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地质时代》杂志1977年第11期报道,美国地质调查所成立于1879年。该所历任所长的简历情况如下: 1.C.金(1879~1881)曾任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北纬40度美国地质探查队主任。1881年辞去职务,投身于商业界和私人研究。 2.J.W.鲍威尔(1881~1894)曾任地质总局调查科非正式任命的地质主任,并担任过史密斯学院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由于健康原因,同时由于国会反对他的计划而大大削减了该所的经费,他辞去了所长职务。 3.C.D.沃尔科特(1894~1907)曾任该所地质学与古生物学的地质主任。辞职后任史密斯学院院长。 4.G.O.史密斯(1907~1930)曾任该所岩石研究室的地质主任。辞职后担任新建的联邦动力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2.
今年五六月赴苏考察期间,我们先后访问了苏联地质部现有的两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一所是成立近五十年的著名的全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座落在莫斯科近郊,是直属地质  相似文献   

3.
应紹奋 《地质科学》1959,2(1):18-21
成矿预测图的编制是一个新的工作,是苏联B.A.奥布鲁布切夫院士在1932年首先提出了对金属成矿进行预测,后有阿尔汉格尔斯基和C.C.斯米尔诺夫两院士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奠定了初步的成矿预测的理论基础,在1951年以后,苏联哈萨克斯坦科学院地质科学研究所,编制成功150万分之一的中哈萨克斯坦的主要矿种预测图。它不仅指导了实践找矿工作,并进一步丰富了成矿预测的理论。在我国,这项工作也逐渐在开展起来,现将我们在工作中所收集的有关成矿预测图的编制方法和要求,以及一些体会介绍出来以供参看。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科学院实验矿物研究所于1969年由世界著名的地质和岩石学家D.S柯尔仁斯基院士领导创立。现任所长V.A.Zharikov院士。该所现有320位工作人员,其中80位是科研人员,其余大多数是技术专家。全所拥有十二个研究实验室,八个技术组,一个设计组和一个实验工厂。现将该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1963年后半年,在西西伯利亚地质局沙累姆勘探大队,曾对A.A.斯柯琴斯基矿业研究所设计的-5型与苏联国家地质委员会中央设计院研究出的-3A型沉入式液动冲击器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冻土研究所从1991年开始联合进行中亚高山冻土研究工作。苏方参加者有A.戈尔布诺夫、E.叶尔莫林和C.H.提特科夫等;中方参加者有邱国庆、曾仲巩、王淑娟、赵林、金会军等。1991年工作重点在苏联外伊犁阿拉套山,中国天格尔山和博格达山西段,进行了路线考察、钻探、电探和坑探工作。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地质实试研究所,具有三十多年实验和科研的历史,是部五个大区测试中心之一.多年来,该所依靠其技术和设备上的优势,在承担中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的岩矿测试和实验研究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同全国其他单位一样,该所长期处在国家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之下,靠事业费包干,单位和职工的经济利益同工作成果不挂钩,外无压力,内无动力,工作没有活力.一九八四年,经部、局批准,开始试行改革,并是部地质实验工作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三年来,该所认真贯彻中央及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苏两国科学院协议,我们于1987年7月2日至16日在苏联进行了冻土科学考察和访问。对苏联研究冻土的主要机构及其研究方向、任务、成就及主要科研骨干有所了解,为两国冻土学界今后进一步交流和合作打下基础。同时亲眼看到苏联冻土区一些工程建设情况,也使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现将我们耳闻目睹零碎情况整理作一介绍。 一、在西伯利亚的考察访问(7月4—12日) 1.访问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冻土研究所。 苏联科学院冻土研究所1939年成立于莫斯科,1961年部分迁至西伯利亚雅库兹克市,改造为西伯利亚分院冻土研究所。该所所长是苏联科学院院士、著名冻土学家,副所长是(地理科学博士)。我们这次考察和访问由副所长亲自安排和接待。  相似文献   

9.
此稿为苏联专家A.C瓦良卓夫同志对东北某矿区地质人员所提有关含矿白云岩研究方法问题的答复。文中若干地方编者曾略加改动。——编者  相似文献   

10.
范培国 《岩矿测试》1991,(3):181-181
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化学所所长Буэ-ник和核分析室主任Иваненко于91年6月18—25日对地矿部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进行了回访。访问期间在测试所作了学术报告,现仅将该所核物理分析方法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作一简短报道。核物理分析方法是70年代中期在化学所发展起来的,所用~(252)Cf源是反应堆研究所研制的。~(252)Cf源的研制成功打开了化学所分析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苏两国政府换文确定,1984年12月27日至1985年1月18日,以苏联地质部副部长雅尔莫柳克(B·A·)为首的苏联地质代表团对我国进行了访问,代表团成员有:全苏矿物原料和地质勘探经济研究所所长费多尔楚克(B.)博士、全苏石油地质勘探研究所副所长克列舍夫(K.A.)副博士、苏联国家科委矿产资源处副处长多尔戈波洛夫(B.M.)副博士、苏联科  相似文献   

12.
苏联某含金硫化物矿床产于上元古界沉积变质的黑色页岩建造中.该区金矿有两种类型:含金硫化物建造和含金石英脉建造.根据矿物共生组合,矿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二阶段是金矿化的主要阶段.??维库洛娃等对该区的矿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综合研究,认为各个矿物共生组合都有其结构,构造和矿物学特点,并且有相应的具有其标型特征的黄铁矿.  相似文献   

13.
50年代末,为开发西伯利亚,苏联在伊尔库茨克建立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地理研究所,由苏联著名自然地理学家和地植物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B.B.索恰瓦担任所长。索恰瓦把新的系统论思想引进该所的自然地理学(景观学)研究,提出了关于“地理系统”的概念。同时,该所在西伯利亚先后建立了六个自然地理定位研究站,用索恰瓦提出的“综合定序法”对地理系统各组分和自然状况进行全面的、同步的观测,开展实验景观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方法分析地理系统的动态、演化、结构和功能作用,建立  相似文献   

14.
傅君亮 《地质论评》1959,19(6):288-290
近年以来,苏联出版了两本有关第四纪调查方法的新著,一本是全苏地质科学研究所С.А.雅可甫列夫(Яковлев)主编的“第四纪沉积的研究与地质测量方法指南”(分两册,1954-1955);另一本是由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全苏地质科学研究所的С.Г.博奇(Боч)、В.И.格罗莫夫(Громов)、К.В.尼基福罗  相似文献   

15.
应苏联科学院岩石圈研究所的邀请,我们于1990年8月间,短期考察了苏联西近贝加尔地区的构造地质。苏联科学院岩石圈研究所、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将该区作为典型地区,开展了地层、构造,同位素年代、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近年来取得了明显进展。资次重点考察了构造地质方面,这不仅在取得成果本身,而且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方面,都使我们得到启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1980年,笔者在闽西南考察铁矿期间,在德化阳山铁矿区见到??状磁铁矿,这是冶金地质二队的同志在钻孔矿芯上首次发现的.含??粒的铁矿为致密块状,含铁50%左右.??粒直径1~2毫米,具同心圆环带构造,肉眼可见明显生长纹.??粒主要成分是磁铁矿,细粒至微粒结构;核心由泥质物、石英、透辉石、石榴石等组成.当矿石发育透辉石微细条带  相似文献   

17.
网顶石是1954年10月在我国某钨矿采矿时为群众所发现.1955~61年,冶金地质223队、910队、935队等先后对该矿床进行过工作.1957年××有色金属矿务局对该矿物进行过化验,××省冶金地质分局检验所做过鉴定.1958年秋,苏联A·A·别乌斯将矿物标本带回国做过化学全分析(表3).1959年,××省冶金研究所、地质局实验室也曾分别对该矿物作过一些研究.网顶石曾被认为是"富含钍磷硅酸盐类的新矿物"、"磷钍石(Smirnovskite)"等.但由于工作局限,始终未得出确切结论.  相似文献   

18.
前言     
编辑部 《地质与资源》2012,21(1):3-I0001
<正>2012年是《地质与资源》改版后的第三年,也是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回顾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走过的五十年,我们有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感悟。五十年来,老一辈地质工作者,把他们的青春和汗水洒在了东北大地,谱写了一份又一份的科研报告,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科技成果和探索诗篇。  相似文献   

19.
据台湾报刊报导(1987年8月5日),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能源与矿业研究所近三年来对台湾省重要城市进行了系统的环境地质调查。该所把遥感技术和电脑运用于地质科技与地质资讯的研究发展上,并获得了该院1987年度科技成果贡献团体奖。现调查进入第三年,本年度进行的主要地区有:台北县、桃园县、新竹市、苗  相似文献   

20.
杨敏之 《地质科学》1959,2(11):353-353
“金属矿床地质”(?)在苏联科学院的主持下于本年1月份开始创刊。每年刊出六期。由A.T.别杰赫琴院士主编。“金属矿床地质”的创刊,对于满足苏联七年计划中对矿产资源所提出的要求以及对于完成苏联当前地质工作的以下两项新任务无疑地将会做出亘大的贡献。这两项任务是:1.新矿床的预测找寻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2.在已知矿床内查明新的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