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经CT检查确诊的30例脊椎结核.CT表现为椎体前2/3为主的骨质破坏,破坏区伴有死骨、椎旁软组织肿大和脓肿形成向纵向延伸.死骨为CT发现脊椎结核的新征象。  相似文献   

2.
笔者报告了23例化脓性脊柱炎。本文着重分析对比了X线平片和CT检查结果,通过分析对比,发现CT检查优于X线平片,并有助于对化脓性脊柱炎早期作出诊断。主要影像学表现:早期,软组织肿胀和脓肿形成,骨质呈虫蚀状破坏,随之破坏区周围出现增生硬化。CT还能发现炎块中的气块,晚期骨修复占优势,即骨质增生硬化,骨桥形成,最后可产生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CT与MR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应用的各自特点及不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不能替代,X-CT便宜,速度快;X-CT业已证实其特征及长处,其局限性也已经明确,而MR在这些方面,尚待继续探讨。在检查组织内小钙化灶方面CT大于或优于MR,CT显示皮质骨比较好,因而在诊断外伤方面优于MR。MR不能显示急性蛛网膜下腔内出血,因而在大多数急症方面CT优于MR。在显示血脑屏障的破坏方面,增强CT扫描优于MRI,这种情况只有在MR静脉注射造影剂得到广泛应用后才可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是观察杨氏中国尖齿兽有无筛板骨,探讨X线CT在古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扫描参数用传统CT,高档CT及工业CT分别对杨氏中国尖齿兽头骨化石标本进行了扫描,结果 杨氏中国尖齿兽脑腔,鼻腔之间存在的筛板骨,高档及工业CT能清晰显示筛板结构,结论:X线CT是无创性观察化石内部结构的方法,在古生物学研究方法中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是观察杨氏中国尖齿兽有无筛板骨,探讨X线CT在古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扫描参数用传统CT、高档CT及工业CT分别对杨氏中国尖齿兽头骨化石标本进行扫描。结果:杨氏中国尖齿兽脑腔、鼻腔之间存在筛板骨,高档及工业CS能清晰显示筛板结构。结论:X线CT是无创性观察化石内部结构的方法,在古生物学研究方法中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引起腰神经通道异常的原因和CT影像特征。本文采取的材料和方法为回顾性分析89例下腰部腰神经通道异常病例,包括85例退行性病变和4例造先天性的病例。结果是CT明确显示各种异常原因,如椎间盘突出,软骨结节,骨质增生,小关节突异常,黄韧带肥厚,椎板畸形等。从而得出CT诊断这类异常是极其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一例脊髓纵裂征,并着重讨论了该病X线CT表现,其中脊髓中央的骨嵴是诊断该病的关键,通过X线CT检查对比认为CT是最理想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CT对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隐性骨折患者,其中男64例,女20例,年龄7 ̄73岁,平均42.6岁。所有患者均行轴位或冠状位CT扫描。结果:扫描发现脊柱骨折28例,髋臼骨折8例,胫骨平台骨折11例,眶骨骨折12例,颞骨骨折13例。肩胛骨骨折12例。结论:CT对隐性骨折的诊断具有极大价值,对于高度怀疑骨折而X线片未显示骨折征象的患者应进一步给予CT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对50例各种类型的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骨巨细瘤的基本影像表现为:骨端偏心性膨胀骨质破坏,骨皮质薄而完整,骨嵴纤细呈网络状,无骨膜反应,溶骨型者,骨皮质中断,骨嵴减少或消失肿瘤边缘较模糊;恶变者,破坏区的骨干侧出现虫蚀状或筛孔样骨质破坏,有骨膜三角和生长迅速的软组织肿块。结论: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CT能显示骨巨细胞瘤的内部结构,腰骶部骨巨细胞瘤可显示突向盆腔和腹腔内的软组织块影。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CT与MR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应用的各自特点及不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不能替代,X-CT便宜,X-CT业已证实其特征及长处,其局限性也已经明确,而MR在这些方面,尚待继续探讨。在检查组织内小钙化灶方面CT大于或优于MR,CT显示皮质骨比较好,因而在诊断外伤方面优于MR。  相似文献   

11.
冻土蠕变过程中结构的CT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CT为非破坏的持续检测和定量描述不同实验条件下试样的内部结构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这一手段观测分析了冻土蠕变过程结构的变化情况,认为冻土蠕变过程中所进行的发育微裂隙、颗粒集合体的破坏以及其它结构缺陷的增生与扩展,制约着土结构的强化与弱化作用,控制着蠕变过程的形态特征,同时还给出了CT值与物密度和含水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是研究额、筛窦粘液囊肿X线和CT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鼻窦粘液囊肿方面的价值。方法粘液囊肿患者12例,共15个粘液囊肿,所有患者都行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结合手术对照分析额、筛窦粘液囊肿的X线和CT表现。结果 9个粘液囊肿发生于筛窦, 6个粘液囊肿发生于额窦。 X线表现: 15 个粘液囊肿都表现为窦腔透亮度的减低,不同程度的窦腔扩大,骨质变薄及窦壁骨质的吸收、破坏。CT表现:11个粘液囊肿表现为低密度,3个表现为等密度,1个表现为高密度(同面部肌肉密度相比)。4例行CT增强扫描,3例显示囊肿周边粘膜环行强化而中央无强化。15个粘液囊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窦腔膨大、骨质变薄,囊肿轮廓光滑完整,其中9个粘液囊肿可清晰显示骨质的吸收、破坏,囊肿突入到邻近结构。结论是CT检查能准确、全面显示鼻窦粘液囊肿的骨质改变,又能显示其特征性影像表现,对于粘液囊肿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56例鼻腔鼻窦病患者进行CT扫描,结果提示,CT能清晰准确的显示鼻腔鼻窦病变的形态范围,骨质破坏情况,病变向周围器官侵犯情况,对良性、恶性病变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可区别急幔性炎症与新生物或骨瘤。但同时表明,CT值对软组织密度的组织学鉴别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4.
对比颅脑外本文收集颅脑外患者患者100例,大部分在伤后1小时九小时内作CT扫描目的是提高地颅 外伤手术前后CT表现变化的认识,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材料和方法:收集颅脑外伤手术患者106例,伤后1小时至13天作CT检查,大部分在外伤后娄一部例在手术后10天内CTT昨查1次以上。均采用颅骨钻引流或去骨瓣减压术。将手术前后CT表现进行对比影像分析。结果:单纯硬膜外血肿,术后出现脑挫裂伤较少,且程度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对面部和颅底骨折的认为。本组74例,男性63例,女性11例,年龄2-71岁,车祸外伤64例,拳击伤5例,铁棍击伤2例,从高处跌下3例,全部病例均采用轴位CT平扫。眶内壁骨折20例,其中爆裂骨的11例,直接骨折8例,1列同时受直接和间接外力作用;眶下壁骨折1例,为爆裂骨折;眶外后壁骨折1例,眶顶壁骨折9例,均为直接骨折;其他骨折33例;蝶窦内液平为颅底骨折的重要间接征象。CT检查可确定骨折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锁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影像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18年12月9例(男女比4︰5,平均年龄10.5岁)手术病理证实的锁骨LCH的术前X线、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4例位于锁骨中段,2例位于锁骨外1/3段,3例位于锁骨内1/3段或中内2/3段。6例表现为纯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断裂,破坏区边缘见反应性骨质增生及层状骨痂;1例表现为虫蚀状骨质破坏,病灶膨胀不明显,边界模糊。2例病灶膨胀性生长,其内见多发骨间隔,骨包壳完整,周围无软组织肿块。4例病灶在T1WI上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锁骨LCH好发于儿童,不同分期和锁骨的不同部位影像表现均不同,需和尤文肉瘤、慢性骨髓炎、浆细胞骨髓瘤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7.
保证CT的可靠运行,提供最佳质量的CT图,已成为临床放射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TCT80A和GE9000两台CT机为例,从维修角度谈CT机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其诊断的主要依据为骨密度降低。目前的测量骨密度方法在精度、剂量方面不很理想.本文介绍一种外周型高精度小型CT,精度高、剂量低是一种较理想的测定骨密度的仪器。文中介绍了提高精度和降低剂量的措施,以及仪器在临床应用试验的情况和结果,此仪器并可扩展应用于骨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鉴定CT图像质量的标准,阐述了提高CT图像质量的各技术环节,为CT图像质量控制提出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科院综考会古椎组,在炉霍虾拉沱冲沟中发现猎狗、牛、马、鹿及猪、兔、鼠等的牙和骨。在泥巴沟一山洞中发现人牙(尚未最后确定)猿头骨、犀牛牙犀牛骨、牛骨及猪、兔、鼠之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