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相同月份两场区域性暴雨过程各要素的对比分析,发现其中的异同之处,找出区域性暴雨的成因,为以后做好区域性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副高三维结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荣花  蒙嘉川  裴海瑛 《气象》2007,33(4):40-46
为探讨夏季不同大气环流背景下区域性暴雨过程副高结构特征及其对降水的贡献,利用2005年6-7月降水量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等资料,采用特征指数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比分析了2005年夏季两次区域性暴雨的副高三维结构特征。结果发现,夏季不同的大气环流背景下,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副高结构性质分别表现为热力性高压脊和动力性高压脊特征,从而导致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供应条件和产生强烈上升运动的大尺度背景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80 ̄1994年洛阳7月份区域性大 ̄暴雨500hPa环流分析,归纳出产生大 ̄暴雨的两类环流类型:副高西伸型和东退型,确定了两类暴雨的起始场及分析了环流等演变过程,并提出了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4.
对2000-08-17宝鸡出现的区域性暴雨过程从形势场、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此次暴雨形成的直接原因是500hPa强辐合,引起对流层中低层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同时畅通的水汽输送、对流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也为此次暴雨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南省2001年汛期两场区域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同一环流形势背景之下的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具有一定相似之处和不同特征;北方低涡的稳定维持对我省降雨过程具有重大影响;中尺度辐合线的产生对于区域性暴雨过程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物理量场数值分析对暴雨落区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3午8月29日平顶山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的分析,揭示了此次暴雨的成因,并总结出这种类型暴雨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每日4次全球再分析网格点资料,对陕西初夏两场区域性暴雨发生前及发生时的主要影响系统及一些物理量场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初夏两场暴雨发生前气温普遍升高,高温高湿利于能量聚集;西风槽东移有弱冷空气冲击利于暴雨的产生;各物理量也都有反应;初夏暴雨虽然没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直接影响,前期降水条件反映也不突出,但易产生严重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8.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GMS-5卫星云图以及物理量场分布,分析2000年7月16日辽河流域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系统形成发展、云团演变特征和环境场条件。揭示辽河流域强降水天气过程环流背景及暴雨成因,为区域性暴雨预报提供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1998年8月14日开封区域性大 ̄暴雨过程的前期环流形势,主要影响系统、能量场特征、稳定度指标,为区域性大 ̄暴雨的预报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陕西2002-06-08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02-06-08全省区域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分析表明:有利的东高西低大尺度环境场以及低空急流对水汽的输送,造成了这次强降水过程;中低层存在着两支强的水汽输送通道,低空暖湿平流输送水汽时所带来的位势不稳定能量,为这次暴雨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地面上有锢闪锋生成,其缓慢的移速使得暴雨量级加大;特大暴雨区与地形及涡旋辐合中心有关。  相似文献   

11.
王蕊  贺哲 《河南气象》2002,(2):18-19
通过对河南省2001年汛期两场区域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同一环流背景之下的两次区域性过程具有一定相似之处和不同特征;北方低涡的稳定维持对我省降雨过程具有重大影响;中尺度辐合的产生对于区域暴雨过程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物理量场数值分析对暴雨落区具有较好的指标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忠明  缪强 《气象》2000,26(10):15-18,23
通过对长江上游12次区域性暴雨发生前数小时至十余小时的探测资料进行合成分析,揭示了该区域暴雨天气发生前的流场、能量场、水汽场和动力场的中尺度特征,对提高该区域暴雨天气预报质量和长江流域防洪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长江上游暴雨天气,应用非平衡分析方法,将压能场分布的非均匀性与散度场演化联系起来,揭示了压能密集带激发区域性暴雨的物理机制。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建立一套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的诊断预报方法.经两年试用,效果良好。从而使暴雨预报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上游区域性暴雨发生前的中尺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忠明  缪强 《气象》2000,26(10):15-18
通过对长江上游 1 2次区域性暴雨发生前数小时至十余小时的探测资料进行合成分析 ,揭示了该区域暴雨天气发生前的流场、能量场、水汽场和动力场的中尺度特征。对提高该区域暴雨天气预报质量和长江流域防洪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及大气探测等资料,对2001年7月27日临汾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产生的环流形势,水汽和热力条件及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揭示临汾市暴雨发生的环境流场和物理量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对物理量场统计分析,利用省地远程终端提供的资料设计了以天气形势与物理量场相结合的区域性暴雨剔除、预报判别模型。建立了宝鸡市盛夏区域性暴雨预报业务系统。经回报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一次台风暴雨的多普勒速度图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国产第一部714SD多普勒天气雷达加密观测资料对发生在厦门及附近县,市的一次台风暴雨过程的多普勒速度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由两场暴雨组成,低层切变线侵入高能区触发第一场暴雨,此时对流层存在三支气流,而第二场暴雨则主要由切变线上生成的边界层气旋和低空西南急流的脉动造成。虽然造成两场暴雨的中尺度系统以及流场特征有很大差异,但两场暴雨的发生有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铜仁地区2004-06-23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6月22~23日,铜仁地区出现了入汛以来的一场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降水强度大,范围广。主要从环流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数值预报产品的检验等方面对这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初步讨论总结暴雨和大暴雨形成的气象预报条件,以提高暴雨的预报准确率,作好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单站总温度对2003年8月26日长治市区域性大暴雨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了此次暴雨天气产生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在暴雨中的特征以及单站总温度在暴雨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2004年5月11~13日江西中北部出现超历史大范围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和物理量场,总结了这次过程的重要特点,并与15个区域性暴雨的平均物理量特征进行了比较,力求寻找出一此预报着眼点,从而为预报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