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对陇南煤田已知煤矿点有关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该区侏罗纪煤系的沉积特征和古构造展布特征。结果表明,陇南煤田的古构造对含煤沉积的控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古河流展布和古气候的控制而体现的。不同层位的煤层,其下面普遍有河流相沉积,说明煤层是在古河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于成煤的气候自早侏罗世至晚侏罗世,具有由西向东迁移的特点,因此,陇南煤田的找煤勘探应沿古武都河的西北—东南延伸方向开展。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下二迭统龙岩组分布广、厚度大、层序全、化石丰富,是华南地区下二迭统发育较典型的含煤地层,研究该组地层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不仅对我省而且对华南地区同时代含煤建造和古地理变迁的研究,开展找煤工作,都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是在我省煤田预测工作基础上的一个总结。所以应该说是集体劳动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龙岩煤田深部地质特征及煤系地层之上的各类盖层特征分析,从沉积环境、同沉积构造及后期构造等方面,研究其对童子岩组煤系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其深部煤炭赋存条件及规律,通过勘查案例,提出隐伏区下找煤思路,即推覆体、滑覆体、红层、火山岩下找煤(简称"四下"找煤)。通过分析龙岩煤田隐伏区深部煤炭资源潜力,指出找煤方向,为该区煤田深部勘查和资源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搜集和整理了我国南方地区的第三纪煤田地质资料,利用沿几条主要断裂线的河流作地貌及含煤地层的联合投影,结合聚煤过程前和聚煤过程中的构造、沉积——古地理和植物状况对煤田展布的规律性作了探讨。认为:(1)我国南方第三纪煤田集中分布于三江褶断带及扬子断块西南部位,含煤地层由老到新沿古断裂渐次发育的侵蚀面不断向北西方向扩展;(2)在区域范围内,时代相同的含煤地层都有水平分布高度的近似性,由两广向藏北含煤地层为奠基于燕山运动前的山地侵蚀—→沉积模式,藏南则属喜山运动影响急剧地区,其沉积模式显然不同;(3)通过植物孢粉组合特征与现今植被对比,论述了藏北——云南高原面上新世含煤地层的沉积高度,藏北高原面在上新世以后有较大幅度的抬升,云南高原面则处于相对稳定状态;(4)论述了山间带内构造、侵蚀作用与聚煤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构造运动对含煤沉积的影响;(5)指出了岩溶发育区与含煤地层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黄陇侏罗纪煤田位于鄂尔多斯凹陷盆地南缘,煤田中东部地区北东-东西向褶皱发育,西部地区北西向断裂发育。受三叠系古地形影响,富县组起到填平补齐的作用;煤田内发育的褶皱不同程度控制了成煤期延安组的沉积和赋存状况,背斜古隆起处延安组沉积薄,含煤性差,向斜古洼地处延安组沉积厚,含煤性好;成煤后在区域构造背景下,盆地一度抬升,煤田东、南部含煤地层遭受剥蚀,西部发育的后期断裂构造破坏了煤层连续性。综合分析认为,煤田主要受成煤期同沉积构造控制,依据煤层赋存规律与控煤构造的关系,预测在永陇矿区陇县东部-千阳北部、陇县南-千阳一带为找煤有利区。  相似文献   

6.
自家浦煤田的含煤地层为早石炭世的马查拉组,为马查拉煤系。通过对马查拉煤系沉积剖面的细致分析和研究,对自家浦煤田马查拉煤系沉积相的归纳总结,判断煤田的沉积环境,还原了自家浦煤田早石炭世马查拉煤系的构造一岩相古地理格局。并且以此为基础,在认真研究自家浦煤田的控煤因素之后,剖析该煤田的主要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收集研究甘肃省阿干煤田及周边以往钻孔资料,梳理了阿干煤田及周边构造单元中生代地层分布特点,还原了阿干煤田一带自中生代以来构造及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一是印支运动末期至燕山运动早期盆地沉降充填阶段,主要控制侏罗系地层沉积,中侏罗统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兴隆山隆起区及周边的阿干煤田、水岔沟煤田、高家湾—羊寨坳陷等地区;二是燕山运动中晚期兴隆山隆起抬升阶段,主要控制白垩系地层沉积,主要分布在阿干煤田以西的广大地区。通过恢复侏罗系地层原始沉积范围及后期改造过程,确定了中侏罗统含煤地层赋存的有利区在阿干煤田、水岔沟煤田及高家湾—羊寨坳陷内,这些区域均为兴隆山隆起抬升剥蚀后中侏罗统含煤地层残留区。其中阿干煤田、水岔沟煤田已证实有可采煤层赋存,高家湾—羊寨坳陷面积是阿干煤田的近两倍,与阿干煤田、水岔沟煤田为同一套沉积体系,具备良好的找煤潜力。  相似文献   

8.
赤峰—铁岭盆地群分布在建平—铁岭古隆起带上,主要煤田有赤峰的元宝山煤田和平庄煤田、阜新煤田、三台子煤田和铁法煤田等。除三台子煤田为坳陷型盆地外,其余均为断陷型盆地。断陷盆地的一侧或两侧具有同沉积主干断裂,断裂沿NNE—NE方向展布。盆地群内有两个含煤层位,下部称沙海组,上部称阜新组。古地理环境为内陆山间(或山前)盆地型,含煤沉积是由湖泊相、沼泽相和冲积相所构成,其中以湖相沉积占显著优势。由于是陆相沉积,聚煤盆地本身的地形比较复杂,又加上各种局部因素的影响,所以,盆地内含煤性的变化较大,但仍有规律可循。沙海组煤层沉积时,盆地处于缓慢裂陷阶段,煤层在沉积过程中,地壳动荡致使沉积环境发生变化,煤层间常夹有粉砂岩、泥岩,致使煤的自然分层很多。如三台子煤田二井田内的沙海组含煤地层含有2~39个分煤层,纯煤厚一般为8m,可采厚一般为6m。阜新组煤层沉积时,盆地处于由急速裂陷转为相对缓慢回升时期,使盆地下沉速度与植物遗体的堆积速  相似文献   

9.
郭振明 《地质论评》1983,29(2):165-165
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11月22—28日,在昆明云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召开了南方含煤沉积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煤炭科学院地质勘探分院副院  相似文献   

10.
贵州晚二迭世含煤地层分布广泛,为该省主要的含煤建造。笔者近几年参与煤田预测工作,对其沉积特征,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并结合沉积古地理、古构造分析探讨其成煤规律。限于资料和水平,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海相成煤论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海相成煤论的提出与深化,必将带来含煤沉积学诸多领域的新变革与新进展。本文从泥炭坪海相成煤模式、现代热带红树林潮坪比较沉积学研究、关于含煤建造中的潮汐沉积与陆表海性质、台地、堡岛及其复合的含煤建造沉积体系、聚煤盆地的地质事件及其沉积记录、煤田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论及巨型聚煤盆地的整体研究诸领域论述了所取得的成果与新时展,从而丰富和深化了海相成煤论.为重新认识我国晚古生代巨型聚煤盆地,探求新的聚煤规律,扩大新的煤炭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妥坝煤田内沉积剖面的系统研究分析,对妥坝煤田的沉积相进行总结,判断煤田的沉积环境,恢复了妥坝煤田二叠世构造一岩相古地理格局。在认真研究妥坝煤田控煤因素,特别是控煤沉积环境及控煤构造样式基础上,研究后期地质事件所诱发的主要构造活动对煤层的影响,剖析了该煤田的主要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土门格拉煤田沉积剖面的系统研究分析、沉积相进行总结,判断煤田的沉积环境,恢复了土门格拉煤田晚三叠世构造一岩相古地理格局。在研究土门格拉煤田控煤因素,特别是控煤沉积环境及控煤构造样式基础上,研究后期地质事件所诱发的主要构造活动对煤层的影响,剖析了该煤田的主要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南部的平凉市安国-峡门-小湾子一带。通过对该区二叠系山西组沉积特征研究,对赋煤地质条件和煤炭资源勘查前景进行了评价。本区二叠系山西组含煤沉积、成煤条件受古隆起及其决定的古地理环境的影响,沉积物源供给区主要为研究区南部,沉积环境为曲流河及三角洲,沉积期后构造作用导致了已沉积地层的剥蚀、变形等,致使二叠系山西组煤层在研究区分布面积小、结构复杂、稳定性差、原煤灰分高。本区山西组含煤地层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区内未能形成并保留规模较大的煤田,找煤工作应选在安国-峡门-小湾子向斜及周边进行。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讨论会”1984年9月16日在山西太原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89个单位135人。山西省科协、省地质学会、省煤炭学会、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的领导到会祝贺。会议收到论文及摘要86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木里煤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含煤盆地发展模式、含煤地层沉积体系的分析,初步总结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的煤层沉积规律。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江仓组下段(J2j1)和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其中,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最发育,是聚乎更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整个煤田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性的构造运动,对含煤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控制作用。含煤地层形成过程中总的沉积环境或地貌景观为山间盆地型的开放式泄水湖泊环境类型。通过对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井田含煤地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含煤地层划分及各矿区煤层对比关系的统一方案,从而基本解决了木里煤田以往在含煤地层划分与对比中所存在的对比不清、划分不明的现象,为该区煤层对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抚顺煤田位于抚顺—密山断裂带的西南,为一近东西向不对称向斜盆地。向斜西端封闭,两翼向东展开。绝大多数煤层出露在煤田西部南翼,且具露天开采的条件。抚顺煤田赋存有巨厚的煤层。抚顺群结构简单,岩性岩相稳定,旋回结构清晰,标志明显,易于识别;有别于古、中生代含煤地层。本文拟通过抚顺群一些特征的认识,着重对含煤地层抚顺群的沉积相与旋回结构进行探讨,进而对其沉积环境进行讨论。本文是在参考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观察,提出我们的初步看法。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缺点和错误,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18.
钟蓉  陈芬 《现代地质》1996,10(3):295-302,T002
通过对辽西石炭纪含煤地层的详细研究,发现辽西石炭系不仅有太原组而且有较厚的本溪组,在地层及沉积特征方面与内蒙古大青山煤田的石炭系十分相似。两煤田均形成于近山滨海平原的古地理环境而非前人认为的山前冲积平原。作者在杨家仗子煤田7#煤顶板发现的沉凝灰岩层可以与华北地台东部太原组中部遍布全区的火山事件层对比  相似文献   

19.
刘焕杰 《沉积学报》1988,6(2):42-49
本文论述了陆表海障壁海岸环境是我国南方晚古生代含煤建造的主要古地理条件,潮汐沉积是含煤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煤层形成于潮汐流为主要水动力条件的泥炭坪环境中。论文提出了泥炭坪属于潮坪环境,而不是泥炭沼泽的论点;探讨了泥炭坪的成因标志及其所形成的煤层特点;最后指出了这些特点将成为煤田的普查、勘探、开采和利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贵州地处扬子地台的西南缘,晚古生代受南北向挤压产生黔中隆起,同时在隆起南侧形成EW向纳雍—瓮安断裂,以此断裂为界,北部隆起,南部坳陷。在黔北台隆区内分布有毕节煤田、黔北煤田、黔东北煤田;黔南坳陷区分布有六盘水煤田、黔南煤田、黔东南煤田、织纳煤田、贵阳煤田。受构造控制,黔北台隆区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厚度普遍小于黔南坳陷区,含煤性也较黔南坳陷差。根据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差异,自西向东分为宣威相区(陆相)、龙潭相区(过渡相)和吴家坪相区(湾相)。黔北、六盘水、织纳煤田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三角洲发育,特别是织纳煤田受一组共轭剪切断裂及黔中断裂影响,整体呈三角坳陷,有利于碎屑物堆积,在其广阔的三角洲间湾发育了较好的泥炭沼泽,聚煤条件好,形成50余层煤,平均总厚度38.76m。陆相区的毕节煤田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含煤10余层,煤层厚度变化大。黔东北、黔南、黔东南煤田以海相沉积为主,黔东北、黔东南煤田仅在底部含煤,层数少,仅一层可采。古构造、沉积环境是影响各煤田含煤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