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井下弱磁观测环境狭小,测量精度要求高,但方便实时上传数据,可实现自动测量等特点,设计并制作了一种适用于井下绝对观测的氦光泵磁力仪单片机的频率计。频率计基于Cortex-M3内核的ARM芯片,通过定时器的外部时钟模式进行定时计数,在中断函数中进行计算,得到信号频率。多次实验后,为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使用32 MHz有源温补晶振为芯片提供主频信号,提高了主频精度,减少程序对CPU的资源占用率。实验结果表明:频率计精度较高,满足项目需求。系统误差稳定,在840.70 kHz—1.96 MHz的弱磁测量范围内,误差均为1 Hz,易结合误差原因通过软件补偿实现高精度测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精度动态频率测量系统。它能以较高的采样频率,对一动态变化的频率进行自动测量,并将数据存盘。即使被测频率比较低,仍能取得很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3.
频率域电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回顾了电法勘探的发展历程,分析、比较了电法勘探发展的各个阶段、各种频率域电法的优点和不足,着重介绍和论述了an序列伪随机电法具有主要频率成分丰富,各主频信号强度基本相等不随频率增高而减弱,频率间隔对数均匀、分布合理,覆盖的频率范围宽等一系列优点.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频率域电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针对平稳随机地震动谱拟合问题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谱拟合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新的具有分段均布随机频率的拟合模型,并与几类常用的谱拟合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拟合模型的频率牧场生对拟合功率谱与反谱具有显著的影响,算例表明,当结构的自振频率与拟合模型的分量频率接近时,计算的响应值明显偏大,对于小阻尼情况,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排架支承式渡槽自振频率的简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于排架支承式渡槽自振频率的简化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对于竖向力、柱和横梁的刚度的相对变化对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从研究结果可发现随着竖向力的增加该结构的自振频率逐渐降低,柱和横梁的刚度的相对变化对于结构的自振频率有比较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渡槽结构的设计计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河北唐山地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谱分析的方法,利用首都圈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唐山地区2002年ML2.0以上的58个中小地震的波谱,进而估算了地震矩、拐角频率、应力降、震源破裂半径,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拐角频率和应力降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地震矩与震级、拐角频率与震级的关系密切,证实结果可信、稳定。  相似文献   

7.
地震波拐角频率对地震序列的依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皎口、海城、陡和、浑源等地震序列的地震波记录,研究了拐角频率随地震序列进程的变化特征。为了消除地震震级对拐角频率趋势性变化的影响,求得了每个地震的拐角频率与序列中同震级地震拐角频率的比值随地震序列发展而变化的曲线,较好地反映出该比值的发展进程;即在一个前一主一余地震序列中,同震级前震拐角频率高于余震拐角频率;而对震群地震序列则看不出这种变化。利用地震序列外围地区适当范围小震资料的拐角频率作为背景值,其比值曲线同样很好地反映出地震序列发展的规律。本方法可以作为对地震序列发展趋势进行较客观评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岩体裂隙充水后对拐角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在浙江温州的珊溪水库发生了一系列水库诱发地震,其拐角频率明显小于同震级的构造地震。本从二相介质理论出发,讨论了水库岩体在扩容、流体渗入饱和和强度弱化过程中波速和波速比的变化以及对拐角频率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当孔隙度为0.15,岩体弹性模量减小23%时,拐角频率可以减小约29%。由此解释了水库诱发地震拐角频率偏小主要是由裂隙发育和库水渗透扩散使地壳浅部岩体强度弱化引起的。因此拐角频率可以作为区别两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锁相环数字频率合成电路研制的质子磁力仪测程标定信号源,其频率准确度和稳定度都保证了维修和标定的要求,经实验证明,可靠性和抗干扰性强,解决了实际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立式储罐基础隔震动力反应特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基于文献[1]建立的立式储罐基础隔震体系,针对阻尼,波高,隔震震频率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给出了工程设计所需的隔震频率、阻尼比并分析了隔震周期对波高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零偏移VSP资料估计介质品质因子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峰值频率移动法估算零偏VSP资料的品质因子Q.该方法用Ricker子波和匹配地震子波分别逼近零相位和混合相位的震源子波,得到了峰值频率移动法估计Q值的公式.进而针对常规方法估计的地震子波峰值频率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估计地震子波峰值频率的特征结构法.通过合成零偏VSP资料的仿真试验,验证了峰值频率移动法估计Q值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与快速Fourier变换和Burg最大熵方法相比较,特征结构法得到的峰值频率和Q值精度高一些.仿真结果也表明,用峰值频率移动法估计Q值时需要选取恰当的子波参数,否则影响Q值估计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列车运行对民宅影响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斌 《华南地震》2003,23(1):93-97
利用工程振动测试仪器,对位于铁路路旁的两座民宅的自振频率进行了测量,同时,在几种不同状况的列车运行时,对这两座民宅的频率、速度值进行了测量,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对比,判定列车运行是否会引起房屋损坏。  相似文献   

13.
平稳地震动过程功率谱拟合及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平稳随机地震动过程的功率谱拟合问题,分析比较了4类常用拟事模型,发现其中3类模型存在谱收敛性方面的问题,对此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提出了一类新的满足谱收敛性的拟合三角角数模型,该模型利用分段功率谱密度函数生成各频段的随机频率,反映了功率谱对不同频段内频率随机性的影响,并且便于控制拟合三角级数中的频率成份。由于人造地震动在工程抗震研究上的重要性,本文研究成果对于正确生成地震加速度时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曾健 《地震学报》1997,19(3):246-253
基于单次散射模型的尾波功率谱分析法,利用四川省地震局与日本东北大学共同建立的成都遥测台网地震波实时处理系统记录的50个地震的数字化地震波形资料,计算了成都遥测台网区域地球介质对应于几个不同频率的Qc值.发现在1.0~20.0 Hz频率范围内,Qc值随频率的变化近似服从幂函数关系Qc=Q0f n.其中Q0值在60.83~178.05之间,平均值为117;n值在0.713~1.159之间,平均值为0.978.结果表明,成都遥测台网区域Qc值对频率有强的依赖关系.与世界上其它地区所得到的结果比较,成都遥测台网区域Qc-1值及其随频率的变化与构造活动强烈地区的值类似,具有强的频率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小波变换在少震、弱震区地下水位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利用小波变换和多尺度分析原理,对位于少震弱震区的湖南的具有不同变化形态的6口典型井4年的水位日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多尺度分析可以很方便地将水位日均值序列中的高频部分与低频部分分开,而且对不同井孔的含水层系统而言,分离出去的频率成分的主模是不同的,这反应出不同井孔的含水层系统对同一频率的响应存在差异,主模的频率反映了正常背景下井孔-含水层系统的优势频率。Morlet小波分析的结果对时间序列的突然变化和周期结构都有很好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Biot理论的唯象修正对S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复模量引入Biot方程后,在一维条件下通过S波的波动方程研究了S波的传播特性,S波的数值分析显示在频率域或温度域上都能获得热弛豫衰减峰和Biot衰减峰. 在频率域上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两峰相向位移,在温度域上,因频率的变化也发生相对移动. 随着温度和频率的不断提高,两峰发生叠加,叠加后两峰互换位置. 低频或低温段的热弛豫峰移到了高频或高温段,高频或高温段的Biot峰移到了低频或低温段.由于两峰的衰减机制不同,导致S波波速随频率或温度变化规律的复杂性. 这些规律已部分被共振实验所证实,证实该理论模型具有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反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Atkinson方法,基于遗传算法,利用呼和浩特数字地震台网7个子台记录的9次质量较高的地震事件资料,计算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品质因子Q值和非弹性衰减系数c(f)。在所研究的频率范围内,前者和频率.厂有很好的线形关系:Q(f)=116.8f^1.000后者与频率.厂的变化关系不明显。在此基础上采用Moya方法反演了7个地震台的场地响应和地震的震源参数,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频率域内7个基岩台站的场地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放大作用,其次震源参数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本文还详细介绍了Atkinson方法和Moya方法的原理和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18.
尹力峰  宋立军 《内陆地震》1995,9(3):266-270
讨论了以剪切变形为主的框架结构自振频率和地震作用的计算问题。根据豪尔塞计算法求结构的自振频率;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结构的地震作用。在考虑不同边界条件后,详细叙述了两种实用计算方法,给出“自顶向下位移法”和“自底向上剪力法”的求解结构的自振频率和地震作用的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反演和相互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立新  郑斯华 《地震研究》2004,27(4):296-300
利用呼和浩特数字化地震遥测台网7个子台记录的9个质量较高的地震事件资料,基于遗传算法,采用Atkinson方法,计算得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品质因子Q值和非弹性衰减系数。在所研究的频率范围内,非弹性衰减系数c(f)与频率/的变化关系不明显,品质因子Q和频率f有很好的线性关系:Q(f)=116.8f^1.000。采用Moya方法反演了地震的震源参数,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震源参数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详细介绍了Atkinson方法和Moya方法的原理和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20.
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不但会出现顺风向平均风响应和脉动风引起的风振响应,而且必然同时出现横风向旋涡脱落风振,当横风向旋涡脱落频率与结构的某阶自振频率一致时,结构会产生极大的横风向共振,以致引起结构的损坏或破坏。在阐述横风向旋涡脱落频率共振的基本原理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对某一电信楼的避雷针结构进行了横风向风振(旋涡脱落)的校核与计算,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与建议,为避雷针的进行风振控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