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是一个能为全球广大用户提供大量信息及其它信息服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其雏形Internet已连接了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提供诸如新闻广告、电子邮件、远程对话等一系列服务。中国也已经以“金桥工程”为起步开始实施中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作为其组成部分之一,其核心是网络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地理空间数据的标准与规范化。同时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为GIS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促进了多媒体GIS发展,改变了GIS集成方式.拓宽了GIS应用城,并将推动地理科学的信息革命。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要地介绍中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CNSDI)建设,其中包括协调组织机构、数据实体、数据交换网络和数据标准化等的规模模式和实施进程中已完成及正在执行的项目内容。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以来,智慧城市从概念到实践,逐步成为中国城市信息化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题,全社会对智慧城市的认识正在深入。纵观近年来中国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体现出五个方面的重要进展:分别是智慧城市学术研究成果、国家政策体系建设、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应用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保障体系建设;同时,伴随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需求,智慧城市呈现出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分别是地下管网系统、不动产统一登记系统、多规融合系统、移动互联应用系统研发。  相似文献   

4.
网上地图在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空间数据“超级市场”为了方便广大用户查找地理空间数据及有关空间数据加工处理的服务,国内外正在大力发展基于因特网的地理空间信息交换与服务系统,数据提供者可以通过这一系统向用户提供数据和服务,或提供关于数据和服务的信息,帮助用户了解现有的地理空间数据和服务;而用户借助于这种网上系统,寻找和获取感兴趣的空间数据或服务。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性或区域性组织都已经或正在建立这样的系统。这实际上是通过网络把用户和数据生产单位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由数据用户和数据生产单位或销售部门共同参与的网络化的空间数据“超级市场”。  相似文献   

5.
随着GIS应用的深入和广泛 ,空间数据元数据的重要性愈加明显和突出。在探讨空间数据元数据的概念、内容、功能和作用的基础上 ,针对多源地学信息系统元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数据字典的设计及其实现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以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的空间数据元数据的数据字典不仅在多源地学信息系统设计、建设和应用阶段具有指导意义 ,而且对用户在使用空间数据的过程中提供查询和说明空间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理数据生产及应用调查与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内城市地理数据开发和应用水平差异很大,且不少城市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使用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评估城市地理数据的开发和应用水平,为城市地理数据资源开发和持续利用提供战略建议。同时分析了地理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强调了地理数据的重要性,提出反映地理空间数据生产与应用水平的关键指标,如专业人才与组织、数据投资与预算、数据生产与供应、数据标准与质量、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据法令与政策、数据应用与效益、数据共享程度、成功应用数目等,建议依据这些基本要素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最后提出了城市地理空间数据生产与应用调查的组织、方法和程序,并建议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尽快展开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马来西亚国家地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主要介绍了其管理结构、框架、交换网络、标准和地理空间数据的内容以及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说明了Geomatics的有关涵义、技术支柱,介绍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DI)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的四个要素,阐述了两者的相互关系,使读者对地球空间信息学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9.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支撑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急需构建我国水资源调查指标体系、技术方法和技术标准。本文在分析形势、需求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的探索实践,提出新时期水资源调查监测目标任务,即建立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水资源调查技术标准和指标体系,完善年度调查监测与10年一周期调查评价制度,掌握水资源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年度变化;围绕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区划、数据库与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智慧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7个方面任务,分析调查监测技术方法体系存在的短板,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构建水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制定完善水资源调查生产技术规定和标准体系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地理信息系统 (GIS)在中国已有 2 0余年的发展历史 ,在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并已发展成为一门欣欣向荣的产业。随着我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各种的数字城市、数字区域为名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 ,一方面GIS正成为各级机构办公业务系统和公共服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公众提供着功能越来越强、内容越来越丰富的信息服务 ,并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而另一方面 ,国际上对中国GIS研究与应用方面的进展了解却十分有限 ,我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次 ,请外国专家做个学术讲座 ,…  相似文献   

11.
面向信息服务的SDI数字地理空间数据框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patialDataInfrastructure,SDI)是各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飞速推进,电子政务、公众信息服务对SDI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地理空间数据框架是SDI的核心与基础,是支持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国外技术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尺度地理空间数据框架的模型,并通过实际工程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抓住机遇加速中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阐述了中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NSII)的内涵,重点讨论了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在NSII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提出要抓住机遇,发展我国NSII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湛江完善优秀旅游城市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 0 3年末 ,湛江通过国家旅游局的检查验收 ,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该市旅游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应进一步完善优秀旅游城市。为此 ,必须做好五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加强城市管理 ,建立良好的社会生活秩序 ;二是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提高市民素质 ;三是加强城市道路建设 ,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四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并重 ,提高城市品位 ;五是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提高湛江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相似文献   

14.
综合数字区域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任何模型实现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为综合数字区域模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础。其可以很方便地在地图信息或者直接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内形成。这种GIS系统具有开发良好的模型函数,能够集成专家系统,也能被设计全尺度多媒体产品。GIS允许集成不同的信息资源、模型、可视化和分析、各种假设的详尽细节和为诸如自然-社会-经济等的复杂系统提供可选开发方案。一个综合辅助信息系统的结构包括紧密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或生产)、自然资源和环境模块。它提供了对于不同区域范围社会生态系统的全面描述,显示了自然和人类资源的重要性。人们在这个研究领域将会谈及自然和社会管理。根据它们的变化层次体系(从全局范围到局部范围)可以描述所有专题,并且考虑在不同尺度上描述的现象的专业特征。超媒体系统原理可以通过链接集成主题来实现。这种系统的日益复杂性使得系统的智能化成为必要,专家系统和神经元网络可以从很复杂并且非常模糊的问题中得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现代GIS配有很多设备,对用户来说,这使得用基础地图和互联网获取必要的数据来编制专题图成为可能。数学建模的专业方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特别是那些旨在追求在区域变换到可持续发展模型时设想的详尽细节的方法。最高级的AIS能作为全尺度的决策支持系统使用。莫斯科国立大学试图实现上述思想,开发了俄罗斯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框架,特以俄罗斯南部地区为一案例。该示例一方面作为更大区域即国家的一部分进行描述,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或多或少、基于资源发展的单元进行描述。也能对区域发展战略和改革措施提出建议。我们已经对所有俄罗斯地区进行了分类,并且指出了不同组(工业、农业等)的最典型代表。将精心设计几个系统的区域分支来描述整个国家的不同地域类型。计算机辅助信息系统提供用户以各种各样传统地图集的计算机的模拟,为决策者对未来的设计和区域发展变量评估等创造了条件。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大范围有机废弃产品处理的测试GIS系统。其主要目标是为在废弃物储存和掩埋场所的生物降解进行方法研究。其应用包括:存放生活和工业废品的场所的使用和改进(包括工业和农业的场所和废品产生的地方);污水处理设备的建设和重建等。  相似文献   

15.
地理信息共享不仅是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对推动科学数据共享具有重要意义。自地理信息共享的概念提出以来,对地理信息共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信息共享技术上,但地理信息共享的实践证明,并非所有地理信息共享的障碍都能通过技术方法来解决,因此需要从非技术视角对地理信息共享进行研究。本文从新的视角,即行为的视角对地理信息共享进行了研究。本文介绍了地理信息共享行为模型,在对我国同地理信息共享有关的主要部门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定量地分析了影响我国地理信息共享的非技术因素。结合Omran在埃及和荷兰的实证研究结果,分析了文化差异对地理信息共享行为的影响。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检验和修正了地理信息共享行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为我国的地理信息共享环境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实证研究的结果也表明,地理信息共享行为模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共享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首先提出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以充分利用不同领域部门所收集到的海量数据,实现基于网络的信息共享与综合分析;随后介绍了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系统由信息共享政策、法规和标准、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数据生产以及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三大部分构成;最后详细介绍了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方案,并提出下一步系统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从救济式扶贫到精准扶贫,中国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道路,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很长时间,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监测都是建立在各类统计资料,统计报表,纸质档案等的基础之上,以行政单元为基础,缺乏有效、准确的空间位置信息。随着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地球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空间信息高效地捕捉和计算能力,极大地提升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效率和决策支持水平。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地球信息科学在中国减贫中所发挥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① 多源地理空间数据在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中的应用;② 贫困地区灾害监测,预警和管理;③ 基于地理空间数据的致贫因素分析和贫困预测;④ 依据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决策支持系统。随着2020年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目标的实现,地球信息科学服务于中国减贫的工作将主要集中在建立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以及向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转变。同时,乡村振兴作为下一步中国农村长期的工作重点,使用地球信息科学技术促进乡村基础信息化建设,促进地球信息科学服务和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也将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和社交网络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产生了大量含有地理位置、文本内容等多种信息的用户生成数据,为大数据时代的城市研究及特定时空间内个体感知和行为活动研究提供新的数据源。本文基于2012-2014年约54万条微博用户数据,探测民众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情感表达和关注热点,以期发现在城市化与全球化影响下,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变化和区域特征。通过Python 3.6进行词频分析及LDA主题模型分析可知:① 春节是中国人主题感知最为强烈的节日,且多为对新年美好祝愿的表达,其次是中秋节,以回家团聚为主,另外情人节也成为一个显性的节日;② 传统节日期间,出行方式以飞机和汽车为主,机场和高速成为与节日活动密切相关的场所;③ 共识性岁时习俗整体感知较好,但各地域特色节庆活动及饮食习俗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异,且差异在逐渐减小;④ 词频分析较好地反映了微博用户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普遍感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差异,而LDA主题模型分析能够反映一定的传统节日主题聚类结果,但对不同节日的主题聚类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手段.通过对高校教学质量建设要求和教学质量重要性的分析,就其建设的方式、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Urban areas and its evolution are important anthropogenic indicators and human 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play decisive roles in environmental change analysis, global geo-conditional monitor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 has the highest rate of urban expansion and has emerged as an urban expansion hotspot worldwide. In this paper, the progress of studies on Chinese urban expansion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urban area definition,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applied in urban expansion, monitoring methods of urban expansion, and urban expansion applications. Existing issu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Chinese urban expansion are discussed and propos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fusion of multi-source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is imperative to meet the needs of urban expansion with various monitoring terms and frequencies on different scales and dimensions. 2) To guarantee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and describe urban expansion and its influences on local land use simultaneously, the combination of visual interpretation and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is the tendency of future monitoring methods of urban areas. 3) Urban expansion data have become the prerequisite for recognizing the urban development process, excavating its driving forces, simulating and predict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nd also is conducive to revealing and explaining urba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4) In the past decades, Chinese scholars have promoted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the urban expansion field, with data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models developing from the quotation stage to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stage; however, an independent and consistent urban expansion data on the national scale with long-term and high-frequency (such as annual monitoring) monitoring is still lac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