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理信息系统在车险、财险等保险业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发地定位、故障救援、查勘调度、事故处理、车辆修理、定损理赔都离不开GIS在诸多保险业务中的辅助决策。GIS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可基于"一张图"的区域信息资源管理与应用模式将基础地理信息、灾害信息等外部数据和承保理赔等业务数据在空间上进行有效整合与集成,从客户、标的、时间、空间、灾害指标等多个维度单独或者联合给出灾害风险情况,提供风险数据应用服务和可视化决策分析支持。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作为国土资源信息"十二五"的重要工作,目前正在全国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中如火如荼的开展,但对于国土资源"一张图"的定义和建设方法,全国并无统一的界定和设计,本文在对目前全国各地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作者自己关于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机场净空保护是确保机场周边区域内的各类建设项目和其他物体满足净空限制要求,保障航空器飞行安全的重要工作.针对传统机场净空管理工作中人工计算易出错、数据获取不及时、信息化程度不高等现状,通过分析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以及机场实际净空要求,建立机场净空数学模型,并以图形矢量数据、影像栅格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等空间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定制开发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提供基于"一张图"的机场净空管理新模式,实现净空管理保护工作向管理数字化、空间可视化、信息自动化转变,满足大型机场净空管理需求,为民航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针对黑土耕地资源管理中幅员辽阔、空间基准不一、精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结合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和技术优势,通过本底数据制作、数据库建设、平台研建等关键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黑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大数据平台,并给出实现方案,为黑土耕地资源管理与保护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航标布设作业对人工经验的依赖,提出集成定位数据、测深数据和航道流向信息的航标布设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测深数据计算漂流半径,将漂流半径与流向信息联合确定欲至位,以欲至位与目标位的空间关系实现抛标船引导。同时,分析传统浮标法获取流向图的不足,提出以ADCP断面流向采集并插值加密的方式获取流向图。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集成GPS、测深仪和流向图的航标布设辅助定位系统,实现了不增加硬件成本前提下的航标布设引导自动化,提高了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省级农业农村厅专题数据较多且无统一规范、分布广泛、信息孤岛化、数据更新手段落后、跨部门共享困难等问题,在收集、整合、分析宏观分布的业务信息和应用需求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分布式多源信息集成、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与分析等技术,开展农业农村地理信息共享服务模式研究,设计并实现了省级农业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包括门户、一张图综合分析、数据管理、服务管理、自助制图等子系统.实现了农业农村信息资源与测绘地理信息资源跨部门的整合、应用与共享,借助于国家、省级基础测绘和"天地图·陕西"成果,保证了农业农村地理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鲜活性.通过示范应用的引领作用,推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信息化,满足厅机关及直属单位、社会公众、其他部门的应用需求,提高农业农村数据的共享能力,为农业决策提供了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方法,在农业农村部门日常监管和应急决策中发挥了辅助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基于行政区划的地理国情信息表示方法不能有效地反映区域内部地理国情信息的空间分布特征,信息统计分析处理过程中空间范围不匹配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级网格的地理国情信息表示方法:采用多级网格为统计单元,形成以多级网格为基础的地理国情信息,通过专题图制作实现基于多级网格的地理国情信息表示。最后以天津市武清区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利用检查结果信息,挖掘更高层次的质量信息,针对DLG质量检查记录信息,提出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排列图和因果图对DLG质量检查记录信息进一步挖掘,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提出改善措施。通过实践验证,排列图和因果图的结合是分析、解决质量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快速发现质量主要薄弱点,进而解决质量问题,从而提高测绘成果质量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GPS水准在测图中的实用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大量的GPS资料指出,测图中在较平坦或低丘地区,除利用其平面信息(x,y)外,还可利用其第三维信息(h)。在不增加额外操作要求(即不增加GPS测量成本)的条件下,GPS水准高程精度可满足测图对高程精度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只利用GPS二维信息(x,y)加上用常规水准测量来获得第三维信息(h)的耗费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测资料说明,在较为平坦和开阔地区的地形科中,在不需提高测量成本的情况下,按GPS测量最基本的操作要求,GPS平面和高程精度均可满足测图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张新  陶坤旺  朱翊 《测绘工程》2016,25(3):46-50
地震应急与社会经济紧密相关,也是防震减灾的重要内容。在总结地震应急相关研究与信息服务的基础上,采用网络技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开发基于"天地图"的地震应急服务平台,实现震情实时发布、空间查询定位、灾情实时反馈、直接经济损失快速评估、经济人口信息的统计分析等功能。该平台的建立将为震前预测提供完备、现势的数据基础,为震中救援提供可视化的分析平台,为震后恢复重建的资源调配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精确农业的概念和特点,重点探讨了以GPS、RS、GIS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测绘技术在精确农业中的应用,指出以现代测绘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为支撑的精确农业能够收集土地利用现状、植被分布、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农作物的灾情分布、土壤肥力等多种信息,将信息技术与农艺、农机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农业资源与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并获取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陈篪  徐园  孔彬 《北京测绘》2012,(6):68-70,85
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GIS的应用渐趋成熟,以往设想中的许多应用逐渐成为了现实。比如城市应急反应、虚拟旅游、智能交通、城市规划与设计等领域中,三维GIS都有广泛成熟的应用。尤其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中,三维技术除了能更好地展现三维场景、电力模型等,还能够和灾害模型相结合,进行电力设施灾害结果预测等。本文提出的基于三维空间的灾害数据挖掘方法,涉及灾害分布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挖掘的方法,是一种在三维地理信息技术下灾害分布情况对于电力设施影响程度的数据挖掘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分辨率影像解译理论与应用方法中的一些研究问题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宫鹏  黎夏  徐冰 《遥感学报》2006,10(1):1-5
近年来,不断发展的遥感技术使遥感数据呈现出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时间采集频率的特点。卫星图像空间分辨率已经提高到0.6m级,而航空遥感数字影像分辨率高达0.1m以上。光谱分辨率高达3—4nm。不断发展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能够提高信息提取和监测精度,并拓展遥感数据的应用范围。目前,国外已经加快对高分辨率图像,特别是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在城市环境、精准农业、交通及道路设施、林业测量、军事目标识别和灾害评估中的应用。但是总的情况是自动化程度不高。介绍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信息提取、高光谱和偏振影像信息提取、影像数据融合和高分辨率遥感变化探测等方面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些科学问题及其意义。建议建立图像知识库,改善数据共享环境,为有志于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遥感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获取农田内不同单元小区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信息,并由此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精细化、准确化的农业微观经营管理.由于遥感技术能在不同的电磁谱段内周期性地采集地表信息,因此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其在精准农业领域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在指导农田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杂草控制及收...  相似文献   

16.
文中所叙述的无级比例尺信息提取技术,是基于GIS空间处理技术、空间分析模型、空间查询方法并结合AHP层次分析数学方法,进行模型研究并最终在集成开发环境下模拟并实现了信息提取的过程。本模型的研究是以北京市城区道路为基础研究数据,在DOTNET语言环境下结合ArcEngine9.0组件技术建立信息提取模型,在实验中反复修改模型参数,在保持北京市城镇道路整体轮廓的同时,最终形成了城镇道路的无级比例尺信息提取模型。  相似文献   

17.
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爆发频率高,多年来崩滑坡、泥石流等高危险性地质灾害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财产与生命安全。因此,地质灾害及时预警一直是我国在应急方面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北斗、GPS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组网,GNSS技术逐渐成为当前提供时空位置信息的重要手段,具有数据实时性、设备低功耗、搭建便捷化等特性,成为解决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的理想技术手段。本文利用BDS+GPS+GLONASS时空信息数据,构建了面向地质灾害监测的中长基线毫米级精度的崩滑坡监测解算方法,确定了双差观测的载波相位解算模型。最后在重庆新浦区域展开试验应用,实现了基于高精度时空信息的毫米级滑坡灾害的监测与预警。为预计该区域的地质灾害提供了数据支持,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in particular disaster response phase are highly time-sensitive and dynamic processes, demanding that real-time information reaches disaster responders prior making critical decisions. During the last decade, disaster management has been widely enabled through utilizing spatial data sourcing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collection, access, and usage of disaster information. Currently, there are unique challenges that cannot be met without incorporating in situ sensing a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for sourcing and managing disaster information. These include (1) high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olution of information, (2) broad range of disaster data, and (3) automated operations. Incorporating in situ sensing into the disaster management process can potentially address such challenges by providing data that support all of these requirements. Following an examination of current concepts and methods for integrating multisourced sensors, a framework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integrating in situ sensors for disaster management, is suggested. Based on this framework and its components, an evaluation of the methods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at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of multisourced sensors is a major challenge and has not yet adequately addressed for sensor data enablement of disaster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9.
林愿 《北京测绘》2014,(6):139-141
本文基于GIS空间信息技术,从提高预防能力和减轻海洋灾害的角度,整合现有福建省海岸带地理信息资源,完成海岸带防护工程属性处理,汇编,形成福建省海洋防灾减灾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0.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中,房屋灾害信息数据来源众多,为调查底库快速建库带来很大挑战。本文针对多源房屋数据难以快速提取融合的问题,基于地理空间位置的信息匹配和基于地理空间语义的信息匹配等技术,通过空间数据提取、房屋建筑增补绘、属性信息匹配、属性信息选择,实现了房屋建筑多源信息快速自动融合,为自然灾害普查工作提供了可靠翔实的房屋建筑数据底板。实践证明,该技术成果数据准确可靠,可有效提升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效率,大量降低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