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岩土钻凿工程》2010,(4):22-22
在城市敷设高等级电压电缆,倘若遇到复杂的地面和地下环境怎么办?无锡供电公司在沪宁城际铁路无锡东牵引站输变电工程敷设220千伏高电压等级电缆时,在全省首创采用安全高效、国内先进的隧道顶管敷设电缆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2.
正对电气专业而言,电缆敷设无疑是手工设计工作量最大,设计周期最长,涉及设备数量最多的领域,是提高工作效率最为迫切的部分。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建模技术、数字化协同等先进技术的集成应用,数字化设计能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设计成品。本文以某变电站工程为例,详细介绍基于Micro Station平台BRCM电缆敷设软件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地下变电站是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智能化电气的普及而逐步推广的一种变电站型式,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地下变电站具有占地面积小、对城市规划及周边环境影响小、能有效对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避免地面建筑物对生态环境破坏、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等优点。同时,地下变电站需综合考虑电气工艺、电缆敷设、通风、消防等各种因素,建筑结构内墙体、楼板等水平及竖向受力构件开孔较多,并无规律性,使得水平受力构件计算分析方法较难统一,不同分析方法结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常规多次覆盖反射波法地震勘探难以获得100ms(一般相当于80m)以上的有效地震反射信息,形成浅部地层勘探盲区。为有效解决浅层勘探难题,提出了单道自激自收或点组合小排列施工方法。该方法除对震源输出脉冲宽度、频率特性有要求外,还对震源适应性有较高的要求。实例表明:采用小药量震源激发,点组合小排列接收,可有效划分100ms以内的层位;而单道锤击自激自收反射波法,对地下敷设电缆、城市排水沟、地下管道及人防工程的探测效果明显高于常规地震勘探。  相似文献   

5.
非饱和土热湿迁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基于菲利普-迪弗瑞斯(Philip-De Vries)热湿耦合迁移模型,采用一维积分有限差分程序HM1,模拟了一维轴对称热湿耦合迁移问题。模拟中,有意识地调整水分热扩散率D_T,水分等温扩散率D_θ,热导率λ,得到了有关物性参数变化对土壤热湿迁移影响的规律;同时,又有意识地调整某些初始条件(初始含水率)及边界条件(输入热功率),取得了初始含水率及输入热功率变化对土壤热湿迁移影响的规律。这些规律性成果对埋地电缆敷设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沟谷区管道敷设方式和地质灾害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涩宁兰管道投产,沿管道地质灾害酿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灾难也逐步凸显。在河沟谷区,地质灾害发育密度高,对管道的威胁较大,灾害后果较为严重。介绍交切和平行管道敷设方式。通过对野外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交切敷设的管道地质灾害的发育密度和风险等级远远大于平行敷设的管道。单从风险控制角度来说,油气长输管道在类似自然环境中选线时,建议以平行河沟谷敷设为主,且尽量考虑沿谷缘山梁带敷设穿越。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城市配电网预制分支电缆使用的必要性,及对目前太原市区高层建筑的几种供电方式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论述了预制分支电缆的特性及应用范畴,并结合具体工程设计作出了结论,采用预制分支电缆是高层建筑供电的经济实用方案。  相似文献   

8.
南黄海盆地的地震方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我们在南黄海盆地进行地震采集方法试验的情况,分析了各种采集参数情况下的资料质量,并讨论了各种采集参数对地震剖面质量之影响,由此作者认为,在一定地震电缆接受排列长度的情况下,加大气枪阵容积(即增加震源能量)和适当选择地震接受电缆的沉放深度,可以改善地震剖面的质量,增加对深层的勘探能力。在我们的240道电缆排列长度情况下,电缆沉放12m深度是合适的。如果要进一步改善地震剖面之质量,则必须增加地震震源之容积,好增加震源的能量。  相似文献   

9.
测井电缆是地面操纵台同井下仪联系的纽带,也是传输信息的通道。因此电缆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测井成果。 本文着重分析电缆漏电对三种测井仪器测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电缆连接器是用于测井电缆与井下仪器连接之用。以往测井时,井下仪器与电缆的连接是用电缆螺丝或用车胎套等,连接处需用高压胶布包扎,若经验不足或稍有疏忽即会发生渗漏现象。采用电缆连接器,其优点是:(1)不用包扎;(2)使用方便;(3)节省时间;(4)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我厂生产的JJ-1型电缆连接器,可供三芯至七芯电缆与井下仪器之间连接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勘察设计》1999,(10):47-47
浙赣复线铁路工程是我国铁路建设“中取华东”、“再取华东”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铁道部为彻底改变浙赣铁路通信现状,决定采用同步数字传输体系(SDH),全长982.5正线公里,含102个中间站。全线敷设20芯光缆、7×4长途电缆,实现数据传输、电话、电报全路联网。 1、小组简介:我们浙赣线通信QC小组成立于1997年7月25日,是由五位通信专业设计人员组成的“现场型”QC小组。经过二轮PDCA循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选择课题:萧山—义乌区段正线全长111.28公里,其中3个区段站,11个中间站,地形复杂,是敷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忠武管道山岭隧道工程的特点、隧道内管道敷设的形式。并指出:管道设计人自应该了解或掌握隧道设计技术,只有这样.在线路技术方案比选时,才能将隧道和管道线路结合考虑,使其达到最优化的组合;管道用隧道的选用应根据管道工程的功能要求,结合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和各线路比连方案,经经济技术综合比选确定;管道用隧道轴线的布置既要考虑管道敷设的要求,也要考虑隧道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保温法是目前寒区隧道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冻害防治方法。通过敷设保温材料可以减缓隧道结构、围岩体与洞内空气的热量交换过程,进而减小或避免衬砌与围岩体内的季节冻融,实现冻害防治的目的。在工程设计中,隧道保温段的敷设长度和厚度是两个关键参数,其中敷设厚度相对容易确定,但是敷设长度的确定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简便可靠的方法,给隧道保温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基于此,对包括现有铁路和公路规范要求、经验公式、工程类比法、理论解析法、数值模拟法等寒区隧道保温段敷设长度确定方面的工程实践、研究进展和挑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温设防设计用气象数据的选取方法、保温设防长度确定的依据、隧道进出口的差异性,以及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区隧道的差异等未来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仍需解决和研究的重点,以期能够为寒区隧道保温防冻工程设计难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骆友曾 《冰川冻土》2003,25(8):174-176
从施工组织、径路选择、敷设、防护等几方面,对高原多年冻土区通信直埋光缆线路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注意事项、施工要求做了简明扼要介绍,对青藏铁路通信光缆线路工程的施工具有指导意义,对保证通信工程的质量、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光纤传感技术进行岩溶塌陷监测预报的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蒙彦  管振德 《中国岩溶》2011,30(2):187-192
在总结上世纪80年代以来岩溶塌陷监测预报方法的基础上,从岩溶塌陷自身特点和光纤传感技术监测原理出发,对目前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岩溶塌陷监测预报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主要包括环境温度影响、光纤敷设和预报模型建立三个方面。光纤本身的光学特性决定环境温度变化会影响光纤的变形测量,其解决办法主要是进行温度补偿和监测数据修正处理;光纤敷设,主要是解决光纤与岩土体同步变形问题,其办法是通过室内实验确定适宜的胶结剂和最优配比;建立光纤应变与岩土体变形的关系模型是应用光纤传感技术进行岩溶塌陷监测预报的关键,其解决办法为室内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6.
燃气管网是城市能源输送的基础和保障,准确的管道平面位置和埋深是燃气公司运营管理、建立GIS系统的重要信息。近年来,PE管由于防腐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低压城镇燃气输送中,由于PE管为惰性材料,非金属、不导电、不导磁,确定其在地下空间的位置一直是管道探测领域的难点。通过分析探地雷达的探测原理及其定位方法,研究了无示踪线敷设的PE管道在探地雷达中的成像特征及其与钢质管道、电缆等的区分方法,并分析了拐点、三通、带有套管的PE管道的确定方法,开挖验证了探测方法的可行性与精度,研究结果对提高PE管道的探测精度,建立燃气管网信息系统,确保管道安全运营等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测井电缆因长途颠簸、拉伸及绞车缠绕挤压,电缆连接器、电缆、绞车滑环、滑环连线等部位极易出现故障。电容测试法是一种简易、快速的检测方法,该法可在现场准确诊断出故障电缆的位置。以四芯铠装电缆为例,每根缆芯的正常阻值约为80Ω/1 000m,两缆芯间的分布电容约为170PPF/1 000m。在实际检测中,根据电容较小时测点的位置,可以有效判断故障部位;而电缆故障位置则可利用电阻及电容的线性关系进行计算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18.
周策  陈文俊 《探矿工程》2005,32(7):41-42,49
存储式磁阻多点连续测斜仪主要解决了在钻孔测斜技术的电缆传输中,电缆笨重、易损坏、易受电磁干扰、信号传输远等问题,并以存储卡的方式解决了数据传输记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非开挖HDD技术具有对环境干扰小、施工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给排水、电力、通信、油气等领域的新管道敷设和既有管线修复中。本文结合英国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导流治理工程,分别从技术原理、工程背景、工艺过程、应用效果和改进措施等方面展开了论述。工程实践表明,HDD技术可应用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平排放孔的施工中,并应根据现场地层条件和工艺参数对施工过程加以优化。由于填埋堆体含有大量金属废弃物,采用有线导向系统替换了无线电磁导向,可极大提高导向钻孔轨迹的定位精度。采用正向扩孔和管道敷设技术有助于降低阻力,提高敷设效果。对比运行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的渗滤液竖井抽排模式,水平钻孔排放效率更高,成本投入也相对较低,但在设计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堆体非均质对施工过程的影响,降低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钻孔电磁波法中,电缆对天线辐射场的影响。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提出了抑制这种影响的一些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