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藏东吉塘地区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察雅县吉塘镇澜沧江以西的酉西和泄巴发现冰海杂砾岩,是藏东地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东首次发现的冈瓦纳相沉积岩,基本特征与青藏高原南部的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相同,而吉塘镇澜沧江以东的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与古生物则是典型扬子型的。冰海杂砾岩的分布范围大致代表冈瓦纳大陆塔尔切尔冰期影响的空间,并具有时代对比价值。这些资料可能说明一个事实,藏东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大陆的东部边界为北澜沧江断裂带。  相似文献   

2.
通常认为黔西南和黔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之下的一套陆缘碎屑岩地层,是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大陆冰盖发育鼎盛时期大幅度海平面下降期间的沉积。最新研究表明,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冰川是由多次不连续的冰川事件构成的。因此恢复该套以陆源碎屑岩为主地层的形成环境和堆积过程,探讨其成因与冈瓦纳冰川发育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查明了黔西南地区该套陆源碎屑岩的地层厚度和砂泥比值空间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选取碎屑岩发育最好的普安龙吟剖面开展沉积体系与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沙子塘组主要是碳酸盐沉积体系,龙吟组和包磨山组主要为浅海陆棚三角洲沉积体系,梁山组以滨岸陆源碎屑沉积体系为主;二叠纪早期黔西南地区的陆棚相泥岩形成于冰川消融导致的海平面快速上升期间,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于海平面晚期高位域期间,而不是形成于冈瓦纳冰川增长期间的低位域沉积。冈瓦纳冰川的推进和消融是龙吟剖面二叠纪早期地层发育样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3.
国际二叠纪地层、环境和资源学术讨论会在贵阳举行“国际二叠纪地层、环境和资源学术讨论会暨国际全球沉积地质计划联合大陆项目、国际地质对比计划359项目(特提斯、环太平洋和边缘冈瓦纳二叠一三叠系对比)和306项目(东南亚古生代一中生代地层Xt比)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4.
西藏北部申扎县永珠地区德日昂玛-下拉剖面中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发育完整,出露良好,化石丰富。该剖面中查果罗玛组碳酸盐岩地层(泥盆纪—早石炭世)和下拉组(中二叠世)碳酸盐岩地层之间的碎屑岩夹灰岩地层,在沉积上表现为冰海相杂砾岩,在古生物化石面貌上表现为特提斯-冈瓦纳古生物群混生。古生物群混生的现象为石炭纪—二叠纪的特提斯生物区与冈瓦纳生物区之间的地层和古生物对比建立了一座桥梁。永珠组中上部地层中同时产有牙形石和腕足类,牙形石的研究表明其时代为晚石炭世莫斯科期,而腕足类的研究则表明其为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这一矛盾预示着在(亲)冈瓦纳相地区晚石炭世晚期地层缺失的意见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5.
在对四川西部巴塘县波格西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剖面研究的基础上,从岩性、岩相分析入手,将该区地层划分为6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根据所含化石确定地层形成时代为泥盆纪至二叠纪。在与邻区岩石地层对比基础上,将木里小区前人已建立的崖子沟组延入本区,修订了波格西组和龙巴组含义,新建了那来组、夺给组和帮相组,选定了剖面层型。从而完善了稻城小区晚古生代岩石地层系统。  相似文献   

6.
在对四川西部巴塘县波格西地区古生代地层剖面研究的基础上,从岩性,岩相分析入手,将该区地层划分为6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根据所含化石确定地层形成时代为泥盆纪至二叠纪。在与邻区岩石地层对比基础上,将城小区前人建立的崖子沟组延入本区,修订了波格西组和龙巴组含义,新建了那来组,夺给组和帮相组,选定了剖面层型。从而完善了稻城小区晚古生代岩石地层系统。  相似文献   

7.
寒武纪,华北、华南板块同位于南半球,均为冈瓦纳古大陆的一部分,三叶虫化石带基本相同,并能逐层对比。奥陶纪至石炭纪,华北板块位于北半球,华南板块位于南半球,二者地层、古生物有明显的差别。二叠纪,两者均位于北半球的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植物茂盛,有利于煤层的形成。三叠纪,两者某些动物群混生。侏罗纪至白垩纪,动物群基本相同或相似。三叠纪,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早侏罗世,完全拼合。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九年,笔者研究了新疆、西藏地区的二叠纪地层及其所含的植物化石后,发现在新疆和西藏的古植物地理分区,以及其对安加拉和华夏、冈瓦纳三大植物区系的关系的研究探讨上是很有意义的。新疆北部地区(即北疆的准噶尔、吐鲁番两个盆地)二叠纪的植物基本上属“安加拉”型,即与苏联库兹涅茨盆地的库兹涅茨植物群相类似(库兹涅茨植物群也称“安加拉”植物群,是以该盆地中的“安加拉”河命名的)。但其中也有不少与华夏植物混生的情况出现。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则是以华夏植物群为主,在北缘亦有混生的安加拉型分子,而藏北是华夏植物区,藏南却是冈瓦纳植物区。总之,新疆、西藏地区在研究安加拉植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二叠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干清  张维杰 《现代地质》1995,9(2):149-161
本文讨论了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二叠纪地层单元的划分及其接触关系,认为本区二叠纪地层应包含大石寨组与哲斯组,缺失晚二叠世沉积;描述了代表本区地层序列演化的典型剖面,并对各单位在区域上的延伸及其对比关系进行了简述,认为本区二在纪地层的区域对比应以火山事件沉积为主线,以地层序列演化及生物化石为标志,而不应以岩性相及厚度为主要依据;根据区域地层序列演化分析,认为大石寨组与哲斯组之间的不整合是本区构造事件的代表性界面。  相似文献   

10.
西藏林周旁多地区晚古生代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重建了冈瓦纳大陆北缘石炭-二叠纪层序地层序列,在详细的岩相,准层序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研究区的含砾细碎屑岩系滨岩浅水冰筏(或浮水)沉积物经密度流再搬运到深水区的产物。旁多群上部滨岸河流相沉积层序的发现,为石炭-二叠纪冰期研究提供了新的沉积岩石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王训练  徐力 《现代地质》1997,11(2):137-144,T002
摘 要  详细的古生态研究表明滇西保山地区何元寨组上部(泥盆系)四射珊瑚生活于温带气 候条件下的与深海盆地毗邻的碳酸盐台地边缘高能浅水环境中‚死后经过短距离搬运‚迅速 埋藏于大陆斜坡中部的静水环境中。保山地区与扬子地区中、晚泥盆世的动物群‚包括四射 珊瑚、腕足类和脊椎动物‚差别很大‚而与西藏日土、印度西北部 Chitral 及尼泊尔 Dolpo 中、 晚泥盆世的四射珊瑚动物群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因此‚保山地区与日土、Chitral 和 Dolpo 同属于冈瓦纳构造域‚与包括扬子地区在内的南亚构造域为宽阔的大洋———古特提斯洋所分 隔‚两边的底栖生物不能自由交流。  相似文献   

12.
广西南部晚古生代放射虫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浩若  邝国敦 《地质科学》1994,29(4):339-345
广西南部钦州、玉林一带硅质岩系中丰富的放射虫化石,可区分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和二叠纪的11个放射虫组合。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组合可与北美和西欧对比。二叠纪组合与以日本为代表的环太平洋放射虫组合和西西里、滇西等地的古特提斯放射虫组合一致,表明了古特提斯与原太平洋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滇西古特提斯多岛洋的结构及其南北延伸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39  
在深化滇西古特提斯构造古地理格局研究基础上 ,提出了区分多岛洋与多岛海的时、空尺度标准。根据藏北羌塘、泰国北部与滇西古特提斯沉积地质学的比较研究 ,论证了滇西昌宁—孟连带北延连接冈玛错缝合带 ,南延与泰国北部隐蔽缝合带相接。泰国东北部著名的难河—程逸缝合带北延很可能潜伏于思茅盆地中新生代红层之下 ,因此古特提斯阶段并不存在稳定的“思茅地块”。泰国西北部湄萨良带存在洋盆硅质岩、海山碳酸盐岩和被动陆缘碎屑岩的构造混杂沉积组合 ,原属“泥盆系”的硅质岩中已发现早石炭世和晚三叠世卡尼期放射虫动物群 ,启示了古特提斯东段存在双子星座式主支洋盆的构造古地理格局。湄萨良带北延最可能与保山地块、腾冲地块之间的潞西三台山蛇绿混杂带相连。滇西北地区原属晚三叠世哈工组内侏罗纪放射虫化石的发现等 ,启示了青藏高原三江带在古、新特提斯转折期古地理演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晚石炭世末期-三叠纪东澳大利亚的鲍恩-冈尼达-悉尼(Bowen- Gunnedah-Sydney)盆地系是位于拉克伦(Lachlan)褶皱带和新英格兰(New England)褶皱带之间的一个长条形的构造盆地。从北部的冈尼达(Gunnedah)到南部的巴特曼斯(Batemans)湾,悉尼盆地是鲍恩-冈尼达-悉尼盆地系南端的一个次级盆地。悉尼盆地的二叠系包括河流、三角洲、滨浅海沉积岩和火山岩地层。南悉尼盆地的西南部二叠系不整合覆盖于变形变质的拉克伦(Lachlan)褶皱带之上。二叠系由下部的塔拉特郎(Tallaterang)群、中部的肖尔黑文群(Shoalhaven Group)和上部的伊勒瓦拉煤系(Illawarra Coal Measures)组成。从晚石炭世末到中三叠世悉尼盆地经历了弧后扩张到典型的前陆盆地的不同阶段:弧后扩张阶段、被动热沉降阶段和挤压挠曲负载阶段。  相似文献   

15.
林甲兴 《地球学报》1985,7(1):103-112
本文论述了鄂西、湘西北地区N-Y生态区和C-G-P生态区的分布和意义。N-Y生态区在该区主要分布于湖南大庸茅岗至四川石柱一线,长约200公里、宽约10—15公里呈北西向的窄长条带。本文以实际资料论证了N-Y生态区的生态环境以及这一环境的古地理特征,认为N-Y生态区实际上为鄂西、湘西北地区上、下二叠统间成煤期之前聚煤凹陷的主要分布地带。因此,N-Y生态区及其周缘地带应为该区煤田预测与勘探的主要方向。该成煤期之后,鄂西、湘西北地区晚二叠世的C-G-P生态区分布在一定条件下继承了N-Y生态区的范围,并且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境和条件,因此对C-G-P生态区分布范围的研究也将有助于在它生存之前聚煤凹陷分布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治平 《地质科学》1988,(4):279-289
中国中、晚石炭世珊瑚化石丰富。各地珊瑚群特征不同,故可分出不同的珊瑚组合。华南地区珊瑚群以犬齿珊瑚目为主,出现大量地区性分子。  相似文献   

17.
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带下石炭统杂多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带1/25万地质填图中,对杂多群进行了重新划分,自下而上分为下碳酸盐岩组、碎屑岩组和上碳酸盐岩组。下碳酸盐岩组为深灰色中层状生物屑灰岩、鲡粒灰岩夹泥岩、细粒石英砂岩,属于台地边缘浅滩相;碎屑岩组为灰色中层状细粒石英砂岩、泥岩夹灰岩、玄武岩,属于三角洲相、陆棚相和台地边缘浅滩相;上碳酸盐岩组为灰色中厚层状生物屑灰岩,见燧石结核和条带,为陆棚相和台地相沉积。丰富的筵类、非筵有孔虫、珊瑚化石,表明杂多群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大塘期-德坞期。根据岩性组合、生物群面貌杂多群与青海南部杂多-囊谦地区杂多群、西藏东部昌都地区马查拉群可很好地对比。  相似文献   

18.
THE FINDINGS OF THE UPPER PERMIAN IN THE CUOQIN BASIN, TIBET  相似文献   

19.
牛志军  吴俊 《地球科学》2015,40(2):346-356
冈瓦纳与欧亚大陆间的昌都地块构造属性存在争议,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生物古地理区系判别.青海南部二叠纪类化 石群的研究表明昌都地块该生物群一直表现为暖水的特提斯型,与华南地区始终表现出更多的相似性,其生物古地理归属应 为特提斯大区华夏-特提斯区华南亚区.昌都地块南界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在早二叠世为划分青藏高原暖水型特提 斯区的南界,不仅是华南亚区与藏北冷暖混合亚区的分界线,也是特提斯大区与冈瓦纳大区的分界线.中二叠世以后该带不再 构成大区界线,但在确定次一级分区界线上仍是一个很好的划分标志;北界金沙江缝合带二叠纪两侧生物群表现出一致性, 未形成浅海底栖生物自由迁移的障碍,不具有生物古地理分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下二叠统分角木茶卡组和肖茶卡组。角木茶卡组为碳酸盐岩夹玄武岩,局部夹含砾板岩,厚1000-2500m。含(蜒)类组合Monodiexodina-Parafusulina,珊瑚组合 Lytvolasma Szechuanophyllum,腕足类组合Costiferina-Neospirifer-Spiriferella等。属冷、暖动物群混生类型。肖茶卡组为碳酸盐夹玄武岩,800-2900m。含(蜒)Neoschwagerina,珊瑚组合Iranophyllum-Waagenophyllum,腕足类组合Neospirifer-Spiriferella-Marginifera等,属暖水型动物群。这些反映了早二叠世时冈瓦纳大陆北缘浅海台地深拗陷带碳酸盐和火山岩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