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进一步加强对各地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工作的指导,提高我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水平,近日,第二届全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成立,并公布了审查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此次公布的名单中,住房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重担任主任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研究员苏经宇担任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叶耀先等8人担任顾问,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于一丁、北京工业大学研究员马东辉等43人担任委员。  相似文献   

2.
《中国勘察设计》2012,(3):14-14
2012年,要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防灾减灾工作部署,进一步做好城乡建设防灾减灾与抗震工作。加强防灾工作部署一是组织各地贯彻落实《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指导各地制定本地区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二是做好《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研究起草工作,适时开展调研,在年内形成初稿。三是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3.
201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将继续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以切实抓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监管为目标,以制定、修订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为重点,加强抗震设防管理体制机制研究,加强新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施工质量监管,加强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继续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积极推动既有建筑抗震性能普查和加固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防灾和工程抗震水平。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作好工作部署一是按照国务院立法计划,做好《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起草工作。二是开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  相似文献   

4.
苏经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同时,还兼任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防灾减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城镇抗震防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与建筑防火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刘志刚副会长热情引荐下,采访了周锡元院士。周锡元院士是我国抗震防灾领域的资深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为使我国在抗震防灾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水平跨入国际先进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采访中,周锡元院士着重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抗震防灾领域取得的主要成果、目前达到的水平和抗震防灾学科的发展前景。很值得从事抗震防灾专业工作的学者、科技人员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6.
院士访谈     
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刘志刚副会长热情引荐下,采访了周锡元院士。周锡元院士是我国抗震防灾领域的资深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为使我国在抗震防灾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水平跨入国际先进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采访中,周锡元院士着重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抗震防灾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目前达到的水平和抗震防灾学科的发展前景。很值得从事抗震防灾专业工作的学者、科技人员学习、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青岛地区是指青岛市及其下辖的五个县级市,即平度市、莱西市、即墨市、胶州市及胶南市。青岛市为著名的工业、港口及旅游滨海大城市,须做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本文为“规划”的基础资料之一。  相似文献   

8.
新闻资讯     
关键词抗震防灾隔震减震技术抗震防灾工作暨推广建筑隔震减震技术座谈会召开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在昆明组织召开了抗震防灾工作暨推广建筑隔震减震技术座谈会。会议强调,要切实做好建筑隔震减震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充分发挥隔震减震技术在提高建筑抗震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应用隔震减震技术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详细了解山阴县境内各类地质灾害及隐患发生的岩土体结构条件,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开展山阴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通过遥感解译、地面调查等手段发现,山阴县境内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山地貌,以第四系、二叠系和石炭系为主,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为减灾防灾和制定防灾规划,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馆藏地质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提供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能源资源调查、水文地质调查、防灾减灾、生态环境和资料管理等地质信息和工作程度,结合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对地质矿产的需求,探索地质调查工作发展新方向,服务地方政府进行地质勘查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引导矿产资源产业走集约、绿色、安全、智慧的发展道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11.
水地球化学测量是地球化学勘查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寻找隐伏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确定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回顾了国内外水地球化学测量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了水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技术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几个方面:基础理论、矿产勘查、环境调查与监测、防震减灾、多方法组合,以促进水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技术的良性发展和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筑物的地震安全性是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我国城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方法理论多针对地上建筑物,而对地下空间的地震安全性研究较为薄弱,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对地下空间的需求。活断层是诱发地震、导致建筑物破坏的的直接因素。考虑到空间关系上,地下空间与断层之间的交互关系为相交或相离。因此,本文将地下空间分为两类:与断层相交的地下空间称为跨断层地下空间,远离断层的地下空间称为远离断层地下空间。本文尝试将断裂带同震地表破裂、地震峰值加速度、地震烈度等地表地震安全性评价考量的要素与地下空间埋藏深度建立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基于震害统计的地下空间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最后,本文选取地下空间利用需求较高的深圳和北京地区为实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李军  褚宏亮  李滨  贺凯  高杨 《中国岩溶》2020,39(4):453-466
文章在分析采矿型崩滑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得出西南煤系地层山区地下采动型崩滑灾害常发生在层状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地层组成的褶皱翼部和核部的陡崖带上,与地形地貌、地层结构与地下采矿工程活动等因素关系密切,并指出薄矿层开采诱发大型山体崩滑灾害的具体过程:①采空后覆岩顶板塌落—覆岩顶板离层,采空区上覆岩层内部及层间自下而上应力传递;②地下水运移通道形成,并加快更大范围岩体结构破坏及扩展,加速了岩体结构面的松动与破坏;③上覆岩层不均匀沉降导致坡脚压裂,山体大型岩体结构面逐渐拉剪或压剪变形扩展,最终山体发生累积损伤与大规模崩滑灾害。此外,传统经验公式的计算方法对此类采矿型崩滑灾害已不适用,建议开展西南煤系地层山区地质结构与地下采动诱发崩滑灾害的相互作用关系、薄矿层采空区上部山体累积断裂损伤—岩体松动、裂隙扩展-岩溶管道流、裂隙流变化的链式响应机制、地下采动型崩滑灾害评价方法等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以推动采矿型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与地下水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发展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各样地质作用所造成的灾害,其中大部分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有地下水的参与。据大量事实统计,地下水与岩土体互相作用所造成的地质灾害具有类型的多样性、机理的复杂性、分布的广泛性、灾害的严重性和可控性等特征。同时,目前在生产和科研实践中对地下水作用致灾的重要性认识及勘察研究投入不够,在地质灾害评价预测中对地下水作用的定性定量分析是个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强调和加强地下水与岩土体互相作用效应的勘察研究。地下水与岩土体间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必然引起二者物质成分、性质和状态的变化。其中尤以地下水位升降和水力坡度的变化影响最大,从地下水作用致灾机理看,有静水推力、有效应力变化、渗透压力增大、水力楔入、冰劈、水的加载、水化、水击、土体冻融、淋溶和沉淀等作用。文中以渗透变形灾害为例分析了地下水与土体的相互作用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勘察工作应以查明地下水的埋深和补给来源,查明沿渗流方向的地层岩性、成因、物质成分、厚度、空间分布和透水性为主。指出防治对策应针对灾害类型、机理、地质环境、保护目标不同,既以治水为主,又要区别对待,与环境保护同步考虑。  相似文献   

15.
毕冉 《地质与勘探》2016,52(4):712-717
地铁已成为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和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预估和降低地震灾害的影响,以西安盾构地铁区间隧道为例,建立了地铁隧道区间三维计算模型,进行三维抗震时程响应分析。采用粘弹性局部人工边界模拟地基结构的半无限性,利用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的地震动参数作为参考,考虑相位随机性影响,拟合地震动时程样本,建立了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地震发生时,顶部、底面、侧面、以及联络通道处虽产生变形影响,但均在规范规定范围内;位移时程曲线、位移分布云图、拉压应力云图清楚显示区间结构在地震持续时的抗震情况,数据表明结构最不利位置在联络通道处,而内力和变形均满足规范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构造、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构造、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研究都是开展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基础性地质工作。在综述新构造、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的基本含义、相互联系与区别、主要工作内容及方法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提出了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工作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和对未来工作的几点建议。最后,重点介绍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开展活动构造体系和玉树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成果。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汶川Mw7.9地震的强地面震动在龙门山前地区造成大量的砂土液化、喷砂冒水等地震灾害现象。震后野外调查发现,砂土液化点主要分布于地下水位只有几米深的山前河流的低阶地处,以大面积砾性土液化为特征,约58%的液化点位于距北川断层20~35km的范围内。对喷水高度及喷水过程进行了详细记录,喷水高度与峰值加速度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喷水高度异常点(2m)集中于山前断裂系统近地表投影处。汶川地震中喷水高度异常、砾性土液化的位置与山前断裂系统的吻合性说明,沉积盆地内的地质构造可能在砂土液化强度和与震动相关的地震灾害方面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在类似的地质和水文环境中,除主震的断层错动外,应考虑地质构造在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建筑物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贵州地区岩溶普遍发育,岩溶区矿产资源丰富。由于含矿层及上下部地层含水性强至极强,矿产开采过程中水害问题突出。大型地下堰塞水体是形成矿井突水的主要水体之一,因其隐蔽性高,防范难度极大。阐明大型地下堰塞水体成因及其形成矿井突水的特点,对矿山生产防水治水有重要意义。以赫章县珠市铁矿山2015年“11·22”突水事故为例,在对突水矿井开展技术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矿山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对断层构造部位的岩溶发育特点、地下水径流、赋存状态以及形成矿井突水的水源类型、各类水体形成突水特征等分析,揭示了岩溶区大型地下堰塞水体的形成机制; 阐明了该类水体形成矿井突水的一般特征及突水征兆; 明确了造成赫章县珠市铁矿山矿井突水的水源为大型地下堰塞水体,事故系矿井爆破掘进过程中揭穿大型地下堰塞水体下部岩溶管道所致。大型地下堰塞水体形成矿井突水有其独特性,针对性地开展矿井防治水工作,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水措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大型粉煤灰坝模型抗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建斌  周立运 《岩土力学》2006,27(7):1109-1113
以某电厂填顶高程170,180,230 m灰坝的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基本动力特性试验,进行了在有干滩和无干滩两种工况下模拟Ⅵ度与Ⅶ度地震烈度的响应试验和破坏试验研究,同时对用3种不同灰渣拌合料加高的180 m高程灰坝模型进行了抗震性能做出评价。研究结论对灰坝抗震理论的研究和减震防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盐津县境内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地面裂缝、潜在不稳定斜坡等多种地质灾害并存,其形成原因主要与大气降水强度、河水淹没和侵蚀作用、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结构、地震及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等相关。针对该县目前地质灾害形势,提出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