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西北区志留纪笔石地层在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前后只有祁连山和大巴山作过系统工作,祁连山由中国科学院〔1〕建立了早志留世中晚期3个笔石带,大巴山卢衍豪<2>建立了早志留世早及中期6个带,霍世诚〔3〕则分为8个带。对于秦岭,在区测工作中采到一些笔石仅早志留世初期的可以定种,收在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里〔4〕。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加强了对  相似文献   

2.
北祁连山的早志留世地层主要为笔石页岩相,分布面积广,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早志留世地层的良好地区之一。1956~1958年间,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地质队在玉门市南的肮脏沟—旱峡,测制了第一条详细的志留纪地层剖面,建立了早志留世晚期的三个笔石带。1958年以后,甘肃省地质局两个区测队在北祁连山全面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测制了志留纪地层剖面约51条,采集了大量的笔石化石。1964年穆恩之、张有魁发表了青海祁连县二道沟下志留统剖面,剖面中含有早凡伦中期的带化石Demirastrites triangul atus(Harkness)。  相似文献   

3.
豫西南早志留世的笔石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河南省淅川县后垇—岭上的一条志留系下统的生物地层剖面,并首次系统描述了该剖面上目前所发现的一个早志留世笔石群,共计9属22种。根据这些笔石在剖面上的分布情况,自下而上初步建立了四个笔石带:1.Coronograptus Leei带,2.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带,3.Demirastrites convolutus带,4.Monograptus sedgwickii带。  相似文献   

4.
北山地区的早志留世笔石相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地质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强了北山地区的工作,其地质研究程度速迅提高,地层的研究工作亦有新的进展,早志留世笔石相地层的发现就是其中的一项新成果。北山的早志留世笔石相地层是甘肃省地质局区调队1966年于甘肃省肃北县罗雅楚山最先发现的,并命名为黑尖山组。1974—1980年,甘肃省地质局地质力学区测队相继在中蒙边界黑鹰山地区进行1:20万区调工作,于黑鹰山—居延海一带的圆包山及小狐狸山两地先后发现含笔石的早志留世地层,由于该地岩性和黑尖山组岩性有明显差异,而且笔石化石丰富,故另起新名为圆包山组(图1)。  相似文献   

5.
1980年笔者在北祁连山进行志留纪地层研究工作时,于玉门市南肮脏沟和民乐县潼子坝河的支沟——二道沟中,采到了早凡伦期的带化石Moonograptus seagwiekii,这是在北祁连山的首次发现,于肃南县水关河脑采到了志留纪底部的重要分子Diplograptus cf· modestus Lapworth这些笔石化石的发现,为北祁连山地区志留纪笔石相地层增添了新的笔石带,也为研究北祁连山西段早志留世的古地理提供了新资料。赛氏单笔石等化石,采于玉门市南肮脏沟城门洞子的一套砾岩夹层——灰黑色粉砂岩中,有Monograptus seagwickii(Portlock),Monograptus sp·,nov,Monograptus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境内的早志留世笔石地层仅分布于西南部淅川一带,不仅笔石丰富,而且还有许多其它门类的化石产出,是一套典型的混合相沉积。1957年,马杏垣、邓永高在本区胡家泉一付家营测制剖面,采得零星的笔石化石,方确定志留系的存在。1958~1961年间,北京地质学院在本区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测制了后凹—岭上志留系剖面(图1),获得一些笔石化石,但对含笔石地层的时代归属问题仍没能给予恰当的解决。1978年以来,河南地质科学研究所王德有等在豫西南开展地质工作,使本区早志留世笔石  相似文献   

7.
张雄华  章泽军 《江西地质》2000,14(4):256-258
江西修水地区下志留统新开岭组中上部笔石化石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带:①Pristiograptus cyphus--Monoclimacis带;②Pristiograptus gregarious带;③Monograptus带。通过与其它地区同期笔石带对比,发现本区笔石动物群属扬子区和江南区的过渡类型,并且早志留世早期可能存在一定规模的间断。  相似文献   

8.
大巴山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和扬子板块的过渡部位,形成于印支-燕山期,定型于喜山期。前人对北大巴山地区基性岩年代学已有研究,但对大巴山南部地区基性岩却很少高精度年龄报道。本文对大巴山南部房县东河地区的辉绿玢岩脉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东河辉绿玢岩形成于439.3Ma,相当于早志留世。与北大巴山镇坪地区辉绿岩,紫阳-岚皋地区基性岩及火山岩形成时代基本一致。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巴山南部地区在早志留世处于张裂状态,东河地区的基性岩为岩石圈处于拉张状态下大陆裂谷作用产物。此处439.3Ma的年龄值,也说明此时扬子板块北缘普遍处于拉张的构造环境,代表了在早志留世大巴山南部裂谷盆地的伸展裂陷幅度达到最大。本次研究所获得的年龄数据,确定了围岩竹山组形成不晚于早志留世,限定地层时代为寒武纪-奥陶纪。  相似文献   

9.
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群早志留世笔石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黎敦朋  樊晶等 《地质通报》2002,21(3):136-139
首次在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山白干湖地区原划奥陶系祁漫塔格群浊积岩下部层位中发现Monoclimacisgriestoniensis(Nicol),Monograptuspriodon(Bronn),Monograptussp.,Streptograptuscf.becki(Barrande),Torngni-graptuscf.arcuatus(Barrade)早志留世笔石化石组合,表明祁漫塔格群除有奥陶纪地层外,还包含有早志留世地层。  相似文献   

10.
宋礼生 《甘肃地质》1999,8(2):28-46,T002
西秦岭南带志留系已发现14个笔石层位,划分为10 个笔石带,4 个笔石层,它们分别是:下志留统8 个笔石带,2 个笔石层;中志留统2 个笔石带;上志留统2 个笔石层。  相似文献   

11.
大巴山区早古生代基性火成岩的形成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巴山陕西岚皋白崖垭的红椿坝-曾家坝深大断裂带一带,志留系的陡山沟组和吴家河组的含碳粉砂质页岩和笔石页岩与辉绿岩、火山集块岩、粗面质玄武岩岩层和岩体相互间隔出现,特别是在粗面质玄武岩和火山集块岩岩体之上,整合覆盖着一层厚约19m的生物碎屑灰岩、20m左右的黑色笔石页岩和30m的绢云母化片岩,在笔石页岩中产丰富的早志留世晚期和中志留世的笔石化石Oktavitesspiralis,Cyrtograpttuscentrifugus等.这一发现对确定大巴山区早古生代的岩浆活动的时限提供了可靠的化石证据,也为探讨秦岭岩浆活动的时代以及秦岭大地构造格局及其演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盐边地区志留纪牙形石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提供了四川盐边地区从下志留统至下泥盆统连续的志留系年代地层系统的实际证据和原始材料,由上而下建立8个牙形石带,2个牙形石组合带和1个笔石带,以此为依据建立了攀枝花阶、永兴阶、箐河阶、叉河阶、透底河阶和支六阶,分别归入下泥盆统、顶志留统、上志留统、中志留统和下志留统,为我国志留系安康阶以上地层的建阶研究工作提供了实际的基础资料。四川盐边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为笔石相地层,其上全为碳酸盐岩相,其中牙形石发育良好,形成连续完整的牙形石带序列,这对我国和更大的范围壳相志留系年代地层系统对比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大巴山区早古生代基性火成岩的形成时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巴山陕西岚皋白崖垭的红椿坝-曾家坝深大断裂带一带,志留系的陡山沟组和吴家河组的含碳粉砂质页岩和笔石页岩与辉绿岩,火山集块岩,粗面质玄武岩岩层和岩体相互间隔出现,特别是在粗面质玄武岩和火山集块岩岩体之上,整合覆盖着一层厚约19m的生物碎屑灰岩,20m左右的黑色笔石岩和30m的绢云母化片岩,在笔石岩岩中产生丰富的早志留世晚期和中志留世的笔石化石:oktavites spiralis,Cyrtograptus centrifugus等。这一发现对确定大巴山区早古生代的岩浆活动的时限提供了可靠的化石证据,也为探讨秦岭岩浆活动的时代以及秦岭大地构造格局及其深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59年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将西北区奥陶系的生物层分为十一个,经过二十年后,这方面的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已经有条件将笔石相和壳相分别建立生物层序来加以对比了。本文综合西北区奥陶系笔石相十六个带,壳相生物十六个层或带,以对于建立这一生物层序意义较大的祁连山、鄂尔多斯台缘、塔里木盆地北缘、秦岭和中天山五区为主,结合各地有关的新进展分述如下。 (一)祁连山区西北区早奥陶世新厂期生物层,目前研究较完整的是祁连山区,继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地  相似文献   

15.
广西玉林早泥盆世笔石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啸风  姚肇贵 《地质论评》1984,30(5):416-424
广西玉林新桥以西分布着一套灰黄色、灰白色、黄褐色泥岩夹砂岩和粉砂岩地层,厚度达千米左右,其顶底均为断层所截(插图1)。过去依据其中产Monoclimacis vomerinus(Nicholson)等笔石,定其时代为中晚志留世。 1979年底至1980年初,广西区调队姚肇贵等同志在原樟木北均塘至桃子岭“中上志留统”剖面及其附近地层中采获许多笔石,经穆恩之等和笔者研究多为早泥盆世属种。为了填重起见,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陕西紫阳焕古滩原划的下志留统大贵坪组中,根据新发现的笔石,从其中又划分出下、上奥陶统及中、上志留统,其中包括奥陶纪5个笔石层和志留纪10个笔石层;在洞和群中划分出中奥陶统1个笔石层,为本区建立新的地层层序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和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7.
1997年5月18日,笔者在山阳县南宽坪黄木沟原划下志留统地层中首次采到笔石化石。化石所处地带岩石为深灰一灰黑色炭硅质岩,炭质粘土质板岩、绢云板岩类炭质灰岩。化石采于炭质板岩层中,标本上有笔石个体七个,单体长度l—4.2cm。化石经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付力浦专家鉴定,标本范围笔石分两种:DlplogfsptUSgUIChi6fisiSLiSIPYlbylogY8ptUSCf.lllCOththodUS(TOYllqUISt)SI付专家指出:前一种最初见于安徽高家边页岩,紫阳亦有产出;后一种见于瑞典的卜c叫us带,紫阳卜feel带。此笔石层位应为早志留世鲁丹阶早期,即志留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陕西紫阳焕古滩原划的下志留统大贵坪组中,根据新发现的笔石,从其中又划分出下、上奥陶统及中、上志留统,其中包括奥陶纪5个笔石层和志留纪10个笔石层;在洞和群中划分出中奥陶统1个笔石层,为本区建立新的地层层序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和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9.
四川若尔盖早泥盆世普通沟组的牙形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我国早泥盆世地层及志留、泥盆系的分界,已引起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国际上,关于志留、泥盆系的分界已作出决议,即以笔石Monograptvsvniformis三叶虫Warburgella rugolosa rugolosa和牙形刺Icrlodus woschmidti的同时出现作为泥盆纪的开始.在欧洲,早泥盆世牙形刺分为7个带,北美分为6个带,牙形刺早已成为洲际间泥盆纪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在我国广西下泥盆统的那高岭组、郁江组、二塘组和四排组均已发现了牙形刺,并已确立了由Eognathodus sulcatus到Polygnathus serotinus的5个牙形刺带.  相似文献   

20.
广西志留系在桂南、桂东南一带发育完善,下、中、上三统均有出露,由一套厚达7000m的半深海、深海复理石、类复理石碎屑岩组成,富含笔石化石。随着区调工作的深入开展,钦州、玉林一带相继发现早泥盆世含笔石地层,并与上志留统整合接触;岑溪糯洞亦发现含曲靖鱼的下泥盆统与上志留统整合接触。该区不但是我国华南唯一海相志留—泥盆系连续出露的地区,也是我国研究中上志留统以及志留系与泥盆系界线比较理想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