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基于搜索圆法的等值线追踪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等值线追踪是绘制等值线图的关键,好的追踪算法可使图形更精确,同时节省大量时间。本文在传统追踪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追踪等值线的方法——搜索圆法,并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追踪步骤。该方法可实现快速分块扫描,大大提高追踪效率,可靠性好。  相似文献   

2.
张立华  朱庆  陈跃 《测绘科学》2005,30(4):20-21
在采用网格法追踪等值线时,如果某个网格四条边上都有等值点,等值点的连接就会出现多义性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解决网格法追踪等值点中多义性问题的常用方法,针对绘制等深线的特殊要求,分析了这些方法用于追踪等深点的不合理性。为了解决网格法追踪等深线多义性问题,本文提出了追踪等深点的浅点相近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本文所提方法解决网格法追踪等深线时的多义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等值面的生成可以通过等值线追踪来实现。现有的等值线追踪方法不但缺少对具体等值线追踪策略的详细描述,而且还缺少岛的拓扑关系分析及等值面属性的判断过程。本文通过分析等值面生成过程中的等值线追踪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等值线追踪的等值面快速生成算法,并给出了追踪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的数据结构及追踪策略,能够解决多种情况下的等值面生成问题,并重点对等值线追踪过程中岛的处理、拓扑关系分析、等值面属性判断等方面进行剖析。实际应用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并能得到较高的算法追踪效率。  相似文献   

4.
姚驰  赵晓琴 《测绘地理信息》2021,46(4):50-52,55
在通用的等值线追踪方法基础上,展开了开、闭等值线的追踪算法.并在追踪过程中针对多个出口情况下的选择问题,提出了特殊的处理方法——8点法扩张判断.该方法考虑了地形地貌特征,从根本上解决了等值线追踪时的随机性,使得等值线不割裂整体地貌,不在山谷、山脊地区出现错误小圆,可还原真实地貌特征.本算法简单明了,便于用计算机进行处理,能够为坡向坡度、地形自动提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在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形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数据结构中图的遍历算法在管网连通与追踪分析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一种反向追踪加标识字段的方案,其有效地解决了复杂网络中连通路径的显示问题,为其他网络追踪路径显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尺度区域所有规模以上水体一次性智能化水体提取的问题,提出了水体追踪识别提取算法。这种方法可以追踪图像中所有的连通区域,并对区域进行识别与提取。以花马湖区域的水体为例,使用水体追踪识别算法提取湖泊,能够准确地追踪各种形状的湖泊,与两边扫描法、区域增长法相比,扫描重复率低、精度高。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新方法。基于矢量等高线,以Mean Shift思路为全局步骤,以多因素流水模型为局部追踪依据,在提取特征点的同时完成山脊线、山谷线追踪。首先建立等高线间的拓扑关系,确立追踪起点;然后分割等高线弯曲,并依此建立虚拟扇形区域;最后,建立多因素流水模型,根据"流向最大概率"原则,追踪山脊、山谷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加准确地提取地形特征点,增强抗噪性,并在特征点提取的同时完成山脊、山谷线的连接,大大减少运算量。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利用天文观测手段获取的CCD图像序列对空间碎片进行自动识别和追踪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图像识别与分析和计算机视觉等相关技术,自动识别出每幅CCD图像中的空间碎片以及背景恒星等空间目标,并定量计算其有关特征;然后根据空间碎片移动较快的特点,在CCD图像序列中结合基于Snake模型的主动轮廓追踪和特征相似性比较两种方法,对其中出现的空间碎片目标进行自动识别和追踪。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准确地对空间碎片目标进行自动识别和追踪。  相似文献   

9.
王刘宇 《测绘学报》2022,51(9):1980-1980
SAR技术已在矿区形变监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InSAR技术在矿区小变形监测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但无法获取矿区大量级形变。子带干涉技术能降低解缠难度进而提高测量精度。偏移量追踪方法可用于提取矿区大形变,但其监测精度相对较低。如何融合各方法的优势,获取矿区高精度大梯度形变信息是目前面临的科学问题。为此,论文重点研究了子带干涉技术在矿区形变监测中的适宜性、偏移量追踪方法在矿区形变监测中互相关窗口的选取方法及InSAR技术、子带干涉技术、偏移量追踪方法和概率积分模型融合的方法,通过与实测对比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城市管线信息系统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雷伟刚 《测绘学报》2002,31(Z1):103-108
对城市管线信息系统中地上管线中的电力管线双杆、多杆变压器的多通点的管点追踪进行了讨论,解决了地上管线追踪中的关键问题.对系统中各种分析方法的核心算法"一定区域范围内单条管线的网络追踪"进行了设计和程序实现,实现了各种分析功能的底层方法库.对系统的管线辅助设计,从设计到方法检查的全过程进行了讨论,提供了管线辅助设计的范例标准.  相似文献   

11.
基于MapObjects的地下水位等值线生成的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临沂市地下水资源观测资料及特点,研究地下水位等值线生成算法,尝试在GIS组件——MapObjects环境下,采用不规则三角网绘制等值线的方法在MapObjects图层上生成地下水位等值线。结果表明,在MapObjects图层上绘制的等值线准确、美观,而且满足用户对等值线动态绘制的需求,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等值线区域填充算法,研究了等值线区域间的拓扑关系和等值线反映出的原始数据环境梯度,实现了各级区域颜色值的精确填充。  相似文献   

13.
从解决等值线填充的关键问题入手,即如何确定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区域以及确定用何种RGB颜色值进行填充,提出了一种基于基础的图形设备接口对象CRgn类的等值线填充方法。该方法建立在底层GDI对象基础上,可以直接利用GDI对象的规则,使填充过程变得简单,感兴区域可随机选择填充,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文中给出了具体的算法流程以及基于该算法的填充实例。  相似文献   

14.
利用SuperMap Objects组件式二次开发,运用GIS分析功能通过空间内插法IDW(距离反比权值插值)插值获取栅格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指定的取值范围生成等值线,阐述在地图中生成等值线的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两幅1954年北京坐标系为基准的1∶50 000线划图的高程注记点和等值线采样点计算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数字高程模型,比较了不同内插算法计算的数字高程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克里金"内插算法较好,经转换和内插可以实现数字高程模型的坐标系统转换。  相似文献   

16.
黄国满 《测绘科学》2001,26(2):20-22,45
主要探讨等值线三维显示及利用并行处理提高计算速度的方法。运用多边形填充和“画家算法”,实现了等值线三维显示 ;根据等值线数据量随其属性值而变化的特点 ,设计了采用“卷帘存储法”实现负载平衡的等值线三维显示的并行算法 ;采用“结合扇入法”实现结果合并 ,并采用“运行长度压缩法”以缩短网络通讯时间。在串行机上进行的模拟实验表明 ,所设计的并行算法具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Up to now, detailed strategies and algorithms of automatic change detection for road networks based on GIS have not been discuss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wo different strategies of automatic change detection for images with low resolution and high resolution using old GIS data, and presents a buffer detection and tracing algorithm for detecting road from low-resolution images and a new profile tracing algorithm for detecting road from high-resolution images. For feature-level change detection (FL-CD), a so-called buffer detec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detect changes of features. Some ideas and algorithms of using GIS prior information and some context information such as substructures of road in high-resolution images to assist road detection and extraction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8.
Automatic Change Detection for Road Networks from Images Based on G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p to now, detailed strategies and algorithms of automatic change detection for road networks based on GIS have not been discuss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wo different strategies of automatic change detection for images with low resolution and high resolution using old GIS data, and presents a buffer detection and tracing algorithm for detecting road from low-resolution images and a new profile tracing algorithm for detecting road from high-resolution images. For feature-level change detection (FL-CD), a so-called buffer detec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detect changes of features. Some ideas and algorithms of using GIS prior information and some context information such as substructures of road in high-resolution images to assist road detection and extraction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