌-两当-凤县为界将西秦岭划分为南北两个成矿区和13个成矿聚集区:北区花岗岩发育,有利于寻找斑岩型、夕卡岩型等热液型金铜矿床;南带侵入岩少而小,有利于寻找远离岩体的金矿(包括卡林型等).鉴于西秦岭印支期埃迭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发育,金铜尤其是金矿分布多,储量大,且大多与埃达克岩或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关,可能是中国金矿最具潜力的地区,有利于特大型金铜矿的产出,可能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金矿聚集区.为此,建议加强本区花岗岩与金铜成矿关系的研究,革新找矿思路和找矿技术方法,以实现找矿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7.
试论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区域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黔西南地区分布着众多金矿床(点),它们的窑矿岩石主要是沉积岩,其中的金为肉眼不可见金,属卡林型金矿。本文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和成矿条件,以及典型矿床等的研究成果,认为其属产于大陆地壳的浅成低温热浪高孔隙流体压力成矿作用所致。按Ⅳ级成矿单元,分别建立了该区以细砂屑岩为容矿岩石和主要以灰岩为窑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现代金成矿地球动力学的研究,揭示了矿床及其组合与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一样,是地壳变革的一个事件,因此从成矿环境地质方面可反演矿床及其组合的形成史,正确划分出与区域地壳演化阶段相适应的矿化类型;滇黔桂卡林型金矿的形成与右江幔隆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借用金成矿地球动力学的一些思想,用地幔隆起的观点分析了本区卡林型金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卡林型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卡林型金矿的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粘土矿物,其次是毒砂和石英。金主要以包裹金形式存在,秦岭地区存在有单体金。金主要赋存在含砷的铁硫化物相中。氧化矿石以游离金大量出现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清河沿金矿的矿床成因和成矿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河沿金矿产于中元古代长城系和蓟县系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区域上成矿受冷口大断裂控制;部分矿体产于角砾岩带中;具微弱低温热液蚀变;金在其中呈微细浸染状分布,这些特征同卡林型金矿的基本特征相同或相似。清河沿金矿应属卡林型金矿。根据清河沿金矿近矿围岩蚀变十分微弱和其中的金呈微细浸染状分布的特点。提出清河沿金矿中的金是以气态形式迁移和沉淀成矿的。并根据矿床成因特点指出在本区寻找卡林型金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一种新的亚类--硅质岩型金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湖  李统锦 《地学前缘》2004,11(2):361-372
根据广东和广西 3个金矿床 (长坑 ,高龙和果提 )的资料认为 ,微细浸染型金矿 (卡林型金矿 )中存在一种亚类 ,叫做硅质岩型金矿。它以碳质硅质岩为含矿主岩 ,该岩石宏观上呈层状 ,主要由细小的石英和碳质物组成 ,金呈微细浸染状存在。该类矿床具有一般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主要特征 ,但不属于后生热液蚀变交代成因 ,而是主要通过热水沉积作用形成 ,同时可以混入一定量的生物沉积和冷水沉积的物质。由此认为 ,微细浸染型金矿有多种成因 ,包括后生热液成因 ,热水沉积成因以及其他成因 ,应该从“热水沉积同生成矿”的角度考虑硅质岩型金矿的找矿思路。建议对一些金矿区的“硅化岩”重新研究 ,查明其真正属性。中国南方是寻找硅质岩型金矿床极有远景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卡林型金矿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林型金矿是我国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通过对比研究前人有关卡林型金矿的资料发现,我国卡林型金矿产出于具有拉张-沉积-碰撞造山地史演化的地区,为中低温热液矿床,主要赋矿岩石为不纯的碳酸盐岩,其余为浅变质岩、火山碎屑岩等。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组成揭示了我国卡林型金矿成矿热液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不仅仅是前人认为的来自于赋矿地层中。  相似文献   

13.
Gold Headquarter of the CAPF has discovered the Yangshan super large-scale gold depositin Gansu Province, which is a great breakthrough of gold exploration and prospecting in WesternQiniing Mountains of China. The gold resources of this deposit achieved 308 tons with increasingpotentials. Preliminary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Yangshan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the intra-continental collision orogenic belt; and the deposit was formed during the continent-continentcollision orogenic process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a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typical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while differences still exist. The ore-forming background is notablydifferent from the Carlin gold deposit provi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ore-forming fluids aresimilar with that of the orogenic-type gold deposit. Accordingly, the Yangshan gold deposit is atransitional type between the Carlin-type and the orogenic type gold deposits. At present, the Yangshangold deposit is the largest Carlin and Carlin-like type gold deposit that is ever discovered in China.Researches on metaliogeny, metaliogenic model and ore-enrichment regularities of the Yangshan golddeposit are crucial to meet the pressing needs of the current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oreexploration of the deposit.  相似文献   

1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扬子西缘卡林型金矿采用稳定同位素和生物化学试验方法,分析赋金地层中有机质的种类、性质和有机质与金矿的关系,讨论有机质在金元素富集、迁移、成矿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赋金地层与后期岩浆热液发生广泛的交换作用,萃取出成矿物质形成成矿流体,这种富含成矿物质的热液流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主要金矿类型中黄铁矿导电类型的分析表明,黄铁矿“电子。空穴心”与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具有密切的联系,华北地台太古代变基性火山岩中的金矿床(绿岩带型)、热水淋滤型(卡林型)金矿床,黄铁矿多为单一的“电子心”型导电。大多数产于中生代岩体中的中深脉状金矿、火山次火山岩中的金矿床,黄铁矿为“电子心”、“空穴心”混合型导电,个别的为单一的“空穴心”导电。黄铁矿的“电子.空穴心”受杂质成分As、Co、Nl在成矿背景中的丰度,进入黄铁矿品格中的替代能力的差异、补偿类质同象现象、成矿时温度以及.f(S2)等多种因素的耦合制约。  相似文献   

16.
Gold Headquarter of the CAPF has discovered the Yangshan super large-scale gold deposit in Gansu Province, which is a great breakthrough of gold exploration and prospecting in Western Qinling Mountains of China. The gold resources of this deposit achieved 308 tons with increasing potentials. Preliminary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Yangshan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intra-continental collision orogenic belt; and the deposit was formed during the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orogenic process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a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typical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while differences still exist. The ore-forming background is notably different from the Carlin gold deposit provi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ore-forming fluids are similar with that of the orogenic-type gold deposit. Accordingly, the Yangshan gold deposit is a transitional type between the Carlin-type and the orogenic type gold deposits. At present, the Yangshan gold deposit is the largest Carlin and Carlin-like type gold deposit that is ever discovered in China. Researches on metallogeny, metallogenic model and ore-enrichment regularities of the Yangshan gold deposit are crucial to meet the pressing needs of the current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ore exploration of the deposit.  相似文献   

17.
地震勘探资料对黔西南中部卡林型金矿赋存层位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东吴不整合面和广西不整合面显示良好。该地区卡林型金矿主要受冲断褶皱构造的控制。在地震剖面上,根据卡林型金矿在冲断褶皱构造中的位置,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即断层控制型金矿和断层伴生型金矿。在断层控制型金矿床中,断层 “上陡下缓”,为低角度逆冲断层,断层上盘常发育不对称背斜构造,断层向下在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大厂层”凝灰岩和东吴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间滑脱,金矿体产于低角度逆冲断层中,在浅部为脉状矿体,在深部渐变为缓斜穿层矿体。断层伴生型金矿床发育于由高角度断层引起的层间滑动带,呈似层状。印支晚期华南古特提斯洋的相继闭合是形成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主要冲断褶皱构造的主控因素。地震勘探资料揭示,黔西南中部还存在与已经发现卡林型金矿的冲断褶皱构造带类似的构造,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8.
秦岭卡林型金矿床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张复新  宗静婷  马秦 《矿床地质》1998,17(2):172-184
鉴于目前对沉积岩型金矿、卡林型金矿概念和类型划分存在分岐,该文在对秦岭沉积岩区浸染状金矿研究基础上,主张将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沉积岩型金矿床是具有广义内涵的一类金矿,包容了从沉积-轻微改造,到沉积-强烈改造的一类热液金矿;可划分四种亚类:卡林型、变质细碎屑岩型、热水沉积岩型、脉状体型。卡林型金矿床是狭义内涵的金矿类型,属于沉积岩型金矿类型中的重要亚类;在区域金成矿密集区内,可构成卡林型矿床地球化学系列。建议不要将沉积岩型金矿和卡林型金矿相互代替使用或等同起来。秦岭沉积岩区卡林型金矿与美国卡林典型矿床有较好的类比性。矿床具有沉积-轻微改造的中—低温热液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卡林型金矿的分布规律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扬子陆块西南缘的板内古生代-中生代沉降带和西北缘古生代-中生代造山带。具有分布局限、成矿集中的特点。金矿床往往形成成矿带,单个金矿床的规模大小不一,矿化受构造、围岩和深部流体控制。金矿床成矿域发育一套大面积分布的巨厚的古-中生代造山带建造,成矿期的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强烈。基于我国卡林型金矿的分布规律,找矿应优先考虑的有力部位有:1)地块边缘裂陷槽拉张与挤压交替的环境中沉积建造和不同性质大地构造接合部位或构造过渡带;2)在背斜构造倾伏端、背斜轴转折端、背斜翼部以及不同方向、不同序次的断裂破碎带交叉与复合部位;3)在富粘土质、粉砂质和有机质中发育的交叉断裂和可微渗透的纹层状细粒钙质和白云质粉砂岩,局部为较粗粒砂岩和透镜状砾状钙质生物碎屑岩夹层接触部位;4)在燕山期岩浆活动以及热点活动地区发育的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  相似文献   

20.
何融华 《福建地质》2014,(3):177-184
贞丰水银洞金矿床是通过成矿预测发现的以层控型为主、断裂型为辅的复合型隐伏卡林型金矿床。是滇黔桂“金三角”金矿勘查区层控卡林型金矿的典型代表。在概括水银洞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区内典型金矿点构造蚀变体作了初步的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从成矿物质来源、成矿阶段2个方面对矿床成矿规律进行探讨,初步认为水银洞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深部的隐伏岩体;矿床可划分为沉积成岩期和构造-热液期2个成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