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图》1995,(2)
金顶长者──纪念曾世英先生逝世一周年胡毓钜1992年7月在成都召开首次海峡两岸测绘学术交流会,作为发起人之一的曾世英生生,以93岁高龄参加了这一有意义的学术活动。会后组织了一次峨眉山考察,当时曾先生欣然参加。我见他走出缆车,步履安详地登上了金顶。两岸...  相似文献   

2.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和全国政协无党派办公室联合召开的“祝贺曾世英先生从事测绘工作70年暨90寿辰学术报告会”,于今年6月29日在全国政协文化餐厅隆重举行。全国政协、测绘、地名、地学、语言文字各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曾世英先生的亲属、友好等,共160余人出席了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到会向曾先生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3.
《地图》2004,(6):21-22
曾世英先生作为我国现代地图学和地名学的开拓者,对我国地图编绘事业和地名学的创立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他在回顾一生的得失时,谦逊地说”我惭愧,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参加了“《申报》地图”的设计和编纂工作,一是在地名译写规范化上做了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4.
缅怀曾世英老师去年曾老94岁华诞,晚辈们为他祝寿。他还精神矍烁,满怀信心答应我们,努力争取做跨越三个世纪超百岁的老人。今年在中国测绘学会的春节联欢会上,他还交给我一篇论文,同时悄悄地告诉我,可能患有肠癌。他的神态依然十分坦然,十分安详。想不到刚满95...  相似文献   

5.
曾世英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地图学家和地名学家。1899年6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1918年毕业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1920—1929年任职于顺直和华北水利委员会。1930--1946年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历任技正、简任技正,其间于1935~1936年  相似文献   

6.
经过国家测绘局及有关单位多年的努力而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普通地图集》终于出版了,它是一本巨型的地图集。我阅读了几遍,感到这本地图集有所创新,内容翔实丰富、层次分明、印刷精良。这是一本很好的地图集,可供国家及省、市领导人阅读使用,以便了解全国各地的地理、地形、地貌的分布情况。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地图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越来越广泛。我这一辈子从事地图学教学和研究,能在有生之年目睹这本巨型图集出版问世,深感欣慰。《国家地图集提曾世英先生生前在政协提案而列项统制的,而且他早在本世纪3O年代就…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图学界盼望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普遍地图集》现在正式出版了,这是我国地图学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图集》的首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普通地图集》,是由我国地图界老前辈、国家地图集总编委会和国家普通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曾世英先生生前亲自指导,地图学专家、原国家测绘局副局长喻沧教授主持和主编,由中国地图出版社、陕西省测绘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负责组织,一百几十位地图工作者共同完成的全国测绘界的重大成果。该图集全面显示我国地理面貌及其区域特点,较详细地反映我国地形、水…  相似文献   

8.
周岩 《地图》2005,(6):77-79
欧阳缨先生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每当我们编绘、印制和阅读各类地图作品时,就会自然地想起我国现代著名的地图编辑学家、原武昌亚新地学社主编欧阳缨的音容笑貌和他对地图编绘出版事业的执著追求,并对他60多年来为我国地图编绘出版事业的不朽贡献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9.
曾世英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地图学家和地名学家。1899年6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1918年毕业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1920—1929年任职于顺直和华北水利委员会。1930—1946年在中央地质调查所任简任技正,其间于1935—1936年赴欧美七国考察制图,1944—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应盟国美国陆军制图局要求奉派赴美担任顾问。1946年—1947年筹建华夏图书出版公司。1947—1949年和方俊先生合作续编《申报地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解放日  相似文献   

10.
在一九八一年十月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地图编制与地图复制学术年会上,国家测绘总局研究所副所长曾世英同志作了题为《关于国家大地图集继续纳入国家科研计划的情况介绍》的报告。这个报告引起了与会同志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家面积的数值亟待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世英 《地图》1994,(3):19-22
我国国家面积的数值亟待统一曾世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100039)众所周知,我国的国家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这是新中国建立时敬爱的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的。这个约数,实际有多少呢?国家面积有不同的计量习惯。一般在大陆上包括湖泊及河流所占的面积...  相似文献   

12.
牛汝辰 《地图》1991,(3):50-51
一、问题的提出地名与测绘自古就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图不能无名;另一方面,历朝历代政权的更迭、建制的兴废、地名的改易等又必须借助各种地图,才能更好地了解既往、探究原委。可见地图测绘与地名研究相辅相成,有密不可分的源流。”曾世英先生早在1962年就曾指出:“地名是地图主要内容之一,而地图是大量地、成批地、系统地出现地名的场所。用图者往往先查阅地名,然后再看其他地理要素,因此,地名的正确与否成为地图的科学水平及其使用价值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测绘学会联合举行的首届全国教学地图与地图学教育学术讨论会于9月2日至7日在大连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85岁高龄的著名地图学家曾世英同志、国际地图协会副主席(武汉测绘学院副教授)胡毓钜同志、以及其他从事地图教育、地图研究和编制出版的老中年专家,还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中学地理教师及部分青年地图工作者,共100余人。  相似文献   

14.
董鸿闻  沈镜祥 《测绘科学》2007,32(3):190-191
胡明城先生是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他热爱祖国,从事大地测量工作近70年。1948年从美国海军天文台和海岸大地测量局进修回国,长期担任外国测绘科学信息的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和译述,主要著作有《等高观测手册》、《现代大地测量学》、《现代大地测量学的理论及其应用》等。2007年时逢他90岁诞辰,本文介绍他在我国大地测量学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王鞠侯先生1950年8月,进入开明书店任编审、自然编辑室主任。叶至善当时是《开明少年》的主编。他设计了好几个专栏,并去找王鞠侯商量,想请他写文章系统地介绍我国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鞠侯先生虽然是学粹功深的教授、学者,但对写供青少年阅读的科普文章并不外行。几天后,他便写出了第一篇《东南西北》,并着手写第二篇《大小高低》。  相似文献   

16.
<正> 去年九月曾世英、陈永龄等十七名全国政协委员在五届政协会议上提出了一项提案:《国家地图集应列入国家规划,继续编篡和公开出版案》(217提案),提案经政协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查通过。今年一月国务院办公厅致函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测绘总局,指示这些单位共同办理这项提案。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洪懋熙先生诞辰100周年暨逝世32周年。每当我们使用当今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中外中小比例尺的公开版地图作品时,就会自然地联想到,我国现代从事地图编绘出版事业、实行制图工作者与地理、历史、经济工作者的结合和协作的著名地图编辑学家、上海东方舆地学社创始人洪懋熙先生的音容笑貌和为人,并对他40多年来对我国地理教学和中小比例尺公开版地图编绘出版事业的贡献而肃然起敬。洪懋熙,字勉哉,号慕樵,江苏丹阳人。祖父是太平天国的小军官。父亲从小随祖父出征在河南、安徽等地,并从事教育工作。辛亥革命后返回丹阳,先…  相似文献   

18.
《今日国土》2011,(10):46
金岳霖先生是清华大学哲学系的创办者,也是最早把现代逻辑学介绍到中国的逻辑学家之一。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被赞为"中国哲学界第一人"。在熟悉金老的人眼中,他孩子气很重,是个顽童哲学家,而且越老越天真。他喜欢斗蛐蛐,还酷爱养犬斗鸡。他家里除了书以外屋角摆满了大大小小的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1月25日晚20:05,北大医院高干ICU重症监护室,我国现代地图学的开拓者、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创始人和名誉所长,尊敬的陈述彭先生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代宗师,陈述彭先生一生开拓进取,献身科学,为人谦逊,淡泊名利.他的逝世是中国遥感科学领域的重大损失,也让我们失去了一位好老师、好尊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