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人有言:“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人“不甘寂寞”,跳出来嚷嚷什么“世界末日即将来临”。譬如上世纪初的1910年,当天文学家预报说,明亮的哈雷彗星将于5月18日夜间,把其硕大无朋的彗尾扫过地球。当时就有人说,彗尾中有大量的氰化物、一氧化碳等,它们都是剧  相似文献   

2.
对于轨道在地球轨道之外的行星、小行星与地球间的距离是大起大落。在“冲”时最近 ,(大致是两轨道半长径之差 ) ,“上合”时最远 (大致为两轨道半长径之和 )。何谓“冲” ?天文学上的定义是 :行星与太阳的(地心 )黄经相差 1 80°的时刻。火星是地球的紧邻 ,而且由于它的轨道是偏心率较大的椭圆 ,所以当它的“冲”正好发生于火星的近日点附近 ,这就是“大冲”。许多文章和书刊 ,甚至天文著作中往往把“大冲”与“最近”两个不同概念混为一谈 ,总是讲“因为火星大冲时离地球最近 ,所以是观测它的最好时机。”其实此话的前半句是有问题的。两…  相似文献   

3.
5.科学史上最著名的传说之一是关于牛顿的:苹果落在他头上使他悟出了:使物体落向地面的力与使月球环绕地球以及行星环绕太阳的力是相同的。他将这一认识用众所周知的万有引力定律确定下来。此定律描述了两物体间的重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以及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比例。见等式:F_G=G Mm/R~2其中 G 称为万有引力常数。在地球表面各地,引力通常是不同的,这是由地球半径的微小不同引起的。地球自转也会产生某些影响,但这与半径的影响相比就要小得多了。简而言之,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其表达式如下:g=GM_T/R_T~2这里 M_T 为地球质量,R_T 为其平均半径。我们在举起物体时能“感觉”到它的重量,这是由于我们正在施加一个与引力反向的力。下面有两个问题。下图中的球代表地球,四个人位于地球表面,分别处于北极(A)、南极(C)、巴西(B)和新几内亚(D)。他们每人手持一石块并将同时松手。  相似文献   

4.
法轮功组织者利用广大群众对宇宙的好奇和求知心理,东拼西凑,到处抄袭和编造出所谓的“法轮宇宙”来蒙骗广大群众和他的信徒们。李洪志等人编造的“法轮宇宙”有以下内容:1.地球是宇宙的中心。2.宇宙是有外壳、有边缘的。3.在一定范围内有3000个这样的宇宙。4.宇宙是有层次的(只有法轮功才能分出层次)。5.将会发生地球爆炸。6.用现代科学永远探测不到这个宇宙的奥秘等。  相似文献   

5.
[美]基普·S·索恩著 S·霍金序 李泳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大32开589页定价30元此书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推动丛书”系列之一,著名的《时间简史》作者S·霍金亲自为此书作序,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过去人们常想,地球表面显然是平直的,它要么无限延伸,要么存在着边界,如果谁愚蠢地走得太远,他准会落下去。麦哲伦和其他环球旅行者的安全返回,令人们相信地球表面是弯曲的,自我封闭为一个球面;但人们仍然想当然地以为,这个球存在于欧几里得几何法则意义上的平直空间,即平行线永不相交的空间。然而1915年,爱因斯坦提…  相似文献   

6.
太阳活动第23周何时开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古代人们把它视为圣洁的象征,认为它是完美无缺的,因为没有它,地球就不会有生命。它给地球以光明和温暖,就象人们常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然而,太阳有时也肆虐成灾,影响地球。例如,在《续汉书五行志》上就有记载说“黑色大如瓜,在日中,则水淫溢”,就是说...  相似文献   

7.
1.脉冲星的计时法室女座脉冲星(PSRB1257+12)离地球1630光年,1992年观测到它的脉冲信号到达时间存在周期性提前和推迟,推断它有三颗行星环绕,最近又推断有小的第4颗行星,它们的质量跟地球质量(ME)相当。还发现另三个脉冲星可能有行星:PSR1829-10离地球3万光年,有一颗行星,其质量、轨道半径、绕转周期分别为10M_E、6个月;PSR1620-26离地球6000光年,有一颗行星,其质量(M_J 为木星质量)、轨道半径、绕转周期分别为5~10M_J、约10天文单位(AU)、100~120年;PSR0329+54有一颗行星,其质量、轨道半径、绕转周期还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有月球与我们相伴。在希腊神话里,那是月亮女神阿尔特弥斯。在中国,那里住着美丽的嫦娥。嫦娥是孤独的,可人类似乎也就只有这么一个月亮。太阳,地球,月亮,其他的天体看来都十分遥远。"谁人与我同醉,年年岁岁?"是啊,还有谁哪?彗星?来了,又走了。小行星?即使是近地小行星,也大都像彗星一样,简单地飞越地球,打个照面,又走了。不过,近两年来,地球似乎又有了第二个月亮——小行星2003YN107。她一面陪伴着地球绕太阳公转,一面环绕着地球翩翩起舞(见图1、图2)。只不过,它实在是太小了,大约只有一幢7层楼房那么大小,肉眼根本就看不见。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地天体研究小组的保罗·乔达斯(Paul Chodas)说:"这颗小行星在1999年就来了,一直在螺旋型地绕着地球转。这样的小行星太少见,太古怪了。"因为她太小,对地球造成不了多大危险,一直没有能引起公众的注意。但是研究小组却一直在监测着她。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古代记录的极光(公元前207年至公元1517年)和地震(公元前70年至公元1643年)用自相关和频谱分析的方法进行周期分析,得出极光和地震都存在着11年左右(极光:10.54年±0.27年;地震:11.06年±0.40年)的周期以及其他中长周期,前者与古代阳黑子周期相符,并与近代太阳活动周期一致。表明:(1)极光和地震等地球物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2)太阳活动(及与其相关的极光等地球物理现象)的11年左右周期并不是“近300年来才有的一种暂时面貌”,而至少是近2000年来就已存在了。  相似文献   

10.
探彗核:出师未捷身先死 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2002年8月15日宣布,其造价达1.58亿美元的“彗核旅行”太空探测器在离开地球轨道去探索其他彗星途中与地面失去联系。联络中断时,“彗核旅行”位于印度洋上空约225千米处,并计划启动发动机脱离地球轨道而进入彗星围绕太阳运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对脉冲星的周期变率P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1)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对每一脉冲星的脉冲周期和周期变率都存在影响,因此,在把地球上所测量的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归算到太阳系质心时,必须考虑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的影响。(2)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对脉冲星的周期影响不大,但对周期变率的影响必须引起注意,特别是对于P较小的脉冲星,这种影响甚至可大于本体的周期变化。(3)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对脉冲星周期变率影响的数值,取决于脉冲星的赤纬和观测台站的纬度;赤纬越大,纬度越高,其值越小。(4)在上、下中天观测,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对脉冲星的周期变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哈勃空间望远镜1999年10月25日拍摄的图像揭示了距地球3亿光年,位于金牛座的NGC1410(左)和NGC1409(右)之间有一条物质“管道”。  相似文献   

13.
有天文学家说,含有地球生命起源重要线索的地球碎片可能正躺在月球上等待我们回收。 华盛顿大学的john C.Armstrong和他的两位同事不久前撰文指出,就像在地球上搜集的几十块火星岩石一样,地球在遥远的过去与小行星和彗星碰撞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天体演化、物质结构及生命起源乃是自然科学中的三大基本问题。的确,奇妙无比的生命从何而来?地球在46亿年前形成时,绝不会有任何活的机体。那么,地球是什么时候开始“活”起来的呢?这一直是引人入胜的科学之谜。  相似文献   

15.
今年8月24日至27日,火星与地球之间即将达到大约6万年以来最近距离之际,哈勃空间望远镜抓住这罕见的机会,拍摄了许多张火星全身照片。项目负责人、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家Jim Bell说:“这些照片应该可以用做下一个10年的天文学教产书用图,因为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它们可能是从地球附近拍摄到的最精细的火星照片。”  相似文献   

16.
据媒体近期新闻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天文系主任亚伯拉罕·勒博(Abraham Loeb)在1月26日正式出版了新书《天外来客:地球外智慧生命的第一个迹象》(Extraterrestrial:The First Sign of Intelligent Life Beyond Earth)。在书中作者重申了他在2018.年的研究工作。事情起源是在2017年10月19日,加拿大天文学家罗伯特·威里克(Robert Weryk)在夏威夷哈莱亚卡拉天文台(Haleakala),通过Pan-STARRS天文望远镜首次发现了神秘天体“奥陌陌”(Oumuamua,意为“第一个来自远方的使者”);这个神秘天体可能是地外文明“光帆”的一部分,即地外文明的产物;如果是真的,那么就意味着2017年外星人的科技遗迹曾与地球擦肩而过。这则新闻又一次掀起一阵关于外星人的波澜,因为关于外星人的传说太多了。勒博的新书也已经被国内出版商买下翻译版权,在今年(2021年)上半年,预计将在中国出版它的翻译版本。  相似文献   

17.
选用非滑动式拉格朗日(Lagrange)插值法和滑动式Lagrange插值法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etem, BDS)精密星历进行插值,通过大量实验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的插值精度与两种方法及插值阶次的关系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分别采用非滑动式和滑动式Lagrange插值时,中地球轨道卫星(Medium Earth Orbit, MEO)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nclined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Orbit, IGSO)的插值误差随阶次增加近似呈"U"形和"L"形分布,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 GEO)的插值误差随阶次的增加逐渐增大,并趋向于近似平稳;(2)当插值阶次较低时,两种方法的插值误差均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插值误差的规律性弱于中地球轨道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各卫星采用两种方法的最优插值阶次相差均在1以内,且最佳插值阶次下,滑动式Lagrange插值精度较非滑动式可提高11.96%~44.01%,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插值精度优于中地球轨道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相似文献   

18.
4月1日下午,中国科技大学天文与应用物理系的博士研究生、天文爱好者虞骏,通过国际互联网分析美国亚历桑那大学“空间观测计划”的在线图片时,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在对这颗小行星进行了三次后续观测之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的科学家们确定了它的轨道,并且在4月3日给定了它的临时编号——2005GT。2005年4月9日,这颗直径约为15米的小行星在距离地球大约600万公里的地方与地球擦身而过。这是我国大陆天文爱好者参与发现的第一颗 FMO。所谓 FMO 就是 Fast Moving Objects(快速移动天体)的简称。下面就请虞骏博士说说这段……  相似文献   

19.
邮购时请注意写明各书代号 (56)《剑桥插图天文学史》定价70元,邮购价75元 (54)《大众天文学》(上下册)定价99元,邮购105元 (55)《宇宙简史》定价29.8元,邮购34元 (51)《星空奥秘探索图典》定价70元,邮购78元 (52)《喻京川太空美术画》(16开大小)每套8张,定价6元,邮购价8元。 (53)2002年《天文馆研究》“业余火星观测指南”每册16元(含邮资) (47)《果壳中的宇宙》定价42元,邮购45元  相似文献   

20.
在简要阐明参考系、参考架及其历史重大进程的基础上,对几种重要的、最新规范的参考系/参考架(质心天球参考系和地心天球参考系、国际天球参考系、国际地球参考系、太阳系动力学参考系等)的定义、实现和特点作了评述和分析,并对最新规范中与参考系、参考架有关的某些新概念的定义和新模式的应用(自2003年开始贯彻),如:天球中介极(CIP)、天球历书原点(CEO)、地球历书原点(TEO)、地球自转角的新定义、岁差-章动新模式的应用,作了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